从照顾师娘开始,武道成神 第189章

作者:无罪的yy

  楚瀚海知道他说的是枫林城案引发的朝堂震动,点了点头表示理解:“长生考虑得周到。

  眼下确实不宜节外生枝。”

  楚瀚山也感叹道:“说起来,你和绮罗郡主此番作为,胆识确实惊人。朝廷这几日,因此事牵连落马的官员,可不在少数。”

  许长生神色平静,语气却带着一丝冷意:“他们既做了不该做的事,贪墨修河款项,酿成数十万百姓惨死的人间惨剧,便该有今日之下场。”

  这场认亲后的家宴,在一片复杂而又微妙的温馨气氛中持续到夜色深沉。

  邱珍见天色已晚,便极力挽留许长生和女侠在府中住下。

  盛情难却,二人便答应下来。

  女侠被安排去了客房休息。

  许长生则被邱珍亲自带到了那个一直为他保留的院落。

  院子打扫得一尘不染,陈设雅致,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安神的檀香气,可见这位母亲十七年来从未有一日懈怠,始终保持着儿子可能归来的期盼。

  他的两位堂妹楚倾月、楚倾心还抱来了崭新的被褥,细心地为他铺好床。邱珍拉着他的手,事无巨细地叮嘱:“长生,缺什么,少什么,直接和管家说,或者和你两个妹妹说也行,千万别客气…”

  许长生心中微暖,点头应下。

  又陪着母亲说了好一会儿话,直到邱珍虽不舍,但见儿子面露倦色,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去。

  终于独自一人留在房中,许长生躺在柔软的大床上,望着雕花的床顶,心中百感交集,种种思绪纷至沓来。

  飘浮在半空的玄天真人嘿嘿一笑,打趣道:“小子,感觉如何?突然多了这么一大家子人,是不是有点…措手不及?”

  许长生瞥了他一眼,翻了个身,懒洋洋地应道:“就这样吧…福祸难料。”

  玄天真人飘到他面前,双手环胸,语气变得正经起来:“别躺着了。既然暂时得了清静,正好办正事。你近日风头出得太大,许长生这三个字在长安城已是无人不晓。树大招风,你需要另一重身份了。

  之前与你商议的那道符,正好趁此机会绘制出来。”

  许长生呼出一口气,坐起身来,点了点头。

  “希望能成功…”他心中默念。

  …

  第二日清晨,许长生和女侠与楚家众人一同用了早膳。

  膳后,二人便提出要返回梁王府。

  邱珍虽万分不舍,但也知儿子自有主张。

  楚家众人将二人送至府门。

  临别时,邱珍悄悄拉过侄儿楚云轩,低声问道:“云轩,你与长生相处多些…他…他与那位绮罗郡主,究竟…关系如何?”

  楚云轩想到醉梦楼所见所闻,以及许长生与郡主之间的种种互动,忍不住嘴角微抽,含糊道:“这个…婶婶,他们二人的关系…嗯…非同一般。”

  邱珍顿时来了精神,追问道:“何出此言?”

  楚云轩想了想,委婉地暗示道:“这个…两人或许…已有了些超乎寻常的情愫。”

  邱珍一听,眼睛一亮,立刻盘算起来:“若真如此,倒也是桩好事!长生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了,是该娶一房媳妇了。若是能尚了郡主,那可是天大的喜事!”

  楚云轩闻言,顿时汗颜,连忙提醒道:“婶婶!您忘了?绮罗郡主之前是嫁过人的!是有过驸马的!”

  邱珍这才恍然想起,讶然道:“哦!对!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郡主是嫁过人的。那…那她既然有驸马,为何还与长生走得这般近?这…于礼不合啊!”

  楚云轩压低声音道:“婶婶,郡主的那个驸马…据说早就死了。”

  邱珍愣住了,沉默片刻,叹息一声,又开始琢磨:“原来如此…是个寡妇…唉,就是不知道长生自己是怎么想的?他到底想不想娶郡主?这终身大事,可马虎不得…”

  楚云轩看着婶婶这操心儿子婚事的模样,一阵无奈。

  这大概就是为人父母吧…孩子刚认回来,就开始操心娶妻生子了…

  …

  许长生与女侠回到梁王府,刚踏入府门不久,正准备歇息片刻,忽听前院传来一阵急促而尖细的呼喊声:

  “许长生何在?许长生接旨——!”

  听到这声呼喊,正在院内与女侠说话的许长生愣了一下。

  女侠皇甫梵律反应极快,瞬间明白过来,低喝一声:“是宫里的太监!快跪下接旨!”

  说着,下意识踢了许长生小腿一下。

  许长生这才回过神来,这是皇权至上的古代。

  他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袍,快步走到前院,依言跪下。

  只见一名面白无须、手持明黄卷轴的太监,在一名王府管家的引领下,站在院中。那太监展开圣旨,尖着嗓子,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沧州清河县人士许长生,前番于枫林城通天河堤贪墨一案中,不畏强权,勇于揭发,献策有力,功不可没。朕心甚慰。

  着许长生,于明日卯时正刻,至皇城宣政殿外候旨听宣,不得有误!钦此——!”

  宣读完毕,太监合上圣旨,脸上堆起职业化的笑容,对仍跪着的许长生道:“许先生,接旨吧。恭喜先生了,陛下明日早朝要亲自召见您呢。

  这可是天大的恩宠,先生切记莫要迟到,以免在文武百官面前失了礼数。”

  许长生双手接过那沉甸甸的圣旨,心中一阵茫然,面上却保持镇定,拱手道:“许长生接旨,谢陛下隆恩。有劳公公了。”

  周管家取了一些银钱打赏了传旨太监,客气地将对方送走。

  待太监离去,许长生拿着那卷明黄的圣旨,翻来覆去看了两眼,抬头看向走过来的女侠,脸上带着几分疑惑和不确定:

  “梵律啊…你说,陛下这突然下旨召见我…是什么意思?”

  女侠皇甫梵律看着他那还有些懵懂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分析道:“看圣旨上的措辞,是嘉奖你在枫林城案中的功劳。

  陛下亲自召见,多半是要论功行赏了。

  看来…首辅赵大人那边,事情应该是有了决断,而且…结果似乎不坏。”

  许长生握着冰凉的圣旨,望向皇城的方向,轻轻呼出一口气。

  “希望…如此吧。”

第177章 清河男爵

  第二日,天光未亮,长安城还笼罩在一片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与寂静之中。

  许长生便已起身,乘坐着周管家为他备好的马车,辘辘驶向那巍峨森严的皇城。

  时辰尚早,但迟到朝会乃是大忌,以他目前尚未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修为,还远未到可以无视这等皇权规矩的地步。

  马车抵达皇城外围的宫门时,东方天际才刚刚透出一丝鱼肚白。

  然而,此刻的皇城之外,却已是车马辚辚,人影幢幢。

  无数身着各色官袍的文武百官,正井然有序地验明身份,鱼贯步入那深邃如巨兽之口的宫门。

  据闻这早朝,通常在辰时,约现代七、八点开始,但这些大臣们,往往寅时,也就是三、四点甚至更早便要起身准备,尤其是那些府邸离皇城较远的,怕是半夜就得爬起来赶路…真是辛苦。

  不过,听说当今庆元帝痴迷修道,早已疏于朝政,像这般大规模的常朝,一月也未必有一次,大多政务皆由首辅赵渊代为主持。

  若是穿越前史书上那些勤政到令人发指的皇帝,日日不辍…真不知那些官员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许长生心中暗自感慨,整理了一下衣冠,手持那卷明黄圣旨,随着引路的小太监,步入了这座象征着大炎王朝最高权力中心的宫城。

  宫内气象果然非同凡响。

  白玉为阶,朱漆为柱,飞檐枓栱,气象万千。

  一股庄严肃穆、不容侵犯的皇权威压,无形地弥漫在空气之中。

  沿途可见不少司礼监的太监,身着绯色或青色官袍,神情肃穆,严格地查验着每一位入宫官员的仪容、牙牌,并引导他们前往各自的位置站定,准备觐见。

  一切都井然有序,鸦雀无声,只有细微的脚步声和衣料摩擦声,更添几分凝重。

  一名司礼监的首领太监迎上前来,目光在许长生身上一扫,见他并非常朝官员打扮,便例行公事地询问道:“这位先生,请问是何官职?奉何谕令入宫?”

  许长生将手中圣旨递上。

  那太监接过,展开一看,脸色顿时一肃,态度立刻变得恭敬了几分,躬身道:“原来是许先生。

  陛下有旨,宣您今日觐见。

  请您随咱家来,在此偏殿稍候,待朝会开始,陛下宣召时,再引您入殿。”

  许长生点头致谢,跟随他来到宣政殿外一侧的一处偏殿廊下等候。

  这里已有一些等待召见或有特殊事务需在朝会上禀报的低阶官员或相关人员,个个屏息凝神,面露紧张之色。

  他刚站定不久,便听到一个熟悉的、带着一丝急切的女子声音从身后传来:“许长生!”

  许长生回头望去,只见绮罗郡主身着一袭庄重而不失华美的宫装长裙,正快步向他走来。

  她今日显然是要参加朝会的,妆容精致,但眉眼间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

  “郡主。”许长生微笑示意,晃了晃手中的圣旨,“这是…?”

  绮罗郡主走到他身边,压低声音,语速略快地说道:“枫林城的事,首辅大人那边已经有了最终的决断。今日朝会,主要便是要公议此事,并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

  你一会只需在此安心等待,陛下宣召时,依礼入殿即可。”

  她顿了顿,仔细打量了一下许长生的衣着仪容,又不放心地叮嘱道:“记住,殿前礼仪,司礼监的公公应该已与你说过。

  进去之后,务必谨言慎行,不卑不亢,切莫左顾右盼,更不可君前失仪,触怒龙颜。”

  许长生点头应道:“多谢郡主提醒,我记下了。”

  此时,殿外钟鼓齐鸣,悠扬肃穆的钟声传遍宫城。

  朝会的时辰已到。文武百官立刻整理衣冠,按照品级高低,排成整齐的队列,鸦雀无声地依次步入那高大恢弘的宣政殿。

  绮罗郡主看了许长生一眼,眼神中带着鼓励,也迅速转身,汇入了宗室女眷的队列之中,步入大殿。

  许长生便独自一人,在这偏殿廊下,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殿内隐约传来官员奏事、皇帝垂询的声音,但具体内容听不真切。

  他只能百无聊赖地看着天色逐渐放亮,阳光洒在金灿灿的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真是…有这一个多时辰的功夫,我不如去醉梦楼听听小曲,逗逗可儿姑娘,岂不快活?

  他心中暗自腹诽。

  飘浮在一旁的玄天真人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啧啧两声,传音调侃道:“小子,别一脸不情愿。

  旁人若是有你这般殊荣,能得陛下亲自召见于宣政殿上,莫说等一个时辰,便是等上三天三夜,只怕也要兴奋得睡不着觉。

  你倒好,半分激动都无,满脑子只惦记着那勾栏瓦舍。”

  许长生在心中翻了个白眼,回敬道:“领导,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大殿里憋闷得紧,哪有外面自在?”

  就在他与玄天真人意念斗嘴之际,终于,一名小太监快步走来,尖细的嗓音响起:“宣——清河县教头许长生,入殿觐见——!”

  “总算来了。”许长生精神一振,整理了一下并不存在的褶皱,跟随在小太监身后,迈步走向那敞开的、深邃如同巨兽咽喉的宣政殿大门。

  一步踏入殿内,一股更加凝重、肃穆、夹杂着淡淡龙涎香和无数道或好奇、或审视、或复杂目光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殿极其宽阔,足以容纳数百人。

  地面铺着光可鉴人的金砖,两侧是需要数人合抱的盘龙金柱,支撑起高耸的穹顶。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文东武西,井然有序,鸦雀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他这个缓缓走入的“不速之客”身上。

  许长生目光平视,不卑不亢地沿着中央的御道向前行走。

  他的余光扫过两侧。

  文官队列最前方,那位身着绯色仙鹤补子一品官袍、气度沉凝如山的老者,正是首辅赵渊。

  他的目光也落在许长生身上,平静无波,看不出喜怒。

  在文官队列中,他也看到了“父亲”楚瀚海,对方朝他微微颔首,投来一个示意他“不必紧张”的眼神。

  而在武官队列最前方,站着三位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不怒自威的老者。

  他们身着制式相近、但颜色与细微纹饰略有不同的蟒袍,身份不言而喻——正是大炎王朝权柄最重的三位大柱国:皇甫家、司空家与许家!

  他们是真正的帝国基石,权力中枢的核心人物。

  他的目光继续向上,看到了站在御阶之下不远处的太子夏丹青与大皇子夏鸿运。

  两人的脸色都不甚好看,隐隐带着一丝阴郁,看来在这次由枫林城案引发的政治风暴中,双方都未能如愿,反而可能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