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剑从天降
卑弥呼在格里芬背上,看着脚下熟悉的王都因自己的归来而陷入前所未有的震动,心情复杂无比。她既感到一种借势而来的威严,又深深恐惧于身边那位伟大天神的力量。
苏曜操控格里芬在王宫前的空地上缓缓降落。这里的守卫早已被空中的景象吓傻,此刻看到女王竟然从那金色神兽背上走下,身边还跟着两位衣饰华美、气度非凡如同神祇的男女,更是惊得魂不附体,连滚带爬地让开道路,伏地不起,不敢直视。
“都起来吧。”卑弥呼用倭语轻声吩咐,努力维持着女王的镇定,但声音里的一丝颤抖却出卖了她内心的波澜。“快去通知国中大臣,准备最高规格的礼仪,迎接两位大神的到来!”
苏曜和万年对视一眼,并未阻止卑弥呼的安排。他们需要这种仪式感来进一步确立大汉的权威。
很快,邪马台国的贵族大臣们仓促赶来,他们穿着最好的丝绸或麻布衣服,脸上带着惊疑、恐惧和难以置信的神情,在卑弥呼的引导下,向着万年和苏曜行跪拜大礼。他们的礼仪虽然粗糙,但敬畏之情却无比真实。
苏曜拉着万年的手,缓缓开口,特意以汉话训示,当地倭人听不懂他的话语,却更感敬畏,纷纷伏地不言。
这是苏曜想到后世日本天皇后灵机一动的做法。
天皇号称玉音放送,以其独特语调彰显神圣,苏曜如今便是要以此来确立汉语至高的地位。
他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虽言语不通,但其声如洪钟,自带一股震慑人心的力量,仿佛天宪降临。
卑弥呼连忙跪伏在地,听得一头雾水,但不妨碍她添油加醋的转述。
“天神曰:狗奴国悖逆,已被天兵诛灭,化为飞灰。九州岛已为神州之瀛洲郡,归大汉海东州直辖。我邪马台国因深明大义,主动归附,神王甚悦,神王甚悦,故特此亲临,验我邦诚心”
卑弥呼伏在地上,也不管苏曜是不是那个意思,就一个劲的以各种“天神”“天兵”等敬畏之词修饰,既突出天神与神国的伟大,又借他们的力量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其每说一句,身后的贵族大臣们便齐齐叩首,额头撞在石板上发出“咚咚”声响。
苏曜早已通过系统点出了倭语的技能,自然知道卑弥呼的翻译与他的原意有所出入,但他并未点破,只是嘴角微扬,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
卑弥呼这点小心思,他看得分明。借势固权,本就是弱者的生存智慧,只要大方向无误,些许修饰无伤大雅,反而更能凸显汉话的“神圣”与“权威”——毕竟,只有“天神”的真言,才需要“神使”来谨慎解读和传达。
而对于目前倭岛上这些尚且原始的部落,这样的作法不如说是恰到好处。他很清楚,对于文明程度较低的地区,宗教和神话往往比单纯的行政命令更有效。
于是他甚至特意让格里芬在邪马台王都上空多盘旋了几圈,再顺手展示了下雷火之力,引得下方倭人更加疯狂的跪拜,进一步坐实了“神迹”。
接下来也果然,很快的,卑弥呼座下的各个祭司和巫女们就在城中大肆向百姓宣讲苏曜的伟大与神威,将格里芬描绘为天照大神的使者,将苏曜尊为至高无上的“天皇帝”,将万年女帝奉为“日御子”在人间的化身。
而苏曜骑乘格里芬,手持金杵,铲除狗奴国的事迹更是被编写成了一个脍炙人口的当世传说,在倭岛各部落间口耳相传,并在在日后演变为日本创世神话的一部分。
这些经过精心加工的神话迅速在邪马台国乃至周边附属小国流传开来,苏曜的形象被不断神化,甚至开始出现简陋的图腾和画像被供奉起来。
如此一来,在日本列岛,大汉的神国地位已不可动摇。
而接下来,只要再确立邪马台国的正统地位,将其扶持改造成一个合格的代理人,那苏曜的日本开发计划也就可以正式启动运营了。
于是,当天傍晚,在三人简单用了卑弥呼命人准备的晚宴后,苏曜便在王宫的寝殿中迫不及待的对万年描绘起未来的蓝图。
第1120章 倭岛命运
且说邪马台的王宫远不及大汉恢弘气魄之万一。
但即便如此,卑弥呼还是第一时间让出了自己一直隐居休息的寝殿,请天神夫妇就寝休息,并且还安排了大量女奴服务。
不过对于她的盛情,苏曜只接受了一半,场地他就住了,至于女奴嘛,则全部打发了出去。
很快,那些衣着简陋的倭人侍女便纷纷退场,寝殿内仅剩他与万年和莎菲娅三人。
“你们看这倭岛如何?”苏曜一把关上房门,回首问。
万年与莎菲娅互相看了一眼,纷纷露出丝苦笑。
寝殿内的光线随着房门闭合暗了几分,仅靠四角燃烧的油脂灯盏勉强照亮。
两位尊贵的女士环视四周,这卑弥呼热情献上的所谓的“王宫寝殿”,在她们眼中不过是间稍大些的木石结构房屋。
墙壁是粗糙的夯土,地面铺着未经打磨的石板,就连本该象征尊贵的“床榻”,也只是铺着几层兽皮的木板,散发着淡淡的皮革腥味。
唯一能称得上“装饰”的,是挂在墙上的几串贝壳串珠和一张褪色的兽皮壁画,画着模糊的狩猎场景,与大汉宫殿中精致的木雕、丝绸帷幔、青铜灯台相比,简直如同荒野中的窝棚。
大概,也就只有干净这一点是值得夸奖的吧,看得出倭人们的努力。
“此地……确实蛮荒得紧。”
万年伸手拂过被擦得干净的石桌,轻轻摇头,“除了些未经雕琢的珍珠和瘦弱矮小的奴隶,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值得上心的地方。先前夫君平定三韩,咱们好歹还能得些粮食、铁矿还有人口,可这倭岛……”
“确实。”
莎菲娅也跟着点头,琥珀色的眸子里带着明显的不解,她走到窗边,望着外面黑漆漆的村落轮廓,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
“殿下,我们自离开安息返回中原,因征讨安抚三韩已花了不少时间,如今又在这倭岛停留了大半月。若按原定行程,此时本该快到西域了,可如今看来咱们无论如何都赶不上在三月内回去了”
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这些倭人既无贵霜的富庶,也无安息的精锐,所献之物不过是些粗布、鱼干,连像样的兵器都造不出。即便征服了他们,又能得什么益处?与其在此耗费精力,不如早日返回安息,那里才是世界的中心,远比这蛮荒岛屿重要的多。”
看着两人都露出“不值当”的神色,苏曜却忽然笑了,他走到寝殿中央,示意两人靠近些,然后伸出手指,在粗糙的石桌上轻轻敲了敲:“你们啊,只看到了眼前的‘蛮荒’,却没看到这岛屿底下藏着的‘宝藏’。”
“宝藏?”万年与莎菲娅同时一愣,对视一眼,满脸疑惑。
“没错,就是宝藏。”苏曜点头,语气笃定,“你们可曾注意到,方才咱们登岛时,海边的岩石多呈黑色,且有股刺鼻的气味?还有沿途看到的几处山谷,地面泛着淡黄色的结晶?”
万年仔细回想了一下,确实有印象:“好像是有…难道说那是?”
“没错,那正是硫磺!”
苏曜语气中带着丝丝的兴奋:
“硫磺,乃是炼制火药、制作军械、甚至医药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在中原,优质的硫磺矿脉难寻,价格不菲。咱们之前只能通过遥远西域来进行漫漫转运。”
“而此岛,据孤观察,地火活跃,硫磺储量极为丰富,光是这一项,便是价值连城。而更可贵的是此地财富还远不止如此。”
苏曜拿出地图,手指在上面比划:“你们看,这倭岛列岛地处板块交界,地下藏着大量矿产,金银铜储量丰富,尤其是本州岛与九州岛的山区,日后若能组织人手开采,足以支撑一支大军的军费开支。”
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漆黑的海岸线,声音变得悠远:“你们觉得这里蛮荒,是因为眼下的倭人不懂开发,可一旦咱们将大汉的冶铁技术、采矿技术带过来,这里就会变成一座巨大的宝库。硫磺能造火器,金银能充国库,铜矿能铸钱币与兵器,甚至连这里的木材与渔业,日后也能成为中原的补给来源。”
“更可贵的是,通过海运,我们可以极为便捷的将此地与中原相连,”苏曜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弧线,连接起倭岛与青徐、辽东,“比起翻越雪山、横穿沙漠的西域商路,海路的运输量更大,成本也更低。一旦航线成熟,此地的物产便能源源不断输入中原。”
“而倭岛的财富一旦为人所知,不需要咱们费多大功夫,就会有无数淘金客从中原涌来,在扶桑登陆。届时,这片原始的土地自会被我汉家的文明之火所点燃。”
苏曜的指尖在地图上轻轻点了点“扶桑城”的位置,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你想,当中原的农夫带着稻种与农具来此开垦荒地,当洛阳的工匠带着熔炉与图纸来此开采矿物,当齐鲁的商人带着丝绸与瓷器来此交换硫磺与金银,用不了十年,这倭岛便不再是蛮荒之地。”
“他们会在这里开矿、伐木、垦荒、筑城,将汉家的规矩与技术深深扎根于此。而那些倭人?他们将在这个过程中充当最好的劳力,为我大汉的繁荣贡献力量,最终融于我们。”
苏曜的声音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沉寂的倭人村落,语气中多了几分深远:
“你们想想,如今倭人部落林立,人口稀少却还彼此攻伐不断,连文字都尚未形成,正是最容易被塑造的时刻。咱们让他们从现在起学习汉话、识汉字,读《论语》《孝经》,让他们知道何为‘君臣父子’,何为‘礼仪廉耻’——用不了三代人,他们便会忘了自己曾是‘倭人’,只认自己是‘大汉海东之民’。”
“到了那时,三韩与倭岛,将通过海路,设立郡县,成为我大汉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业非一日之功,但一旦功成,则我大汉海疆稳固,未来亦再不复朝鲜与倭寇之祸也。”
第1121章 拓殖倭岛
夜,深沉。
邪马台王宫寝殿的烛火在不知不觉中熄灭,三人的夜话却未因这黑暗而沉寂。
淡淡的月光下,苏曜的话语如同一幅宏大的画卷,在万年与莎菲娅面前徐徐展开,描绘出一个她们从未设想过的未来。
硫磺、金银、铜矿……这些词汇仿佛带着魔力,瞬间驱散了她们眼中的“蛮荒”之色。尤其是万年,她自幼生长于深宫,虽知天下之大,却从未想过这偏远的海外岛屿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财富潜力。她回想起白日里看到的那些黑色岩石和黄色结晶,当时只觉寻常,如今听苏曜点破,才恍然大悟。
“夫君深谋远虑,妾身……真是目光短浅了。”万年轻叹一声,眼中泛起异彩,“若真如夫君所言,此地矿产丰饶,海路便捷,那确实值得投入。只是……”她微微蹙眉,“开发此地,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移民实边,非一朝一夕之功。朝廷如今西征未竟,中原虽定,百废待兴,恐难抽调过多资源于此。”
莎菲娅也冷静下来,她虽被苏曜描绘的“宝藏”所吸引,但作为一位来自安息王妃,她更关注苏曜长期滞留此地的影响:
“夫君,开采矿藏需要技术、需要稳定的环境、更需要时间。我们离开安息已近三月,虽有能臣镇守,但新附之地,难保不生变故。若将过多精力羁縻于此,是否会影响西征大业,父亲那边”
苏曜闻言,自信一笑,走到两人中间,左右揽住她们的香肩:“你们的担忧,孤岂会不知?但正因如此,才更要在此地尽快打下根基。”
“开发倭岛,并非要立刻倾尽国力。初期,只需以蒋钦的三千兵马为基,辅以海东州(朝鲜半岛)的支持,招募中原流民、能工巧匠,以军屯、商屯形式逐步推进即可。硫磺、金银皆是硬通货,初期的产出便可反哺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至于西征……”苏曜目光投向西方,似是穿透重重墙壁,看到遥远的安息高原,“安息确实很关键,若是那伪王得知孤不在,恐怕会发起孤注一掷的反击。但安息有文远、云长和子龙诸将,你父亲巴赫拉姆亦是当世豪杰,孤相信他们不会让我失望。”
“如今既然这些倭人主动跳出来,孤若不趁机将海东根基扎牢,日后再想收拾,只会耗费更多心力。”苏曜手指轻轻敲击着窗沿,月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你二人想想,中原一统后,四方蛮夷若见我大汉对‘冒犯天威’者无动于衷,只会愈发骄纵。此次狗奴国伏杀汉使,正是杀鸡儆猴的绝佳时机——既让三韩诸部不敢再生异心,也让倭岛列岛彻底明白‘汉威不可犯’,更能借平定之功,名正言顺地在此设郡驻军,为后续开发铺路。”
万年细品着苏曜的话,眼中渐渐露出了然之色:“夫君是想以‘惩戒叛逆’为引,行‘长治久安’之实?如此一来,既不用背负‘无故征伐’之名,又能顺理成章地将倭岛纳入管辖,确实高明。”
“没错。”
苏曜摸了摸万年的头发:“倭岛之事,必须趁热打铁。如今我们以雷霆手段灭狗奴国,立威于诸藩,邪马台卑弥呼心胆俱裂,三韩首领噤若寒蝉,此乃确立秩序的最佳窗口。”
“不过我们也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咱们要做的,是留下种子,定下规矩,然后让时间和大汉的先进文明去自然同化、吸收这片土地。”
“至于咱们嘛,最迟不过三五天的时间,在料理完这边后,也就该回洛阳城了。想必那边的‘大议礼’,也该有个结果了。”
听到这里,万年和莎菲娅终于彻底明白了苏曜的全盘战略。他不是要立刻倾注所有,而是要布下一颗关键棋子,建立一个能够自我发展并反哺中央的东方基地。这既是为了眼前的资源,更是为了长远的战略布局和永绝后患。
“妾身明白了。”万年依偎在苏曜肩头,轻声道,“夫君总是能看到更远的地方。既如此,妾身自当全力支持。回洛阳后,我便下旨,鼓励沿海百姓移民海东、瀛洲,并调拨一批工匠、农官前来。”
莎菲娅也点了点头,她知道现在心急也没用,东方与安息,相隔何止万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的信任眼前这个男人的判断,为父亲等人祈祷。
而果然也如苏曜所说,安息那边新继位的六世陛下在通过多方打探确定了苏曜回国后,很快就在开春之后率先发起了进攻。
不过安息战事暂时不是此时的重点,苏曜在通过系统的战略地图确认了下双方的战线后便很快将目光重新放回倭岛之上。
次日一早,他便携手万年与莎菲娅,召见卑弥呼与邪马台群臣,宣布接下来的安排。
首先他们再次肯定了邪马台的地位,为了褒奖女王的忠诚,苏曜表示大汉将派遣一些饱读诗书的有识之士,前来教导邪马台贵族子弟学习汉家经典与礼仪,并协助女王处理政务,传播先进的生产技术。
当然这一切并非白白赠与,邪马台国接下来也将帮助大汉在九州岛建立统治,派遣民夫奴隶参与筑城工作,以及日后的矿物开采等等。
当然,大汉也不是白嫖他们,对征调的民夫,会由海东州方面给与一些实物补偿回赐等等。
比如首先大汉会先赠与一次性的铁器、瓷器、茶叶、丝绸和漆器等生活与奢侈用品,给女王和倭岛高级贵族们尝鲜。
然后这些价值连城的东西就会明码标价,以每五百民夫干一个月活为标准,兑换少量物资。
如此一来,享受过那些极品奢华体验的倭岛贵族们,便再也难忍受此前粗陋的生活,争先恐后地将自己部落的劳力甚至奴隶送往博多湾,只为换取那些能让他们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神赐之物”。
第1122章 请加天皇号
一把锋利的精铁锄头,可以轻易开垦以往需要数人合力才能翻动的坚硬土地;一匹光滑如水的丝绸,穿在身上带来的尊贵与舒适感是粗糙麻布无法比拟的;一套洁白细腻的瓷器餐具,在宴会上足以让所有使用木器、陶器的贵族羡慕不已;甚至一小罐清香扑鼻的茶叶,都成了身份与品味的新象征。
这种由奢入俭难的体验,迅速在倭岛上层形成了对大汉商品的强烈依赖和渴望。劳动力,尤其是那些在他们看来“取之不尽”的底层民夫和奴隶,成了换取这些珍宝最直接的“货币”。
与此同时,大汉也在博多湾正建设的扶桑城处开设市舶司,以指定价格收取大汉急缺的金银铜与硫磺等物。
日本列岛此时未经文明洗涤,岛上还有许多露天可供开采的金银矿脉与硫磺矿等。这些在中原稀缺的战略资源,在倭人眼中,其价值远不如那些闪亮的丝绸和精美的瓷器。
于是苏曜拿出地图,让官员们教导那些部落首领,该去哪些地方,如何采集等等,很快,源源不断的金银原矿、硫磺矿石,以及被贵族们驱使来的民夫奴隶,便开始汇聚到博多湾的汉军营地,然后被装船带往中原。
整个交换过程,在倭人看来是公平甚至是大方无比的——他们用自己土地上“无用”的石头和“低贱”的劳力,换来了梦寐以求的天朝珍宝。而在苏曜的战略蓝图里,这是一笔用短期奢侈品输出换取长期战略资源和控制力的绝妙买卖。大汉获得了急需的矿产和开发东方的劳动力,而倭岛的上层建筑则在不知不觉中被中原的商品和文化所捆绑、同化。
在亲眼见证了第一笔交易达成后,苏曜便将这里交给了蒋钦等人,而后再次驾乘格里芬离开了此地,结束了他的海东之行。
海风猎猎,脚下的蔚蓝逐渐被一望无际的沃野所取代。
苏曜带着万年,横穿齐鲁大地,翱翔在中原的天空,沿途无数官员百姓见之无不震撼跪拜,口称“万岁”。
“快看!是唐王陛下的神兽!”
“天佑大汉!神王巡天!”
“陛下万岁!唐王殿下万岁!”
田野间的农夫、道路上的商旅、城郭中的士民,纷纷驻足仰望,激动地欢呼跪拜。
苏曜骑乘狮鹫、平定三韩、诛灭不臣还有讨伐倭岛的事迹,早已随着《大汉月报》的连载和口耳相传变得家喻户晓,甚至增添了更多神话色彩。此刻亲眼得见,更是坐实了“神人降世”、“天命在唐”的舆论风向。
这股风潮,随着苏曜的回归,迅速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涌向帝国的中心——洛阳。
洛阳,南宫议事堂,诸位朝堂高官云集。
往日里围绕“大议礼”争得面红耳赤的百官,今日却异常安静,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份来自河内的八百里加急驿报上。
“陛下与唐王殿下已驾临河内郡,敕令京师各衙署做好迎驾准备,圣驾或将不日还朝!”侍中荀彧手持帛书,声音沉稳地宣布,但微微颤抖的指尖仍泄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堂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这么快就到河内了?前几天不才说是巡至乐浪、平定三韩,要去倭岛追查使团下落吗?”
“莫非是倭岛之事竟已了结?这,这可真是雷霆手段……”
百官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敬畏。苏曜离京这数月,其赫赫武功与神异事迹早已通过《大汉月报》和往来驿传遍传天下,但如此迅捷的凯旋,仍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没错。”
锦衣卫中郎将王凌拿起战报,大声讲道:“殿下驾驭神兽,日行千里,如今已平定倭岛”
王凌中气十足的将苏曜在三韩和倭岛的战绩一一宣告,每说一件事,堂内百官的呼吸便急促一分。
“殿下于慰礼城降服百济,雷诛逆酋,马韩诸部望风归顺!”
“殿下驾临公山城,自天而降,破坚城如摧枯朽,逆酋金延束手就擒,旋即伏诛!”
“殿下跨海东征,破狗奴国于博多湾,焚其港,灭其军,斩其王卑弥弓呼并国师贵族十余人于海岸祭坛,以血祭我殉国使节英灵!”
上一篇: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
下一篇:我的谍战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