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第619章

作者:满洲里电鳗

  齐松深吸一口气,站了起来。

  他没有去迎接什么员外郎,而是径直走到了张婶和王钗的面前。

  屋里伺候的下人。

  都识趣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整个房间瞬间安静下来。

  齐松对着张婶,郑重其事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婶子,小子自辽东而来,举目无亲。若非您与钗儿妹妹收留照拂,恐怕早已流落街头。这份恩情,齐松永世不忘。”

  张婶连忙摆手:“状元爷,你这是说哪里话……”

  齐松直起身,没有理会张婶的客气。

  而是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早已羞红了脸,停下了手中针线的王钗。

  他不再是那个窘迫不安的农家少年。

  状元的身份。

  仿佛在一夜之间,给了他无穷的自信与底气。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响在每一个人耳边。

  “钗儿妹妹,待我明日随陛下恩典,骑马游街,再去殿前谢恩。回来之后,我便请官媒,备上厚礼,正式来府上提亲。”

  他看着她,眼中满是真诚。

  “你,可愿嫁我为妻?”

  张婶的脑子嗡的一声,幸福来得太突然,让她险些晕过去。

  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王钗更是惊得呆住了。

  她猛地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向她许下承诺的男人。

  那双明亮的眼睛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巨大的惊喜与感动,让她浑身颤抖,只能拼命地点头,喉咙里发出细微的呜咽声。

  门外的吏部员外郎,等了半天不见人影。

  正要再催,却听见院里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

  不知道这状元府里,又发生了什么天大的喜事。

  天还未亮,整个咸阳城便已万人空巷。

  一百零四名新科进士,换上了崭新的官服,齐聚在礼部衙门前。

  齐松身穿一身专门定制的,绣着金边祥云的大红色状元袍。

  头戴金花乌纱帽,胸前佩着一朵硕大的绸缎红花,站在队伍的最前方。

  他身旁,是同样意气风发的榜眼李才,和探花诸葛辉。

  “吉时到!状元郎,上马!”

  随着礼部官员一声高喝,三匹披红挂彩的白色骏马被牵了过来。

  齐松在万众瞩目之下,翻身上马。

  那一刻,他不再是齐家村的农家子。

  而是光宗耀祖,名动天下的大楚状元!

  “起——!”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长长的游街队伍,浩浩荡荡地从朱雀大街出发。

  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一睹状元风采的百姓。

  他们欢呼着,呐喊着。

  将手中的鲜花、果品、香囊,毫不吝啬地抛向游街的队伍。

  “状元郎!看这边!”

  “状元郎好俊啊!”

  酒楼茶肆之上,无数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探出头来。

  一张张俏丽的脸庞上,写满了爱慕与向往。

  齐松骑在马上,挺直了腰杆。

  脸上带着从容的微笑,向着两侧的百姓挥手致意。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很快,便在“迎仙楼”二楼的窗口,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王钗和她的母亲,正挤在窗边,激动地朝他挥着手。

  四目相对,齐松给了她一个安心的微笑,眼中尽是温柔。

  王钗的脸颊,瞬间飞上了两抹动人的红霞。

  盛大的游街仪式过后。

  齐松、李才、诸葛辉三人,被直接带入了皇宫。

  这一次,他们没有去麒麟殿,而是被领到了一处偏殿。

  等了约莫半个时辰,一名内侍从殿内走出。

  “陛下宣,状元齐松、榜眼李才、探花诸葛辉,觐见!”

  三人整理衣冠。

  怀着激动的心情,迈步走入殿中。

  一进门,他们便看到。

  那位一手缔造了整个帝国的年轻帝王正背对着他们,站在一幅巨大无比的舆图前。

  那不是大楚的堪舆图,而是一幅他们从未见过的。

  包含了五大洲四大洋的,完整的世界地图!

  听到脚步声,赵锋缓缓转过身来。

  脸上没有了殿试时的威严与淡漠,反而带着一丝饶有兴致的审视。

  赵锋开口道:“朕的状元,榜眼,探花。”

第69章 按需分配!

  三人立刻躬身行礼。

  “学生在。”

  赵锋没有让他们平身,只是伸手指了指身后的那幅巨大世界地图。

  “你们的策论,朕都看过了。写的都很好,各有千秋。”

  “状元齐松,论道与器,格局宏大。”

  “榜眼李才,重格物实干,条理清晰。”

  “探花诸葛辉,善经济之术,鞭辟入里。”

  他一一点评,声音平淡,听不出喜怒。

  可这简单的几句话,却让三人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这意味着,他们的文章。

  陛下不仅看了,而且是逐字逐句地看完了!

  “不过,文章终究是文章。”

  赵锋转过身,目光在三人脸上缓缓扫过。

  “纸上谈兵,谁都会。朕今日,想听点实在的。”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从大楚的疆域划过。

  一路向西,点在了那片广袤的非洲大陆上。

  然后,又划过重洋,点在了物产丰饶的南美。

  最后,停留在孤悬海外的澳洲。

  “这些地方,朕称之为藩属。他们有数之不尽的矿藏,有你们闻所未闻的物产。”

  赵锋的手指,在地图上重重敲了敲。

  那声音,仿佛战鼓,敲在三人的心上。

  “朕问你们,若遣尔等为封疆大吏,出镇藩属之地。”

  “当如何设策,使八方之财,四海之利,尽归我大楚?”

  “朕要的是源源不绝,而非杀鸡取卵,断其根本!”

  这个问题,比殿试上的任何一道题。

  都更加现实,更加冰冷。

  它剥去了所有“经世济民”的华丽外衣。

  直指帝国扩张最核心的本质——掠夺!

  探花诸葛辉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来自江南富庶之地。

  家族世代经商,对利益的嗅觉最为敏锐。

  “启禀陛下,臣以为,当以利诱之,以法束之。”

  “首先,当以我大楚之“咸阳百货”、“大楚供销社”遍布其国。”  “以精美之丝绸、瓷器、茶叶,换取其金银、香料、宝石。此为贸易之利。”

  “其次,当立“大楚银行”,发行钱票,使其国之货币,与我大楚钱票挂钩。掌控其金融,便如扼其咽喉。此为金融之利。”

  “最后,以我大楚律法为蓝本,助其建立法度。凡与我大楚商贾发生纠纷,皆需由我大楚派驻之法官裁定。如此,则万无一失。此为法权之利。”

  诸葛辉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商人的精明。

  他的策略,是不见血的刀。

  是用经济与规则,将整个藩属国编织进一张由大楚掌控的大网之中。

  榜眼李才紧随其后。

  “启禀陛下,诸葛大人之策虽妙,却过于迂回。臣以为,对蛮夷之地,当以雷霆之势,直取其核心!”

  “臣以为,当以格物为先。我大楚之工匠,远胜于彼。当以我大楚之力,助其修建铁路、港口。但所有权,必须归于大楚!”

  “铁轨铺到哪里,矿山就开到哪里。港口建在哪里,我大楚的商船就停在哪里。”

  “如此,其国之矿产、木材、人力,便可由我大楚予取予求,以最低之成本,源源不断运回本土,化为帝国之钢筋铁骨!”

  李才的回答,充满了工业时代的冰冷与高效。

  他的眼中,没有邦交,没有民众。

  只有铁路、矿山和冰冷的数字。

  最后,轮到了齐松。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位新科状元的身上。

  齐松上前一步,躬身道:“启禀陛下,榜眼与探花之策,皆为强国之术。然臣出身农家,所见所思,或有不同。”

  他抬起头,迎着赵锋的目光。

  “臣以为,王道,方为长久之计。”

  “昔日辽东苦寒,百姓食不果腹。陛下修水泥路,开科举,辽东遂安。此乃王道。”

  “臣若为封疆大吏,当先兴教化。于藩属之地,广开学堂,授我汉家文字,诵我诸子经典。使其知礼仪,明廉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