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被抓:我挖自家祖坟还犯法? 第2221章

作者:天榜李哥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我们彻底失去了主动权!钱振那条老狗,现在就是悬在我头顶的一把刀!随时都可能掉下来!”

  他烦躁地来回踱步,像一头被困在笼中的猛兽:“还有张承明那个老匹夫!

  平日里收了本宫多少好处,一口一个‘殿下英明’,到了关键时刻,反咬一口比谁都快!他怎么敢!他怎么敢!”

  “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张尚书只是做出了最利于他自己的选择。”

  吴道子淡淡地说道,“殿下,现在发怒于事无补。我们最该担心的,不是钱振,也不是张承明。”

  “那是什么?”萧承泽停下脚步,恶狠狠地瞪着他。

  “是皇上。”吴道子的声音很轻,却让萧承泽浑身一震,“皇上已经起了疑心。从他下令将钱振移交禁军的那一刻起,您在他心中的分量,就已经开始动摇了。此刻您越是暴躁,越是动作频频,就越会印证他的怀疑。殿下,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以不变应万变。”

  “静观其变?等着我那五弟把罪证送到父皇面前,然后废了我的太子之位吗?”萧承泽一把揪住吴道子的衣领,咬牙切齿地问,“吴道子,你老实告诉我,钱振到底知道多少关于蜀中的事?”

  吴道子被他揪着,脸色微微发白,但眼神依旧镇定:“殿下,他知道的,仅限于银钱的流向。他只知道我们通过江南的关系,将银子分批次运往了蜀中,至于那些银子用来做什么,由谁接收,他一概不知。我们之间的所有联系,都是单线的。”

  听到这里,萧承泽的脸色才稍稍好看了一些。只要不牵扯到蜀中那位,事情就还有转圜的余地。

  他松开手,颓然坐回椅子上,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和恐惧:“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什么都不能做,就这么干等着?”

  “殿下,您现在要做的,是扮演好一个被冤枉、被构陷的太子。”吴道子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您要表现出委屈,表现出对靖王构陷你的愤怒,甚至可以去向皇后娘娘哭诉。但唯独不能再对钱振动任何手脚,也不能再有任何小动作.

第四千四百三十九章 毁灭证据

  您要让皇上觉得,您只是急于自辩,而不是想要毁灭证据。”

  萧承泽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吴道子说的是对的。父皇最是多疑,自己此刻任何过激的反应,都只会坐实罪名。

  “好,本宫就听你一次。”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阴鸷,“但是,吴道子,你给我记着,若是本宫倒了,你也别想活。我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贫道明白。”吴道子躬身一拜,眼底深处,却掠过一抹谁也未曾察觉的幽光。

  与此同时,养心殿的偏殿内,烛火通明。

  太监总管李芳英躬着身子,将一份密封的卷宗,恭恭敬敬地呈到皇帝萧衍的面前。他的动作很轻,连呼吸都刻意压抑着,生怕惊扰了这位心思深沉的帝王。

  “查到了?”萧衍没有看卷宗,只是端起手边的参茶,轻轻吹了吹浮沫。

  “回皇上,查到了一些眉目。”李芳英的声音压得极低,“二十年前为皇后娘娘接生的太医孙思邈,档案中记载,他是十八年前告老还乡,次年便因病亡故于乡野。但是……”.

  他顿了顿,小心翼翼地观察着皇帝的脸色。

  “说。”萧衍呷了一口茶,语气平淡。

  “是。老奴派人去他乡中查访,他族人皆说他早已病故,坟冢俱在。可老奴手下有个精于勘验的老仵作,偷偷开了棺,发现里面……是空的。只有几件旧衣冠。”

  萧衍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茶水漾起一丝涟漪。

  李芳英的头埋得更低了:“老奴顺着线索往下查,发现孙思邈离京之时,行色匆匆,几乎是连夜逃离。

  他并未回乡,而是改名换姓,一路向西。

  他最后出现的地方,是……是剑南道的青城山下,一个叫柳溪镇的地方。他在那里买了一处宅子,化名张三,深居简出,与邻里也少有往来。”

  剑南道,便是蜀中地界。

  青城山,更是蜀中道门的圣地。

  一个负责为皇后接生的太医,不在京城安享晚年,却要假死脱身,隐姓埋名,躲到千里之外的蜀中道观脚下。

  这其中若说没有鬼,谁会信?

  萧衍缓缓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一声轻微的“嗒”。在这寂静的偏殿里,这声音显得格外清晰。

  他没有说话,只是站起身,走到窗前,负手而立,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

  李芳英跪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他跟了皇帝几十年,最是清楚这位主子的脾气。他越是平静,心中酝酿的风暴就越是骇人。

  当年皇后生产,他就在外殿候着。他记得,那天风雨大作,电闪雷鸣。皇后难产,情况一度十分危急。后来,孙思邈满头大汗地出来报喜,说母子平安,太子殿下洪福齐天。

  如今想来,那孙思邈当时的脸色,除了疲惫,似乎还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惊恐。

  良久,萧衍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那个柳溪镇……离唐门,有多远?”.

第四千四百四十章 唐家堡的地界

  李芳英心中猛地一跳,连忙回道:“回皇上,不远。翻过两座山,便是唐家堡的地界。”

  “呵。”萧衍发出了一声意味不明的轻笑,“还真是……巧啊。”

  他的声音很冷,冷得像殿外的寒夜。

  “李芳英。”

  “老奴在。”

  “派朕的‘影卫’去一趟柳溪镇。”萧衍转过身,眼中是深不见底的墨色,“把这位‘张三’,给朕……完好无损地请回来。朕,有很多旧事,想跟他聊聊。”

  “遵旨。”李芳英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冷汗已经浸湿了后背的衣衫。

  影卫,那是皇帝手中最神秘,也最致命的力量。他们只听命于皇帝一人,专办那些见不得光的绝密之事。动用影卫,说明此事已经不仅仅是怀疑,而是要一查到底,不死不休了。

  京城的天,要变了.

  禁军大营,壁垒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铁与血的肃杀之气,与刑部大牢的阴森潮湿截然不同。

  钱振被关押在一间独立的营房里,不再是肮脏的囚服,而是换上了一身干净的布衣。一日三餐,虽不丰盛,却也热乎。这几日,他没有再见到索命的刺客,也没有听到凄厉的惨叫,紧绷了几天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松懈。

  可这松懈,却让他更加恐惧。

  他知道,自己能有这般待遇,不是因为他无罪,而是因为他还有用。他是靖王投向太子的一把刀,在捅死太子之前,靖王会保证他这把刀足够锋利,也足够安全。

  可之后呢?

  当他失去了利用价值,他的下场又会是什么?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营房的铁门“吱呀”一声被打开。

  阳光照了进来,有些刺眼。钱振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看清来人后,他浑身一颤,立刻从床板上滚了下来,跪在地上。

  “罪臣……罪臣钱振,叩见靖王殿下!”

  萧承煦一袭王袍,缓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个面容清秀的年轻“书吏”,正是女扮男装的秦川。禁军统领赵无忌铁塔般立在门口,面无表情,既不进来,也不离开,像一尊门神。

  “起来吧。”萧承煦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他在房内唯一的桌子旁坐下,目光扫过桌上的饭菜,“看来,赵统领待你还不错。”

  “托……托殿下洪福。”钱振战战兢兢地站起身,却不敢抬头,只是躬着身子,像一只惊弓之鸟。

  萧承煦没有急着问案,反而像是在闲聊:“钱大人,本王记得,你老家是江南的吧?家中可还有什么人?”

  钱振一愣,没想到靖王会问这个。他不敢隐瞒,结结巴巴地回道:“回……回殿下,罪臣家中尚有老母,以及……以及拙荆和一子一女。”

  “哦?”萧承煦拖长了语调,“令堂高寿?令郎和令媛,想必也到了婚嫁的年纪了吧?”

  提起家人,钱振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情,但随即被巨大的恐惧所淹没。他嗫嚅道:“老母……年近七十。犬子……犬子刚刚及冠,小女……尚待字闺中。”.

第四千四百四十一章 钱大人好福气

  “儿女双全,高堂在座,钱大人好福气啊。”萧承煦端起桌上的茶碗,轻轻摩挲着,话锋却陡然一转,变得森然,“只可惜,这份福气,怕是享不了多久了。”

  钱振“噗通”一声,再次跪倒在地,额头抵着冰冷的地面,抖如筛糠:“殿下!殿下饶命啊!”

  “本王饶你?本王拿什么饶你?”萧承煦冷笑一声,“太子派人杀你,你以为他只杀你一个就完了吗?你死了,谁来指证他?他自然高枕无忧。可你的家人呢?一个通敌叛国、贪墨巨款的罪臣家眷,你觉得她们会有什么下场?你的老母亲,你的妻子,你的女儿……她们会被没入教坊司,你的儿子,会被发配三千里外的烟瘴之地。钱振,这就是你闭上嘴的下场!”

  这番话,如同一把淬了冰的尖刀,一字一句,狠狠扎进钱振的心里。他可以死,但他不能想象自己的妻女沦落风尘,老母晚景凄凉。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嘶声道:“殿下!罪臣……罪臣愿说!罪臣什么都说!只求殿下能保全罪臣一家老小的性命!求殿下了!”

  他一边说,一边重重地磕头,没几下,额头就已是一片血肉模糊。

  一直站在萧承煦身后的秦川,此时才缓缓上前一步。她没有看钱振,而是将一份早已备好的笔墨纸砚,放在桌上。

  她的声音很清淡,却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钱大人,说,是你唯一的活路。皇上仁慈,只要你戴罪立功,将功折罪,未必没有一线生机。你的家人,也能因你的功,而免于罪责。是让他们随你一起下地狱,还是给他们一条活路,全在你一念之间。”

  这番话,软硬兼施,彻底击溃了钱振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他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连滚带爬地扑到桌前,抓起毛笔,手抖得不成样子,却还是蘸满了墨.

  “我说……我都说……”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营房中只剩下钱振时而激动、时而恐惧的叙述声,以及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他交代了太子如何通过吴道子与他联系,如何利用他的职权,将户部和工部的银子,伪装成各种名目套取出来。他还画出了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上面的人名,几乎牵扯了半个朝堂。

  最关键的是,他交代了银子的最终去向。

  “那些银子……大部分都通过地下钱庄,换成了金条和珠宝,分批运往了……蜀中。”钱振的声音都在发颤,“具体的接收人我不知道,每次都是吴道子亲自安排的人手。我只知道,那是一股……一股很可怕的势力。”

  当钱振写下最后一个字,按下血手印时,整个人都虚脱了,瘫倒在地。

  萧承煦拿起那份沉甸甸的供状,和秦川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凝重。

  “走,即刻进宫!”

  当靖王带着供状快马加鞭赶回皇宫时,养心殿内,气氛已是降至冰点。

  萧衍坐在龙椅上,手里捏着一份来自李芳英的密报,面沉如水.

第四千四百四十二章 中风偏瘫

  密报的内容很简单:影卫已在柳溪镇找到了孙思邈,但他常年被唐门的人暗中监视,影卫在带离他时.

  与唐门高手发生激战,孙思邈受了惊吓,中风偏瘫,口不能言,但神志尚清。他用还能动的左手,在纸上写下了三个字——

  “非亲生”。

  “非亲生”!

  这三个字,像三道天雷,在萧衍的脑海中炸开。

  皇后,他的结发妻子。太子,他悉心培养了二十年的储君。蜀中,唐门,吴道子……

  一瞬间,所有的线索都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张让他不寒而栗的弥天大网。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启禀皇上,靖王殿下求见,说有十万火急的要事禀报!”

  “宣。”萧衍的声音沙哑得可怕。

  萧承煦和秦川快步走进大殿,看到皇帝那阴沉得几乎要滴出水来的脸色,心中都是一凛。

  “父皇!”萧承煦跪下,双手高高举起供状,“儿臣幸不辱命!人犯钱振,已经全部招了!所有罪证,直指东宫……以及蜀中!”

  萧衍没有立刻去接那份供状。

  他的目光,缓缓地从跪着的靖王身上,移到了那份供状上,最后,落在了自己手中那张写着“非亲生”的纸条上。

  一份,是贪墨国库、意图不轨的铁证。

  一份,是颠覆人伦、动摇国本的秘辛。

  两份情报,在这一刻,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同一个人。

  他缓缓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中所有的情绪都已褪去,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寒意和杀机。

  “传朕旨意。”他的声音平静得让人心悸。

  “封锁东宫,任何人不得进出!”

  “将太子萧承泽,给朕……拿下!”

  夜色如墨,将整座皇城都浸染得庄严肃杀。

  从养心殿到东宫的宫道上,火把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将一队队甲胄鲜明的禁军将士的脸映得忽明忽暗。

  萧承煦走在最前方,玄色王袍的衣角在夜风中翻飞,像是展开的鹰翼。

  他的面容冷峻如冰,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看不出半分兄弟阋墙前的犹豫,只有奉旨行事的决绝。

  秦川落后他半步,依旧是那身不起眼的书吏装扮。

  她手中没有提灯,也没有佩剑,只是抱着一个用布包裹起来的卷宗,正是钱振那份用血和泪写就的供状。

  她的脚步很轻,几乎听不到声音,与周围禁军甲胄摩擦的铿锵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像一个游离于这场风暴之外的旁观者,却又身处风暴的中心。

  禁军统领赵无忌走在萧承煦的另一侧,他那魁梧的身躯如同一座移动的铁山,每一步都踏得地面微微发颤。他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手下的禁军校尉,将东宫的各个出口围得水泄不通,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东宫的守卫很快发现了这支气势汹汹的队伍,为首的东宫卫率张显一惊,连忙带人上前,躬身行礼:“末将参见靖王殿下!不知殿下深夜率禁军驾临东宫,所为何事?”.

第四千四百四十三章 瞬间就被浇灭

  萧承煦的脚步没有停下,目光甚至没有在张显身上停留一瞬,只是从他身边径直走了过去,口中吐出的字眼,比这深夜的寒风还要冷:“奉旨办事,挡者,死。”

  张显的额头上瞬间冒出了一层冷汗。他身为太子心腹,自然知道最近朝局诡谲,却万万没想到,皇帝的刀,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狠!.

  他下意识地想拔刀阻拦,可当他的手触碰到刀柄,迎上赵无忌那双毫无感情的眼睛时,那点刚刚燃起的勇气瞬间就被浇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