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榜李哥
赵云龙按照特定的节奏敲了敲门,门很快从里面打开,一个面容精悍的中年汉子出现在门口。
他看到赵云龙先是一愣,随即看到他身后的皇帝,顿时脸色大变,激动得就要下跪。
“免礼!进去说!”赵云龙沉声喝道。
汉子立刻会意,将四人迎了进去,并迅速关上了门。
这是一处极为普通的二进院落,却是赵云龙早就备下的一处秘密据点。屋内的陈设简单,但粮食、清水、伤药甚至兵器都一应俱全。
“将军,您怎么……”那汉子叫王忠,是赵云龙的亲兵队长,退役后便一直在此处待命。
“一言难尽。”赵云龙摆摆手,“王忠,从现在起,这里进入最高戒备。切断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任何人不得进出。”
“是!”王忠领命,转身去安排。
直到这时,所有人才真正感到了一丝安全。皇帝被扶到主屋的床上休息,一路的颠簸和惊吓让他疲惫到了极点,几乎是沾床就睡着了。
偏厅里,油灯如豆,映照着三张神情各异的脸。
萧镇山还在回味刚才的惊险,脸上带着几分后怕和兴奋。赵云龙则是在思考接下来的对策,眉头紧锁。
秦川却显得最为平静,她给自己倒了一杯水,慢慢地喝着。她在复盘整个逃亡过程,思考着其中的漏洞和下一步的计划。
太子这次失手,下一次的手段只会更加狠辣。他们现在虽然暂时安全,但无异于困守孤城。
“周大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赵云龙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他已经很自然地将秦川放在了主心骨的位置上。
“我们有多少人?”秦川问。
“这处据点里,加上王忠,有十二个绝对忠诚的老兵。城外三十里的燕子坞,我还有一个秘密训练营,有三百亲兵.
第四千二百二十五章 五味杂陈
但京城四门都被太子的人封锁了,我们出不去,他们也进不来。”赵云龙说出了目前的困境。
十二个人,对抗整个京城的禁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秦川沉默了片刻,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画着圈。她脑中浮现出京城的地图,浮现出太子那张志在必得的脸。
“出不去,那就把水搅浑。”秦川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芒,那是一种属于工程师和科学家的,面对难题时的兴奋与专注。
“搅浑?”赵云龙和萧镇山都不解。
“太子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秦川反问。
“找到我们,杀了我们。然后名正言顺地登基。”赵云龙答道。
“没错。所以他会把京城翻个底朝天。但他越是这样,城里的百姓和百官就越是人心惶惶。”
秦川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他想稳定局面,我们就偏不让他稳定。他想封锁消息,我们就偏要把消息传遍天下。”
“可我们怎么传?”萧镇山挠了挠头,“我们连门都出不去。”
秦川笑了,笑得有些神秘:“山人自有妙计。赵将军,我需要一些东西:大量的纸,墨,还有一些木料和几个手巧的工匠。你这十二个老兵里,有木工吗?”
赵云龙虽然不明白秦川要做什么,但还是点点头:“王忠以前就是个木匠,手艺很好。”
“那就够了。”秦川的目光仿佛穿透了黑夜,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太子用屠刀来抢天下,那我们就用笔来夺人心。明天开始,我们要让太子知道,什么叫做舆论战。”
这一夜,京城暗流涌动,太子的人马四处搜捕,却一无所获。而在北城一处不起眼的民宅里,一场即将颠覆这个时代认知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皇帝便醒了。一夜的休整让他恢复了些许精神,但眉宇间的忧色却更重了。
他身为帝王,如今却成了藏身于陋室的逃亡者,这种落差让他心中五味杂陈。
王忠端来了简单的早饭,一碗米粥,两个馒头。皇帝已经很多年没吃过如此粗粝的食物,但他却吃得异常平静。患难之时,能有一口热食,已是天大的恩赐。
吃过早饭,他来到院子里,看到的一幕让他愣住了。
院子中央,秦川正指挥着王忠和另外两名老兵,对着一堆木料敲敲打打。地上铺着一张巨大的图纸,上面画满了各种奇怪的线条和零件,是皇帝从未见过的样式。
“周川,你这是在做什么?”皇帝走上前,好奇地问道。
“陛下,早。”秦川头也不抬,手里拿着一把尺子,正在一块木板上仔细地测量着,“做个小玩意儿。”
“小玩意儿?”皇帝看着那已经初具雏形的复杂木架,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小玩意儿”。
赵云龙和萧镇山也站在一旁,表情和皇帝一样,充满了困惑。从早上开始,秦川就拿出这张图纸,开始指挥他们干活。
她嘴里不时冒出一些“齿轮”、“杠杆”、“活字”之类的词汇,听得几个身经百战的军人云里雾里.
第四千二百二十六章 手艺精湛
王忠这个老木匠更是满头大汗,他做了半辈子木工,自认手艺精湛,可对着秦川的图纸,却感觉自己像个刚入门的学徒。
图纸上的结构太精巧,太匪夷所-思了。很多连接方式和构件作用,他连想都不敢想。
“这个卡槽的深度,必须是三公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秦川用手指点了点图纸上的一个位置,对王忠强调道,“还有这个滚轴,必须打磨得绝对光滑,否则会卡住。”
“是,大人。”王忠擦了擦汗,眼神里充满了敬畏。这位周大师,不仅懂那些神仙般的奇技淫巧,连木工活的门道都摸得一清二楚。
皇帝看得入神,他发现秦川在指挥时,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她不威严,不呵斥,但她的每一句话都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和自信,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听从她的指令。
仿佛在她面前,再复杂的问题都能被拆解成一个个可以完成的步骤。
“周大师,您就告诉我们吧,这到底是什么?”赵云龙实在忍不住了。
秦川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木屑,笑道:“印刷机。”
“印刷机?”三个土生土长的古代人异口同声,满脸茫然。
“印东西的机器。”秦川解释道,“你们知道现在印一本书,需要工匠一笔一划地雕刻一整块木板。
费时费力,而且印完后,这块雕版就只能印这一本书,对吗?”
赵云龙点点头:“是啊,所以书籍才会那么昂贵,寻常百姓家,一辈子都见不到几本书。”
“但我这个东西不一样。”秦川指着旁边一个盘子里,密密麻麻排列着的小木块。
“我把每个字都刻成一个独立的小方块,这叫‘活字’。需要印什么内容,就把对应的活字排列组合在一起。
刷上墨,用机器一压,一页纸就印好了。印完之后,把活字拆下来,又可以重新排列,印别的东西。它的速度,是雕版印刷的几十上百倍。”
皇帝、赵云龙、萧镇山三人听得目瞪口呆,仿佛在听天书。
一个字一个字地刻出来,再拼在一起?印完还能拆了重组?天底下还有这种神乎其技的操作?
皇帝的呼吸陡然急促起来,他不是武将,却是这个国家最有远见的人。他瞬间就明白了这台“印刷机”背后蕴含的恐怖力量。
如果知识可以如此廉价、快速地复制和传播,那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寒门士子将有看不完的书,意味着政令可以一日之间传遍京城,意味着……民智将会被开启!
“周川……你……你这是要改变天下啊!”皇帝的声音都在颤抖,他看着秦川的眼神,已经不再是看一个能臣,而是在看一个足以颠覆时代的圣人。
赵云龙也反应了过来,他激动地说道:“我明白了!周大师,您是想用这个,把太子的罪行昭告天下!我们只需要写好一份檄文,一天之内,就能让整个京城的百姓人手一份!”.
第四千二百二十七章 污蔑的‘挟持’
“不止是檄文。”秦川的目光深邃。
“我们还要印陛下的圣旨,告诉所有人,陛下安然无恙,传位于我的决定,是陛下的本意,而非太子所污蔑的‘挟持’。
我们还要印小报,告诉百姓太子是如何横征暴敛,禁军是如何欺压良善。
我们要让太子从一个‘拨乱反正’的英雄,变成一个‘弑父篡位’的乱臣贼子。”.
舆论战!
这三个字虽然秦川没说出口,但皇帝和赵云龙已经彻底理解了她的意图。
这比千军万马还要厉害!军队杀人,诛的是身。而这台小小的机器,诛的是心!它能把太子的统治根基,从人心层面彻底瓦解!
“快!快!”皇帝激动得满脸通红,也顾不上身份了,亲自上前帮忙递工具。
“王忠,你们几个,都给朕打起十二分精神!谁要是出了差错,朕要他的脑袋!”
有了皇帝的亲自督促,几个老兵更是干劲十足。整个小院,都回荡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木料摩擦的吱嘎声。
秦川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开始撰写第一批要印刷的内容。她没有写那些诘屈聱牙的官样文章,而是用最直白、最通俗的语言。
第一份是《告京城百姓书》。
内容很简单,就是以一个普通百姓的口吻,讲述了太子封城后,物价飞涨,禁军蛮横,大家日子过得有多苦。
文章的最后,还编了一个朗朗上口的小段子:“太子登基,福气到。米价涨三倍,出门挨一刀。要想活得好,除非天不晓!”
这种极具煽动性和传播性的内容,正是秦川在前世耳濡目染的。
第二份是《皇帝罪己诏》。
当然,这不是真的让皇帝认罪,而是以皇帝的口吻,痛心疾首地讲述自己识人不明,错信太子,导致社稷动荡,生灵涂炭。
并明确指出,太子囚禁君父,意图篡位,其罪当诛。
最后,宣布传位于周川,是希望借助周川的“天授之才”,革新弊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写完这两份文稿,秦川又开始构思一些更有趣的东西。
比如,画一幅简单的连环画,描绘太子是如何指挥禁军冲击工坊,又是如何被“天降神雷”(烟花震撼弹)吓得屁滚尿流。
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对不识字的百姓来说,杀伤力更大。
到了下午,在众人的努力下,第一台简易的木制印刷机终于组装完毕。
它看上去有些粗糙,像一个巨大的木头架子,中间有一个可以上下压动的平台,下面是安放活字版的底座。
王忠按照秦川的指示,将排好的活字版固定好,小心翼翼地刷上墨。
“我来!”萧镇山自告奋勇,他早就按捺不住了。他抓住压杆,深吸一口气,用力向下一压。
“吱嘎——”木头发出一声沉重的呻吟。
“抬起来。”秦川说。
萧镇山抬起压杆,王忠迅速将下面铺好的白纸抽了出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那张纸上。
只见白纸上,赫然印着一行行整齐清晰的黑字,正是秦川写的那首打油诗。字迹虽然不如手写那般灵动,却工整无比,一目了然.
第四千二百二十八章 什么神迹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萧镇山兴奋地大叫起来。
赵云龙和王忠等人也是满脸的不可思议,他们围着那张纸,像是看着什么神迹。
皇帝颤抖着手,接过那张还散发着墨香的纸。他读着上面的字,眼眶渐渐湿润了。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张这样的纸,像雪片一样飞入京城的千家万户,将太子的虚伪面具撕得粉碎。
“神器……此乃国之神器啊!”皇帝喃喃自语,然后他猛地抓住秦川的手,用力地握着,“周川,不,陛下……朕,不,老臣……请受老臣一拜!”.
说着,他竟然真的要对秦川行跪拜大礼。
秦川吓了一跳,赶紧扶住他:“使不得,使不得!陛下,您这是折煞我了。”
“使得!”皇帝却异常坚持,“你造出的,是能让万民开智,让天下大同的圣物!这一拜,不是拜君臣,而是我这个凡夫俗子,拜你这位开启民智的先师!”
秦川哭笑不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激动的皇帝劝住。
接下来,整个小院就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印刷作坊。几名老兵轮流操作机器,一张张檄文、圣旨、小报被源源不断地印刷出来。效率之高,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入夜,当印刷出来的纸张已经堆了半间屋子时,新的问题来了。
“周大师,东西印出来了,可怎么送出去呢?”赵云龙问道。整个宅子都被监视着,他们连门都出不了。
秦川走到墙角,那里放着几个不起眼的竹筐,里面装满了蔬菜。她拿起一个最大的风筝,笑了笑。
“谁说送东西,一定要人出去?”她指了指天上的月亮,“我们有更好的信使。”
众人顺着她的手指看去,一脸茫然。
秦川拿起一沓传单,卷成一卷,绑在风筝的尾巴上,然后又在风筝线上系了一个小小的机关。
“这是我小时候玩的‘千里送信’。”秦川解释道,“等风筝飞到目标区域上空,我一抖绳子,这个活扣就会解开,东西自然就掉下去了。”
一个更绝妙,更富想象力的计划,在众人脑海中成型。
他们可以趁着夜色,在院子里放风筝。风筝飞得又高又远,地面上的人根本无法察觉。
他们可以将这些传单,像天女散花一样,精准地投放到京城的任何一个角落。官府衙门、军队驻地、闹市街头、文人聚集的青楼酒肆……
赵云龙已经彻底麻木了。他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跟不上这位周大师的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