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中国能外贸给苏联什么呢?

钢铁吗?中国的粗钢苏联都不稀的要。因为品质太次了。2月份毛主席访问苏联归来,看着苏联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说不羡慕是假的。

毛主席也想要那些大型炼钢厂和各种设备啊。

中苏签订了友好条约与贸易条约,中国可以和苏联做生意,苏联也乐意将这些设备拿出来卖。

但问题是中国怎么付账?

苏联人看的上眼的只有各种农业初级产品了。

比如说猪毛、玉米、大豆、大米、小麦、各种肉类与香肠等等。

人家主管贸易的部门挑来拣去看得上眼的就是这些了。

但新中国现在也是缺粮。大多数老百姓都是饥一顿饱一顿,很多人这辈子连口大米饭、大白面馒头都没吃过呢。

这些重要的口粮全拿去换工业设备,那大家就要继续饿肚子啊。

其实中央领导人也是陷入两难的抉择中。

而李锐这个时候打了一个报告上来,《关于使用深加工副食品换取更多外汇的提议与设想》。

这份文件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看了,他们讨论了许久,甚至还和其他几个有资格知道李锐存在的中央大佬一起商讨了。

但最终也没能形成统一意见。

最后还是毛主席拍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件事还是让小李同志亲自来和我们说说。让我们开开眼,看看他所说的这个小甜水到底有没有这么神奇。”破晓基地。

李锐正在用一个纸箱子往里面疯狂装东西呢。

他的副手陆光达正拿着一份报告走进来对他说:“李主任,你之前让我去打听的事情我都打听清楚了。你说的那些东西,以我们国内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生产,并不难。而且很快就可以投产。”

“我还在京城大学的化学系找了我两个老同学,让他们按照你找来的配方做了试验,生产出来的产品口味已经接近八成了。”

“就是包装有点费事,没办法生产那种塑料瓶。不过可以用玻璃瓶代替。李主任你这是干嘛呢?大包小包的往里面塞东西。”

陆光达好奇的看着忙碌的李锐。

李锐头也不回的说道:“你把报告也帮我塞进来。还有带我去一趟京城大学。让你的老同学多给我配一点,我要尝尝看。

另外这里还有另外几个个化学配方,有阿斯巴甜,有甜蜜素。你找些化学系的专家,看看我们国家有没有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可能。”

陆光达看着厚厚的两撘如论文一样的资料点了点头:“不过李主任,我能冒昧的问一句,我们做这些是干什么吗?”

“老陆啊,我们在解决新中国的经济问题啊!”

第十四章 打饱嗝

西花厅。李锐已经是第二次来这里了。上次来这是放电影,也是第一次见毛主席。

而这是第二次见毛主席,自己还用一个大纸箱抱着一堆饮料和零食。

还别说怪沉的。一直到了西花厅李锐才放下这个箱子,累得他喘了一口大气。

“李锐同志,你要加强锻炼啊。”听见李锐急促的呼吸声,毛主席忍不住打趣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看看你这一米八五的大个子,长得看起来身强体壮的,可是有点虚啊。”

李锐擦了擦额头的汗:“听毛主席的,以后抽空加强锻炼。”

周总理则哈哈一笑:“听毛主席说,我们今天是能开开洋荤。说小李同志会带不少好东西来。”

负责新中国财政建设的陈云也来了。

作为第一代核心领导人,他也是少数有权知晓李锐存在的中央大佬。

陈云的面相更和气,笑起来眼睛都是眯成一条缝:“对啊,我是听毛主席说今天能开洋荤所以才过来的,不然我都不来勒!”

三位大佬说的话是在开玩笑。

他们其实就是被李锐的那份报告给吸引住了。

报告里说的关于使用高附加值深加工副食品来换取外汇还是很吸引人的。

面对着三位大佬,李锐直接用实际行动来说话。

“今天给各位尝尝七十年后年轻人最喜欢的副食品。”说罢李锐拧开了一瓶可乐,为每位领导都倒了一点,数量不多。

因为今天带来的东西很多,一次别吃太多,省的撑了。

“嗯?这饮品有意思,还有气啊。”毛主席端起杯子看了眼褐色的可乐,二氧化碳的气泡还在杯子里蹦跶,每一个气泡破裂都会带来一股可乐的香味。

“香,确实是很香也很甜的一种饮品啊。”三人都喝了一口,仔细回味。

“酸酸甜甜,口感有点沙。有些像我出访苏联时苏联同志招待我的格瓦斯。不过这个叫可乐的味道更好一点,那个格瓦斯太酸了,喝起来像醋。”毛主席给出了表扬。

陈云和周总理也点了点头,他们没有说话。李锐打开了第二瓶饮料,一款葡萄汁味道的碳酸饮料。

这一次周总理倒是赞不绝口:“葡萄的味道很浓郁啊,这个很好喝啊。难怪后世的年轻人会喜欢。”

而陈云则是对苹果味和西瓜味的碳酸饮料比较喜欢。

“苹果味的喝起来没那么甜,我喝不来那么甜的饮品。”

“西瓜的喝起来很清爽啊 ,像一个大西瓜都打成汁的感觉啊。”正事不着急谈,李锐除了饮料之外,还从网咖带来了很多小零食。

从多味花生到各种口味的薯片,还有各种膨化食品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堆满了一桌。

于是三位大佬也不急,他们在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刻。喝着饮料,吃着小零食,唠一些家长里短。

这场会议到像是变成了一场亲戚朋友之间的茶话会,李锐也随性的说了一些后世的段子,逗得三位大佬笑的前仰后合的。吃吃喝喝聊聊的过了十五分钟,毛主席突然愣住不说话。

然后,毛主席:“嗝儿——”

其余三人先是一阵沉默,然后同时爆发出了一阵笑声。

“哎呀呀,吃饱咯,吃饱咯。这真是开洋荤啊,这些小东西还真别说,别有一番风味啊,一不小心就贪嘴吃多咯。哈哈哈。”

毛主席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圆场。

看着大家都吃过了,李锐就把话题引到正途上:“毛主席,你们觉得这些小零食味道怎么样?”

“好!”众口一词。

而陈云则是看着这堆小零食思考了一会儿:“这些东西在后世也很贵吧?”

“不,完全不贵。以三线小城市普通雇员一个月四千元的月薪来计算。这些碳酸饮料都是三块钱一瓶,这些零食大多是两块钱到五块钱一包。”

听到李锐这么说,毛主席三人在心中算了一下账,那确实是不算贵。

普通工薪阶层都是可以消费得起。

陈云忍不住叹道:“这些精美的食品能走进老百姓的餐桌那也是很好的事情啊。小李啊,你请我们开洋荤,其实就是想用这些东西打入苏联的市场吧。”

“对,陈副总理你觉得怎么样?”李锐看向陈云。

而陈云则看向毛主席:“毛主席啊,你出访过苏联,周总理你也在苏联待过一段时间。你们觉得这些小零食苏联人民会喜欢吗?”

没有太久思考,周总理先说:“我觉得是会喜欢的。虽然苏联人在口味上和我们有些差别。但什么东西好吃,老百姓还是能分辨的出来的。”

毛主席也赞同的点点头:“我同意周总理的看法。苏联人民连格瓦斯都喝得下去,怎么喝不下那些好喝的果味汽水呢。”

陈云点了点头,薯片他也吃了,饮料他也喝了。

东西味道确实不错,但问题是它真的能换来外汇吗?

“苏联人真的会花钱买吗?”陈云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这也是中央不敢打包票的事情。

因为按照李锐的计划,这是需要投资好几个工厂来生产的东西。

现在新中国太穷了,钱要花在刀刃上。如果手上真的富裕,那冒冒险也是可以的。

但现在新中国没什么冒险的资本。

面对三人不确定的目光,李锐却斩钉截铁的说道:“一定可以!”

“为什么?有什么证据能说明吗?”

“有,毛主席出访过苏联,周总理和党内一些领导也在苏联待过一段时间。你们有没有发现苏联人民的餐桌上其实除了主食和一些蔬菜外,副食品永远是老三样。”

“香肠、干酪、酸黄瓜。夏天的话会有卖格瓦斯和冰激凌的,但要排很长很长的队伍。”

李锐说的话让毛主席和周总理陷入沉思。

“1945年二战结束到现在已经过去五年了。苏联早就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了。现在的苏联已经摆脱了基本的温饱问题。”

“已经从生存类消费向着发展类消费开始迈进。苏联是个工业国家,工人数量众多且工资收入高。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东西却很有限。尤其是能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东西。”

“比如说精美的食物和漂亮的衣物等等。”

“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代表着东西方冷战的开始。世界已经被割裂。西方阵营不会卖任何东西给苏联,反之亦然。”

“苏联虽然工业强大,但是在轻工业和农副食品上的研究却是弱项。这从苏联人只要我们的初级农副产品上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初级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太低了。真正赚钱的还是只有经过深加工具有高产品附加值的商品。我们卖给苏联一头猪赚的钱,比我们卖给他两百斤薯片赚的钱少多了。”

“而一头猪还要养一年,一个工厂一天就可以生产数吨的薯片。只要能够打开苏联的市场,让我们生产的高端副食品进入苏联,那对苏联人民来说是丰富餐桌的好事。对我们来说则是换取外汇的机会啊!”李锐振振有词:“这就是双赢啊!”

第十五章 全盘考虑

李锐对使用高级副食品从苏联手上赚外汇这件事是信心满满的。

因为纵观整个苏联历史,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苏联人有钱,但是却买不到用来享受的商品。

八十年代苏联工程师三个月的薪水可以买的起一台电脑,但是商场没货。

苏联工人两年的存款可以买得起一台小汽车,但是排队却要等八年。副食品商店里的品种永远是三板斧,干酪、酸黄瓜、香肠。

有的时候香肠还会没货。

苏联的物资匮乏吗?不,其实完全不匮乏。

但苏联人莫名其妙的就是缺乏各种副食品。

这其中的问题很多,不是三言两语能解释清楚的。

后世有很多人认为苏联后期因为粮食不足导致了民众的恐慌。

所以粗暴的认为苏联的农业不发达缺少耕地。

但这个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解体后的俄罗斯能从农业进口国变成欧洲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这就不是农业不发达缺少耕地可以解释的。

应该说在冷战开始后苏联的计划经济就向着重工业严重跑偏。

因为他们要和欧美对抗。

而民众需要各种轻工业产品和副食品。

虽然苏联中央也很关注老百姓的餐桌。

但是却简单粗暴的将副食品产能不足与饲料画上等号。

于是苏联大量进口各种用于养殖业使用的饲料。

而这其中有很多浪费在了运输和仓储上。

再加上苏联后期高层官员老龄化严重,许多人尸位素餐导致行政效率低下与基层官员没有升迁希望而全面捞钱贪污化等等。

许许多多的因素集合在一起才最终导致了苏联一边大规模进口饲料粮。

但老百姓的餐桌上始终没有多余的副食品。

而且苏联对食品科学工程,尤其是现代化工厂食品的研究程度重视远不如欧美。

这也导致了苏联虽然说是也有生产自己的农副食品和零食饮料。

但口味却非常一般。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俄罗斯时代。在后世提到俄罗斯食品,李锐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有多么好吃。

而是感叹老毛子用料真实在。

不论巧克力还是糖果亦或者是饼干等等,老毛子是真的舍得放料。这是一种夸奖,也从侧面反应了俄罗斯食品科学的不发达。

因为在和国际同行的竞争中,他们缺乏技术力,只能以这种方式争抢市场。

真以为俄罗斯的食品商人不羡慕那些欧美食品公司只依靠一堆化学调味品和普通材料就能从自己国家大巴捞钱吗?

俄罗斯的食品厂不是不想这么做,而是技术上达不到。

而且专利上也被欧美同行设置了专利壁垒。

食品科学是一门非常高深且复杂的学问。

李锐这两天让人找的食品科学类的论文打印出来能堆满一排书架。

就以李锐准备作为突破口的饮料举例。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