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911章

作者:剑从天降

  “陛下,我父的安息旧部中便有与犹太商人往来密切者,听闻他们极善理财,却也最是记仇——罗马人毁了他们的圣城,他们怕是恨不得生食罗马人之肉,若引为助力,固然能牵制罗马,可若控制不住,恐生祸端。”

  “你们说得都对。”

  苏曜微微一笑,知道犹太人后世故事的他如何会不明白这个民族的尿性?只不过:

  “但正因为他们记仇、善谋,才值得朕用。罗马人在东方经营百年,奴役、分化各族、把自己塑造成高高在上的“文明灯塔”,实则吸髓敲骨,早已积怨甚深。”

  “如今朕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想借朕的刀报罗马的仇,朕便借他们的手,给罗马人来一发‘皇恩碎地拳’。”

  说着,苏曜走向庭中那幅挂在木架上的西域全图,手指从安西城一路划到耶路撒冷的位置,缓缓开口:

  “子敬说得好,‘撬动万钧’,这犹太人来到倒正是时候。他们流散四方,商贸网遍布两河、叙利亚乃至埃及,情报比朕的细作还灵通;他们对罗马恨之入骨,只要许他们重返耶路撒冷,便会拼尽全力与罗马作对;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今是‘被罗马压迫者’的象征——朕接纳他们,便是向所有被罗马奴役的族裔宣告:跟着大汉,有肉吃,有冤报,有故土可回!”

第1142章 皇恩碎地拳

  “皇恩碎地拳?”

  两位王妃听得有些茫然,但苏曜话中的雄心壮志她们却清晰感受到了。这位伟大的征服者,他的目光早已越过安息的废墟,投向了更西方的地平线——那个自诩永恒帝国的罗马。

  阿米娜说:“只是犹太人有教无国,桀骜难驯,若是让他们就这么回了其‘圣地’,若干年后恐怕会再生事端,反噬其主啊”

  阿米娜的担心不是假的。

  王权没有永恒,她不知道眼前这位强大的男人能庇护自己几时,一旦大汉的实力衰退,那在安息的自己就将首当其冲的面对各方压力。

  本能的,阿米娜就对犹太人没有一点信心:“安息境内也有些许犹太聚落,他们虽精于商贸,却极重教法,自成一体,难以真正融入啊。”

  “放心吧。”

  苏曜哈哈一笑:“朕既然用他们,那自然就有办法驯他们。”

  说着,苏曜便拿起了鲁肃送来的圣经抄本说:“既然他们尊我为弥赛亚,那朕的话他们也就不得不听。”

  “陛下的意思是?”阿米娜突然瞪大了眼睛。

  果然,就听苏曜说:“这圣经故事,往后就由我来写罢!”

  亚伯拉罕宗教故事并非在旧约圣经就终结,后面有人当了神子,也有人当了最后的先知。既然如此.

  “朕便来做这‘最终的启示者’,为他们的经典添上最后一章,也是最辉煌的一章。”

  阿米娜和莎菲娅闻言,皆是心头一震,她们瞬间明白了苏曜的意图。这并非简单的利用,而是要从根本上重塑犹太人的信仰体系,将他的权威直接嵌入其最核心的教义之中!

  阿米娜的声音不可抑制的颤抖:

  “是啊.他们的经典预言弥赛亚降临,带来最终的救赎与审判。而陛下您横扫六合,一统寰宇,终结乱世,带来前所未有的秩序与繁荣。”

  “这等功业,岂不比任何经书上的预言更像‘神迹’?您驾驭格里芬,召唤雷霆,平定四方。这威能,岂不比任何传说中的先知更像‘神使’?甚至天父本人?”

  “没错。”

  苏曜哈哈一笑,一把将两位爱妃搂进怀里:

  “他们若尊朕为弥赛亚,那朕的言语便是新的律法,朕的意志便是新的天命。朕说耶路撒冷是万民共居之地,它便必须是。朕说各族需和睦共处,他们便不得不从。若有违逆,便是违背了他们自己所信仰的‘弥赛亚’之意,自有其虔诚者内部去清理门户。”

  “下来,朕会让鲁肃召集精通他们教法的学者,无论是归顺的犹太拉比,还是安息和贵霜的宗教祭祀,还有我大汉的博学之士,共同‘考证’、‘阐释’古籍。他们会‘发现’,古老的预言早已暗示了一位来自东方的、驾驭神兽的、建立地上天国的至尊统治者!”

  “然后,一部新的‘圣谕’或‘启示录’将会诞生。它将明确记载,朕乃应许而至的最终救世主,朕建立的秩序是神旨的最终体现。顺从朕,便是顺从他们的神;为朕的伟业效力,便是践行最崇高的信仰。”

  苏曜的笑容带着一丝玩味,却又无比认真:

  “届时,朕倒要看看,是他们传承千百年的经文解释权厉害,还是朕这活着的、能随时让雷霆劈下的‘弥赛亚’更厉害。朕给了他们重返圣地的希望,而代价,便是他们的解释权归朕所有。这才是真正的‘驯服’。”

  阿米娜听完,深吸一口气,眼中的忧虑渐渐被叹服取代。她终于明白,苏曜要的不是简单的利用犹太人的力量,而是要从根本上“收编”他们的信仰,将其改造成为大汉西进战略服务的工具。这手笔,远比单纯的军事征服或政治拉拢要宏大和深远得多。

  莎菲娅更是眼中异彩连连,她虽对宗教纷争了解不深,但苏曜这种釜底抽薪、直指核心的霸气手段,让她心折不已。

  “陛下深谋远虑,妾身佩服。”阿米娜由衷道,“如此一来,犹太人之力可为我所用,而其心,亦将逐渐归于陛下塑造的新秩序之下。”

  于是很快,苏曜便的召见了那位犹太教老拉比,亲切的表示对犹太人的苦难深表同情,并认为他们重返“耶路撒冷”愿望是正当的,甚至不排除将来在圣殿山附近重建一座宏伟的神庙,以满足人民的宗教需求。

  苏曜的话语如春日的第一声惊雷,把老拉比炸的是泪流满面,他当即匍匐在地用颤抖的阿拉米语反复赞美着“来自东方的弥赛亚”。

  很快,这消息就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在流散于安息和叙利亚等地的犹太人社群中引发了爆炸性的反响。

  他们最后的疑虑被打消,苏曜的形象从一个强大的东方征服者,彻底升华为了承载着神圣使命的“天命解放者”。

  无数犹太商人、学者、甚至工匠,开始想尽办法向汉军控制区汇集,他们带来财富、情报,以及一份近乎狂热的期待。

  鲁肃迅速抓住了这股力量。在他的精心运作下,一个以归顺犹太学者和汉室文官为核心的“经典考释院”在安西城悄然成立。他们夜以继日地“研读”古老经卷,“发现”了大量“惊人”的“预言”:

  诸如“黄金巨兽自东来,蹄声震碎万国冠”、“雷霆执掌者乃唯一真神的尘世化身”、“新耶路撒冷的曙光将沐浴在天皇的红旗之下”等等。

  这些被“考证”出的“预言”通过《大汉月报》西域版和犹太商人的网络迅速传播,其震撼效果甚至超过了汉军的雷霆武器。

  就这样,当安息帝国覆灭的余火仍未熄灭的时候,这些激动的犹太人们就给西征的汉军送来了大礼。

  他们不仅为汉军提供了详尽的罗马驻军分布、道路情报和后勤补给点,更有许多热血沸腾的犹太青年自发组织起来,加入汉军担任向导,甚至组成辅助部队,为前锋扫清障碍,其踊跃程度远超其他任何被征服的地区。

  于是,面对罗马降官爱利亚加比多连是罗马人的城市的说辞,苏曜根本不为所动。

  “罗马人的时代结束了。”

  “耶路撒冷属于全世界各族人民。”

第1143章 安条克陷落

  且说苏曜并未在耶路撒冷多加逗留,他在这座小城的短暂停留,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他并未过多干预关羽的军事部署,而是专注于“弥赛亚”形象的塑造与宣示。

  比如,他在罗马神庙(原犹太圣殿遗址)前公开露面,接受随军犹太人群体最隆重的致敬与供奉,并再次承诺支持他们在大汉秩序下重归家园,重建乐土。

  同时,苏曜也在此郑重宣告,不止是犹太人,他将支持西方一切民族的独立自主,助他们打碎罗马人的枷锁。

  苏曜在耶路撒冷的宣言,如流星坠入地中海,迅速激起一波海啸。

  随军的犹太拉比们当即以希伯来文、希腊文抄写这份“解放宣言”,由犹太商队和信使火速传遍叙利亚、埃及乃至小亚细亚之地。

  短短数日,“东方天皇将终结罗马暴政,归还各族故土”的消息,便让被罗马压迫百年的各族群人心浮动。

  叙利亚的阿拉米人、埃及的科普特人、小亚细亚的亚述遗民,纷纷暗中联络汉军,或提供情报,或筹备起义,罗马在东方的统治根基,已在无形中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楼。

  爆发只在旦夕之间。

  他们之所以没有行动,最大的原因莫过于罗马人那所向无敌的军团带来的余威。

  无数双眼睛都紧紧的盯着叙利亚的土地,无数民族都密切关注着这里的战事。

  东方的汉人,还有那个自命不凡的天皇,能否真正的战胜罗马人,这才是决定他们是否揭竿而起的关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叙利亚的首府,那座被誉为“东方皇后”的巨城——安条克。那里,即将爆发一场决定东方命运的大决战。

  安条克城下,枪戟如林,红旗飘扬,汉军与亚美尼亚联军已将这座叙利亚首府围得水泄不通。

  曹操勒马立于阵前,夏侯惇、曹仁等将领簇拥左右,望着眼前这座巍峨的罗马巨城。城墙高厚,塔楼林立,隐约可见其上密集的守军和闪烁寒光的弩炮。

  身后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夏侯渊翻身下马,甲胄上还沾着未干的血渍:“孟德,捷报!”

  “关羽将军破大马士革,张飞将军破推罗,高顺将军破伊苏斯.除海路外,安条克城已无外援之可能。”

  曹操闻言,抚须的手微微一顿,随即眼中精光暴涨,马鞭指向安条克城头那面罗马鹰旗:

  “好!云长、翼德、高将军皆已建功,我中路大军岂能落后?安条克已是瓮中之鳖,正是我等破城之时!”

  “传我将令,全军休整一日,明日拂晓,全力攻城!”

  “诺!”众将齐声应诺,声震旷野。

  次日天未亮,安条克城外便响起震天的鼓号。汉军阵中,改良后的投石机与虎蹲炮早已架设完毕,黑黝黝的炮口对准城墙;亚美尼亚士兵手持弯刀,列阵于攻城梯旁,眼中满是复仇的火焰;更远处,数千名各族辅助兵推着装满土袋的推车,准备填埋护城河——他们中许多人祖辈曾在安条克生活,却遭罗马人驱逐,今日正是夺回尊严之时。

  安条克城头,罗马总督巴苏斯面色铁青地望着城外铺天盖地的敌军阵列。赤色旗帜如血海翻涌,金属甲胄在初升朝阳下反射出令人心悸的寒光。更远处,几架造型奇特的攻城器械已然就位,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城墙。

  “总督阁下!东门告急!汉军正在架设那种会喷火的魔鬼器械!“一名百夫长仓皇来报,甲胄上沾满烟灰。

  巴苏斯咬牙:“让'海峡'军团第一大队顶上去!告诉克劳狄乌斯百夫长,若是放一个汉人登上城墙,就提头来见!“

  话音未落,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突然从城南方向传来,整个城墙都在微微震颤。

  “放!”

  随着夏侯惇一声令下,虎蹲炮率先轰鸣。十余枚炮弹划破晨雾,如流星般砸向城墙。砖石迸裂的脆响与守军的惨叫瞬间交织,几处箭楼应声起火,黑烟滚滚升空。紧接着,投石机抛出的燃烧弹就在城内炸开,房屋倒塌的巨响让城墙都微微震颤。

  城头上的巴苏斯总督脸色惨白,他死死盯着汉军阵中那尊不断喷射火焰的“魔鬼武器”,嘴唇哆嗦着下令:“弩炮!反击!快用弩炮打垮那些器械!”

  罗马弩炮迅速发射,长矛般的巨箭呼啸着飞向汉军阵地,却大多被提前架设的盾牌阵挡住。少数穿透盾牌的巨箭,也仅杀伤数名士兵,根本无法撼动汉军的攻城阵列。

  “时机到了!”曹仁见状,拔剑高呼,“登城队,上!”

  早已准备就绪的汉军士兵扛着攻城梯,踏着填好的护城河,如潮水般涌向城墙。他们身披重甲,手持环首刀,即便城头箭雨密集,也无人退缩——在系统加持下,这些士兵不仅战力超群,更有着对苏曜近乎信仰的忠诚,坚信跟着天皇陛下,必能攻克一切城池。

  城墙之上,罗马士兵拼死抵抗。他们用热油浇下,用巨石砸击,甚至将点燃的火把扔向攻城梯。但汉军士兵早有准备,他们顶着湿棉被冲上前,将环首刀插入城墙缝隙,借力向上攀爬。很快,第一名汉军士兵登上城头,刀光一闪,便将两名罗马士兵砍翻在地。

  “杀!”越来越多的汉军登上城墙,赤色战袍在晨光中格外耀眼。罗马士兵的防线节节败退,原本密集的阵型很快被撕开缺口。

  就在此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巴苏斯总督心中一喜,以为是罗马援军赶到,连忙探头望去,却瞬间如遭雷击——只见一道金色身影驾驭狮鹫,正盘旋在安条克城上空。阳光洒在那身鎏金铠甲上,恍若神祇降临。

  “是那个魔鬼!他来了!”

  “他真的会飞呀!!!”

  城头上的罗马士兵瞬间大惊,不少曾经刚才还在抵抗的士兵都丢下武器,转身逃跑。巴苏斯总督想拔剑督战,却被身边的亲兵死死拉住:“大人!快跑吧!连雷霆都能召唤的魔鬼,我们根本挡不住!”

  苏曜驾驭格里芬,悬停在城墙上空。他目光冰冷地扫过混乱的城头,手中黄金长杵微微抬起,顶端顿时凝聚起刺眼的电光。

  “不降者,此为下场!”苏曜的声音裹挟着狂风,传遍整个战场。

  轰!一道粗壮的雷霆劈下,直接击中城墙中央的塔楼。塔楼瞬间崩塌,碎石飞溅,将附近的罗马士兵尽数掩埋。

  这一击,彻底粉碎了罗马人的最后抵抗。城头上的守军纷纷跪地投降,城门口的士兵更是打开城门,迎接汉军入城。巴苏斯总督见大势已去,想要拔剑自刎,却被冲上来的汉军士兵生擒。

  安条克城,破!

第1144章 埃及震动

  “天皇万岁!”

  “陛下万岁!”

  “大汉万岁!!!”

  当苏曜降落在安条克市中心的广场时,曹操、夏侯惇等将领早已率部控制了全城。

  广场上,汉军士兵列队而立,亚美尼亚士兵与犹太和闪族等辅助兵分列两侧,高声欢呼。至于城中百姓则跪伏在地,不敢抬头。他们中既有罗马公民,也有叙利亚本地人,此刻都被汉军的威势与苏曜的“神迹”震慑,再也无人敢有反抗之心。

  苏曜走到广场中央,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

  “安条克城已破,罗马在叙利亚的统治,自此终结!朕宣布,改叙利亚为‘叙州’,纳入安西都护府管辖,原罗马公民,凡弃械投降者,皆可免于一死,特许限期离境。其他各族平民与奴隶,凡愿归顺大汉者,皆为朕之子民,受大汉律法庇护,一视同仁!”

  苏曜的声音通过扩音装置传遍广场,清晰的希腊语和阿拉米语译文紧随其后。跪伏的民众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抽泣和如释重负的喘息。

  “谢陛下天恩!”

  “天皇陛下仁慈!”

  许多原本以为自己难逃一死的罗马降兵和市民,此刻纷纷以头抢地,感激涕零。而那些本地叙利亚人、希腊裔居民,听闻自己不仅能保全性命,甚至能获得新朝子民的身份,更是将敬畏的目光投向了广场中央那道如神祇般的身影。

  曹操大步上前,抱拳禀报:“陛下,城内顽抗已基本肃清。缴获府库粮秣器械无数,俘虏罗马将校十七人,士卒八千余。伪总督巴苏斯重伤被擒,现已押送过来,听候陛下发落!”

  话音刚落,几名汉军甲士便推搡着一个浑身湿透、肩头还在渗血的中年罗马贵族来到广场。此人正是试图从海路逃脱的叙利亚总督马库斯·朱利乌斯·巴苏斯。他脸色惨白,昔日华丽的托加袍破烂不堪,金色的桂冠早已不知去向,只剩下狼狈和绝望。

  苏曜冷眼俯视着他:“巴苏斯,你可知罪?”

  通译立刻将话译出。巴苏斯挣扎着抬起头,用生硬的希腊语混杂着拉丁语嘶喊道:“我…我是罗马元老院指派的叙利亚总督!你们…你们这些东方蛮族,无故侵我疆土,屠我子民,罗马…罗马绝不会放过你们!塞维鲁陛下的大军必将踏平……”

  “聒噪!”苏曜冷哼一声,甚至未等他说完,手中黄金长杵随意一指。

  轰——!

  一道刺目的电光自杵尖迸发,精准地劈在巴苏斯脚前的石板上,炸出一个焦黑的小坑,碎石四溅。

  巴苏斯吓得怪叫一声,瘫软在地,后半截威胁的话语生生噎在喉咙里,只剩下筛糠般的颤抖。广场上也是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随手召来的“天罚”吓得屏住了呼吸。

  “罗马?”苏曜的声音带着一丝嘲讽,清晰地传遍全场,“你们的军团可能挡我这一击?”

  说罢,苏曜没在理他,直接下令将此人剥去衣服,押闹市处刑,悬首示众,以儆效尤。

  至于其他降将,苏曜则展示了仁慈,把他们的武器和装备没收,给一条船,然后全部驱逐出境。而原罗马军团的公民兵,也给了他们各自选择的机会。

  愿意为新朝效力的,可在缴纳赎金后编入汉军辅兵营,奔赴东方印度战场效命。虽无昔日罗马军团的荣光,却能得饱饭、领军饷、免徭役,家眷还能在大汉帝国境内安居。

  而不愿意效忠新朝的罗马士兵,苏曜也并未苛待。他们被允许保留随身财物带着本地家眷,在签署永不与大汉为敌的誓约后和认罪书后,领取少量口粮,被分批遣送至尚未被汉军控制的西海岸城镇,任其自寻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