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891章

作者:剑从天降

  日行千里倒也不算夸张,毕竟如今格里芬在满载四人的状态下,每日仅白天飞行,就已可以做到日行六百余里的速度,如果全程顺风那还能再快一些.

  不过这些细节不重要。

  很快,在一阵骚乱之后,苏曜与侯成就在守将府邸再次碰头,进行交换情报的工作。

  侯成听着苏曜简述,惊得是双目圆瞪,几乎五体投地,完全没想到竟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还收服了异国的圣兽。

  而苏曜听侯成描述嘛,那却就只能感到无聊两字。

  在侯成口中,报上来的信息总结下来基本上全都是御史言官的碎嘴连个正经靠谱的反对派都找不出来。

  “就点这?一年时间,朝中竟然无甚大的变化吗?”苏曜狐疑的打量着侯成,很好奇是不是这家伙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

  侯成被苏曜看得心头一紧,连忙摆手:“殿下息怒!并非朝中无甚大事,只是……只是比起您在西域的雷霆手段,朝中之事确是平稳了许多。”

  他见苏曜似是不信,挠了挠头,突然灵机一动,匆匆跑了两步,从书柜中取出了几份文件:“殿下您看,您之前改革发行的这邸报,末将可是每期都看,“您瞧,这是近半年的合订本,上面的大事可都记着呢。”侯成捧着几本厚实的册子,献宝似的递到苏曜面前。

  苏曜接过册子,打眼一瞅,正是他之前在洛阳时命人创刊办理的大汉月报。

  相比于过去旧事有事才发的各种“宫门抄”与“辕门抄”,苏曜创立的《大汉月报》每月定期发行,内容涵盖朝政要闻、律法变更、农事节气、商贸行情等方方面面,通过驿站系统发往全国各郡县,甚至远至边关要塞。

  “哦?这办得倒是有点模样了。”

  苏曜翻开最新一期,只见头版赫然印着《西域大捷!大将军阵斩贵霜王》的标题,配图是一幅略显粗糙却气势恢宏的版画——苏曜身披赤甲,手持马槊,枪尖挑着贵霜王的首级,胯下战马踏碎敌阵,身后汉军红旗漫卷。

  “这画师倒有几分功底。”苏曜嘴角微扬,目光扫过内容,却是眉头微蹙,哭笑不得。

  原来,那内容里除了一看就是被严加审核的官方辞令外,更大篇幅的却是聚焦在西域开发公司的股价走势上面。各路高官大儒竞相发言,论述平定贵霜后将给中原带来的好处,其中最重磅则要数袁绍的《论西域平定对中原经济之提振》,洋洋洒洒上千字,从丝绸贸易到玉石开采,从战马引进到商路税收,分析得头头是道,最后还附上了西域开发公司最新股价,比最初发行时已翻了十数倍!

  这一篇篇社论显然代表了时下大汉朝野关注的焦点,以至于就连他和贵霜女王萨米拉的事情,都被挤下了头版,写在第二版后面的风闻栏里,只占了巴掌大的篇幅。

  除此以外,报纸上就多是些某某某地丰收,某某某地出祥瑞,还有某某郡守兴修水利、某某县尉缉拿江洋大盗之类的地方琐事。苏曜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飞快的翻越往期的报刊,很快又被一个头版吸引——《龙凤呈祥,女帝陛下母子平安》。

  看来,万年又顺利的给他添了一对宝宝。苏曜嘴角刚刚扬起,忽然又在手边的角落处发现一则不起眼的短讯——《倭国遣使入贡,献生口百数》。

  “倭国的人来了?”

第1092章 倭国命运

  苏曜听说倭国来使,眼前顿时一亮。

  要知道,除了他亲自带队的西征外,对于海外的开拓也是他同步进行的重点。

  在汉末内战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久经沙场的兵士,与其让他们在国内荒废,不如让他们都去海外开拓立功,为民族争取生存空间,将大汉的版图延伸到更遥远的地方。

  与此同时,这也能省的一些人闲的蛋疼,在国内趁他不在时生出些什么非分想法。而倭国显然是他海外开拓的一大重点项目。

  见苏曜表现出了兴趣,侯成连忙上前,凑过来看了一眼,咂咂嘴道:“殿下您是不知道,这帮倭人长得矮矮小小,穿着麻布片子,见了咱们女帝陛下还敢瞪眼睛。若不是看在他们献了些稀罕海产的份上,吕将军差点把他们全砍了祭旗。”

  苏曜失笑:“奉先还是这般火暴脾气。”他又看了眼报纸,注意到这是约半年前的旧闻,便问,“这些倭人可有说什么?后来朝廷如何处置了?”

  侯成挠了挠头,回忆道:“听驿站传信的兵卒说,那些倭人叽里呱啦说了一堆,连翻译都听不太明白,只大概懂了是想求陛下赐些铁器和丝绸,还说他们岛上有个叫‘邪马台’的部落,出了个女首领,想跟大汉结好。”

  “至于处置嘛……”侯成顿了顿,“女帝陛下看他们蛮夷无知,没跟他们计较,赏了些布匹和农具,让他们带回去,又派了个使团随行,去那边探探情况。”

  “不过现在都过了快半年了,好像是一直没有动静,具体什么情况咱也不知,别是出了什么事吧。”

  苏曜眉头微蹙。倭国此时正值分裂,邪马台与狗奴国混战不休,这些岛民虽落后,却不乏野心。

  在原计划,他是准备先吃下朝鲜半岛全境,然后再在南部釜山和丽水等地建设军港,控制济州岛和对马岛后再登陆日本列岛。

  毕竟如今时代,出海航行的危险依然不小,保证沿途中转港非常重要。

  但没想到这倭国人居然自己主动上门,还给他整了不小动静。

  也许借着此事,他可以适当加速下对这片海东列岛的开拓了。

  “记下来。”苏曜对身后的侍从道,“回洛阳后,即刻命太史慈与甘宁等人整备舰队,调五千精兵,若开春后使团仍无信息,便即刻渡海东征,务必查清倭国虚实,若我使团遇害,便顺势荡平邪马台,将其地设为汉家郡县。”

  侯成听得咋舌:“殿下这刚回来就要动手?那些矮子看着也不经打,犯得着动这么大阵仗?”

  “你懂什么。”苏曜放下报纸,目光深邃,“海东诸岛虽偏远,却盛产金银铜铁,更有无数良港。如今我大汉商路西通安息,若能再打通海东航线,北连辽东,南接交趾,便可形成环海商道,届时财富滚滚而来,不但足以支撑西征之用,还可支援南海拓殖。再者……”

  他指尖在地图上划过倭国的位置:“这些岛民有大洋庇护,若不趁早驯服,日后迟早会成咱们的一大麻烦。与其等他们羽翼丰满,不如现在就将其纳入版图,让他们学汉字、习汉礼,世代臣服于我大汉。”

  侯成心里撇撇嘴,似乎根本就想不到那些野人会威胁到大汉的样子,但既然大将军如此说,他也就忙作恍然大悟样,连连点头称是,满脑子都是跟着大将军出兵泰西光宗耀祖的事情。

  莎菲娅坐在一旁,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却从苏曜的语气中感受到了那份不容置疑的决心,悄悄握紧了他的衣角,直觉得这男人的野心,似乎比阿拉伯的沙漠还要辽阔。

  待了解完国内近况后,太阳已经完全落下,苏曜便在玉门关守将府邸暂歇。莎菲娅初到中原地界,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夜里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风沙呼啸的声音,却毫无睡意。苏曜察觉到她的不安,伸手将她揽入怀中:“怎么,不习惯这里的风沙?”

  莎菲娅摇摇头,鼻尖萦绕着他身上熟悉的气息,轻声道:“只是觉得……这里离尼萨好远。”她想起格里芬飞行时穿过的雪山戈壁,那些连绵的山脉像一道道屏障,将她熟悉的世界与眼前的陌生土地隔绝开来。

  苏曜轻笑,指尖划过她柔顺的发丝:“很快你就会习惯的。洛阳不比尼萨,那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只有热闹的街市和温暖的宫殿。等开春后,孤带你去看洛阳的牡丹,那花比贵霜的玫瑰还要娇艳。”

  提及牡丹,莎菲娅眼中闪过一丝向往,却又有些忐忑:“中原的贵女们……会不会不喜我这异族女子?”

  “谁敢不喜?”苏曜语气突然严厉,随即又放缓下来,“你是孤亲封的侧妃,轮不到别人来说三道四。”

  “那大汉的皇帝陛下呢”

  莎菲娅揪着苏曜的衣角,脸上表情愈发的紧张。

  按照他们本来的想法,圣主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但在她接触的那些汉人们的话里来看,圣主似乎只是大汉皇帝之下的一个亲王,并非是真正的九五之尊。

  在安息,天高皇帝远,他们可以无视大汉皇帝的威严。但如今自己随圣主来到大汉,那位陌生的女帝突然就变得无比真实且威严起来。

  她甚至听说,那位女帝陛下不仅是苏曜的君主,还是他明媒正娶的发妻,这层关系让她越发坐立难安——在安息,正妻对侧室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她实在不敢想象,那位能让苏曜都俯首称臣的女帝,会用怎样的目光看待自己这个“战利品”般的存在。

  “放心吧。”

  苏曜安抚道:“万年可不是一般的女人,虽是自幼长于深宫,却又历经一番乱世,很是能体恤人心。这些年来,她待后宫诸妃皆非常宽厚,甚至不少女子都是她帮孤张罗入门的。更别提你不但有个大将父亲,还与格里芬心意相通,可助孤驯养圣兽,开拓疆土,她知道了欢喜还来不及,岂会为难于你?”

  莎菲娅闻言,眼中泛起一丝希望:“真的吗?女帝陛下……真的会接受我吗?”

  “自然。孤可以向你保证。”苏曜轻笑一声,手上动作突然不老实起来,“不过我汉家最重传承,你若是能为孤诞下一儿半女,那地位便再无人能动摇了。”

  莎菲娅脸颊瞬间涨得通红,一番欲拒还应后很快两人身影便交缠在了一起。

  次日,苏曜便神清气爽的搂着几乎站不稳的莎菲娅大步出门,在众人的热烈欢送中踏上回返洛阳的旅程。

第1093章 我回来了

  次日上午,苏曜带着莎菲娅与安息王沃洛加西斯五世,乘坐格里芬再次启程。

  侯成率领玉门关全体将士在城外相送,望着那道金光划破云层,直到消失在东方天际,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关内。

  一路向东,风沙渐歇,绿意渐浓。格里芬飞过河西走廊,越过祁连山,脚下的景象从戈壁荒漠变成了沃野千里。农田里,农夫们正在春耕,田埂上的孩童看见空中的巨鸟,纷纷拍手欢呼;官道上,商队的驼铃声此起彼伏,西域的胡商与中原的货郎谈笑风生,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就是大汉吗?”莎菲娅趴在格里芬的背上,看着下方井然有序的村庄和城镇,眼中满是惊奇。她从未见过如此广袤的耕地,也从未见过如此密集的人口,那些整齐的屋舍、笔直的官道,无一不彰显着这个帝国的强盛。

  苏曜指着下方一座繁华的城池:“那是长安,昔日的大汉帝都,就像你们的尼萨城一般意义。”

  莎菲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长安城郭连绵,大街上车水马龙,钟鼓楼的钟声隐约传来,庄严而肃穆。她忽然明白,为何父亲与安息的贵族们对大汉如此敬畏——不止是伟大的圣主,这样的帝国,确实也有着碾压一切的底气。

  越往东行,春意越浓。当格里芬飞过函谷关时,漫山遍野的桃花开得正艳,粉白的花瓣随风飘落,宛如云霞。

  苏曜特意让狮鹫低空飞行,穿过桃花树海,莎菲娅顺势伸出手,接住片片花瓣,指尖传来的柔软触感让她忍不住笑出声来。

  就这样,在少女一路银铃般的笑声中,洛阳城终于也露出了他的真容

  在地平线的彼端,一座恢弘伟大的城市正迎面而来。

  那是一座比长安更加宏伟的巨城,洛水如带,环绕着巍峨的宫阙。城墙高达五丈,令人望而生畏。

  城门处,甲士林立,旌旗飘扬,“汉”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远远望去,宛如一头沉睡的巨龙。

  “我们到了.”

  苏曜凝视着眼前飞速接近的城墙,激动的运气大喝:“洛阳城,我回来啦!”

  洛阳宫殿,早朝刚刚散场。

  突然间,一声大喝从天而降。

  “什么?!”

  “你们听到了吗?那是什么?”

  苏曜那一声蕴含内力的长啸,如同龙吟九天,瞬间穿透了洛阳城的喧嚣,清晰地回荡在巍峨的宫阙之间。

  “洛阳城,我回来啦——!”

  这声音是如此熟悉,又带着难以言喻的威严和力量,让刚刚散朝、正走出大殿的文武百官们齐齐一震,愕然抬头。

  “刚、刚才那是什么声音?”

  “好像有人在喊……回来了?”

  “这……这不会唐王殿下的声音吧?!”

  卢植愣愣的直视天际,一向沉稳的声音都变了调子。

  “不可能!”王允大呼一声,“唐王不是远在贵霜吗?八百里加急没有送来任何军报!”

  “不!”

  突然间,百官身后一道香风扑鼻而来:

  “是唐王!朕绝不会听错他的声音!”

  万年女帝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颤抖,她不顾帝王威仪,提着龙袍下摆,快步冲出大殿,仰头望向晴朗的天空。百官紧随其后,脸上亦写满了紧张与惊疑。

  “陛下小心!”侍卫们慌忙跟上,护在女帝周围,但所有人的精神都非常的紧绷,频频张望四周,想要看到那熟悉的身影。

  如雷鸣般的喊声已渐渐远去,大殿前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是好,若非大家都在这里,几乎要怀疑是自己的南柯一梦。

  怎么会这么离谱的事情?

  唐王殿下究竟是在哪里?

  “是有人在搞鬼?”

  “还是说咱们听错了?”

  “陛下!”王允上前说道,“先回去吧,保重龙体要紧啊。”

  女帝却充耳不闻,只是攥着小手左右张望。

  “他回来了,他一定回来了。”

  刘虞劝说道:“陛下莫急,现在还不能确定.”

  他话音未落,突然间四周便传出大喊:“天上,快看西北天上!”

  天空中一道金光划破云层,越来越近。洛阳城中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惊呼连连。

  “是金乌!金乌现世了!”

  “胡说!那分明是凤凰!”

  随着那道金光逐渐降低,人们终于看清了——那竟是一头巨大的金色狮鹫,翼展足有十余丈,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更令人震惊的是,狮鹫背上赫然坐着三个人影!

  “是唐王殿下!真是唐王殿下!”城墙上值守的颜良最先认出了苏曜,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唐王殿下骑着神兽回来了!”

  接近城墙,苏曜已慢慢减速,他控制着格里芬以几乎持平战马的速度,自西阳门上空飞过,正式入城。整个洛阳城瞬间就沸腾了。认出他来的百姓们纷纷跪地叩拜,高呼“唐王万岁”的声音此起彼伏。更有甚者,直接对着天空顶礼膜拜,将这视为祥瑞降临的征兆。

  苏曜骑着狮鹫,一点点的接近皇宫,给那边点准备时间。

  然而他的体贴却压根没发挥什么作用,那边现在已经完全是乱做了一团。

  “你说什么?!”

  “唐王骑着神鸟飞进来了??!”

  “放肆!”

  “无礼!”

  “陛下未下诏他便擅自入城,这是想干什么?!”

  “快来人去先去拦住他再说!”

  以王允和刘虞为首的老臣们七嘴八舌的大喊。

  这倒也不是针对苏曜,而是大汉以礼治国,进京面圣有着严格的流程和制度,更别提这种在外领兵的大将突然间不告而归,还直接飞入京师,简直是闻所未闻!骇人听闻!

  然而万年女帝却已经顾不上这些规矩了,一向沉稳持重的她在众人的惊呼中提起龙袍下摆就往宫门方向跑去,边跑还边喊:“快快随朕去接驾!再让御膳房准备唐王最爱吃的红烧肉!还有,把太子和公主都给朕带来!”

  “慢些!陛下你慢些!”

  众人无奈,跟着呼啦啦的一路小跑,直奔皇宫正大门而去。

  当苏曜赶到禁宫门口的时候,见到的正是这么一大票文武百官气喘吁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