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88章

作者:泡泡的猫

  放下卷子,赵佶又拿起王禄的卷子,脸色更加不好。

  再看陈欢的卷子...赵佶终于怒了。

  “传旨,让祭酒、太师过来!”

  太监杨戬慌忙传旨。

  很快,一个身穿红袍,身形挺拔,衣冠整肃的儒雅帅大叔走进来,身后跟着董逸。

  此人便是大宋奸臣之首—太师蔡京!

  宋徽宗是个颜控,他选择的大臣,必须气质好。

  太师蔡京眉目疏朗俊秀、风度儒雅从容。

  枢密使童贯身形高大魁梧,长相也不错。

  就算破落户出身的高俅,长相也很不错。

  “微臣拜见圣上。”

  两人同时行礼。

  皇帝赵佶抓起桌上的名单,狠狠丢在地上,训斥道:

  “科举取士,是为朕挑选可以辅政的有才之士。”

  “你们挑选的都是什么东西?你们自己看看!”

  祭酒董逸的心突然就凉了。

  所有人对圣意的揣测都错了,皇帝不要中立了,他要支持新法!

  所以,这次殿试阅卷全错了。

  “微臣该死!”

  董逸跪在地上磕头请罪。

  太师蔡京捡起地上的名单,微微蹙眉。

  旁人不知道李杰的身份,蔡京一清二楚。

  “圣上息怒,老臣请求亲自审阅卷子。”

  皇帝赵佶起身回屋内,杨戬紧紧跟在后头。

  走到一半,赵佶又踱步回来,说道:

  “看完卷子,到里面来,朕新画了一幅花鸟图,等你题字。”

  “老臣领旨。”

  皇帝赵佶离开,太师蔡京深深叹息道:

  “董祭酒,你在国子监十几年了,为何不知道圣上心意?胡乱判卷?”

  “太师,圣上一直秉持中立,我哪里知晓?”

  殿内太监搬来椅子桌子,请蔡京坐下。

  祭酒董逸坐在旁边伺候着。

  蔡京拿起一甲的卷子看过后,犹豫了一下,全部判为三甲。

  然后,再从三甲的卷子里翻找。

  蔡京此人阿谀奉承、胡作非为,但才华是有的。

  看卷子,几乎一目十行,速度极快。

  三百份卷子,很快看完,最后列了前十名。

  “武松第一、何运贞第二、欧阳雄第三...”

  蔡京一个一个说,董逸一个一个记。

  前十名列完,蔡京不耐烦地说道:

  “其余你自己看着判!”

  说罢,蔡京起身进了殿内,陪着宋徽宗画画题字。

  董逸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看着武松排在第一名,心中暗道:

  武松这小子,果然比我聪明!

  所有人都以为圣上秉持中立,这小子却剑走偏锋,全力支持新法。

  不愧是状元之才!

  前十名定了,董逸就殿内给其余人排名。

  皇城外的酒楼上。

  何运贞心烦意乱地喝茶,等待宫里消息出来。

  几个人走上来,正是王禄、陈欢、林震一帮人。

  “何老弟,怎么?你在这里等消息?”

  一见面,王禄便开口调侃。

  贡院排名他们已经知道了,李杰是状元,这个无可厚非。

  王禄得了榜眼,陈欢得了探花,就连林震也进了一甲。

  几个人特别得意。

  尤其是林震。

  刚刚考完的时候,以为武松、何运贞是对的,他是错的。

  万万没想到,武松居然错了,错得离谱!

  “何公子,武松此人虽然有些学问,但对于圣心所想,南辕北辙,毕竟是个乡野村夫。”

  “你也是转运使之子,不该听从武松的鬼话。”

  林震说得语重心长,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排名在何运贞前面。

  殿试的排名,影响一辈子的心性和前程。

  林震殿试排名在何运贞前面,他就有底气嘲讽。

  何运贞手里紧紧捏着杯子不说话。

  此时此刻,他对武松的信任真的动摇了。

  明明每次武松都能猜对,为何在殿试上出错?

  如此重要的事情,武松不该错的...

  “三甲同进士...也不错了。”

  王禄呵呵一笑,带着一帮小弟在旁边坐下。

  这些人兴致都很高。

  “王兄,只等圣上朱批,就要唱榜,王兄身为榜眼,要走马观花。”

  “你是探花郎,走马游街少不了你。”

  “羡慕两位仁兄,一甲进士、宰辅之选啊!”

  一字字一句句钻进耳朵,像尖刀一样捅在何运贞心窝上。

  武松...你真的错了吗?

第84章 徽宗钦定,武松第一

  王禄几个人在旁边觥筹交错,说着日后如何平步青云。

  何运贞如坐针毡,起身打算离开。

  陈欢却喊住何运贞,笑道:

  “何公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何不与我们共饮一杯?”

  何运贞一肚子火,又不好发泄。

  本想在这里等小厮打探消息回来,现在觉得或许不用了。

  殿试的排名一旦确定,那就是定了。

  武松啊武松,你误我!

  正要下楼的时候,小厮气喘吁吁跑上来,喊道:

  “重阅...公子..重阅.”

  何运贞身体颤抖一下,揪住小厮问道:

  “什么重阅?”

  小厮缓了缓,咽了几口唾沫,说道:

  “官家对贡院的排名不满,下旨重新阅卷。”

  “太师和祭酒刚刚进去,正在听旨。”

  何运贞感觉自己又活了。

  “什么?全部卷子重新审阅?”

  正在饮酒高歌的几人听到这话,全都愣住了。

  “殿试乃我朝最隆重的考试,岂有重新阅卷之理!”

  陈欢跳起来指着小厮大骂。

  其他几人跟着喝骂,嘲讽何运贞考得不好,妄图重来。

  王禄却比较冷静。

  殿试排名不满意,皇帝重新阅卷,这种事情发生过好几次。

  “你去打探消息!”

  王禄摘下腰间鱼符,递给随从。

  随从接了鱼符,马上下楼,往宫里打探消息。

  何运贞挥挥手,小厮会意,又跑向皇宫打探消息。

  这一下,何运贞感觉又复活了,重新坐下来等消息。

  隔壁桌的人大声嚷嚷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重阅,就算重阅,最后的排名也是一样。

  甚至还对何运贞冷嘲热讽。

  何运贞完全不理会,静静等消息。

  董逸把所有支持的新法的卷子翻出来,发现只有18个人支持新法。

  其余要么支持中立,要么支持旧法。

  这就好办了,18个支持新法的列在前面。

  其余按照原有排名,略作调整之后,定了名次,再送给皇帝赵佶。

  蔡京提笔,为赵佶的新作题字。

  太监杨戬拿来一方玉印,赵佶把章子盖在上面。

  “太师的字就是好。”

  “不如圣上的字好。”

  新定的名单和卷子送进来。

  太监杨戬请示道:

  “圣上,董祭酒重定了卷子。”

  皇帝赵佶还有些不高兴,冷哼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