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50章

作者:泡泡的猫

  “清河县配得上咱们家的不多,不如到隔壁阳谷县问问?”

  “先挑着吧。”

  张奎随口应了一句,心里也在惦记潘金莲。

  张金斗骑上驴子,刚刚出门,就看见一队人马到了庄子门口。

  仔细一看,却是县衙的都头黄庭。

  张金斗认得黄庭,赶忙行礼:

  “黄都头,甚么风把您吹来了?”

  黄庭不跟张金斗废话,冷着脸说道:

  “有人告你老娘虐杀奴婢,我来拿人。”

  张金斗吃了一惊,心中暗骂:哪个狗奴才告发的?

  “黄都头,我娘佛心仁厚,怎的会虐杀奴婢?”

  黄庭不跟张金斗废话,这事情就是因为张金斗引起的。

  “把他绑起来。”

  黄庭吩咐,衙役上前先把张金斗绑了。

  “黄都头,莫不是弄错了,且到庄子里说话,你先放了我...”

  黄庭完全不理会。

  衙门办案,这些庄汉不敢造次,眼睁睁看着张金斗被五花大绑。

  拿下张金斗,黄庭大步进了庄子。

  主人婆陈慧莲见到黄庭,惊讶道:

  “噫?衙门公人怎的到了这里?”

  再看被五花大绑的张金斗,陈慧莲惊呼道:

  “如何把我儿绑了,快把老爷叫来。”

  奴婢赶紧找张奎,陈慧莲上前问道:

  “这是怎的,我儿犯了甚么罪过?”

  黄庭冷笑道:“你便是主人婆陈慧莲?”

  “正是我,你是县里都头,我认得。”

  “认得本都头便好,拿下!”

  衙役上前,三两下把陈慧莲绑了。

  “为何绑我?我犯了甚么王法?”

  “快把老爷叫来,我犯了甚么王法?”

  陈慧莲大喊大叫。

  黄庭嫌陈慧莲、张金斗聒噪,找了破布把嘴巴堵上。

  张奎听到动静,急匆匆跑过来。

  见老婆、孩子同时被绑了,端的吃了一惊:

  “黄都头,为何绑我妻儿?”

  张奎惊讶,黄庭嘿嘿笑道:

  “张大户,你婆娘虐杀奴婢、你儿子淫人妻女,奉知县相公的令,来抓你们回去审问。”

  “这...”

  张大户脸色大变。

  他们自己做了什么,张大户一清二楚。

  黄庭一说,张大户一时不知如何狡辩。

  “这...这..黄都头且慢,我们到里头说说。”

  黄庭嘿嘿笑道:“有甚么话,回县衙对知县相公说去。”

  说罢,黄庭直接把陈慧莲、张金斗带走。

  张奎追到门口,眼巴巴看着人走了。

  “得罪了谁?为何都头上门?”

  活了几十年,张奎能看出这是被针对了。

  但是张奎有些不理解,自己没得罪谁呀?

  莫不是这知县敲竹杠打秋风?

  想到这里,张奎马上让家里人准备金银。

  换了衣服,张奎带着仆从、金银,匆匆赶往县衙去送礼。

  等跑到县衙的时候,张奎求衙役通报。

  衙役早知道张大户得罪了武松,知县要拿张大户开刀,根本不给他通报。

  张大户急得团团转,等到下午时分,还是不见人,只得回铺子里坐着。

  掌柜给张奎泡茶,听说事情后,掌柜坐下来,说道:

  “东家,不是我说,公子太胡闹了。”

  “他胡闹怎的把我主人婆抓了?”

  “东家不知他去武解元家里要人?”

  “武解元?哪个武解元?”

  见张奎完全不知情,掌柜说道:

  “就是武松,庄子里的潘金莲,东家送给武大郎,武大郎给了他弟弟武松。”

  “现如今那武松是解元,还是知县相公的门生。”

  “昨日公子拿着卖身契,上门索要潘金莲,这不是胡闹?”

  张奎祖上曾经考过秀才,解元有多少分量,张奎很清楚。

  听说潘金莲现在是解元武松的女人,张奎惊出一身冷汗。

  “原来恁的,我却是不知。”

  “坏了,这等便是羞辱武松,难怪把人抓了。”

  掌柜劝道:“东家去一趟武松那里,求他宽恕,知县相公自然放人。”

  张奎马上答应,让掌柜带路。

  很快,张奎到了炊饼铺子,武大郎正在卖炊饼。

  见到张大户,武大郎搓了搓手,笑呵呵出来迎接:

  “张老爷怎的来了?”

  “大郎,是我家逆子不晓事,你莫要和他生气,且饶了他们?”

  武大郎还不知道衙门抓人,听得莫名其妙:

  “张老爷,哪里是我们饶了公子,该我求老爷饶了我们。”

  “昨日公子上门索要,那金莲已是我弟媳,当初是你送的,怎么又来要人?”

  张奎听得冷汗直冒:

  “大郎,这人我们不要了,只求你放了我家主人婆和逆子。”

  武大郎挠头道:

  “我又不曾抓他们,怎的让我放人?”

  掌柜说道:“大郎,早上衙门都头把夫人、公子抓了,只为昨日来你家里厮闹。”

  “你且和二郎说说,让他把人放了,日后绝不来要人。”

  又对张奎劝说,把潘金莲的卖身契送给武松。

  张奎当即答应,保证以后再不来骚扰。

  武大郎算是听明白了,说道:“我家二郎不在这里,他在前街。”

  “还请大郎带路,我这就求二郎。”

  武大郎是个好心的。

  脱了围裙,带着张奎、掌柜几个人往前街走。

第46章 张奎求情,金莲发怒

  武松坐在新的宅子里,仆人抬着一块匾额过来,上面鎏金两个大字:

  住宅门口的匾额是有讲究的:

  皇宫、官府、民宅。

  皇族称为宫,比如乾德宫、乾清宫,这是皇族才有资格叫的。

  至于府,只有官员才有资格。

  普通百姓只能称为宅。

  就像王百万,他虽然家资千万,门口只能挂“王宅”。

  如果他敢挂“王府”,那就是僭越。

  武松已经是解元,有功名在身,有资格称为府。

  “官人的字写得真好。”

  秀眉夸赞,武松吩咐仆人把匾额挂起来。

  今天一早,孟玉楼就安排人手把宅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原来十几个童仆在炊饼铺里拥挤,到了这里,七进的宅子,十几个仆人就显得很少了。

  西门庆的宅子还不如这个,也有50多个厨子、小厮、婢女。

  孟玉楼擅长管家理财,里里外外看过后,提议再买些奴仆。

  武松让她和潘金莲商量,觉得可以就买。

  书房已经清理好,武松坐在窗前读书,觉得十分惬意。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今日武松真正体会到了。

  功名在身,荣华富贵自然而来。

  “二郎...”

  武大郎的声音传来,武松起身走出书房,就看见武大郎带着两个人走过来。

  正是张奎和铺子掌柜。

  “哥哥,你来的正好,带你看看这宅子。”

  武大郎拉着武松,转身指着张奎说道:

  “这便是城外的张老爷,是他把金莲送与我的。”

  得知张大户的身份,武松的脸色瞬间冷下来:

  “怎的?张老爷亲自来要人?”

  正好潘金莲走过来,身上穿着绫罗、头戴金簪、耳挂翡翠,气质华贵妩媚。

  张大户看了一眼,险些没有认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