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499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朱慈烺闻言笑了笑说道:

  “以他的身份,留在京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就按照之前的计划打发到辽东去吧。”

  崇祯点了点头,心中暗自赞同。

  毕竟把一个农民军首领放在京城,他自己也不安心,这些人虽然投降了,但谁知道他们内心里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呢?

  就在这时,崇祯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然后看向朱慈烺问道:

  “说吧!你想让朕做什么?”

  崇祯心里清楚,如果这件事儿真是这么简单的话,朱慈烺今天晚上就不会来找他了。

  朱慈烺也没打算卖关子,随后便直接说道:

  “虽然之前朝廷已经下了旨意,只要农民军投降便既往不咎,但是罗汝才这家伙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的,唯恐父皇不会原谅他。”

  “所以他这次来的时候带来了十几个农民军,当然儿臣已经打探过了,这些都是一些穷苦的百姓,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父皇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造反,然后想让父皇看在这些穷苦百姓的面子上饶了他。”

  原来是这样!

  崇祯听到这话恍然大悟,最后他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

  在他看来,罗汝才此举实在是有些多余了,毕竟天子一言九鼎,之前圣旨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可能还会责罚罗汝才呢?

  但转念一想,他突然觉得罗汝才的担忧也不无道理。

  毕竟在生死面前,谁都会小心翼翼。

  想到这里,崇祯直接点了点头说道:

  “既如此,那朕便见见他们吧,也算是让他们能安心,刚好两天后便是早朝,就放在那天吧。”

  崇祯也希望通过这次见面,能够向天下人展示朝廷的宽容和大度,也能够进一步稳定局势。

  眼看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朱慈烺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然后笑着说道:

  “既如此,那儿臣这就放心了。”

  只是这话一出口,崇祯却是白了他一眼,然后说道:

  “怎么,难不成你还以为朕会生气,然后直接砍了他?朕有那么不明事理吗?”

  朱慈烺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因为他之前还真这么想过。

  毕竟在过去的几年里,农民军一直降而复叛,他担心崇祯会一时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

  不过现在看来自己想的确实有点多余了,因为崇祯脑子很清醒,并不会因为之前的事情而影响大局。

  就在朱慈烺准备告辞离开的时候,崇祯突然又道:

  “对了,郑芝龙还没有回来吗?”

  朱慈烺微微一愣,然后摇了摇头说道:

  “还没得到消息,主要是距离太远,消息传递也不太方便,不过儿臣觉得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崇祯听了这话,并没有得到安慰,反而颇为担忧地说:

  “希望吧,这要是中间出了岔子,那可就麻烦了。”

  崇祯有这样的担忧也是正常的,毕竟他这次的万寿节对于大明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对外展示大明实力和威严的重要机会,也是凝聚人心、稳定局势的关键时刻。

  如果在这个时候出了问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相比于崇祯,朱慈烺却没什么好担心的,毕竟这次的事情基本上全部都在掌握之中,应该是不会出什么幺蛾子的。

  真要说出现风险的话,估计也就是海上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了,不过这种事情郑芝龙应该也会考虑到的。

  想到这里,朱慈烺随即便安慰道:

  “父皇放心吧,这件事情不会出现什么差错的,等郑芝龙那边有消息了,儿臣立刻派人来禀报父皇。”

  崇祯闻言轻轻点了点头,只是眼神中还是有点担忧。

  朱慈烺也没有再多说什么,随后便直接离开了皇宫。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来到了两天后。

  这天一大早,天色尚处于一片黑暗,罗汝才便和十几个农民起来了。

  随后他们各自开始洗漱换衣,就连那几个孩子一早也都被人叫了起来,然后在大人的催促下,也乖乖地穿上了崭新的衣服。

  罗汝才是在昨天知道今天皇帝打算召见他的,而且还是在皇宫召见他。

  这对于罗汝才来说,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所以昨天晚上罗汝才几乎没怎么睡,他的内心满是激动和惶恐。

  虽然之前已经得到了朱慈烺的承诺,但是毕竟太子是太子,皇帝是皇帝,他可不知道皇帝会不会真的按照太子说的来。

  当然,这也就是罗汝才不知道如今这位大明太子的实力,他要是知道的话,估计就不会这么担心了。

  至于其他十几个农民,差不多也是如此,得知皇帝要召见他们的时候,一个个都激动得不行,激动之中又有些害怕。

  毕竟他们曾经都跟着张献忠、李自成造反了,皇帝真的会原谅他们吗?

  但是现在想这些也没什么用了,他们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穿戴整齐之后,他们便跟着锦衣卫去往了皇宫。

  而这个时候,准备上朝的大臣们也各自开始准备上朝了。

  不多时,一众大臣们便齐聚于太和殿内。

  当看到崇祯出现在龙椅上的时候,所有人都是有些惊讶。

  毕竟皇帝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了,这次倒是难得。

  按照规矩,众人依次见过皇帝,然后便各自汇报起了公务。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大明也没发生什么大事,各种事情也都在有计划地进行着,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

  崇祯则是静静地坐在龙椅上,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位大臣的汇报。

  片刻之后,崇祯突然开口说道:

  “诸位爱卿,朕得到消息,之前在陕西投降了朝廷的农民军首领罗汝才已经进京了,今日朕想和诸位爱卿一起见见他,问问他为何要造反。”

  在场的大臣们听到这话,脸色均是一变,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和疑惑。

  因为他们还真不知道罗汝才进京的消息。

  不过想想也是,谁会在乎一个农民军首领呢?

  但这话肯定不能说出来,毕竟在皇帝面前,他们还是要保持一定的礼仪和尊重。

  下一秒,王承恩尖细的嗓音响了起来:

  “宣罗汝才进见!”

  紧接着,太和殿门口,罗汝才带着十几个农民缓缓走了进来。

  他们的脚步有些沉重,脸上带着一丝紧张和不安。

  众臣看在眼里都是有些惊讶,因为罗汝才身后还有着十几个农民打扮的人,这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知道的还以为罗汝才这是拖家带口来的呢!

第349章 崇祯:当年太祖要是有口饭吃,又哪里来的大明?

  就在罗汝才等人踏入宫殿的那一刻,瞬间在这朝堂上激起了层层涟漪。

  朝堂之上所有官员的目光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齐刷刷地投向了罗汝才。

  那些站得稍远的官员为了不错过这难得一见的场景,纷纷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仿佛是一群急于窥探真相的探秘者。

  而他们的脸上也是表情各异,有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似乎对这位农民军领袖充满了探究的欲望。

  有的则面露不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仿佛在说:

  “区区一个泥腿子,何足挂齿?”

  更有甚者,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似乎对罗汝才等人的到来充满了敌意与排斥。

  然而在这众多的表情中,最为明显的还是那份蔑视,那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优越感,仿佛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爷,与罗汝才等人之间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而且这种蔑视并非空穴来风。

  一来,罗汝才等人出身低微,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这在那些自诩为天之骄子的官员们看来,无疑是低贱的象征。

  二来,农民军的造反之路虽然看起来也是波澜壮阔,却始终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与规划。

  他们似乎只是在不断在大明各地破坏,与朝廷进行一场场无休止的战争,却从未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与当年太祖造反时的雄才大略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因此在大多数的官员眼中,所有的农民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一群没有头脑、没有章法的贼寇而已。

  然而他们或许未曾料到,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正是这些他们看不起的农民军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最终也是跪倒在李自成的面前,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屈辱与拷打,然后被逼迫交出了大约七千万两银子。

  朱慈烺坐在崇祯的下方,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将这群官老爷们的虚伪与傲慢尽收眼底。

  他心中自然清楚,在场的官员中十之七八都是看不起农民军的,不过他也不在乎,只是静静地等待着接下来的发展。

  就在这时,罗汝才等人已经走到了殿前。

  深吸一口气之后,罗汝才缓缓俯身下跪,他身后的其他人见状也赶忙跪了下来。

  为了防止罗汝才等人在面见皇帝的时候出什么乱子,所以宫里曾派人去教过他们面见皇帝时的礼仪,希望他们能够在朝堂之上表现出应有的庄重与得体。

  罗汝才学的倒是挺快的,可他带来的那些农民学的可就没那么快了。

  他们虽然努力学习,却始终难以掌握那些繁琐的礼节。

  朱慈烺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强求他们继续学习这些礼节,而是撤回了那些教礼仪的人。

  在他看来这些百姓好不容易活了下来,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

  下一秒,只听罗汝才高声道:

  “罪臣罗汝才,参见大明皇帝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着便来了个三跪九叩。

  他身后的农民们也赶忙喊道:

  “草民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草民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颇为冷淡地看向了罗汝才,心中一时间也是思绪万千。

  因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个毫不起眼的男人,居然就是如今三大农民军首领中的其中一位。

  这罗汝才虽然比不上张献忠和李自成那般声名显赫,却也是除了他们之外势力最大的农民军了。

  之前朝廷也曾试图招抚他,他也确实投降过朝廷。

  然而不久之后他又复叛了,搞得崇祯很是头疼。

  不过谁又能想到呢?

  如今这罗汝才居然真的投降了朝廷,并且还跪在了自己脚下!

  这其中的曲折与变化,让崇祯不禁感慨万千。

  另一边,罗汝才迟迟没有得到皇帝的回应,心中不禁有些心惊胆战。

  虽然他之前已经计划好了一切,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真正到了这个时候,心中还是难免有些紧张。

  就在他万分着急的时候,龙椅上的崇祯终于说话了:

  “都起来吧。”

  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对于罗汝才来说却如同天籁之音。

  他瞬间如蒙大赦,赶忙说道:

  “谢陛下。”

  然后这才慢慢的地站了起来。

  他身后的一众农民见状,也是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紧接着,只听崇祯继续说道:

  “罗汝才,你之前造反实属大逆不道,之后又不断投降、复叛,让朝廷损失了很多兵力和财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