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283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突然就在这时,朱慈烺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桌上摆放的那支箭上,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他缓缓转头看向方正化,语气平和地问道:

  “正常而言,杀手行刺,箭上是不是都会涂抹毒药?”

  方正化闻言微微一愣,显然没想到朱慈烺会突然问出这样的问题。

  但他很快回过神来,忙不迭点头应道:

  “回太子爷,确实如此。”

  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道:

  “既然如此,那你去想办法弄些毒药来,涂在箭头上。”

  方正化一听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双腿一软,直接就跪在地上,惊恐地说道:

  “太子爷,这这可万万使不得啊!奴婢哪敢做这般大逆不道之事。”

  朱慈烺见方正化如此惊恐,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要求有些不妥,随即笑了笑,转头看向一旁同样战战兢兢的李新元说道:

  “太医院中应该有砒霜吧?这东西也是一味中药,你去取些砒霜来,涂在箭头上。”

  “另外,随便找个人放些血,营造出刚将这支箭从手臂上拔出的假象,这些都大有用处。”

  李新元听闻,心中叫苦不迭,但又不敢有丝毫违抗,只能硬着头皮应下。

  “臣这就去!”

  随后,李新元在几个小太监和净军的严密监视下,朝着太医院走去。

  那支箭也被暂时拿了下去。

  李新元心里明白,自己肯定不能明目张胆地直接去取砒霜,那样实在太过显眼了。

  只能打着为皇帝治疗伤口的幌子趁机偷偷取一点,如此一来也不会令人怀疑。

  待李新元离开后,朱慈烺走到崇祯面前,神色认真地说道:

  “父皇,接下来咱们便开始下一步计划了。”

  崇祯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说道:

  “好,那就开始吧。”

  下一步计划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很简单了,那便是将京城周边的田地所欠的赋税全部收缴上来。

  据锦衣卫之前查到的信息,京城周边光是文武官员以及勋贵们的田地至少有五万一千五百五十余顷,换算过来的话,就是五百一十五万五千余亩!

  崇祯的皇庄数量也不少,大概是两万一千五百五十顷,换算过来的话,就是二百一十五万五千余亩。

  很明显,崇祯似乎才是最大的‘士绅’!

  不过这并不是他的问题,毕竟皇庄这玩意自古就有,哪个皇帝没有几百万亩皇庄的?

  而且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这些田地的税给收上来!

  文武官员以及勋贵们的税要收,皇庄的税也要收!

  虽然皇庄的税最终也会落入朱慈烺的手里,多少有点脱裤子放屁的意思,但该做还是要做的!

  而且要从崇祯元年开始收取!

  本来朱慈烺其实是打算从他爷爷辈,也就是明光宗朱常洛那一辈收税的,不过在崇祯的劝说下最终还是放弃了。

  毕竟在崇祯看来,收自己祖宗那一辈的税实在是有点太过分了

  而且时间太长,账都已经烂完了,根本无处可查!

  京城的这些官员和勋贵们,虽说此前大多数都已经补交了这么多年来欠下的赋税,但仍有不少人阳奉阴违,并未足额补交。

  所以接下来要针对的就是这些人!

  等拿到这些人补交的税款后,再以京城为中心,逐步向南方各省拓展。

  当然,对于那些南方的士绅们,朱慈烺可就不打算客气了!

  不过别误会,他没有打算从他爷爷明光宗朱常洛那一辈开始收税,而是打算从他太爷爷万历皇帝朱翊钧那一辈开始税收!

  什么?

  你说时间太长,税收都已经是一笔烂账,根本无处可查?

  这不正好吗?

  收多少税、以前交没交、那不就由朱慈烺自己说了算吗?

  这一次要是不让那些南方的士绅们把欠大明的税全部吐出来,他朱慈烺就算是白穿越了!

  与此同时,京城。

  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崇祯遇刺的消息便如一阵狂风,迅速在京城中各处传播开来,瞬间掀起轩然大波。

  下到街边的乞丐,上到朝廷的文武官员,已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一时间,所有人都被这一消息震撼得目瞪口呆。

  他们实在难以想象,究竟是谁如此胆大包天,竟敢对得胜归朝的皇帝下此毒手?

  不知何时,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瞬间变暗,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京城上空,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皇宫之外,气氛紧张得如同拉紧的弓弦一般一触即发。

  崇祯遇刺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京城的众多官员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与不安之中。

  首当其冲的便是内阁首辅薛国观了!

  在崇祯御驾亲征的期间,因未指定监国之人,所以薛国观这个内阁首辅便隐隐成为了‘监国大臣’!

  毫不夸张的说,在这段时间里,国家大事皆有他一人说了算!

  如今皇帝遇刺,他又怎么可能逃脱得了责任呢?

  眼下,以薛国观为首的四位内阁大臣,尽皆跪在皇宫门口,等待着关于崇祯的消息。

  除此之外,六部尚书也都在这里了。

  还有负责京城防务的五城兵马司官员、三大营提督、五军都督府官员、巡城御史等等数百位官员,此刻都老老实实的跪在这里。

  当然,也少不了英国公等一众勋贵。

  这些人心中明白,皇帝遇刺,他们的责任无可推卸,所以无需任何人催促,他们便齐刷刷跪在皇宫门外,等待着宫里的消息。

  地面的石板透着丝丝寒意,却丝毫比不上他们此刻内心的冰冷。

  他们一个个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出,满心都是恐惧与忐忑。

  若是崇祯没死,只是受伤,那他们大概率会因为护驾不力被问责。

  可能会面临撤职、降职、充军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被处死,不过大多数不会牵连家人。

  可万一崇祯死了,那么事情可就严重了!

  撤职、降职、充军什么的就会变成奢望,在这里的一半人都会死!

  而且不是一个人死!是全家、九族跟着一起死!

  你说他们能不慌吗?

  没过多久,便有太监将宫门口的情况告知了朱慈烺。

  朱慈烺听后神色平静,并未感到意外。

  毕竟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不害怕这才怪了。

  不过紧接着,朱慈烺突然有了别的思量。

  首先他最先想到的就是薛国观、倪元璐、李邦华这三位老臣。

  要知道这三位年事已高,年龄加起来都快两百岁了,实在是经不起惊吓。

  英国公看起来身体也不怎么好,似乎患有高血压之类的疾病,而且在原本的历史上似乎也是在这一两年去世的。

  要是因为自己和崇祯的计划导致这几位老臣被惊吓致死,那么事情可就麻烦了!

  毕竟这几位都是有真才实学、且忠君爱国之人。

  朱慈烺还指望他们多活几年继续为大明发光发热呢!

第208章 崇祯:不用当背锅侠的感觉真好啊!

  再说了,内阁几位大臣和六部尚书个个都是精明之人。

  如果崇祯前脚刚遇刺,后脚就宣布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这帮老家伙肯定会立刻察觉到这一切背后隐藏着阴谋。

  与其让他们在猜忌中胡思乱想,进而引发不可控的事情,倒不如直接跟他们摊牌算了。

  反正事到如今,他们就算想置身事外也不可能了。

  毕竟崇祯遇刺已然成为既定事实,真要追究起来,他们这些人哪一个能逃脱干系?

  想到这里,朱慈烺转身看向崇祯,神色认真地说道:

  “父皇,依儿臣之见,要不将此事告知薛国观等几位忠心的大臣,让他们配合咱们。”

  “你想啊,他们年纪都大了,再这么担惊受怕下去,恐怕真会被吓死。”

  “如今大明局势错综复杂,正是用人之际,还离不开他们,若他们有个三长两短,这局面可就棘手了。”

  “而且他们都是聪明人,这种事情恐怕也瞒不了他们太久,他们迟早会知道。”

  “再者,刚好可以以内阁的名义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这样其他人也不会怀疑这一切都是咱们的计划。”

  崇祯听后先是眉头紧皱,但很快又松开了,因为他也觉得朱慈烺所言确实在理。

  若自己前脚刚遭遇刺杀,后脚就立刻宣布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这意图也太过明显了。

  到时候自己的面子也实在挂不住。

  于是,崇祯微微点头道:

  “既如此,那就宣他们进宫吧。”

  不多时,奉命宣旨的方正化脚步匆匆,很快便来到了宫门口。

  众人见他前来,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顿时七嘴八舌地询问起来,声音中满是焦急与担忧:

  “方公公,陛下醒了没?”

  “陛下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有没有让太医看过?太医是怎么说的?”

  然而方正化神色冷峻,不为众人的情绪所动,只是拉长声音语气颇为冷冽的说道:

  “太子殿下有旨,宣内阁首辅薛国观、兵部尚书李邦华、户部尚书倪元璐、英国公张之极进宫觐见。”

  被点到名字的几人听到这话,赶忙从地上起身,然后神色匆匆地跟随方正化往宫里走去。

  一路上,有人还开口询问崇祯到底怎么样了,可方正化双唇紧闭,始终一言不发。

  众人见状,便也不再多问,只是加快了脚步,心中只觉得更加忐忑不安。

  本来按常理,外臣是不能直接进入后宫寝宫的,但此时情况特殊,关乎皇帝安危,众人也顾不上这些规矩了。

  而周皇后为避嫌,也早已前往其他宫殿,去安慰那些同样惊慌失措的贵妃们。

  几人来到寝宫门口,先是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一下紧张到极点的心情,这才缓缓走了进去。

  然而下一秒,他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此时此刻,崇祯正安然无恙地坐在桌边,神态悠然自得,手中还端着一杯茶,仿佛刚刚发生的刺杀只是一场无关紧要的小事。

  只不过他的手臂上赫然缠着厚厚的绷带。

  这一幕看着几人一脸懵逼,主要是崇祯的反应太过淡定,完全不像是手臂被射穿后该有的状态。

  几人愣了好一会儿,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跪地行礼,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臣恭请圣安、太子殿下千岁。”

  崇祯微微点头,神色平和地说道:

  “诸位都起来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