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259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臣弟告退。”

  多尔衮再次磕了一个头,最后起身脚步沉重地离开了。

  等到多尔衮离开皇宫之时,天色渐暗,天边的余晖洒在宫墙上,染上一层悲凉的色彩,仿佛也在为他的命运叹息。

  突然就在这时,迎面出现一群人。

  只见为首的那人容貌俏丽无比,身姿更是婀娜,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大玉儿。

  但此时此刻身处皇宫之中,周围皆是耳目,多尔衮也不敢有丝毫异样表现,只能强装镇定继续向前走着。

  只是在擦肩而过的那一瞬间,他还是忍不住微微侧头,看了一眼大玉儿,眼神中满是眷恋和不舍。

  而大玉儿此刻也正在看着他,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尽在这一眼之中,柔情瞬间在两人心间蔓延开来。

  紧接着,多尔衮瞬间回过神来,意识到此地不宜久留,不敢再看大玉儿一眼,赶忙低头加快脚步匆匆便离开了。

  而就在多尔衮的身影刚消失在宫殿大门后,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瞬。

  因求和之事带来的沉重压抑感,如同厚重的阴霾,紧紧地笼罩着这里,久久不散。

  之前由于不确定明军到底会不会同意议和,所以他们也没有认真讨论过这件事情。

  但现在明军既然已经同意议和,那他们就必须想出一个周全的方案。

  这个方案既要能让明军满意,又不能让大清承受过多的损失。

  皇太极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关切看向范文程说道:

  “范先生,你心里要是有什么想法,尽管大胆说出来,只要你能成功促成这次求和之事,你就是我大清的第一功臣。”

  范文程听到这话,右手不自觉地缓缓摸上胡须,手指在胡须间来回摩挲,犹豫了片刻,这才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

  “陛下,既然您如此信任臣,那臣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臣有一个大胆的建议,陛下可去除国号,让我大清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什么?

  皇太极听到这话,整个人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双手用力拍在龙椅扶手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原本平和的眼神瞬间爆发出一股锐利的杀意。

  他死死地盯着范文程,似乎想要从他脸上找出一丝玩笑的意味。

  他怎么也想不到,跟随自己多年、一向足智多谋的范文程,竟然会提出这样一个让他震惊不已的建议。

  然而面对这样的皇太极,范文程却并没有展现出丝毫的慌乱,只是用一种平静的眼神看着皇太极。

  皇太极这会儿也知道自己有些反应过激了,他先是深吸几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这才重新坐下,开口道:

  “范先生,你接着往下说,把你的想法都讲清楚。”

  范文程这才接着解释道:

  “臣心里十分明白,这个建议乍一听,陛下肯定会觉得十分屈辱。”

  “但如今唯有这个办法,才能向明军展现出我们最大的诚意,从而确保他们不再对我们发动进攻。”

  “毕竟大明三百年来,还从未有过主动进攻藩属国的先例。”

  “而且这不过是做给大明看的表面功夫罢了,实际上根本不会影响陛下在大清的统治地位,陛下依旧是大清至高无上、说一不二的帝王。”

  皇太极听了这番话,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还能接受。

  于是乎,皇太极这才点了点头。

  “如果是这样的话,朕答应了!”

  闻听此言,范文程这才松了口气。

  果然,皇太极不是一般人,知道该怎么取舍。

  可紧接着他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然后神色略显拘谨地说道:

  “还有关于质子的事情,还恳请陛下尽快确定人选。”

  说这话的时候,范文程的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的神情。

  因为他心里明白,这本不是他该催促的事情,可又实在担心皇太极把这件重要的事情给忘了。

  然而这时的皇太极倒是显得十分淡定从容,只见他神色平静地说道:

  “这件事情朕已经决定好了,就让四皇子叶布舒去吧。”

  叶布舒,全名爱新觉罗叶布舒,是皇太极的第四个儿子,今年刚刚年满十三岁。

  范文程听到这个名字,在心里权衡了一番利弊,觉得并无不妥之处,便拱手应允道:

  “陛下圣明,臣觉得可行。”

  紧接着,两人又围绕着其他相关事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待所有事情都商议完毕,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范文程告别皇太极之后,这才离开了皇宫。

  不过范文程出宫之后并没有着急回家,而是转身朝着多尔衮的府邸走去。

  不多时,特别来到了多尔衮的和硕睿亲王府。

  直接曾经热闹非凡、宾客络绎不绝的和硕睿亲王府,如今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街道两旁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细长的柳枝相互交织,仿佛也在为王府的落寞而叹息。

  范文程来到王府门口,门口的下人远远地就瞧见了他,脸上立刻堆满了恭敬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讨好,似乎早已知道他会前来拜访。

  随即便十分恭敬地将范文程引进府内。

  此时,多尔衮正独自一人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房间内弥漫着一股浓烈的酒气,面前的桌子上摆满了空酒壶。

  他满脸愁容,心里想着自己此番出去,恐怕是凶多吉少,很难平安回来了。

  直到听到下人通报说是范文程来了,多尔衮这才放下手中的酒杯,然后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衫出去迎接范文程。

  他虽然以往从心底里不太看得起范文程,但此刻也十分清楚,在这困境之中,唯一有可能救自己的人,就只有范文程了。

  不多时,多尔衮就见到了范文程。

  多尔衮走上前,忧心忡忡地问道:

  “范先生,您说本王这一去,还能活着回来吗?”

  范文程看着多尔衮焦虑的模样,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安慰道:

  “王爷,您就放心吧,吉人自有天相,您肯定能平安归来的。”

  多尔衮听了这话,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了一些,心里也稍微踏实了一点。

  随即两人相对而坐,自有下人送上茶水来。

  范文程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然后这才将之前与皇太极商量的事情详细地告知了多尔衮。

  当多尔衮听闻要去除国号,让大清成为大明的藩属国时,原本黯淡的双眼瞬间瞪大,眼球几乎要从眼眶中凸出,脸上更是写满了不可思议。

  半晌才说出一句话:

  “陛下同意了?”

  范文程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

  “不过是做戏给大明看罢了,陛下自然是会应允的。”

  多尔衮一时语塞,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心里想着:

  又是送儿子去当人质,又是降国号,我这位大哥还真能忍!

  就在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急切地问道:

  “范先生,如此一来,那本王以后该如何自处呢?”

  他原本身为王爷,身份尊贵无比,可要是大清降了国号,那他这个王爷身份究竟还算不算数呢?

  范文程听到这个问题,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但很快还是说道:

  “在大清,您的身份自然还是王爷,可到了大明,为了表示诚意,最好还是不要以王爷自称了。”

  多尔衮一听,眉头皱得更紧了,追问道:

  “那你倒是说说,到时候本王该怎么自称?”

  范文程虽然有些尴尬,但还是回答道:

  “王爷您可以自称罪臣,以此来表示对大明的臣服之意,而且见到大明皇帝时,还必须行跪拜之礼。”

  多尔衮听闻此言,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变得无比煞白,内心更是被震惊到了极点。

  他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屈辱,随后猛地站起身来,咆哮道:

  “不行!本王宁愿死,也不愿受如此屈辱!”

  范文程急忙起身,来到多尔衮面前劝道:

  “王爷,汉人有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王爷您之前犯下了那么大的过错,难道就不想找个机会弥补一下吗?”

  “陛下也深知此举委屈了您,所以只要这次议和能够成功,就答应让您重组正白旗。”

  多尔衮闻言,原本愤怒的神情瞬间一滞,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

  要知道他之前去蒙古的时候,率领的就是自己所属的正白旗。

  结果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战正白旗几乎全军覆没。

  从那以后,他在大清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了。

  可要是能够重组正白旗,自己就能重振往日的威风与荣耀了。

  如此权衡之下,眼前这些屈辱似乎也并非完全不能忍受

  想到这里,多尔衮这才安静了下来,内心陷入了激烈的挣扎。

  但很快,他还是冲着范文程点了点头。

  “既如此,本王同意就是了!”

  眼见如此,范文程这才松了口气。

  紧接着,范文程又向多尔衮详细说明了割让领地、赔款、人口等相关事宜。

  当然,这只是让多尔衮对这些事情有个大致的了解,具体的事务自有专门的文人负责处理。

  考虑到大明对汉奸极为反感,所以这次议和的所有事宜,都由建奴中的文人去操办。

  正因如此,范文程必须将各项事宜交代得清清楚楚,毕竟建奴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就这样了,经过五天紧锣密鼓的精心筹备,一支约莫五百人的议和团队终于从盛京出发,准备前往锦州和大明议和。

  为首的,赫然便是多尔衮!

第196章 罪臣多尔衮,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与此同时,锦州城内。

  温暖的日光透过窗户,洋洋洒洒地落在朱慈烺的书案之上。

  微风轻轻拂过,案头的纸张随之轻轻翻动。

  朱慈烺身着一袭素色长袍,手指轻轻捏着一封密信,嘴角微微上扬。

  而信中所书的内容,正是建奴答应了他们所提出的求和条件。

  也就是会让多尔衮带着一个质子前来锦州商议求和一事。

  对于这一结果,朱慈烺其实并未感到丝毫意外。

  毕竟,作为这场战事的战败方,建奴真的想要求和,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向来都是胜者为王,战败者的命运往往由胜利者主宰。

  就比如现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