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258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真要这样的话,那他死也不能瞑目!

  并且,豪哥并不是他最喜欢的那个儿子。

  他似乎觉得自己年幼的小儿子福临更合适一些。

  但福临年纪实在太小,难以承担起带领大清的重任,真要选他的话,豪格和其他弟弟一定会不服,到时候可能会引发内乱。

  再者说了,现在的大清还保留着八旗议政的传统,皇位继承人并非完全由皇帝一人决定,而是要经过八旗旗主等重要势力的共同商议。

  甚至皇太极当初之所以能继承皇位,也是由此而来!

  也就是说,就算现在皇太极想要立某个儿子为继承人,也是需要和几个弟弟以及其他旗主商量的。

  若是他们不同意,皇太极也无法定下此事。

  再加上刚刚经历了惨败,皇太极的威严受损严重,就更加没有能力独自决定继承人的事情了。

  而且目前最要紧的是求和一事,至于其他事情,其实都可以缓缓。

  就在此时,范文程突然匆匆而来,道:

  “陛下,派去向明军求和的人回来了!”

  皇太极听到这话,眼前瞬间一亮,赶忙说道:

  “快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两个建奴便走了进来。

  “快说,明军答应了吗?”

  皇太极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

  两个建奴使者规规矩矩地跪在地上,赶忙回道:

  “回禀陛下,明军答应了咱们的议和,不过他们提了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皇太极听到这话,神色一紧,赶忙追问道。

  一个建奴使者有些紧张的咽了咽口水,随后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

  “明军说,想要陛下送一位皇子去当人质,还要和硕睿亲王去锦州城当面议和商议议和的事情。”

  “如果不答应这个条件,那么这件事情就没得商量。”

  什么?

  要朕送一个皇子当人质?

  还要多尔衮亲自去锦州谈?

  皇太极顿时就怒了,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脸上涨得通红!

  他本以为议和就是割点地、赔点钱什么的,结果没想到明军居然还想要他的儿子当人质?

  他儿子虽然挺多,但就是不想送去当人质!

  而且话说回来,为什么明军非要点名要多尔衮前去议和?

  要知道,之前多尔衮因为损失了两万骑兵,最近一段时间在家都无事可做,几乎被众人遗忘。

  皇太极虽然曾说过要原谅多尔衮,还表示会对他委以重任,但那也仅仅是说说而已。

  毕竟犯下如此大错,不杀他已经是皇恩浩荡,又怎么可能还像以前那样重用他呢?

  但不得不说,明军的这个要求,让他不得不慎重起来,心中暗自揣测,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阴谋呢?

  皇太极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你们先下去吧,让人把多尔衮叫来,朕要见他。”

  两个建奴听到这话,也不敢多说什么,随即便退了下去。

  等他们离开之后,皇太极眉头紧锁,看向范文程道:

  “范先生,你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军为什么非要点名让多尔衮前去议和?该不会是多尔衮背叛了我们吧?”

  说这话的时候,皇太极的眼神中充满了怀疑与担忧,紧紧盯着范文程。

  范文程听到这话,赶忙连连摇头,神色严肃地说道:

  “陛下莫要胡思乱想,臣可以保证,绝无此种可能。”

  “依臣之见,这或许又是明军的离间之计罢了。”

  范文程虽然平日里与多尔衮有些不合,不太喜欢他,但他也深知多尔衮的身份和立场。

  多尔衮身为大清皇室宗亲,背叛大清对他来说百害而无一利,实在是没有背叛的理由。

  皇太极这会儿也从方才的疑虑中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缓缓说道:

  “你说得对,是朕想多了,多尔衮怎么会背叛大清呢?”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远处,似乎在思索着什么,随后又继续说道:

  “那就派多尔衮前去议和吧,只是这明军的心思实在难测,真不知道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万一要的多了,我们拿不出来该怎么办?”

  范文程微微欠身,恭敬地回应道:

  “陛下放心,在出发之前,臣定会与和硕睿亲王详细说明这些事情,并且会给出底线。”

  “若是明军提出的条件超过了这个底线,那就千万不能答应,若在底线之内,便可以考虑答应。”

  “臣相信,即便议和最终不成功,明军也不会对和硕睿亲王下手。”

  “毕竟,明军向来以王道之师自称,是不会做出斩杀来使这种有失风范之事的。”

  皇太极听了这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心中似乎稍感宽慰。

  没过多久,多尔衮便应召前来。

  范文程见他进来,本能地想要回避一下。

  然而,皇太极却伸手制止了他,语气中带着几分恳切:

  “范先生不必回避,此事还需您多多费心。”

  范文程无奈之下,只好又坐了下来。

  多尔衮一来到皇宫,就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让他感觉非常的难受。

  见到皇太极之后,多尔衮立刻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

  “臣弟多尔衮,参见陛下。”

  “起来吧。”

  皇太极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逾期温和地说道。

  可这笑容在这压抑的环境中,竟也多了几分捉摸不透的意味,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和算计。

  随后又转头吩咐身边的侍从道:

  “去,搬一张椅子来,让和硕睿亲王坐下说话。”

  多尔衮听到这话,心脏猛地一缩,脸上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惊喜,还夹杂着一丝惶恐。

  要知道自从上次战败,损失两万精锐后,他便感受到了周围人的疏离与排斥。

  朝堂之上,众人的目光总是带着疏离,每当他走进,原本热闹的交谈便会戛然而止,只留下尴尬的沉默。

  那沉默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他的心。

  军营之中,将领们的交谈也总是避开他,他只能远远地看着他们围坐在一起,而自己却被孤立在外。

  这让多尔衮满心迷茫,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自己的出路,却始终找不到答案,不知该如何是好。

  结果没想到现在皇太极不仅召见他,而且还如此礼遇。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当真是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与此同时,等多尔衮坐下之后,皇太极也懒得再跟他寒暄客气了。

  而是直接切入正题道:

  “今日召你来,是为了商议和大明议和之事。”

  多尔衮一听这话,心中愈发疑惑。

  议和?

  这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他又不是文臣,对这方面的事情根本一窍不通啊!

  正欲开口询问,可下一秒,他的脑袋突然‘轰’的一声,犹如被一道惊雷劈中,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等等

  皇太极该不会是想让他去和明军议和吧?

  果然下一秒,他就听到皇太极说道:

  “明军那边点名要你代表大清前去议和,所以这次可能要辛苦你一下了。”

  什么?

  听到这话,多尔衮猛的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满脸皆是不可置信。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刚才只是在心里那么一闪而过的念头,结果居然就成真了。

  紧接着,似乎是察觉到自己的反应有些过激,多尔衮赶忙又坐了下来,随后问道:

  “陛下,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臣只是一个武将,又不通晓那些议和的门道,为何要臣去议和?”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急和不解,声音微微发颤。

  原因无他,因为他是真的不想去和明军议和啊!

  真要去了,说不定就再也回不来了!

  对于多尔衮的反应,皇太极并没有感觉到意外。

  他的脸上依旧带着几分笑意,然后缓缓说道:

  “说实话,朕也不知明军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不过既然他们提出来了,我们也只能照做。”

  “你应该清楚,此事事关大清的兴衰存亡,所以你就不要推辞了。”

  “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之后就去和明军议和吧。”

  “当然,朕肯定不会让你一个人去冒险,在你离开之前,范先生会为你安排好一切。”

  “包括具体的割让土地、赔款以及人口等等细节,这些范先生都会详细地交代清楚。”

  “你只需要按照范先生说的去做,就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记住,这是朕委托你的重任,你一定要办好。”

  话说到最后,皇太极的语气不由自主地加重了几分,声音低沉而有力,眼神中更是透露出威严与警告。

  那目光犹如一道沉重的枷锁,压在多尔衮的心头,让他感到喘不过气来。

  与此同时,多尔衮知道这次自己是没法拒绝了。

  他要是拒绝,以皇太极现在的心境,保不齐真的会杀了他。

  毕竟之前是他自己犯下大错,如今要是再不做点什么将功赎罪,似乎真的难以在大清立足了。

  可是让他去找明军议和,他总觉得这是羊入虎口,此番前去,恐怕自己再也回不来了。

  不过事已至此,他又有什么资格拒绝呢?

  想到这里,多尔衮只能咬了咬牙说道:

  “陛下放心,臣弟知道该怎么办,臣弟定不会让您失望。”

  说完这话,多尔衮又起身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久久未起,仿佛在向命运屈服。

  皇太极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说道:

  “行了,你先下去吧,范先生之后就会找你商议这件事情。”

  “记住,不要辜负朕,也不要辜负大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