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103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当然,秦良玉并没有把所有的白杆兵都留在宣府,其中一万人是要跟着崇祯和朱慈烺回京的,此外她的儿子马祥麟也会跟着一起回去。

  毕竟不派人护送崇祯和朱慈烺,秦良玉实在是不放心。

  史可法这边也进行得十分顺利,他正式接手了宣府巡抚的位置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大促进了宣府的贸易发展,让这里的商人积极性更加高涨。

  总的来说,宣府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着。

  又是两天过去,朱慈烺终于决定要回京了!

  因为算算时间的话,他已经在宣府待了将近六天的时间,远远超出了之前计划好的时间。

  若是再算上回去的时间,他这一趟整整出门了半个月。

  现在的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京城了。

  他想知道毕懋康的燧发枪研究得怎么样了?

  想知道汤若望的大炮又搞得怎么样了?

  以及毕文轩有没有搞定热气球?

  于是乎,一大早的,宣府的军队又开始运转了起来。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崇祯和朱慈烺的御驾浩浩荡荡地出城而去。

  秦良玉亲自护送他们到城外二十里处,这才回到了宣府。

  马祥麟带着一万白杆兵随行护送、方正化带一千净军、李若琏带着剩下的七百名锦衣卫、李虎带着剩下的一千亲军随行护驾。

  就这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宣府,踏上了回京之路。

  与此同时,南京城外。

  一支气势汹汹的人马疾驰而来,目标直指南京城。

  守城的军官见状,刚要伸手阻拦,却被为首那人身上的装扮吓得目瞪口呆。

  因为那人身上竟然穿着一件看似龙袍的服饰!

  在明末,虽然对于服饰的管理已经相对宽松了,百姓们也偶有僭越之举,但如此明目张胆地穿着龙袍,无疑是等同于造反,是要诛九族的大罪。

  守城军官一时愣住,有些不知所措。

  然而,就在他愣神的片刻,那支队伍已经来到了他的面前。

  为首之人冷冷地看着他说道:

  “本官是福建总兵郑芝龙,有要事进城。”

  说着,递上了一份文书。

  没错!

  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的,赫然便是大明好岳父郑芝龙了!

  守城军官这才回过神来,仔细打量郑芝龙,发现他身上穿的并非真正的龙袍,而是蟒袍!

  即便如此,这蟒袍也足够吓人,因为这可是皇帝赐予臣子的最高荣誉之一,代表着尊贵无比的身份。

  回过神来,守城军官这才小心翼翼的接过文书,仔细查看了一番后,又恭敬地还了回去,说道:

  “下官拜见郑总兵,郑总兵请进!”

  说着还做了个请的姿势。

  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郑芝龙的总兵比他大的不止十级,而且还穿着蟒袍!

  惹不起!

  真惹不起!

  郑芝龙看起来心情不错,随手从袖口掏出一大把银子扔给了守城军官,说道:

  “拿去喝茶。”

  说完,头也不回地进入了南京城中。

  他这次来南京的目的,是为了找他的儿子郑森——也就是后来的郑成功。

  原本,郑芝龙打算回到江南就让儿子带着女儿去京城的,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不妥。

  毕竟太子爷吩咐的大事更加重要,还是先安排好大事再说。

  于是,他一路直奔福建,安排好了福建的调兵事宜后,又匆匆赶往了南京。

  因为忙着赶路,他连家也没来得及回。

  不过,这也没关系,等接到郑森后,他们父子二人就可以回家了,然后再让郑森带着他的妹妹一同去往京城。

  想到这里,郑芝龙的心中不由得兴奋了起来。

  毕竟,他马上就要成为太子爷的岳父了,这怎能不让他激动呢?

  郑芝龙率领一队亲兵在南京城的大街上狂奔,自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再加上他身上那件耀眼的蟒袍,也没有任何人敢阻拦他。

  甚至连巡城的士兵见了,也都是乖乖的退到了一旁。

  很快,郑芝龙就来到了郑森读书的地方。

  他翻身下马,冲着门口的侍卫吩咐道:

  “去让郑森来见我。”

  门口的侍卫不认识郑芝龙,但却认识他身上穿的蟒袍,知道眼前的这位爷一定是身份尊贵之人。

  他们不敢耽搁,赶忙进去通传。

  不多时,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就走了出来。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朱慈烺的大舅哥郑成功——当然,现在还叫郑森。

  郑森出门的时候一脸疑惑,因为来人并没有说什么人来找他。

  等他来到门口,瞬间就看到了自家老爹以及老爹身上那明晃晃的蟒袍。

  不过,郑森一时间没有认出蟒袍,把这蟒袍当成了龙袍,随即一脸惊恐地说道:

  “爹,你疯了!你怎么穿着龙袍?你要造反吗?”

  郑芝龙听到这话,瞬间就无语了。

  他走上前去,毫不客气地在郑森脑袋上拍了一下,说道:

  “你这个逆子,看清楚!这是龙袍吗?这是蟒袍!蟒袍!”

  郑森被拍得有些晕头转向,低头一看,这才发现衣服上面的龙确实是四爪——四爪为蟒,也就是说这是蟒袍不是龙袍。

  回过神来之后,郑森又疑惑的问道:

  “父亲,皇帝为什么要赐给你蟒袍?你做了什么?”

  在郑森的认知中,皇帝是不会轻易赐给臣子蟒袍的,因为这代表了无上的殊荣。

  可是他们郑家很明显没有这份殊荣,毕竟说到底,他们只是归降了大明的海盗而已。

  按理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穿上这身蟒袍的。

  郑芝龙听到这话,先是神秘一笑,然后才说道:

  “实话告诉你吧,太子殿下看中了咱家三妹,所以想要娶她为太子侧妃。”

  “这件事基本上已经定下来了,这蟒袍也是太子殿下赏的。”

  “当然,也不是无缘无故这么做的,太子殿下接下来要对建奴的水师动手,所以马上有一场硬仗要打。”

  “你准备一下,带着你的妹妹一起去京城。”

  郑成功一时间被这些消息给搞得晕头转向,主要是这太让人感到震惊了。

  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又看向郑芝龙问道:

  “可是父亲,这关我什么事?为什么我要去京城?”

  郑芝龙笑着说道:

  “为父也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殿下会看中你,但是太子殿下亲自点名让你去做他的护卫。”

  “等你到了那边之后,怎么着也能搞一身飞鱼服,混个千户的职位,这不比读书好吗?”

  “当然,你要非读书的话,跟太子殿下打个招呼,然后进翰林院读书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郑成功听到这话,苦笑着摇了摇头。

  他读书原本就是为了仕途,为了能做官。

  可现在他的妹妹马上就要成为太子侧妃了,他们郑家马上就是明朝的外戚勋贵了。

  而大明朝有规定,外戚是不能做官的。

  也就是说,他读书的路已经被封死了,将来只能做一个勋贵了。

  既然如此,还读个屁的书啊!

  老老实实现在太子殿下身边算了,将来说不定还能做个将军什么的。

  想到这里,郑成功随即点了点头道:

  “好,这就走。”

  随即,两人先是来到了郑成功的住处,简单收拾了一下东西后,便离开了南京,直奔福建而去。

  想必用不了多久,郑成功和他的妹妹就会到达京城了。

  而朱慈烺,也会见到他一直念念不忘的郑成功和他未来的太子侧妃。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三天就过去了。

  这天,朱慈烺正坐在崇祯的御驾中打着哈欠,突然有锦衣卫来报,说是去山西抄家的队伍已经快回来了,现在离京城不到一百里。

  至于为什么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完全是因为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那些银子、黄金、奇珍异宝全部加起来整整用了两百多辆马车,再加上道路崎岖,所以用了将近二十天的时间才快到京城。

  朱慈烺听到这话,立马精神了起来,赶紧问道:

  “我们现在离京城还有多远?”

  锦衣卫毕恭毕敬地回答:

  “回太子殿下,没有多远了,只有不到一百里了。”

  朱慈烺想了想,随即吩咐道:

  “马上去告诉他们,让他们在良乡县(就是现在的北京房山区)等着我们,然后一起回京。”

  “臣遵命!”

  锦衣卫应了一声,就匆匆忙忙地去传话了。

  这下子,朱慈烺一点睡意都没有了。

  他也没想到自己在回来的半路上还能碰上从山西抄家回来的队伍,这下可以一起回京,然后把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

  崇祯这时候心情也挺好的,自从他彻底认命、决定彻底放手之后,整个人都变得有精神多了。

  一路上和朱慈烺有说有笑的,难得放松下来,欣赏了一路的风景。

  而且这还是他第一次离开京城,这一路上看到的、听到的,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他甚至想着以后要是还有机会,或许还会再出来走走。

  毕竟人,永远被困在一个地方!

  画面回到京城,最近半个月的时间,京城里的大臣们可就没那么轻松了。

  此时此刻,四位内阁大臣,包括薛国观在内,四个人处理政务的时候都皱着眉头,满脸的愁容。

  他们之所以这么郁闷,是因为已经半个月没见到皇帝和太子了。

  见不到皇帝还好说,毕竟皇帝身体不好,可见不到太子,这就有点奇怪了。

  虽然御医说太子也生病了,但是没法上朝,但他们总觉得这事有蹊跷。

  皇帝和太子一起生病,而且一病就是半个月,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他们想求见皇帝或太子,但都被司礼监给拦住了,那些太监根本不让他们去探望,这让他们心里有点发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