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50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张福都没有想过,自己这边才刚刚搞完代餐这件事,组织上居然任命他一个同样重要的事情。

  搞奶茶,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但是这种简单仅限于最最基础款的那种。实际上要真的搞奶茶,以及后世的各种调配饮料,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比如说糖浆。

  六十年代国际市场上的糖浆产品还比较简单,多数是单纯的单一口味糖浆。不管是玉米糖浆还是果脯糖浆还是蔗糖糖浆,其本身基本上只提供基本的甜味。

  而像后世那种花里胡哨的糖浆口味,在这个时代还不多。什么焦糖口味、海盐口味、薄荷口味、黄油啤酒口味、莓果口味、接骨木花口味等等。

  后世的糖浆口味细细一分,市面上卖的怕是能有上百种。而这还仅仅只是市售口味。还有一些是部分商家独有的,签署了独家供货协议的。把这一部分算上,那数量就更多了。

  人类真的是一种非常嗜好甜食的生物,把糖都已经玩出花了。后世人很多习以为常的甜品,其实在几十年前根本不寻常,若是在往前推个百年,怕是皇帝老儿都没如此丰富口味不同的甜食供给。

  而这些糖浆的研制和生产,才是开启人类现代饮食尤其是甜食方面大跨步前进的原因。

  科技的力量体现在方方面面。张福现在接下的任务就是搞糖浆。

  奶茶粉这东西好搞,他已经搞出了零到一的成果了,那么后面的一到十就不难了。

  搞糖浆,这才是张福真正的挑战。

  有实际生产经验,有研发能力。张福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很多糖浆其实李锐这边都有配方,只不过后世可以公开的糖浆配方都不够完美。就像是某个品牌的糖浆,在后世一升装的要卖一百元一瓶。同类的其他国产糖浆两升也卖不到一百。

  因为一百一升的那个牌子口味更好,杂味也更少。其他便宜的牌子的糖浆有杂味。

  一百一瓶的那个算是九十分的话,其他牌子的糖浆只能算是八十到八十五分。虽然也不错,但终究是差一点。

  张福要做的就是去研究研究那九十分的糖浆。毕竟公开的资料都是八十分的糖浆。最后这点进步就靠张福这样的人去推进了。

  当然除了糖浆之外,还有相对应的其他技术产品。都让张福进行抓总研究。

  张福58年去的海南,1963年的春节回的北京。

  在海南搞了五年的代餐食品,功劳和苦劳都有了。现在让他回来也是应有之意。

  当然,那些八十分的糖浆该生产也生产,毕竟糖浆产业升级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对于本时空的国际对手来说,这些八十分的糖浆就已经足够他们喝一壶的了。

  今年中国糖产量注定是要大爆发的一年。

  因为看看现在欧洲、日本等地方吧,当把赫鲁晓夫拿着奶茶的海报贴出去之后,引起的反响还是很不少的。

  元时空之中赫鲁晓夫有两个著名的照片。一个是在联合国讲台上一边发言一边敲皮鞋。

  另一个就是拿着玉米开怀大笑。

  本时空之中,玉米晓夫大概是不会出现了。但是奶茶晓夫会不会出现就不好说了。

  海报上,赫鲁晓夫笑的见眉不见眼的。这算是一个最好的宣传了。

  而且后续还推出了好几个报道,都是关于赫鲁晓夫视察中国的奶茶原料生产基地,然后痛饮奶茶的。

  反正赫鲁晓夫同志愿意配合,李锐也就把赫鲁晓夫同志给物尽其用了。

  就在宣传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的奶茶店也正在准备铺开。各种宣传、各种物料、各种培训,这些都需要时间。

  现在计划计委员会打算扩展的奶茶店数量可不少。需要筹备的物资也可是不少。

  其中有一些在后世看起来很常见,甚至不起眼的东西,在这个时代也是很不得了的东西。

  比如说一次性杯子。

  不管是PE淋面纸杯,还是PET、PP塑料杯。这些东西可都算是有技术力的产品。而各种各样的塑料吸管看着不起眼,但因为其市场广阔,其实也是能提供大量利润和就业岗位的一种工业产品。

  而国家开始搞这个,那么自然会有各个地方的人来争取,想要把这些东西落到自己的管辖的地区。

  “大前年的时候,易拉罐的生产没有争取来。让我们错失了很大的机会啊!当时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易拉罐居然能有那么大的商机。不仅仅是全国上下的饮料厂要用,就连苏联、日本、朝鲜等国也迫不及待的想要引进。”

  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会上,王天武深感痛惜的发表着讲话。

  广东也有汽水厂,亚洲汽水和天津的山海关汽水算是目前中国汽水饮料的两大巨头,一南一北各是半壁江山。

  只不过在对外知名度上,亚洲汽水赶不上山海关汽水。

  因为山海关汽水除了供应国内,还主攻苏联和欧洲。各大电影里也经常有山海关汽水的身影。

  大前年,中国关于易拉罐的生产技术核心难题被攻破了。易拉罐罐装汽水开始大行其道。

  这个事情是山海关汽水厂主导的。当时原本也找了亚洲汽水厂。但是因为广东省内最大的玻璃瓶制造企业和亚洲汽水厂的关系过于的好了。

  所以亚洲汽水厂显得兴趣缺缺。现在易拉罐厂在天津投产建设,山海关汽水随着更新更时髦的易拉罐包装更是一冲而上。

  现在很多南洋地区的商人都绕过广东,跑去天津进货。让亚洲汽水在南洋和中南半岛的传统外销区产生了危机感。

  到这个时候,广东这边才算是后知后觉。

  列席会议的江明听着王天武的讲话,他都有些神游物外了。

  因为王天武的讲话无非就是一点,要想办法把PP塑料杯、PE淋面纸杯和其他相关的技术产线给拿下,拿到广东来生产。不然广东的经济发展就要被周边其他的省份给超过去了!

  对于王天武的发言,江明不置可否。到底是害怕广东经济发展被超越,还是害怕口袋里的钱少了?这还真不好说啊。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引诱

  广东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可是很不错。来广东越久,江明越是有这样的感觉。

  广东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比旁边的福建省好太多了。毕竟前几年福建省对面还有个没有统一的台湾。当时台湾海信誓旦旦的要反攻大陆呢。

  两边之间的炮战不少,还有美国佬在背后的支持,有美国海军的游荡。所以国家根本不敢往福建投多少钱。

  福建还是以战略准备为主。经济建设相对发展落后。也就是这些年台湾解放之后。福建作为两岸交流的桥头堡。经济开始提速发展了。

  依靠和台湾的交互以及国家有意识的向福建倾斜的一部分政策。从今年来看,福建的经济总数虽然是超不过广东,但是经济的增长率有很大概率是要超过广东的。

  江明知道王天武这人还是比较好面子的。广东今年的经济增长率要是被隔壁小老弟的福建给超过去。王天武面子上多半是挂不住。

  而且江明潜伏到广东也有一段时间了,也算是打入了王天武一系的内部。

  对于广东省内的腐败情况,他只能说4个字:触目惊心。

  广东现在老百姓生活蒸蒸日上,察觉不到官府内部的腐败问题。那是因为现在广东的经济还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

  王天武一系的官员用不着从小老百姓手上弄那三瓜两枣的小钱。随便从一些国营企业正常上赚的钱动手,都已经足够他们的吃喝用度了。

  就拿亚洲汽水厂没有投产易拉罐生产线这件事来说。说到底还是因为广州最大的玻璃瓶生产厂商是王天武一系人马控制的。

  亚洲汽水厂在技术背景上有曙光系的影子。汽水厂内部也分为两派。负责技术和基层的那一排,算是曙光系(至少王一系认为那是曙光系)。而负责行政管理的那一派则大多数是有王天武一系的背景。

  易拉罐项目立项的时候,亚洲汽水厂里负责技术的副厂长就提出过让亚洲汽水厂投钱跟山海关汽水厂一起搞易拉罐生产线。

  但是这个提议被多方阻挠。

  原因很简单,亚洲汽水厂每年生产的汽水量极多,是广东最大玻璃瓶生产厂最大的客户。如果亚洲汽水厂的汽水全部采用易拉罐生产线。那么那个广东最大的玻璃瓶生产厂,其一年的销售额可能将会锐减一半。

  而官僚主义最讨厌的地方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那个玻璃瓶厂的厂长是王天武的老部下。这位厂长当年也是闹过革命立过功的。负过伤从死亡线上爬回来继续战斗的战斗英雄。

  但是这些年下来,当年的战斗英雄革命战士越发的像是一个蚀骨不化的老顽固了。

  易拉罐这种新的包装材料出现,他并没有想着是不是利用玻璃厂的资本来扩建一条易拉罐生产线,丰富工厂的产品。

  而是首先想到要保住亚洲汽水厂这个最大的客户。他的方法就是去找自己从前的老战友老同事施压。用行政的方法压住亚洲汽水厂。让他们不更换新的易拉罐生产线,不去投资易拉罐项目。

  而一个玻璃瓶厂和汽水厂后面又有多少利益纠葛,那就是更加的难以叙述了。

  毕竟亚洲汽水在东南亚地区卖的还是很好的。

  连带的亚洲汽水这些年做了一些产品扩展,附带的生产了一些汽水口味的糖果在东南亚也颇有市场。

  江明很清楚,这其中有很多的猫腻。但是却没有办法简简单单的所有的问题都一口气解决掉。

  因为他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他需要中央来动手,而中央那边要动手的话,这需要一些更完整的证据。俗话说得好,斩草要除根。

  王天武这一系在广东经营多年。不能说他们把广东经营的和铁桶一块。但也可以算得上是把持了大量赚钱和紧要的位置。

  如果不是自己借着搞网络系统的名头。他们大概都不会想着要吸纳自己,进入他们的系统内。

  王天武的经济会议开完了。要求很简单,就是1963年要让广东的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这件事和在和场官员的利益是一致的。

  不管是为公还是为私,他们都值得做。

  不过在会议结束之后。王天武的秘书还是找到了江明。希望和他能够进行一场私下的对话。

  对于江明来说,这自无不可。毕竟他现在和这位秘书在关系上还挺不错的。至少在明面上很不错,两人都称兄道弟。

  过年的时候对方还送了不少购物券给他。现在这个年代,中国官员的贪污还没有进化到极为高深的级别。送的东西也都相对实在一点。比如说购物券,工业券。还有如电视机,收音机,随身听这些用得上的高级民用品。

  “老弟,这次的事情你可要帮帮忙了。”这位秘书大人也不多绕圈子说寒暄的话。毕竟两人都很熟了。他直接开门见山。

  “你当时来广东,我们支持你搞那个什么联网工作。现在都过去这么久了。你的那个联网工作也搞得差不多了吧。这些年我们广东省内也算是很支持中央的工作了。”

  “上次易拉罐以及配套项目,咱们广东省没有争取下来。但是这次计划经济委员会要搞的什么一次性纸杯,什么吸管,还有准备向全世界铺开的那个什么奶茶。这些项目你可要想办法帮我们广东争取争取啊。”

  “这些年你看你在广东待的也很舒服,不是吗。”秘书笑着说道。

  江明也是笑着回应:“这件事,也不是我一个人能说出算的。虽然说中央那边,我确实还有点联系。负责这个项目的人,我也认识。但是这空口无凭啊,这年头求人办事哪有那么简单。”

  江明呵呵一笑打起了太极拳。

  而听到江明这话,秘书却并没有恼怒,反而是哈哈一笑:“求人办事嘛,这东西不需要你说,咱们清楚。需要什么东西你说就是了。咱们广东还有什么拿不下的吗?”

  江明眼睛一亮,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呢。

第三百九十八章 最后一块拼图

  江明要的就是秘书的这句话。王天武的秘书能来,其实就是代表的就是王天武本人的意思。

  现在中央还没有对广东动手的打算,所以王天武自觉还安稳的很。他需要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说到底还是封建王朝的老一套,招兵买马建立山头。

  也许是因为李锐的关系,所以中央一直对军队抓的很紧。王天武在本时空之中对军队的渗透不如元时空那么顺利。

  但是不顺利不代表不渗透,同样的,他对广东省内的渗透也不是那么顺利。

  元时空之中,广东这个地方看起来是很发达,但是却有一种畸形发达之感。因为只有靠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和村落才能够明确的感觉到发达。

  而越是远离三角洲地区,却越能感觉到一种落后。比如说某些远离珠三角地区的县城,其老旧程度和不发达的程度有一种徘徊在新世纪初而停滞不前的感觉。

  这些地方甚至不如被广东视为小老弟的福建地区。广东的经济建设是不平衡的。

  在这个时代还不明显,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底子都比较弱。而且还有一些行政政策让目前的广东经济还算是平稳发展。

  经济发展不能是平均主义,但是也不能搞吸血主义。

  王天武现在的野心还没有那么大,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已经隐隐约约的有些封建时代藩镇割据的味道了。

  虽然仅仅只是苗头,但是已经不得不防了。

  王天武想要扩展自己的势力,无非就是钱、权二字。

  在广东,他的权力是不小了。他需要更多的钱财利益作为好处来收买人心。

  那些穷乡僻壤的地方他看不上,但是珠三角的精华区域他是不是放过的。

  而这里也是江明最难渗透进去的地方。

  所以他开口对秘书说道:“我搞的联网工作相信王省长已经看到了。是不是收效颇大?”

  王天武秘书点点头,江明此话不假。这两年因为江明开始铺设所谓的网络,广东各厂的生产水平确实是提高了。

  还有什么远程的技术指导也更加方便了。虽然说秘书和王天武本人以及王天武身边的幕僚对网络都不甚理解。

  但是却也能看出这其中的好处。广东经济发展的几个重要支柱产业都在其中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可是广州、佛山、宝安(后深圳)、中山的好多厂子都还没有联网呢。”江明如此说道。

  “中央派我来搞这个事情,现在有了成果。但还是不够理想,没能达成我心目中的目标。”江明破有些苦恼的说道。

  秘书也是闻歌知雅意,官面上的事情不用说的太清楚。就像是江明说的这些话,其实说穿了用意很简单。

  江明嫌弃自己的功劳不够大。

  最开始合并联网是他们曙光系内部吃桃子(至少王天武一派是这么认为)。所以王天武一派的用各种方法,鼓动江明把他们一派也搞进去。

  这些年把他们的势力也搞进去之后,江明搞出了成果。也就尝到了甜头。中央对他的嘉奖很是不少。希望他再接再厉。

  自此,王天武一派更是肯定了,那就是搞网络这个事情就是曙光系在摘桃子吃。他们就是要吃独食,其实中央压根不在乎是不是给曙光系还是给王天武一系。只要能发展经济,只要能给中央缴纳更多的税务、给地方安排更多的就业,中央就是高兴的。中央就是给表彰的。

  这位江明一开始或许是曙光一系的,但是架不住人家年轻想要进步啊。

  只给曙光系在广东的工厂搞网络,他能增加多少经济发展,增加多少就业啊?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