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40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但是孙家耀却觉得天都塌了。

  因为去了农场当什么通讯员啊,说的好听是通讯员,实际上就是个办厂黑板报的,还要下农场劳动种田啊!

  “领导,领导,求组织上再给我一次机会吧。”孙家耀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文人风骨了。

  下农场做事,那条件怎么能和广州城内的相比啊。

  但是组织部来的领导只是笑了笑,却并不留恋的直接走了。

  这孙家耀也是病急乱投医,他去找那个处级干部,想要他想想办法。

  结果他才刚到那个干部的家,就发现他家正在“世界大战”呢。

  那处级干部的老婆正在吵着骂着要和他离婚,而且还在搬东西。

  孙家耀静静一听,原来这个处级干部也被撸了。看似平调,实际上却是贬职了。

  被调到偏远地区去了,他老婆不干了,不愿意去。然后就吵起来了。

  等到这场大战结束,这位处长也看见了孙家耀,他瞬间就明白孙家耀来的目的了。

  他惨淡一笑:“孙家耀,不要找我了。我已经是自身难保。”

  “但……处长,你上面不是有人吗?”

  “上面?呵呵,就是上面的人做的。他们要和我们做切割,不然真正的上面一个大棒子挥下来,死的就不是我们几个小喽啰了。”

  相比于还有些云里雾里的孙家耀而言,这位处长知道的更多,想的也更多。

  也许是觉得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有的话说了也无所谓了。

  他对着孙家耀说到:“不管你调到哪里去。好好干吧,至少还活着。你不懂啊,这次咱们败了一阵。中央的李主任手辣心狠,斩草除根啊。”

  “你我不过是这场博弈种不值一提的棋子罢了,能保住命,没有牢狱之灾,已经是万幸了。就此别过吧。”

  孙家耀听到如此,怅然若失的跌坐在地上,久久不能回神。

第三百七十七章 属狗脸的

  被收拾的自然不仅仅是一个孙家耀,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处长。

  李锐这人虽然对政治斗争算是很克制的,不搞扩大化处理(主要是也害怕搞扩大化处理会变成被人用的刀子),但是该要搞的东西还是要搞的。

  总不能让恶人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好人还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如果要让好人没法过好日子,那你们恶人也要提心吊胆的过坏日子,这样才公平。

  斗争是相互的,不能总等着你们来斗我,我也要先斗斗你们的。

  这一次,对于不少官员来说算是天都塌了。真的是官不聊生了。

  全国的老百姓都在进行大讨论,而这场关于致富的大讨论是谁都没有想到的长久。

  从1962年开始,一直讨论到了1965年。长达三年的大讨论。

  这其中有李锐的引导,但更多的是民众愿意自发参与的热情。

  民众关心政治是好事,只要引导对了方向,其实不用害怕老百姓讨论政治。

  虽然民间有的人会偶尔蹦出一些不过脑子的傻话,但是他们毕竟不是决策层。傻话说说也就说说吧。主要是把那些有意义的话给记录下来。

  民间的讨论持续时间之长,也让很多想要搞事的官员变得异常难受,他们搞事缺乏民间支持的土壤。

  中央等于主动分了舆论讨论权给民间,这让之前只要有少部分人牵头就能煽动的舆论导向,变成了全民参与的事情了。

  这就是李锐所谓的发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让人民的归人民,这一点很重要。也是李锐一直在做的事情。

  说实在的,其实有很多人都搞不懂李锐。因为按道理来说,现在的李锐在新中国权力层里已经站稳脚跟了。

  他也有一个“曙光系”了。只要他愿意,日子过的轻轻松松。不管是反动的,还是不反动的,都不会轻易招惹他。他完全可以抱着自己的权力,安安稳稳的当庙里的一尊大佛。

  不管谁来都要烧一炷香,客气客气。

  但是他偏偏不当那尊大佛,反而是要当那玉宇澄清万里埃的齐天大圣。

  这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毕竟很多开国元勋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现在最想的就是排排坐分果果了。

  碰到李锐这种的,他们真的有些没辙。这仗还没打完……

  对于上层来说,仗没打完。

  对于下层来说,上层的一点波动,也足以影响下层的变动。

  就像是对于彭家村来说,这半年以来,彭学武的日子真的是难熬啊。

  一会儿有人夸,一会儿有人骂。

  一会儿有人说他要去北京被毛主席接见,另一会儿又有人说他可能要被抓去坐牢。

  总之小小的彭家村是这次事件的暴风眼,在这其中彭学武首当其冲。

  彭家村的河流旁。

  高县长甩了一杆到河里,不消片刻,一条三两的翘嘴就上钩了。

  “你们彭家村搞了这么多产业,河里还挺干净的,这很好。今年夏粮丰收后,全国各地开设养猪场的地方都开始变多了。”

  “这养猪场一多,事情也多了。就在我们隔壁的县里,就有一个村子养了一千头猪。对了,还是你们派了技术员去帮忙的,还记得吗?”

  一直空杆的彭学武想了想道:“哦,想起来了。上桥村,是他们县里给了政策,让他们发展养猪的。我听说不是办的红红火火的吗?解决了附近乡镇和县里吃肉难的问题。”

  高县长道:“上桥村发展太快,他们的村支书一心想要在今年争一个淮南先进村的荣誉。扩大养猪规模,但是相应的污水排放处理没跟上。他们养猪的粪水直接排在河里,下游村子的人用河水洗衣做饭洗澡,最近一个月下游村子得病人数激增,还有形成传染的迹象。”

  “市里面派人下来调查了,就是上桥村的养猪场污染了水源。”

  彭学武收起空杆,鱼钩上的鱼饵已经被鱼吃没了,但是鱼篓里还是空的。他不甘心的又上了鱼饵,同时道:“快过年了,现在市面上猪肉供应紧张。上桥村肯定是有供应任务。以我对上桥村村支书的性格的了解,他这个人太要强了。事事要争先,这下出事了,也不奇怪。上面怎么处理的?”

  高县长又起了一条翘嘴:“县里面支付一部分下游村庄治病的钱,上桥村也支付一部分钱作为赔偿。上桥村养殖规模缩减,搞好污水处理问题在说。村委书记受党内处分,开除村委书记一职,在村委当普通党员。县里面分管的领导降职,县长和县委书记档案记过一次。还好下游村庄没有因为这个事情死人,要不然处罚就不是这样了。”

  彭学武感觉自己钓不上来了,他收了鱼竿笑到:“这个时候县长和我说这个,是不是也怕我这彭家村发展太快和旁边上桥村一样扯着蛋,到时候让县长你吃挂落啊。”

  其实彭学武这样讲话是很不客气了,一般情况下官场上没有人会把事情说的这么直接。高县长也是用隔壁县的问题提醒彭学武。这种提醒是善意的提醒,并非是指樟骂槐。

  而彭学武之所以说话这么冲,完全是因为这半年多以来,他受到的苦楚和非议太多了。

  根本不可细数,作为暴风眼的中心,他这半年的遭遇让别的人来承受,受指不定早就心理崩溃了。

  不过即便是彭学武这么说了,高县长也是不闹,他只是淡淡的看了彭学武一眼,心平气和的钓鱼。

  “呵呵呵。”高县长先笑了两声,随后说道:“你彭学武什么都好,就是脾气臭了点。不过脾气臭也是脾气臭的好处,你硬啊!”

  “农村经济改革,在别的地方不好说,但是在你彭家村这里已经算是进入深水区了。”

  “这半年,你遭受这么多舆论攻势,但是还能挺住。我没看错你,组织上也没看错你。你是经得起党和人民考验的好干部。”

  “你顶着压力,整合了周边村庄的劳动力。扩大了农村合作社的规模,让不同村庄之间的合作社形成互帮互助的联动。加强了各村之间的经济互补。这互补的数额在城里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在农村就关系着每个月能多吃一顿肉还是根本没肉吃的差别了。”

  “周边村庄的优势也被你带起来了。做板材的做板材,做木匠的做木匠。做石匠的做石匠。听说现在村里还有人开始专门做小吃给工地上的人吃。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式很好啊。”

  彭学武也是个钢铁直男,听到人这样直接夸他,他有些不好意思。彭学武挠挠脸皮:“县长,你这话说的,这不是村支书该做的吗?”

  “是啊,村支书该做的,但是很多村支书做不到啊。和你一样的村支书太少太少了。”

  “所以啊,经过组织上研究决定,彭学武,这个村支书你就不要当了。”

  “啊?!”彭学武当场就懵了:“为什么啊,县长!你刚刚还夸我村支书当的好呢?!我凭什么就不能当村支书了,你撸掉我也要有个理由吧。那有你这狗脸样的,前后说变脸就变脸。”

  高县长听到彭学武说自己是狗脸样的,他有些不高兴了,他冷哼了一声从上衣兜里抽出一份文件交给彭学武:“我这是白当了一回吕洞宾了!”

  彭学武接过文件一看《关于彭家村集村并寨,升格彭家乡问题研究决议》。

  这是要把彭家村从一个村子升级为乡镇一级啊!其实彭家村现在已经有了一个乡镇的雏形了。

  因为彭学武联合周边村子一起发展,隐隐约约已经有一种大范围的农村合作经济的模样。

  这样的经济规模,在用一个村子的行政地位来约束,是越来越不够了。

  彭学武也觉得越来越放不开手脚。很多东西他能想到,但是他做不了。因为他就是个行政村的支书,又不是乡长。

  行政村虽然说是管着周围的自然村。但和其他行政村是平级的。自己有的时候有了好的想法,想要推动也还要和周围村子商议。

  有的好说话,有的不好说话,而有的村干部则是纯纯傻逼。要是七八年前自己刚从部队退下来那会儿,自己早就大拳头揍死他们了。

  还好,这两年脾气好了,不然自己不知要打死多少人。

  彭家村的发展已经到极限了,如果不升格,那就只能维持现在这样不动了。

  而关于升格成为乡镇一级这件事,很明显是高县长出了大力气。文件中有很多彭家村需要升格的客观因素明显是高县长提出的。

  虽然说彭家村升格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央对彭家村的关注,但是这也不能忽视高县长在其中的推动作用。

  看完文件之后,彭学武连抽自己两个大耳刮子。

  “高县长,我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啊!”

  高县长看了眼彭学武:“现在谁是狗脸样的?”

  “我,我是狗脸样的。”彭学武哈哈一笑,自嘲解围。

  高县长收杆,又是一条大翘嘴,他开心的笑了起来:“好了,我要走了。”

  “不钓鱼了?”

  “我哪有那么多功夫钓鱼,你真以为我是下来钓鱼的?是给你送文件,顺便偷个懒罢了。现在要回县里工作了。彭学武,快过年了,你们彭家村今年是我们县里养猪最多的村庄。你们必须要做好今年过年猪肉的供应保障!”

  “放心吧县长,没得说,咱们彭家村现在养了两千多头猪了,一定会做好猪肉供应保障,配合县里给全县人民过一个肥年的!”

  PS:今天写不动了,孩子咳嗽的厉害,今天带孩子去跑了两趟医院。上午去个离家近的医院说要住院治疗,下午去了比较远的市里的妇幼医院,医生说有特效药可以吃药,不用让孩子每天挂抗生素治疗。带小孩看病,跑两趟医院比干活都累,还好不用住院。先这样了,今天就写这么多了。

第三百七十八章 快乐

  高县长要求彭学武要想办法保证猪肉在春节时期的供应,这真不是说说的。

  1962年过去了,这一年发生了很多的大事。

  一桩桩一件件。国际的,国内的,太多太多了。

  国人中关心政治的都能感受到了国家的巨变。

  从国内政治形式到国际外交形式,都有着巨大的变化。

  而即便是不研究政治局势的,也能感受到自己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

  1962年,新中国渡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苦修十年的化肥工业于今年终于出现了爆仓式的成果。

  而化肥工业的提升拉动了农业的生产,农业生产的稳定则稳定了城市商品粮的供应,结果就是进一步的刺激了工业产品的生产。

  在1962年底,计划经济委员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再一次大规模的调薪。

  目前中国城市工人的平均薪水在每月42元左右。计划经济委员会的目标是把月均薪水调节到44至47元之间。

  同时对农村收粮价格进行上调,国家收粮价格上调幅度控制在百分之八左右。同时明年对化肥价格进行控制,要让化肥价格降低百分之一点五左右。进一步加快农村合作社、农村供销社的建立和推广。

  目前在新中国并没有特别大的贫富差距,月均收入还是比较有参考性的。

  适当调高人民收入是有助于国家内循环经济建设的。当然,这都需要精密的计算,不能拍脑袋想当然的加工资。

  以大米作为参照物,1962年一斤大米的价格在0.1元到0.14元浮动。有0.04元的价格浮动是因为稻米品质不同,价格不同。

  晚稻价格最高,籼米价格最低。因为晚稻口感好,油脂性大。籼米这种米唯一好吃的办法是清蒸(也只是相对不难吃的一种办法),如果拿去煮,籼米会煮的支离破碎不成米形,口感很差。或者是拿籼米做粉条、米皮之类的东西。

  夏粮丰收后,尤其是确定了秋季的粮食也是一场大丰收后,国家逐步放开了对城市商品粮的严格管控售卖,一个中年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可以购买四百斤籼米,或者是三百斤晚稻米。

  可以说,家里只要人口数不要太多,一个工人可以养活一家三口或四口。如果是夫妻双职工,那生活就会好的更多了。

  在有国家刚需廉租房作为保底的情况下,现在的很多国人也渐渐的敢于做一些大额消费了。

  今年,国内的收音机销售数量和出口数量达到了平衡。国内电视机的消费数量也首次突破了国内生产数量的百分之二十。

  而对米面糖油等生活物资,国内居民开始了报复性消费,或者说是报复性的囤积物资。

  还好国家做了应对措施,才没有让居民的屯粮变成恐慌性的粮食购买危机。

  如果说米面是生活必需品而囤积,这算是一种有备无患。那么糖油的大量购买,则是真实的反应出了中国老百姓现在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

  虽然说中国从宋朝就出现了炒菜,历史上记载汴京樊楼除了酿酒是汴京第一,炒菜也是吃的一众食客流连忘返。

  但实际上炒菜这玩意儿其实一千年来一直都没怎么在民间普及,旺火快抄很长时间里是属于少部分有钱人的享受。

  炒菜属于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分支,但是这个分支长期以来却不是普通民众所能享受的。因为普通老百姓没有那么好的灶头、没有那么多的柴火,也没有那么多油料炒菜,甚至是没有能炒菜的铁锅。

  一直到五十年代,很多人做饭还是水煮加点盐加点调料就完事。因为舍得不油,炒菜要好吃要下更多的油。

  这时候很多家庭里面出现婆媳矛盾或妯娌矛盾,说谁谁谁偏心,都是用谁回来了可以吃炒菜,我回来就水煮这事做骂架的开头。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