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93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你这样的记者还配当记者吗?

  如果不能捧杀他们就搞针对。针对搞掉王德庆。顺便再污蔑掉彭家村取得的成果。这样一来对他们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他们低估了一点。那就是掌握了宣传和教育武器的李锐可不会白白的让他们攻击而不进行反击。

  而这种反击也不仅仅依靠行政命令,简单粗暴的去对付他。

  因为简单的用行政命令去解决一切问切题,那么造成的后果未必是李锐能够承受的。毕竟李锐不是斯大林。他可没有斯大林的威望和铁血的能力,也承担不了这样的反噬。

  所以李锐只用了一招:发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全国各地的媒体那么多,尤其是还有很多地方媒体,这些媒体不一定和李锐是一条心的。有的媒体存在于地方上,就必然会受到地方的牵制。

  但是理论有最大的武器,那就是中央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电台可是李锐亲手掌握的。目前,这两个传播媒体是中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信息平台。

  李锐没有急吼吼的,直接明刀明枪的向自己的反对派进行开战。而是借着王德庆这篇文章的机会,在人民广播电台中播出了相应的节目。

  并且还让中央电视台对彭家村进行了电视采访。

  这样一来,彭家村确实是被捧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上面。

  但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同时呼吁全民对彭家村致富发表看法和自己的意见。

  相比于文字所能表达的内容。电视节目上面表达的内容,对普通人而言更容易理解一点。

  比如说彭家村为什么能够修建那些厂房,又为什么能修路,以及他们对农村教育的培养。

  从彭家村50年代的资料开始整理。一直整理到62年。

  李锐准备出一整个的专题系列片。而这不仅仅是针对彭家村一个村子的。还有其他很多村子。

  要知道,李锐手上除了这些宣传部门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没有被很多人看重,但是在这关键时刻却非常有用的队伍。

  那就是韩立所领导的民俗队。这是为了收集民间民俗,同时对农村进行反封建反迷信教育的队伍可是掌握了许多第1手的资料。

  他们轻轻松松就能够提供一堆和彭家村条件截然相反的农村资料。

  李锐派遣的队伍也直接去这些农村进行取景拍摄。

  于是乎,在那些反对派口诛笔伐的时候。李锐让人拍摄的专题纪录片也顺势上映。

  那些纪录片中的农村完全没有彭家村的条件。但是有的村子也致富了。但是走的却不是彭家村的道路。

  每个农村都有自己的客观条件。并不是说照搬谁就能够成功的。

  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要学习的只能是他们的精神。不能够照本宣科的学。

  李锐还记得原时空之中。为了解决农村住房问题。有西北的农村大力推广干打垒三合土建筑法。取得的成绩一片斐然。

  然后就被强行推倒全国。但是实际上这种干打垒三合土建造的房子适合西北,但是不一定适合潮湿多雨的南方。

  但是有的人就是强行推广。根本不管现实中的客观因素。

  而且要对付这一些用行政命令扣大帽子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先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把他们给淹没。

  还真别说李锐拍摄的那些专辑片一上映之后。还真的是给很多人上了一课。

  现在的城市工人和学生倒也说不上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毕竟很多时候学校里也会组织学生在农忙时节下乡帮忙收粮食。

  很多人的老家也是在农村里面的。

  但是中国南北之间的地域相差之大,超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就说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新疆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做发霉。烤好的馕饼就放在房间的桌子上,只要没有虫子吃它三个月都不坏。

  而身处南方的人则完全不懂什么叫做干燥到鼻腔黏膜受损而控制不住的流鼻血。

  如果不把这些客观存在的差异全都表现出来的话。那么就真的会有人没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而现在李锐经过10年多的时间对全国进行的教育和文化宣传也逐渐取得了成果。

  就在那些围猎曙光系的人,发难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也疯狂地涌向了北京。

  涌向了电台电视台报社。这次人民的意见如潮水般涌来。

第三百七十五章 来信骂王八蛋

  全国各地的信件蜂拥而入,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省份的老百姓参与讨论的热情很高。

  这个世界其实一直都不缺少喜欢建政的人。或者这么说,只要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他的经济生活只要稍微趋同接近于现代化的经济生活。那么他就必然会关心政治。

  因为政治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经济生活。而经济生活则严重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完全不关心政治的人,其实就等于不关心自己的经济生活。

  这些年来李锐一直在用广播和电视来传播这样的思想,对民众进行一场再教育。

  这其中有多少人听进去听懂了,那不好说。但是只要有人听懂,那这些人就会拿起纸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李锐是不相信简单的消灭几个人就能完全消灭反动派的。消灭了刘,但是依旧会有王跳出来。

  因为权力欲望驱使的怪物绝不会因为一个领头人被物理消灭了,然后就不存在了。

  权力欲望与对物质绝对渴望,以及团体中被驱使的大势之下,总会有人冒头的。

  想要依靠物理消灭几个人就想着彻底解决一切,彻底的消灭权力与资本的怪物,这种想法过于天真。

  别说主席不信这种方法,就连李锐都不信这种方法。

  想要一直和这样的怪物斗争,并且一直斗争到底取得最后的胜利。依靠的不能是单独的一个主席,也不是单独的一个李锐。

  因为人是会老会死的,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的衰退也是会怠惰的。

  所以可以依靠的是谁?唯有人民!

  没有人永远二十岁,但永远有人二十岁。总有人风华正茂,总有人斗志昂扬,总有人热血难凉。

  李锐分管文宣教育这么多年,真正的成就不是说消灭了多少旧文人,也不是说消灭了多少反动思想者。

  而是在这十一年里,真的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代拥有高见识高学历,且相信共产主义事业的人。

  他们可以是学生、老师,也可以是领导、干部,还可以是工人、农民。

  他们的信件如江河入海一般汇集到了北京,汇集到了李锐这边。

  其中有中不少人的发言都算是有真知灼见。

  而这些内容都被李锐和下面的编辑们挑选了出来,刊登了出来。

  【我是来自山西运城下面一个小乡镇的老师。我的妻子来自于乡镇下面的农村,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她所在的乡村,这些年也算是脱贫了,但是和彭家村的致富相比还是有差距。】

  【我在报纸上看见彭家村的发展,我是很欣喜的。但是我看到有的报纸号召大家全民学习彭家村,我是很心忧的。】

  【因为我现在就住在我老婆当妇女主任的这个村子中。这个小村子是无法按照彭家村的模式来发展的。就说一点,彭家村的致富起点是建了砖厂。这一点我们这个村子就无法复刻。】

  【就算是乡镇、县里给钱给资源也不行。倒不是说砖窑修建不起来,而是我们这边住窑洞的多。修建了砖窑,烧出的砖卖给谁?大家都住窑洞,农村对砖的需求相对较少。乡镇和县城的砖窑厂的产能已经满足全乡全县需求。和彭家村那种砖石需求不满足的情况完全不同。】

  【再说说我们村的脱贫情况。我们村地少,而且从前打仗死的男人多。导致村里耕田的壮劳力也少。因为女性多,我妻子作为妇女主任把村里的几百号妇女都集中了起来。专门纳鞋底。这工作很辛苦,一开始没有缝纫机,全是靠老少妇女们一针一线的缝起来的。】

  【纳鞋底这么多年,村里积累了一些财富,添置了不少缝纫机。村里的妇女们开始用缝纫机做鞋,做布娃娃。现在村里的日子虽然不说致富,但是也算是脱贫了。即便是吃的不好,至少大家都吃得饱饭了。】

  【向彭家村这种大量重体力劳动的工作交给我媳妇村做,怕是连地基都建设不起来。所以我十分反对部分报纸吹嘘的,完全按照彭家村的方式来致富。】

  这是一个来自山西乡镇的小学老师写的读者来信,洋洋洒洒的。写的很多,但是全篇没有废话,字字珠玑。

  这就是和彭家村截然不同的村子。他们也在想办法脱贫致富。但是路线完全不同,如果照搬彭家村的路线,那可真不知道要坑成什么样了。

  说不定好不容易到达的温饱生活,会因为强行塞进去的政策而一夜返贫。

  难道让妇女们卖掉缝纫机,去修建砖窑厂?

  而类似的来信还有很多。

  来自于山东寿光的一个农民来信则是毫不客气。

  【要我说,号召全民学习彭家村就是瞎胡扯。俺们寿光这就是种菜,咱们好不容易有那么几个村子拉起了农业合作社,把种菜给那啥初级工业化了。咋的?把菜地产了搞砖头啊?饿不死华北那些说怪话的王八蛋。】

  而来自广东沿海的渔民也是心中一片赤诚但语气粗鲁的来信。

  【我们现在在农科院的帮助下,开始了近海养殖。我们村子陆地上根本没多少土地,很多土地还是盐碱地,全靠种地都要饿死人。我们要去捕鱼,要按照农科院专家的技术,在近海养殖海带、紫菜,牡蛎。现在第一批五年前放下去的牡蛎要收获了,搞彭家村那种致富,我们全村都要跳海喂牡蛎啊!】

  【那些王八蛋要什么全民学习,叫他们来我们村里看看啊。一群王八蛋,紫菜炸牡蛎不吃,吃沙子是吧!】

  这些来信太多太多了,李锐让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把这些信件都刊登了。

  这一下真的是全民大讨论了。从北京到上海,从广州到西安。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在讨论这事情。

  而这样的讨论却是反动派们最害怕的。因为有一句话说得好,真理是越辩论越明晰的。

  他们和他们麾下摇旗呐喊的反动笔杆子们则是首当其冲的遭了殃了。

  

第三百七十六章 切割

  “真的是……真的是!”在广州的一个房子里,一个穿着夹克衫的男人拿着报纸,他看的眼睛冒火,但是却有些无计可施。

  因为他在挨骂,而骂他的人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叫做人民。而且人家还不知指名道姓的骂他的名字叫他王八蛋。

  但是他知道,人家在骂自己王八蛋。

  因为他就是帮着某些人摇旗呐喊的笔杆子之一,要全民学习彭家村什么的。

  这个穿着夹克的男人叫孙家耀,取这个名字自然是家里人希望他光宗耀祖。

  但是这种美好的希望却未必能成了。因为他发现,自己帮忙帮人摇旗呐喊,现在未必能完成一开始的想法了。

  因为现在全民大讨大论开始了,先从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台开始。 现在全国人民的讨论热度都很高。

  走在大街小巷上,都可以听见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

  那就是农村到底要怎么致富?

  李锐太会把握风口了,一点都没给他们这些反动文人留机会,抓住时机直接调转风口。把舆论引导向了农村该要怎么致富这个讨论上。

  而不是继续讨论该不该全民学彭家村这个问题上。因为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的话,说不定会给反动文人留下诡辩的机会。

  李锐从来没有小看这些反动文人,在元时空之中他们能成,并且还能夺取胜利果实,要说他们是笨蛋,李锐第一个不相信。

  所以不要和他们纠缠,不要给他们诡辩的机会。要让他们诡辩都辩不出来。

  也不要给他们混淆是非的机会。现在直接讨论农村该要如何致富,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反动文人但凡能下农村下基层去深入调研,能写出农村发展的真知灼见,哪怕是写出那种糖衣炮弹的文章,那他们也不是反动文人了。

  人是有见识性的差距的。他们可以诡辩,但是要让他们真的实地去做去调研他们是不行的。

  既然如此,李锐直接封了他们的嘴。

  全民大讨论,再加上李锐播放的专题纪录片,让很多中国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农村和农村还有如此大的差别。

  人的认知障是一直存在的,这年代很多人对农村的印象就是自己附近的农村。

  根本不知道千里之外的农村是什么样子。在南方的人不知道山西陕西的窑洞。在东北的农村人也想象不到在中国大陆最南方的农村,冬天都还可以种东西。

  李锐让各地的老百姓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些意见和建议未必都是正确的。但是只要讨论的热度一起来,总会有那么一些真知灼见出来的。

  至少一个互补有无是可以做到的。

  现在全国还没有网络连接,国家也不可能实时了解各地区农村的动态。光是把县一级的工农业发展搞清楚就已经是费了巨大的力气了。

  当然,这样全民大讨论,老百姓们还不忘记要骂一骂那些一个劲鼓吹彭家村,而罔顾事实的人。

  因为李锐不给那些人辩论的机会,风口一转,大家自然都认为中央也觉得这些人在扯蛋。

  所以大家自然是在骂这些人。

  民意这种东西好似看不见,但实际上确实是有用的。

  李锐把民意调集起来了。直接把捧杀彭家村的那些人给定了个【胡说八道】【王八蛋】这样的名声。

  看起来好似没用,但是可别忘了,李锐自己手上也有属于自己的力量。

  就像是孙家耀,他现在就很难过了。他写这篇文章,原因是广州市内一个处级干部向他作保,只要写了,好处是大大的有。包管你上进,最少上调一级到两级。

  都讲的这么清楚了,孙家耀怎么会不动呢。

  结果现在好了,孙家耀原本是在报社工作的,但是今天他接到了组织上的谈话。

  “孙家耀记者,你最近的工作有些懈怠啊。”来找他谈话的人面色和蔼,但是笑容却让人害怕。

  “你对组织上的很多政策理解都有错误,导致了很多老百姓觉得咱们组织上罔顾地方呢。”

  “有鉴于此,组织上决定,让你去基层锻炼锻炼。团结农场那边还却一个通讯员,你去那边一边劳动,一边学习,也是对你的锻炼嘛。”来的人笑呵呵的说着。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