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96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他获得胜利的方式也很简单:宣传,造势,贴标签,搞敌人。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中产阶级与站在一起

  李锐这些年在全世界搞各种舆论攻势。搞各种新闻,搞各种真人秀。虽然说是对其他国家的新闻媒体造成了降维打击。

  但是与此同时,李锐的这些行为其实也是间接的提升了本时空之中其他同行的能力。

  因为都被李锐这样搞了,难道还不能学一点东西吗?就算是拙劣的模仿,他们也是会进步的啊。

  就像是美国和英国搞得不太好看的真人秀,即便是比不上中国搞的项目,但至少也是搞了。

  而在这其中,贝尔主编算的上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一个了。他归纳总结了中国这些年搞舆论搞宣传的东西。

  然后自我吸收成为了自己的东西。

  所以,贝尔·格莱德主编的自我修养提升了。反正一般的英国媒体人是不够他打的了。

  就像是现在这样,他在进入保守党之后彻底发挥了自己的长处。

  懂不懂什么叫做政治家人设。

  懂不懂什么叫。给人贴标签,给自己贴标签。

  这些玩意儿含金量可是很高的。不要说在本时空的60年代了,即便是在原时空的70年之后。也不是所有玩政治的政客能够搞明白的。

  和贝尔主编打擂台的几个选手。他们的打法太传统了。虽然说是知道使用新兴的电视媒体来作为宣传手段。

  但是他们他的宣传口号优点太守旧。

  还是那些老一套的东西。根本不懂得迎合现在的年轻人新生代。

  而贝尔主编就比他们要来的更潮流和时尚的多。

  他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那些中国漫画的风格。他直接找地下画师,来按照那个风格来给自己画宣传用的漫画。

  这样一来就可以拿捏到很多比较年轻的民众的关注和支持。再加上贝尔主编对传统保守贵族的政策导向。

  让他来了一波赢家通吃。一边在政策上牢牢拿捏住了传统贵族,一边在宣传上牢牢把控住了新兴的年轻人。

  这一下可真的是把他和其他人的差距彻底拉开了。这让丘吉尔都大为吃惊。

  “确定吗?就他居然以绝对的优势当选议员了?“丘吉尔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都不信。

  “首相先生确实如此,这位贝尔格莱德主编看起来比我们想象的都要厉害许多。"助手无奈的说道。

  “而且首相阁下,作为您的助手,我有义务提醒你。贝尔格莱德议员现在异常的活跃。才刚刚当选,他就已经举办了两场酒会。召集了保守党内和工人党的不少年轻议员。”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得知参与他两场酒会的议员和政治家族。大多数都是温和激进派或者是中立的政治取向。既不是偏向于完全的保守党,又不是完全的左翼组织。”

  丘吉尔听到这里之后颇有些疑惑。他拿起自己的烟斗吧嗒吧嗒地抽了几下,然后才说道:“怎么说?他难道想要去和这些墙头草粘在一起?这些人既不够左又不够右,完完全全就是风吹哪边往哪边倒。一群投机主义者。难道他觉得和这些人好好打好关系,就能为他的仕途铺好平坦大道吗?”

  还真别说丘吉尔看不起那S人。够收定参0骑墙派。骑墙派最大的问题就是意志不够坚定。

  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谁赢了就跟谁走。说曰』就定一什元八使舵的家伙。在政治上这些人是相当不可靠的。

  没错,这些人确实相当不可靠,如果想要靠他们做大事兰然不行。“同一时间在伦敦郊外的大宅里。贝尔格莱德对着自

  己的妻子说道。

  为了有一个比较好的政治形象,贝尔·格莱德主编在前年的时候和现任妻子订婚结婚。这在欧美政客中非常常见。很多时候婚姻和爱情没有太多关系,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交换利益捆绑或者是装点门面。

  因为大家都喜欢一个家庭稳定的人当自己的领导人。如果说一个领导人天天在家里有家暴。或者是整出一堆幺娥子的家庭问题。

  那么大家不会信任他。因为你连自己的家庭都解决不了,怎么有能力管好国家呢?

  不过贝尔格·莱德算是比较幸运的。他的妻子路易斯·波特曼小姐毕业于剑桥大学。今年28岁。

  除了长相不错之外,关键是她和贝尔主编两人性格还挺投缘。所以这一段婚姻两人都很满意。不说多么强烈的爱意。但至少可以说是相互之间是喜欢的。

  而且毕业于剑桥大学的路易斯小姐在商业和政治上都颇有头脑。算得上是贝尔的贤内助。

  可以说贝尔·格莱德这两年的整个竞选和他的参政之路,路易斯女士都有参与其中出谋划策。

  所以路易斯女士才会在家中询问贝尔格莱德为什么在当选议员后举办的两场酒会是请这些骑墙派。

  面对妻子的询问,贝尔·格莱德笑着回应道:“没错,这些人都是骑墙派。但是在全英国国内,你说是左派多还是右派多还是这样不左不右见风使舵的骑墙派最多?”

  毕业于剑桥大学,并且也有过三年新闻从业经验的路易斯女士想了想后说道:“不管是极左还是极右,都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并且要拥有极强的执行力才能够维持下去的。大多数看上去是左翼或者右翼的人士,其实本质上都是中间的骑墙派。他们不过是在左翼或者右翼中获得了好处,然后站在了那一边。但本质上是不会变的。”

  贝尔主编听到自己妻子的话之后,猛的拍了拍巴掌:“没错,这就是我的想法。我们两个在这件事上不谋而合。这个世上没有那么多左翼,也没有那么多右翼,大多数人的政治倾向是模糊且不确定的。谁给他们吃的,他们就跟谁走。尤其在英国。”

  “英国拥有大量稳定的中等收入,中产阶级的软弱性在于他们一边要忍受着大资本阶级的剥削。让他们的中产阶级无法向上更前一步。所以他们支持左翼的革命。以此来对抗,来自于大资本阶级的剥削。”

  “但同时他们又害怕轰轰烈烈的左翼革命浪潮,真正成为一股庞大的势力对国内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革命。因为他们无法确定左翼革命之后,他们能否保证自己现有的中产生活。所以他们又会帮助大资本阶级抗衡左翼革命。帮助资本家打击工人学生知识分子群体。”

  “这些中产阶级大多集中在大学教授群体,工厂中高级技师群体,生意上算不错的个体业主和小工厂主,以及公司里的中层以及部分高层领导。他们一边害怕左翼浪潮革命会把他们的命也革了。一边又害怕右翼的大资本阶级把他们剥削的倒退回到无产阶级。”

  “这帮人才是英国现在的主要民族主体。也是英国现在的主要矛盾问题的爆处。所以他们一会儿向右,一会儿向左。如果说英国是一辆正在行驶的双层巴士的话。那么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他们想的都是如何从司机那里拿到方向盘。但是他们却忘记了车上的乘客。”

  “他们可以抢到方向盘,但是这一车的乘客只要向左或者是向右往那一站就会改变整个车的重心。所以我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和他们站在一起。”

  贝尔·格莱德这些年可是下了相当的功夫。做了英国各阶级现状的分析调查。

  英国没有那么多的无产阶级生存的土壤。即便工厂里面掌握权威的也是各个中高级技工。而一旦在工厂中掌握了中高级的技术,就必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进入中产阶级。同时又因为他们的技术权威,导致了他们在工厂里在工人之中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

  不仅是工厂如此,学校也是如此,公司也是如此。

  贝尔很透彻的知道现在是什么让英国如此的分裂。让英国的政治上下之间割裂的很。政府向往左的时候,会有一股无形的力让他向右。政府想向右的时候会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它向左。

  路易斯女士听到了丈夫如此说,忍不住点头赞许:“没错,我觉得你说的很对。这个也确实是现在英国的主要问题。也是英国各阶级的现状。英国是不可能出现革命的,同时这些人也不允许大资本阶级过度壮大。”

  “但是这不影响这群骑墙派的人没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听着妻子的话,贝尔说道:“中产阶级有其固有的软弱性。那就是安于现状的不可改变。任何对现有平衡的破坏,都会造成他们的反弹。这也是为什么丘吉尔上任都已经第二个任期了,依旧没有达成他承诺的让英国复兴的目的。”

  “我要做的事情和丘吉尔可不一样。想让这群软弱的中产阶级拥护我的主张。其实也不是很难。只要能够确保他们能够维持现在的生活那就好。”

  “所以你打算怎么做?"路易斯看着丈夫,这一刻她觉得贝尔很迷人。就因为他现在这样运筹帷幄,信心十足的模样。

  “孤立主义,游离于世界岛之外,重商主义。美国想要我们当传声筒和桥梁。这就是让我们的把宝全部压在美国一方。这已经违背了很多中产阶级的模糊的政治倾向。所以我们应该两头下注。一套是美国,另一套是苏联。”

  “我不是丘吉尔,我没有超级大国的包袱。我也不和他们谈任何大英帝国的复兴。我只谈他们明天早上依旧能够吃到煎蛋和培根。我已经和许多人谈好了,大家都一致同意我的提议。”

  “什么提议?”

  “建立以香港为核心的世界港。加强对中苏的贸易额度。冷战?无所谓。英国只需要站在赢家的那一边就好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 借你吉言

  贝尔·格莱德对英国的各阶层做了详细的分析,这说起来是新闻人的职业素养。但实际上说这话的新闻人大多数是在吹牛逼。

  绝大多数的新闻人并不能真的对一个国家的各阶层做出一个准确的分析。别说一个国家了,一个省,乃至一个市,他们都分析不出来。

  更小一点,他们连一个区里各阶层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同阶级之间不同的利益诉求都抓不准。

  那些常常吹嘘自己对一个国家或者对一个省份的各阶诉求了如指掌的新闻人,大多数也就是自说自话。

  因为他们其中大多数根本就没有深入到各个阶级中去,去了解了各个阶级的需求是什么。

  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有很多新闻媒体人是住在云端的,压根不懂什么叫做脚踏实地,真以为自己看见的一亩三分地就是全世界了。

  而贝尔·格莱德不一样。他原本是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资本阶级家庭。祖上是阔过的。一直到他少年的时候,他都过着公子哥一样的生活。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毁掉了他的生活。家里的工厂被炸没了,父母被炸死了。所有值钱的不动产和贵重金属首饰都毁于战火。

  再加上二战时期英国经济破灭,大量银行倒闭,导致了很多流动的资金也直接蒸发。

  贝尔·格莱德从资本家的大少爷瞬间落魄了。还好他遗留下来的钱款勉强支撑着他读完了大学的开销。

  他从资本阶级,一下跌落到了无产阶级。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脑力)来赚取养家糊口的费用。

  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爬上太阳报主编的位置。从低收入无产阶级变成了高收入无产阶级((中产阶级)。

  之后又是被泰晤士报的主编构陷,被迫离开太阳报。最后赌上全部身家,把所有能借的钱都借了一遍,最后埋下了濒临倒闭的九流小报社:独角兽日报,成为了一名小资产阶级。

  在经过这些的发展,独角兽传媒集团虽说还不能和泰晤士报后面的新闻集团(这个集团的名称就叫做:新闻集团)相提并论。

  但是贝尔已经成功跻身欧洲名流行列。重新成为了大资本阶级的一员。

  就他的人生经历来说,绝大多数人是经历不了的。从大资本阶级落到无产阶级,在重新回到大资本阶级。

  贝尔对英国个阶级的诉求比绝大多数人看的都要深刻。因为感同身受。他穷苦的时候也因为伦敦房租太贵而睡在绳子上。(英国独特的旅馆文化之一,如果没钱住房间,旅馆老板会给你一个椅子,在拉一根身子。你把头靠在绳子上睡觉。)

  他对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诉求可是太了解了。尤其是占据了英国大多数人口的中产阶级,他太清楚这些人要什么了。

  这群人其实压根不关心英国到底是左还是右,他们只关心周末能不能吃到牛排,只关心明天早上能不能吃到培根煎蛋,只关心自己房屋前的草坪是否整齐,西装和裙子是否一尘不染。

  所以当贝尔·格莱德当上议员之后,他走访了工人党和保守党两边不同的政客,他向这些人兜售自己的政治倾向。

  “我们需要做更长远的考虑,英国成为美国的【桥梁】之后,他们是否会对我们予求予取?”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必须要承认一个现实,我们英国已经不是大航海时代的日不落帝国了。”

  “我们还是强国,但不是超级强国了。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改变自己的政治考量。现在英国制定的政治和外交政策依旧是遵照【英国是超级强国】的理念制定的。”

  “所有埋下的钉子都需要英国重新成为超级强国后才能取出来。而如果不成为超级强国,这些埋下的钉子就会成为射向我们的利箭。”

  “这次华沙事件给了我们血的教训。我们根本无力直接对抗美苏,与其这样,不如求稳。先稳住,在以图后事。”

  贝尔·格莱德不断的游说着不同党派的政客们,还有那些中产阶级的带头人们。那些大学里的教授,那些工厂里的中高级工程师。

  这些人是一股被忽视的隐藏力量。因为这帮人几乎不太发声,但是真的碰到他们利益的时候,他们又会无形中影响整个国家的政治局势。

  所以当贝尔·格莱德游说在英国越发多,获得的支持越发多的时候。

  丘吉尔突然发现,这个自己看不起的、小小的、不值一提的小报主编居然真的能做成事情!

  他居然在引动英国的政治局势出现了变动。

  原本在丘吉尔的主导下,英国已经完全倒向了美国,成为了美国附庸一样的国家了。

  说的好听是传声筒和桥梁,说的不好听现在的英国就是【美协军】了。

  就这,还是丘吉尔大人好不容易争取出来的呢。现在好了,英国国内不满丘吉尔的声音越来越多了。贝尔提出的,关于美苏两边下注的提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现在的英国已经被你丘中堂搞得没有面子了,咱们至少要有里子啊。

  不过推行这样的政策也是有阻力的。在内阁讨论这个议题的时候,一众英国的议员们也放下了脸面,开始直接赤裸裸的争取利益。

  “我不太同意这个提议,香港现在的情况大家很清楚,在建设一个世界港,我们不过是提他人做嫁衣!"有反对的议员如此说道。

  “这样弄,只会让我们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中国!”

  “难道你以为现在的香港就不会送给中国吗?实际上现在香港的情况,大家都清楚的很。但是你能否认现在香港是英国海外交税、收益最高的地区吗?“有支持的议员如此说道。

  “现在的世界政治局势纷乱。我们彻底站在一边是不理智的。这样一来,我们的退路都没有了。我们英国远离世界岛,美国也是远离世界岛。在很多时候,我们两国政策是一致的。

  美国都不会主动往粪坑里面跳,而是找代理人。我们却要为了美国的利益去拼命吗?“

  “呵!给中国做嫁衣就不算跳粪坑了?!”

  “什么叫给中国做嫁衣。我们能从香港的交易中获得海量的利益,并且还能建设我们自己的新经济中心和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退一步来说,在香港这个地方搞这个,以后不管是美国成了,还是苏联成了,我们都没多大损失。”

  “哪有你想的这么简单!我们和中国甚至没有正式建交!”“那就建交啊!法国都派人和新中国接触了。戴高乐都知道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戴高乐是戴高乐,我们是我们!”

  “哈?你想说什么?因为英法的仇恨,就让你蒙蔽的双眼,让你愚昧的脑子做出最愚蠢的选择吗?”

  在议会里,这帮人吵得不可开交。他们相互之间根本就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是这样争吵的本质是丘吉尔一派并不希望贝尔刚进来就推动一个大议题,并且获得成功。这会让贝尔·格莱德获得巨大的政治威望。

  甚至是可以让他直接有能力参与下一次的英国首相选举。虽然说现在的丘吉尔已经是第二个任期,并且任期都快过一半了。他没有可能参加下一次选举了。但是这也不代表丘吉尔可以如此轻易的放过贝尔,让贝尔获得这么好的政治优势。

  毕竟之前贝尔在野的时候,天天在媒体上骂自己这件事可不能就这么算了。谁说政治家心胸开阔来着?所谓的心胸开阔,不过是利益交换下的不得已选择。

  如果说随便捏死一个人和捏死臭虫一样简单,并且还不用付出代价的话。那么这些政客有一个算一个,各个都是睚眦必报的性格。

  丘吉尔参与这次会议,但是没有发表意见。

  作为议员的贝尔在提出提议之后,并没有主动掀起争吵。但是每当有人来质疑他的时候,他都会狠狠的还击回去。

  当然,对于大多数英国政客来说,现在在香港设立世界港最大的困扰并不是在于这个利益是否能获得,也不是说他们是否应该和中国建交。(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是第一个提出要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但是后面因为政治关系,这件事被叫停。中英之间有联系的通道,但是却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

  真正的困难在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尴尬。香港是租界。所以理论上中国是可以不租给香港的。而这样用武力,或者是用其他的办法,现在的香港都在新中国掌控之下。

  所以要建设香港的世界港,那就需要英国先和新中国谈香港的归属问题。

  只有谈好这个,他们才能谈世界港问题。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在于,英国部分保守派不认为和新中国有什么好谈的。难道还真的要归还香港?

  所以贝尔的提议没有那么快通过。这也是常有的事情,一个政治提议提出来,在一两年内能通过,那都算是快的。何况是世界港这种大型项目。关系着英国未来走向和英国未来外交关系主导的大事件。

  现在英国不想和中国谈香港问题。

  “但是我们真的能一直拖着不谈吗?”贝尔在会议上发言到:“现在新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我们……”"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