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895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紧随着他的发言,苏联方面的代表也开口说道:“谁都知道波兰流亡政府不过是一个傀儡一样的东西。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情?我们的情报部门这些年又不是没有和他们有过交集。”

  “这一些波兰流亡政府里的废物,要说收买一些波兰的蠢货或者是搞一些类似于华沙学生运动这样的事情……”说到华沙学生运动的时候,苏联代表看了一眼美国的副国务卿杰克逊。

  但是只见杰克逊先生脸上毫无表情,似乎完全听不懂苏联代表意有所指的发言。

  苏联代表冷笑一声继续道:“除了这些事情之外,还能够指望波兰流亡政府做其他的事情吗?”

  “你们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波兰流亡政府,这合适吗?难道你们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英国代表都快哭了。因为这件事情英国真的不知道啊。那个神经病枪手安德鲁。你要是说是美国和苏联自导自演的苦肉计,那好像又不太可能。唯一的可能是这家伙,就像是引发第1次世界大战的那一位青年枪手一样。纯纯的激情热血。

  但是美国和苏联现在会说这小子是纯激情犯罪吗?明显不会啊。

  他们就打算着过来冤枉英国的。你英国人又能怎么办呢?

  就在三国磋商期间,苏联方面莫罗托夫表示绝不会允许这次事件轻轻放过。

  而美国方面的尼克松为了挽回岌岌可危的信任和选票。他也在公开表示:“这次事情一定会有个交代!“这个交代是谁呢?不言而喻。

  唐宁街10号的大胖子丘吉尔,感觉人生来到了至暗时刻。这一次对他个人而言,黑暗程度甚至超过了当年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他痛饮了半杯白兰地后,在自己的书房里低声咒骂着美国总统和苏联总书记两人的所有亲朋好友和祖宗十八代。

  当然了,尼克松和莫洛托夫两人的名字,他已经骂了几百遍了。

  小题大作借刀杀人。这些词汇都是被反复提及的。如果说这些只是外患的话,那么内忧就更甚了。

  “首相先生,独角兽日报的贝尔·格莱德现在异常的活跃。从伦敦到伯明翰他拥有了一大批的拥趸。大家都在希望像他这样的人入驻英国政治。改变英国风气。”

  邱胖子现在正被美国和苏联的事情搞的一脑门子的汗呢,听到这话他忍不住开口说道:“他那么喜欢参与政治是吧!这种媒体出身的下贱家伙真的以为自己在报纸里写几篇评论文章就可以掌控国家?那么喜欢就让他试试!”

  “不管他想选什么,让他上台。我要整死他!”

  丘吉尔是真的愤怒了。搞不死美国和苏联,还搞不死你一个小号主编?!

第二百七十九章 真成父子了?

  丘吉尔可真的是怒了。当真是解决不了洋人还解决不了你了?

  美国和苏联确实是不好解决,但你一个小小的报社主编现在想要进入政治圈。居然想踩着我丘吉尔的脑袋上位。

  你这个小主编是不是多少有些痴心妄想了?

  虽然说在全世界的政治圈里面踩着别人的肩膀上位都属于很正常很常见的行为。但是一般也要分你踩的是什么?

  不是所有人的脑袋都能踩的。

  反正丘吉尔认为自己的脑袋就不能踩。自己可是二战三巨头啊。可是和罗斯福斯大林齐名的优秀政治家。自己的尊严也是你一个小小的小报编辑能够僭越的?

  丘吉尔这两年也是有听说过这个叫做贝尔的家伙在英国政坛开始越发的活跃。

  经常是在报社文章里面发表一些。出人意料的发言。而且这家伙看似小报编辑,但是每次又因为新闻时机抓的很敏感。所以总会有比别人更多的收获。

  就像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英国的各大媒体对国际新闻的报道关注度都相对比较高。

  但是贝尔主编却是一改之前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叱咤风云的态度,反而开始关心起了英国国内的国计民生。

  就比如说伦敦大雾事件。

  这个事情,可是其他英国媒体都没什么报道的。也几乎是没有引起任何的关注。

  只有独角兽日报一直在跟踪报道。

  要知道英国50年代的伦敦大雾事件,可以说是英国工业化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伦敦的大大雾既彰显出了当时英国工业化的发达。但与此同时也代表着没有任何控制的工业化会对人类本身造成多大伤害。

  伦敦大雾其实持续了很多年,只是到50年代之后,因为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伦敦的大雾一年比一年汹涌。每年都有很多老年人以及婴幼儿因为呼吸道和气管疾病而住院甚至死亡。

  年轻人因为身体素质相对较好。所以问题不太大。

  而甚至很长时间里面,英国媒体是将伦敦大雾当成一种英国工业化的荣耀来报道报的。

  原时空后世有一个名梗,那就是说英美等国的空气中有香甜的味道。

  这个放在50年代的伦敦,倒还真的有些贴切。因为伦敦的大雾中确实弥漫着一种微微的甜味。那是机械制造尤其是化工产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易散出来的一些有害物质的味道。

  因为被大量的空气稀释,所以产生了一丝丝香甜的错觉。实际上这种香甜的空气吸多了,不仅对呼吸道和肺不好。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来说,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

  当时独角兽日报就抓住伦敦大雾事件追踪报道了两三年。走访了大量的学术研究机构,尤其是研究大气环境的大学机构。他们从这些大学研究所里获得提交了大量的证据。

  证明了伦敦大雾是有害的,每年会有数千人因为这样的大雾而夺走生命。而这还仅仅只是直接死亡的人数。

  那些因为伦敦大雾而造成了身体受损的人,那就更加的难以计数。

  当时贝尔·格莱德主编就靠着连续几年对伦敦大雾的报道。最终推动了伦敦市和英国政府立法改善包括伦敦伯明翰在内的环境保护措施。

  因为伦敦和伯明翰都算得上是。英国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了。

  五六十年代的伯明翰还没有没落。就像这个时期美国的底特律一样。依旧是个朝气蓬勃的工业城市。而不是被人遗忘的铁锈带。

  这里的工人群体还是很多的。创造的价值也是很多的。同样的,这些工业城市里的工人们也讨厌丘吉尔。因为丘吉尔的行为让英国利益受损了,伯明翰都有很多工厂效益开始下降,部分还下滑的厉害。

  工人餐桌上的香肠和啤酒变少了,他们会不满的。

  而贝尔主编这样的人是他们喜欢的。贝尔主编再报纸上反复强调了,需要维持英国的工业规模。

  “英国再这么下去,怕是我们的饭碗都要保不住了啊。”再伯明翰和伦敦工厂里的工人们看着报纸上的消息,他们都忧心忡忡。

  因为美苏来的代表和英国政府的谈判有了进展了。只不过这个进展并不是好的方面。

  首先,苏联要求波兰流亡政府所有人员全部移交苏联处理。这下苏联算是把这么多年恶心自己的大脓疮给拔掉了。

  这个爽快啊,莫洛托夫再莫斯科都要开一瓶香槟庆祝了。波兰流亡政府再伦敦也有十几年了,这一波人被移交的时候那叫一个哭爹喊娘的惨烈啊。

  他们很清楚要是落到苏联的手上是有什么下场的。能去卢比扬卡,那算是莫洛托夫开恩。能去西伯利亚种土豆,那算是祖上积德。

  真正倒霉的话,那可是小命不保。

  如果说波兰流亡政府保不住还只是伦敦政府面子问题的话。那么美国和英国谈的问题就严重了。

  就不说那些拗口的官面文章了。就单说美国和英国实际达成的一些协议好了。

  首先,美英两国强调,将要深化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合作。美国将会向英国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以帮

  助英国盟友经济再度起飞。

  其次,英国将要起到英联邦国家与美国沟通的桥梁作用。不仅仅是英联邦国家,还有欧洲国家也是如此。美国帮助英国经济腾飞,但是英国需要成为美国的桥梁。英国要在美国和欧

  洲之间担任起传声筒的角色。

  这些内容看起来很正常,但是却不能仔细的分析。什么叫做英国要当成美国的传声筒?什么叫做英联邦国家和美国的桥梁?

  你这不久活生生的把英国变成了美国的下属国家了吗?而且美国说是要给英国援助,但是他们协议里怎么有那么多工业产品要卖到英国来?还要英国和美国签订优惠国协议。

  这是正儿八经的大卖国啊!

  在英国国内引发轩然大波。而与此同时,贝尔·格莱德主编也获得了大量的支持。工人党、保守党都在拉拢他,希望他进入自己党内,因为贝尔主编成为议员似乎已经是不可违逆的大势了。

第二百八十章 议员贝尔

  英国之二战之后就开始设计新的外交政策。因为英国自己也知道自己在二战之后无法保留庞大的殖民地体系。

  所以在二战末期那会儿。盟军开始大反攻。丘吉尔已经看见胜利曙光的时候就制定了一个三环计划。

  所谓的三环计划就是以殖民地到英国中心一层层的嵌套起来。形成围绕着英国为中心的外交体系。

  牢牢的把持殖民地的利益。即便是老殖民地的英联邦国家独立,也可在其中掺太多的沙子。

  并且还会在其中掺杂大量其他的东西。譬如说利用私人公司控制英联邦国家的外贸体系经济命脉等等的方式来确保英国对这些英联邦国家的控制。

  但是时至今日这个三环外交体系已经接近于崩塌了。美国和苏联可不会允许英国和法国这样的老牌列强继续保持大量的海外殖民地以供他们吸血。

  向法国戴高乐上台之后由明转暗。原时空之中的阿尔及利亚战争并没有打响。戴高乐直接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了阿尔及利亚问题。

  承认阿尔及利亚的独立,但与此同时在其中掺入了许多的法国沙子。再扶持一些倾向于法国的政治人物。

  这样一来源时空中让法国吃了大瘪的阿尔及利亚战争消与无形。法国看似丢了面子,但得了里子。

  而现在英国的三环体系维持不住了,面子已经要丢了。能不能维持住里子?

  这就不好说了。

  英国现在的外交政策从三环政策转为了桥梁政策。成为了传声筒一样的角色。

  其实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国和美国政府已经完成了父子之间的转化了。

  从前总说英国人是美国人的店,现在美国人是英国人的爹了。

  不管是从民族感情还是国家利益上来说,很多英国人根本就不能够接受这件事。

  而贝尔主编正抓着这件事猛烈批评英国政府。

  伴随着他的批评。他的支持率变得更高了。因为至少看他的批评能让英国观众觉得爽。

  这就是他能够给英国观众最大的情绪价值。而与此同时,工人党方面也向他递来了橄榄枝。

  保守党方面也递来了橄榄枝邀请贝尔格莱德加入他们的党派。

  因为英国政治是这样的,只有先入党获得党内推荐,然后才有资格去竞选议员。

  实际上贝尔·格莱德这两年一直都在往这个方面努力。不管是保守党还是工人党,他都结识了不少权贵。这些人乐意做他的引路人。

  而今天对于贝尔格莱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因为他必须要做出选择了。

  他是要加入保守党,还是要加入工人党?

  “贝尔·格莱德主编,其实工人党更适合你。你的政治理念中有很多符合我们工人党提议的东西。”

  “比如说让工作尽可能的留在英国。即便是加强环境治理,但也不能够以关闭工厂为代价。需要将工厂产业进行升级,提高我们国家的工业产品竞争力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工人党非常赞成的方面。也是我们不断推进的方面。”

  来自工人党的说客对着贝尔·格莱德如此笑眯眯的说道。“相比于保守党,我们这里明显更适合你。”

  贝尔听着工人党派来的说客的话。他倒是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他更倾向于加入保守党。因为他的论点中有很多是关于大英国民族主义的。

  这些论点很明显是那些传统保守的贵族更喜欢的。

  现在英国成为了美国的桥梁。帮助美国去沟通英联邦国家和欧洲,这明显不是这些传统贵族所愿意看到的。

  这代表着他们的权力在衰落。他们的国家也在不断的衰落。而且这种衰落几乎是难以控制的往下走。

  所以他们很喜欢贝尔的观点,愿意给贝尔提供的帮助要多于工人党愿意提供的帮助。

  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保守党是现在的执政党。

  只要贝尔成为这个执政党的一员,他就立刻能够施展他的许多抱负。

  所以在你送工人党的说客出去之后。贝尔·格莱德的助手向他询问道:“先生,您真的完全不考虑工人党?要知道,保守党现在虽然是执政党,但是您已经多次批评了丘吉尔。您未必会被他们选中,没有他们的推荐,您是拿不到选议员资格的。”

  贝尔·格莱德却笑着说道:“放心吧,他们不会任由我进入工人党的。因为这等于他们将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推到了他们敌对的势力去。他们会想办法来拉拢我。”

  “即便是我批评了丘吉尔,但这并不代表我得罪了保守党。相反,我的政治主张和他们的不谋而合。只不过不管是丘吉尔还是他们,都没有更好的办法罢了。”

  助手听到贝尔格莱德主编这么说,忍不住挠了挠头。他在心里嘀咕着:就连丘吉尔和那一帮保守党的老爷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您真的能解决吗?

  但是贝尔格莱德却对自己充满信心。因为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自己再怎么做也不会比现在更差了。

  多亏保守党和丘吉尔现在的所作所为,英国已经跌至谷底了,现在开始不管再怎么走也是向上。

  情况再坏也坏不过如此。所谓的比好不太行,但比烂肯定有比我更烂的。只要我不是最烂的那个就好了。

  而且贝尔格莱德主编很懂得什么叫做舆论宣传。这一点很重要。目前英国的舆论宣传攻势中比他更强的高手屈指可数。

  所以当保守党的说客,带着丘吉尔不怀好意的目的来邀请贝尔格莱德参加保守党时。

  贝尔·格莱德几乎想也没想的就答应道:“没问题,两个月以后的选举我直接参加,有任何问题吗?”

  这倒是把前来游说的政客搞得有些不会了。因为来之前大家都知道,贝尔·格莱德在报纸上如此批评丘吉尔以及保守党里面负责外交部门的几个领导人。可以说是把保守党的党魁和中央人物得罪了一遍。

  就这样你还敢来?原本都说好了各种说辞的。结果一个都没用上。

  不过这对于前来游说的说客来说倒是好事,省了自己的口舌了。

  他笑盈盈的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代表保守党非常欢迎贝尔格莱德先生的加入。关于议员选举选,我们自然是会推荐贝尔·格莱德先生。但是您能不能参选,那就凭您的实力了。”

  原本丘吉尔就没有安什么好心,你一个小小的主编还想怎样?让你进来捧你一下,然后再摔你一把。最后让你灰溜溜的滚蛋。

  丘吉尔在美国和苏联身上撒不了的气,还不能在你身上撒了?

  结果谁能想到就在两个月之后,贝尔格莱德以绝对的票数优势直接当选议员。几乎可以说得上是摧枯拉朽。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