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95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伊万诺斯基从工业化生产的角度分析着四季菠萝的利弊。

而张旺则回答道:“不仅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这边的交通运输方便,从广东一条铁路直接去东北。再从东北运往莫斯科和沿线各地城市。” “我们的波萝有秋季果和冬季果,九十月份一直到一月份北方的天气都很冷。在缺乏冷链运输的情况下,可以在冷天里运输菠萝前往苏联各地。这时期菠萝只要妥善储存,保质期可以长达一个月。” “只要你们苏联方面的铁路和仓储能做的好对接,苏联民众能吃到的可就不仅仅是菠萝罐头,而是新鲜的菠萝了。”

张旺还有一句话没说:新鲜菠萝可以比菠萝罐头卖的更贵。这样能换来更多的外汇,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现代工业化脚步。

毫无疑问,张旺给伊万诺斯基铺开了一张宏伟的蓝图。

地处北寒带甚至是北极地区的苏联有可能吃上新鲜的热带水果?

如果现实是一场策略游戏的话,那么菠萝输入苏联带来的可不是民众幸福度+2,很有可能是+3+4。

而如果在五十年代的苏联,能在冬天购买到来自热带的新鲜菠萝……那是幸福度+4吗?

这个时期就算是美国,也没办法在冬天有菠萝啊,除非他们去南半球进行采购。

伊万诺斯基是被米高扬特地派来这里的……作为米高扬的助手,他在这里待了两年多啊!

伊万诺斯基知道这两年没有白待。

他对着张旺道:“张,请尽快把夏果菠萝也制作成水果罐头吧。” “我要坐飞机回去莫斯科,向克里姆林宫报告这一个消息。顺便再运送一批新鲜的菠萝回去,说服那些大人物们好好重视这里!” “好的,祝你幸运!”

第七十八章 更加幸福的

苏联人看见新鲜菠萝是什么样的样子?

反正比看见鱼子酱还要更开心就是了。

在上个月,赫鲁晓夫带回来了中国的合成鱼子酱。

这玩意儿在苏联引起了抢购的风潮。在中国不断加班加点的生产,并且苏联调集了大量的空置运输机进行运输后。

市场总算是没有最开始那种抢购风潮了。

毕竟鱼子酱好吃,但是它的价格和它的咸度都摆在那儿呢。

谁能多吃啊。所以在早期的抢购风潮过去之后,就是开始进入到相对平稳的购买阶段。

虽然说某些商场偶尔也会卖断货,但是情况基本不严重。能即时的把货源给补上,问题不大。

而鱼子酱以这样低廉的价格开始供应后……苏联老百姓的幸福度和满意指数也是蹭蹭的往上涨。

当然,现在中国鱼子酱的产能还不可能满足整个苏联市场对鱼子酱的需求。

现在能满足的也就是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莫斯科在内的几个大城市而已。

想要把合成鱼子酱的市场进一步铺开,那需要中国推动更大的生产能力。

而且鱼子酱相比较来说是个产品附加值极高的东西,用飞机空运它都是合算的。

就连隔壁的南斯拉夫都馋哭了,铁托派人来苏联接触,看看苏联能不能卖点鱼子酱到南斯拉夫去。

南斯拉夫现在因为道路问题(苏联定义其为修正主义)和苏联闹得不算很愉快。

但是斯大林还没彻底和南斯拉夫撕破脸……因为在一众社会主义国家中,算得上富裕的也就数南斯拉夫了。

苏联部分走私的欧美材料和设备还需要从南斯拉夫倒一遍手。

虽然说苏联正在建设其他渠道,想办法来消减南斯拉夫对苏联的影响但是对于铁托购买鱼子酱的请求,苏联并没有拒绝。

南斯拉夫对于苏联来说,颇有些【既看不惯,又灭不掉】的感觉。他们和欧美勾勾搭搭的太近了,近到让苏联感觉到了一些威胁。

斯大林和中央书记们私下里开会讨论过,南斯拉夫会不会在紧要关头背刺苏联。

所以苏联对南斯拉夫一直是有些提防的。

国与国之间的交际就是很复杂。

而鱼子酱给苏联带来的小小震撼还没过去呢,伊万诺斯基就带着徐闻的菠萝走来了。

这又是一点小小的震撼,当然以后苏东国家将要经历的震撼会更多。

比如说云南的咖啡、烟草、可可豆等等……当然,那些都是之后的事情。

对于现在这些高纬度的人来说,来自于广东的热带水果菠萝,可是足以令人迷醉了。

这一次伊万诺斯基是坐飞机回来的,顺便拉了两吨新鲜波萝回来。

毕竟菠萝罐头用海运或者铁路运输就好了,新鲜菠萝还是飞机运输比较安全。

这些还没完全熟透的菠萝在运抵莫斯科的时候还是青黄色。

但是只需要使用乙烯催熟,它就能很快变成好吃的黄色菠萝。

米高扬亲自来接这个被自己丢在中国两年的助理……相比于他之前在莫斯科的养尊处优,显然在徐闻的两年他吃了不少苦头。

整个人瘦了二十斤不说,皮肤也粗糙了很多,肤色也深了不少,看起来是晒伤后又自愈又晒伤了。

不说别的,光看他的卖相,米高扬都觉得需要给他记一个功劳。

毕竟不是每一个莫斯科的干部都能在徐闻那种地方待两年踏实肯干还不抱怨的。

伊万诺斯基这两年可不是光在徐闻待着……

也帮着搭建起了苏联援建的一个大型罐头厂和在茂名建设了一个中型肥料厂。

广东本身还产甘蔗,伊万诺斯基发动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广东政府的牵头下用苏联援建的部分材料帮忙搞了一个蔗糖厂。

这是苏联计划外的,但是多一个蔗糖厂每年能给苏联多不少白砂糖收益……

所以米高扬是很赞同他的主观能动性的。 “辛苦了!”米高扬看见瘦了二十斤的伊万诺斯基忍不住来了一个大熊抱。

原本伊万诺斯基就高,这一瘦二十斤,那就和麻杆一样。被米高扬这么一抱,就像是农民抱甘蔗样,生怕不小心就搞断了。 “不辛苦,为人民服务。”

伊万诺斯基用了一个他从中国学来的新词。 “为人民服务……嗯,说得好。”

米高扬欣慰的点点头:“你在电报里可没有和我说徐闻有这么辛苦。你整个人都脱相了。” “那里就是热,太热了。我瘦不是因为中国同志在伙食上亏待我。相反广东省长看我瘦了这么多,吓了一跳,以为我的伙食被克扣了。其实中国配给我的各种肉食罐头都有。但是那里太热了,根本吃不下去。”

伊万诺斯基说着:“我和那些中国的技术员们一起研究这个菠萝。他们比我还瘦,衣服脱了能清楚的看清骨头。

那里太热了,很多热带病,而且他们配给的食物没有我的好,干的活比我又多多了。” “不过他们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四季菠萝。”

伊万诺斯基带着米高扬来到飞机卸货的地方,指着青色的菠萝说道:“米高扬同志,中国在菠萝产业上达到了全球最领先的水平。他们可以做到一年四季都生产菠萝,而不是只有初夏时节才有菠萝吃了。”

伊万诺斯基的话让米高扬微微吃惊。

作为苏联厨房领导人,米高扬自然是知道菠萝这玩意儿的产季的。

一般就四五月份,最晚也就是到六月初,市面上就不会再有菠萝出售了。

一年就那么两个半月,菠萝是一个时令性非常强的水果。只能生长在热带,不容易运输保存等等特性让它在如今的水果界算是一种高档水果。

所以伊万诺斯基对米高扬道:“中国的同志在这方面以一种领先的方式让我们在秋冬季节运输新鲜菠萝来莫斯科成为了一种可能。” “米高扬同志,想一想吧,在白雪飘飞的时节里,我们的老百姓走进百货商店还能 看见热带夏季的菠萝……”

伊万诺斯基仅仅是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进行描述米高扬已经能幻想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了。

什么叫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这就是。因为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他们并不懂太多的主义和大道理,你讲这些主义和道理,老百姓自然可以学。

但是光靠嘴巴说是不行的,你说你的主义好你要拿出切实的证据来。

而对于高纬度国家来说,有什么比冬天的菠萝更好吗?

米高扬甚至想到了斯大林格勒每到冬天后,平均日晒不足三个小时。因为维生素严重缺乏,上百万市民人人都要煮松针水喝。

也就是中国这两年把维生素的价格降低了下来可以作为劳保用品配发下去了。

但是维生素片哪里能比得上冬天的菠萝?!

菠萝罐头当然不错,但是新鲜的会更棒。想一想,在圣诞节那天,其他欧洲国家都因为气候的原因没有新鲜水果摆上餐桌。

而我们苏联人可以在餐桌上摆出一个漂亮的菠萝!

想到这里,米高扬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了对于苏联老百姓来说,鱼子酱可以提升幸福。

但是菠萝可以提升巨大的幸福!

他当即对伊万诺斯基说道:“你去打理休息下,然后让和你一起来的随行中国技术人员把这些菠萝催熟。” “过两日斯大林同志将会召开一个非正式的小会儿,讨论苏联和中国未来五年的走向。你带着你的菠萝一起出现吧!” ……

第七十九章 切开尝尝

全世界所有的权利架构组织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那就是真正决定这个组织架构前进方向的重要决定……

从来都不是在一场有几十上百人参与的正式大型会议上进行表决的。

而是在很多不起眼的时候。

就像是美国历史上那些真正大权在握的总统从来都不是靠召开白宫会议或者作战联席会议来解决问题的。

往往那些真正掌握权力而非橡皮图章的总统们……

会在白宫每日例行的免费早餐上就制定好这个国家的未来。

各大公司也是如此。基本上股东大会都是用来下通知的,根本不是给你开会商量的。

因为公司的决策早就在高尔夫球场或者是某次下午茶中制定好了。

大会用来讲废话和下通知。

私人小会是用来解决真正国家问题的。

斯大林的性格就是如此,在斯大林时期(1945年之后),苏联大多数重要决定都是在晚宴或酒会上达成的。

偶尔斯大林还会请苏联中央书记处的书记们一起看电影,在放映室里一边看电影……

一边就把某些产业或者某些国家的外交问题给解决掉。

而现在斯大林需要在52年过了一半多的时候,召开一个非正式的会议,商讨接下来对中国的策略问题。

因为现在对中国的一贯策略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定下的。

其中包含一次米高扬去西柏坡访问主席,以及49年底主席访问苏联,在加上苏联对中国的简单摸底后,苏联最高领导层制定了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倾向。

最开始苏联是不愿意投入过大去支援中国的。

因为中国太大了!苏联卖肾援助中国都未必能把中国拖进工业化。

这国家就是个无底洞。

这里有好几亿几乎等同于生活在农奴时代(沙俄封建时代的代称)的农民。

即便是进行了土改,他们分了地,不再是农奴了。但他们依旧是朝不保夕的小自耕农。

他们几乎没有抵御任何风险的能力。

一场天灾一场疾病就能让他们彻底破产,灭门死绝。

更不用说这片土地上文盲的数量惊人的多。

最开始去中国考察的苏联专家回国后绝望的说过:即便苏联援助他们,再给他们三十年,他们也难以进入现代工业化。

他们国家的短板太多太多了!

所以苏共最高领导人考虑到投入产出比的极端差距……所以最开始指定的中国援助计划是非常保守的。

一直到抗美援朝打响,志愿军用尸山血海,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和战斗能力证明了自己。

即便这个国家不是一个工业化强国,依旧有敢于将所有来犯之敌咬下一块肉来的勇气。

直到这时,苏联才开始大规模向中国支援(或借贷)大量重工业设备。

那是志愿军用无数烈士的鲜血换来了这样的证明,中国是值得信赖的盟友。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中很多人说斯大林很抠,苏联的援助都是赫鲁晓夫时代给的。

其实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当时中国在和苏联谈……

另部分原因则是抗美援朝带来的苏联对中国外交态度的掉头。

而在这个时空之中,苏联人对中国外交态度的掉头比历史上来的更快更猛烈。

因为这个时空中,中国现在不仅仅在朝鲜半岛拖着美国,让美国陷入战争泥潭欲仙欲死。

同时还在文化、科技、民生领域对苏联展开了支持。

可以说苏援的每一块卢布,中国都没有白拿。到目前为止,除了抗美援朝的各种武器是苏联大量援助之外,其他支援进入中国的工业设备,中国都是以各种方式进行抵债偿还了的。

并没有和历史上一样,向苏联借贷百亿卢布。

苏联目前投入到中国的各种设备和产线价值已经超过五十亿卢布了。

但中国基本上都拿货物抵债了。有的债直接还清了,有的债过两年也能用货物还清。

所谓亲兄弟明算账。账务的事情中国和苏联算的很清楚,尤其是负责这事的是总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