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9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店员们叮叮当当一顿忙活总算是把海报挂好了。

尤金眼神一亮,因为海报里的金发美人自己认识……

这不就是前段时间从西德那边投向民主阵营的美国明星玛丽莲?梦露吗?

哦,不对,她现在叫回自己的本名诺玛?简。海报里的她穿着一身白色长裙,外套着一件黑色小西服,有一种说不出的时髦感。

而更吸引人的是她手上拿着一片薯片,薯片里的搯了半薯片的鱼子酱。

尤金忍不住道:“真奢侈,这么多鱼子酱啊。不……等等,同志我问一下,你们这是要卖鱼子酱了吗?”

柜员点头:“对,没看到海报上的字吗?”

尤金看去,海报上写着:喜悦鱼子酱,珍贵的味道,喜悦的消费。每罐鱼子酱仅售3.8卢布。

尤金不敢置信的揉了揉眼睛:“等等,同志。这价格是真的吗?” “当然。” “给我来一……不,来两罐鱼子酱!”

第七十四章 恍然交错

当尤金的妻子下了班回到家的时候,看见尤金买了两盒鱼子酱时,她觉得要疯。 “尤金你疯了,你为什么要买这么贵的东西?!你是觉得你赚很多钱吗?你……” “哦,亲爱的亲爱的。先别着急,你先听我说完。我评上了上半年的优秀员工,而且今天车间主任任命我为我们组的副组长了!”

尤金带来了好消息把妻子的原本还要絮絮叨叨的抱怨给打断了。

妻子瞪大眼睛看着尤金,她好好的眨巴眼睛后问道:“你说真的?” “当然!”

尤金笑了,笑得很开心:“我现在是副组长了!别忘了你答应过我的,我当上组长就给我买梅花牌的夹克。” “你这才是副组长呢,还不是组长。你看你,才刚当副组长就乱花钱……”

妻子还在絮叨,但是抱怨的声音明显小多了。

她只是有些心疼的看着鱼子酱:“这很贵吧,上次我爷爷生日,我爸给他弄了一罐鱼子酱当生日礼物。花了十个卢布。”

现在苏联普通工人的工资大多数在两百卢布左右浮动,技术员和干部会多点。

一罐鱼子酱十个卢布对于工人家庭来说已经很昂贵了。

只能当作非常奢侈的食物来食用。

而且因为苏联的鱼子酱大多被拿来出口换外汇了。

所以市面上正经渠道想要买鱼子酱很难。

一般都是在地下黑市,市民之间私底下 加价交易或者是以物易物。对于这些苏联工人来说,鱼子酱实在是太过于昂贵了。

尤金听闻自己妻子的话语只有立马说道:“不不不,没有那么贵。这个只要

3.8卢布一盒。”他的妻子不可置信,觉得尤金在骗自己。

尤其是在打开尤金买回来的鱼子酱,看着里面每一颗都很饱满的鱼子后,她满脸的不相信:“这样才三点八卢布一盒?” …… “这样才卖三点八卢布一盒吗?”

同样的疑问发生在了克里姆林宫里。

当被称为苏联人厨房管家的米高扬拿着赫鲁晓夫弄来的合成鱼子酱啧啧称奇。

因为这玩意儿有些太便宜了。中国供货只需要三卢布一盒,这个价钱给苏联的话,甚至都不够成本。

毕竟这年头在北海捕捉鲟鱼是一个危险的活儿。

苏联每年都有渔民为了完成捕猎鲟鱼杀鱼取子而亡故的。

合成鱼子酱显然在这个方面帮了苏联一个忙。

米高扬小心翼翼的弄了一口鱼子酱塞到嘴里尝尝。

斯大林饶有兴趣的看着米高扬,看看米高扬会给出什么结论。

吃完中国合成鱼子酱的米高扬只有一个字: “好!” “虽然和高等品没得比,但是胜在便宜,比低品级的鱼子酱要更好。” “这种鱼子酱中国一年可以提供多少?”米高扬眼神亮了。

作为苏联人的厨房大管家,米高扬是最清楚苏联人民对于副食品的需求的。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厨房可以说是已经 为苏联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副食品来提升苏联人的基本幸福度了。

而鱼子酱作为奢侈品,更是能快速提高人民的幸福度。毕竟三点八卢布一罐的鱼子酱,哪怕是集体农庄的普通青年工人也可以偶尔消费的起。 “中国方面表示第一年可以供应我们一百五十吨。如果我们需要的多的话,他们可以适当增加产量。”

赫鲁晓夫有些得意的说道。

这个鱼子酱之所以只卖三点八卢布一盒,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用来提高国民幸福度的。

操办这件事的赫鲁晓夫集团并没有打算用这个东西在苏联民众身上谋取经济利益。

因为大家都不傻,这玩意儿带来的政治利益更大。就像是现在这样,在克里姆林宫里,米高扬、斯大林,甚至是贝利亚都觉得赫鲁晓夫这件事办得好。

他从中国回来的时候,直接带了两吨鱼子酱跟着他一起坐飞机回来。

按照十克一盒的标准,这里足足是二十万盒鱼子酱。

而当莫斯科开始出现便宜鱼子酱的事情流传开之后,莫斯科的市民们开始了一场疯狂的购买潮。

因为这种东西对于大家伙来说,平时在黑市都很难见到卖的。三点八卢布一盒的价格,谁都可以囤几盒,在重要节日的时候拿出来撑撑场面,或者是拿来送礼都是好的。

包括胜利百货商店在内的一众百货商店宣布每个顾客只能购买两盒。

但就算是这样也抵挡不住莫斯科老百姓的热情。

很多人开始连夜排队。就为了买到便宜 的鱼子酱。赫鲁晓夫不得不发表电视讲话,在晚间新闻时段播放了一段他的电视录像。

在发言里赫鲁晓夫表示,广大的苏联老百姓们不用担心,鱼子酱的货源很充足。

完全够大家消费的。但是老百姓不信,该排队还是排队。没办法,赫鲁晓夫只能是一个电话打去中国给了叶部长。

让他赶快加紧备货。合成鱼子酱日产五百公斤听起来不多。但是三班倒的话能产一点五吨就不少了。

唯一限制的就是相关的提纯设备需要李锐再弄些过来。

然后海边现在开工厂磨粉的时间不够。

不过直接发动人力就好了,叶部长一纸文书下去,每磨一斤海带(海藻)粉末奖励三毛钱。

海带本来就是国家收购的,晒干磨粉又另外奖励三毛钱,胶东等盛产海带的沿海地区渔民们疯了。

老人、小孩、家庭妇女这些原本在渔村里很难赚到现金收入的人群都把空余时间用来磨粉了。

这些磨出来的粉要经过粗筛细筛,磨出来的效果要和精白面一样细。用人力磨成这样本来是非常费事的,因为人工不是电磨,靠人力磨出精白面那是要下牛马力的。

尤其是干海带海藻可比一般的小麦还难磨。

但是三毛钱一斤的加工费,渔民谁舍得不赚啊。家里打渔的男人如果今天不出海,那就是在家出牛马力去磨海带海藻粉。

当胶东半岛的渔民小周把沉甸甸的几十斤磨好的海带粉送去镇上的时候。

他心里还是有些没底。不知道能不能真的赚到钱。他推着独轮 车,独轮车这头是七十斤海带粉,独轮车那头是他怀孕四个月的妻子夏荷花。 “荷花,等把这些海带粉都换了钱,我给你扯三尺红布做新衣裳。”

快到镇上,也不知道是给自己打气还是给媳妇打气,小周这么说着。

夏荷花从独轮车上下来,帮自己男人把海带粉给调整好位置,她才说道:

“当家的,村长说这一斤能换三毛钱……我咋这没底啊。我看你这些日子下着牛马力,把这些海带磨成粉,你手上脚上长了多少水泡啊。”夏荷花说着有些不忍。

海边渔民本来就操劳,满身满脚都是老茧,这样的手脚上要长出新水泡,那是要多辛苦才会长出来啊。

并不是每一家农民家里都有牛马驴这样的牲口帮着干活。

现如今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农民自己就是最勤恳的黄牛老驴。

夏荷花道:“要是能换钱,你也别给我扯什么红布,咱结婚的衣裳还没补丁呢。给你换一双手套吧,听说现在的劳动手套质量好。”

小周嘿嘿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心里的忐忑和夏荷花心里的忐忑一直延续到县里专门收购海带海藻粉末的地方。 “七十斤,每斤三毛,一共是二十一块,师傅你点点。”收购站的工作人员数出二十一块钱。

小周看的眼睛都发直了。几百斤海带,操持着晒干,防鸟防坏,然后磨成粉,最后只得了七十斤海带粉。

自己每天出海打渔外,还忙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自己比老黄牛还要累。

可是这所有的辛苦都在这一刻值了。小 周激动的数着二十一块钱,他对着夏荷花道:“媳妇,挣钱了!” “看见了,瞧你那傻样!”

夏荷花内心的激动一点都不比小周少。

她抿着嘴在笑,但是手却在颤抖。 “走,媳妇,给你去买好东西去!”

小周拉着不愿意花钱的夏荷花去了镇上最大的国营杂货店。 “同志那是什么啊?”

小周学着县里镇上人说话的方式指着柜台货架上一排包装很漂亮的东西道。 “青岛食品厂新生产的产品,高钙高蛋白饼干。用牛奶、鸡蛋、蛋白粉做的。老有营养了,师傅我看你媳妇怀孕了?这个给孕妇吃了好,有营养!”柜员笑着说道。

夏荷花拽着小周,她小心翼翼的道: “同志,这个很贵吧。” “这个啊,一包饼干有半斤,三毛钱一包。” “啊?!”

夏荷花听着就嫌贵,她想要拉着小周走。

可是小周却从兜里掏出了三块钱丢在柜台上道:“同志,给我来十包。” “周志成,你日子不过了!” “过,当然过!咱卖牛马力不就是要过好日子吗?听我的,你好好吃好好养胎,以后生个白白胖胖的健康孩子比什么都强。”

小周从柜员的手上接过十包青食高钙高蛋白饼干。

就如数千公里之外的莫斯科百姓们从柜员手里接过一盒盒的鱼子酱一样。时空在这一刹那恍然交错。

第七十五章 良种

青岛食品厂生产的钙奶饼干是几代山东人的回忆。

尤其是泡着牛奶吃钙奶饼干,那更是很多山东孩子记忆里的美食。

不过这个时空中的钙奶饼干稍微有了一点变化。

那就是这个时空之中的钙奶饼干中增加了一些蛋白粉进去。

而这种蛋白粉,自然是李锐之前搞出来的养殖虫给弄出来的。

直接吃虫子很多人确实是无法接受,但是磨成粉再经过深加工成为食品添加剂,那就很少有人会反对了。

因为根本就吃不出来嘛。而之所以要这样搞虫子,原因也很简单。中国人现在缺乏蛋白质摄入。

黄粉虫的养殖不仅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它只需要吃一些农余下脚料就好了包括秸秆啊、麦麸啊、米糠麦糠之类的。

这些玩意儿直接拿去给人吃,那人吃的是很难受的。

虽然说困难时期中国人都吃过麦麸、米糠。

但是如果有得选,没人会选吃这些玩意儿。米糠有多啦嗓子,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

拿来养虫子,把虫子做成蛋白粉,这玩意儿可以配合进很多副食品里,提高副食品的营养价值。

毕竟这个年代中国人缺乏蛋白质、缺乏油脂,基本上热量都是靠碳水顶着的。

不过即便是碳水化合物,中国人其实也不是那么的满足。因为农田的收成有限。

割麦子不过一亩地三百斤,水稻能到六百斤亩产已经算是大丰收了。 “咱们国家还是缺粮食啊。”

刚从农校毕业没多久的袁隆平感慨万千的放下手上的报纸。

报纸上写着一则新闻【我国合成鱼子酱在苏联大获成功】……新闻配图上有关于苏联老百姓在超市抢购鱼子酱的画面。

而在这篇新闻后的几个版面,则写道【高蛋白饼干在全国引起抢购风潮】。

两张照片的取景角度几乎一样。

都是侧面拍摄看着一群顾客疯狂的向百货商场的柜员们购物的场景。

最大的不同则是苏联那边老百姓抢购的是作为高档调味品的鱼子酱。而中国这边则是在抢购作为主食之外的营养品——高蛋白饼干。听到袁隆平的念叨,和他一起出来的同学谭胖公一边收拾衣服一边道:

“行了,你也不看看人家苏联什么时候就实现工业化了。你看新闻里人家苏联的集体农庄。

好几千好几万亩地,人家开着联合收割机播种、收割。连喷洒农药都能让二战的老式飞机来撒。” “人家人均钢铁产量多少,我们钢铁产量才多少啊?咱还是个农业国家,没得比。”

谭胖公说着坐到了袁隆平的床边:“人家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不考虑吃饱,是要考虑吃好了。咱们不行啊。” 袁隆平点点头道:“是啊,还不行。咱们国家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工业化进程还不够。” “算可以的了。”

谭胖公拉开两人所住宿舍的窗帘,阳光挥洒了进来。

透过玻璃窗看去,远处拔地而起的正是一座座工厂。 “瞧瞧这片地方,前些年我来的时候还是野地呢。现在已经建了化肥厂、农机厂。诺,你瞧那个场子了没?洛阳拖拉机厂援建的,说是以后一年能生产一万台拖拉机。” “咱们还是先别羡慕苏联了,先把咱们的事情干好吧。”

袁隆平走到窗户前远远的眺望着那些工厂厂房还有进进出出的工人,他点点头,中国近两百年来的工业化几乎是停滞不前的。

到1949年之前,中国都只能算是一个部分封建部分买办、部分军阀、部分殖民、部分革命等拼凑起来的千奇百怪的缝合怪国家。 “落后太多了啊。要加快一切脚步追赶啊!”

袁隆平感慨一句,随后带上一顶蓝色的帽子跟着谭胖公出了门。

他现在和谭胖公等农校同学跑来这里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学农嘛自然是为了农业来的。

目前他和谭胖公在内的一些同学在湖南江西交界的地方开垦了上千亩的试验田。

而开垦这么多试验田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找出未退化的优良稻种。李锐来到这个时空之后,网咖有收入后的第一笔开销就是购买后世的各种良种。

后世粮食产量激增是良种、化肥以及科学的田间管理、优秀的水利灌溉四项合一达成的成果。

而非单一的成果。在这其中,良种算是有百分之五十的重要性。

因为化肥和水利和田间管理是提高上限,而良种是保证下限。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