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8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在阳光下细细的,小小的,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水润与活力。

曹文清这话说得工作人员一愣,然后工作人员笑道:“姑娘,工人和知识分子还是有些不同的哦。”

曹文清摇了摇头:“不是哦,工人和知识分子都同属于无产阶级。任何想要把工人和知识分子做阶级切割的人,才是真正的坏人。我们学生学习,也要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再多,我们也是无产阶级。” “如果因为自己脑子里的学问变多了,就觉得看不起工人师傅了。那就太愚蠢了。工人师傅也许不会背化学公式,但我也不会烧电焊啊。”

前来负责安排的工作人员吃惊的看着曹文清好一会儿,然后转头对曹志远道:

“老曹可以啊。你姑娘的思想觉悟比我都深刻。是你这个老革命在家里一直教的吧。”

曹志远苦笑一声:“哪是我教的啊。我要说教,那也就是教了一点点罢了。主要是她喜欢看书,不知不觉的她就自己想出了很多道理。现在家里我平时都不敢说话了,要不然要被姑娘挑错了。”

工作人员自然知道曹志远这话多半带着调侃和自嘲,也带着对自己姑娘的骄傲,所以工作人员也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曹志远也跟着笑了笑,但是看着正在兴奋打量着屋子的姑娘,他心里又忍不住叹口气。

……

张福第一次见到曹文清的时候,这个女孩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高碑店村里的木匠在那儿做木匠活。 “你也是来参观第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的同学吗?再不赶过去可能就要迟到了。” 张福看着曹文清好像还在那看木匠活,他实在是忍不住叫了一声。

曹文清这时好像才回过味来:“哎呀,差点忘记了。”

张福今天偷偷踩着自己老爹的二八大杠来这的他对着曹文清道:“同学,坐我车后座,我也是去第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的。” “这样啊,那多谢了。”

曹文清一屁股坐上了张福的后车座。

十四十五的少年少女,一般来说都是女生显得年长一点。因为男生的青春期来的晚一点。 “同学,你初中毕业了吗?我看你好像才初中生啊。” “我跳了一级。” “哦,那你很聪明啊,我是一级没跳。我叫曹文清,你叫什么。” “张福。”

两人在车上简单交谈,也算是认识了。

少年人嘛,没有太多的麻烦,通传名字了就算是朋友了。

张福载着曹文清一直来到中专外,他有些好奇的问道:“你刚刚为什么一直盯着那个木匠师傅看啊?” “因为他的木匠手艺我没见过啊。我在南方见到的处理木匠的手艺不这样的。而且他铆接的方式也不一样。

木材和南方常见的也不一样。都是椅子,我想看北方木匠做完之后和南方木匠做得有什么差别。”

曹文清用一种理所应当的语气说着。

而这种理所应当的语气,则是让张福最感觉到诧异的。 “这……有差别吗?椅子做出来都是给人坐的啊。”

张福挠挠头:“不是牢就好了吗?” “不一样哦。”曹文清摇摇头:“我刚从江西来北京一个星期。我就知道江西和北京差别很大了。不是说北京是个大城市,是气候。

江西多雨水,山林树木和湖泊都很多。所以水汽就很重。做家具用的木材和手艺就不一样。” “北京很干燥,刚来第一天我晚上都没能睡着,干的我喉咙疼。后来我妈在房间里放盆水才好点。” “你看天气不一样,用的木材就不一样。我们物理学上就学过热胀冷缩。空气中的水分子对材料的影响也就会影响到木匠在不同地区选取木材和加工方法上的差别。” “南方空气潮湿,北方空气干燥,那么对材料上的要求就不一样。观察木匠师傅在这方面的差别就很有意思啊。

可以对照看看那些是南方也一样的,那些是北方独有的。观察异同本来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呢。” “然后再通过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反证书籍上的知识点,这不是很好玩吗?”

张福听后呆了呆:“这……是这样吗?” “不然呢?”曹文清还是一副理所当然的口气:“我们学的知识不就是要运用在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吗?百无一用是书生,指的是那些天天在学斋里做学问……既不把学问用在实地,也不把学问升华深入的人。” “你不想当百无一用的那种书生吧。”

被曹文清一问,张福摸了摸自己的脸蛋,实际岁数十四岁的男孩出于自己的自尊心,非常肯定的摇头。 “那就是咯。”

曹文清从张福的车上跳了下来,因为已经到中专的门口。

张福在学校门口的车棚停好车后,他看着曹文清,忍不住问道:“曹文清,我觉得你好聪明啊。你为什么不读高中然后考大学,想要来读中专啊?”

曹文清没有回答张福的话,反而是一双眸子如同宝石一样亮闪闪的看着张福:“你呢。” “我……因为家里困难吧……”

张福低头低声道:“只能选中专了……” “原来这就是你的打算啊。”

曹文清看着张福点点头,随后一甩马尾当先一步走着:“走吧,我看到老师点名集合了。再不去我们就晚了。” “等等,曹文清,你还没说你为什么想要读中专呢。”张福紧追了几步。

曹文清转头看着张福笑了笑,但是姑娘笑容很好眼睛如同月牙儿一样。

张福走路都慢了一步。

但是曹文清笑完之后却没有理会张福的问题,她一转头就向着集合的地方走去。

黄江正在点名呢,开放日要来参观的学生都要通过学校提前报名,不然什么人都挤进来就不合适了。 “章将是谁。” “老师是我。 “那个黄昌华到了没。” “到了,老师我在这呢。” “曹文清,谁叫曹文清。” “老师,我叫曹文清!”

清亮自信的声音传来,这和之前那些学生被点到名字后都有些不好意思的弱弱声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让黄江和很多学生都忍不住回头看去。

只见声音传来处,一名穿着白色运动服,扎着高马尾的姑娘站在那儿。她身姿挺拔,双眸有神如同宝石,气质锋锐如同宝剑。

第六十八章 属凤凰的

第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的开放日还算是热闹的,足足有三百多名学生来参观。

这个中专办了一年多,在北方也算是有些名气了。再加上很多学生家庭迫于生活成本,只能是选择中专。

因为高中要花钱,而且高中考大学也一定能考上。投入的成本太高了,很多家庭会算这笔帐的。

目前来看中专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教育投资。

中专学历等同于高中,还比普通高中多掌握一技之长。而且读书的时候还有补贴,吃住都在学校里不用另外花钱,可以节约很多。

大多数人都是现实的,在现实面前,钱是最迫切最有用的东西。中专更像是一个折中的妥协。

现在的教育体系中,被大多数老师视为正途的当然还是上高中考大学。

而中专这种折中的妥协,对少部分人感觉来说还是不甘心。

这些学生里有那种自觉的自己可以考上高中,然后考一个好大学……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只能被迫选择中专的那种学生。

这种学生多少是有些不甘心的。黄江也清楚这种情况,因为中专这开办了一年多,学校里就有几个这样的学生,总觉得自己受委屈了之类的。

学校自然也是努力纠正他们这样错误的想法。

因为李锐部长不止一次来学校里和学校里的老师教授们开会。

李部长是打算在最近几年条件成熟后,把中专教育的路线延生出去,包括大专、专硕。

对于李锐的这一规划,学校里的老师和教授们自然是举双手欢迎。

大专走和大学不一样的两条路线。大学以科研为大方向,大专走实际生产为大方向。

两者可以为互补关系。学术研究要,实际生产也要,这是教育行业的两条腿,废了任何一条都不合适。

对于李锐的这个提议,主席也是很支持的。

毕竟主席一直是支持高级知识分子要多出去走走,把学问和实际生产相结合,不要每天都在书斋里做学问。

而对于那些自觉地自己上中专受了委屈的学生学校里的老师也有办法治。

给他们来一些难题,一些小小的属于中专的震撼,就让他们清楚自己是几斤几两了。

实际上初高中时期,是人这一辈子最容易自视甚高的时期。

古人有言:人不轻狂枉少年。

很多这个时期的孩子都会有一种难以言语的使命感在他们身上。

这个时期的少男少女总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天命主角。

但是又看不起这,又看不起那的。在后世,这种现象被称呼为【中二病】。

一般 等长大几岁就会自然自愈,或者提前接受社会的毒打也可以加快治疗。

黄江看着这一群来参观的学生,也不知道里面有几个这样的【中二病】患者。

但是这不妨碍他准备带这群孩子们进行小小的教育震撼。

曹文清很兴奋的看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因为这所学校比她想象的要大太多了。

不仅是她,其他来参观的同学也是被学校的面积给震撼到了。

因为这所中专的大小远超一般的高中,已经快赶上一个普通的大学了。

因为作为国内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专科学校……

第一劳动职业技术学校在一开始规划建设的时候就考虑过以后扩充的问题。

毕竟中专后面的大专、专硕也需要考虑。

以现在中专的场地,以后完全可以稍微扩充一部分,让中专和大专共用部分实训场地。

这也避免二次投资造成的浪费。而且这也是个样板和试点,以后把类似的中专和大专开到中国其他地方去的时候,也可以参考这里的经验。

这里的教学楼因为都是新建的,所以看起来比北京市内很多的老高中要好上许多。

曹文清忍不住赞道:“这个学校好棒啊。比我想象的还好,看着比大学还气派。” “哪有大学气派了,清华、北大比这气派多了。”

一个阴郁的声音传来,一个板着面孔,一看就让人喜欢不起来的死小孩在旁边说道。

和曹文清走在一起的张福皱眉:“清华和北大我也去过。就是自然环境比这里好点,但是教学楼之类的也很老了,看起来没有这里的好啊。这里都是最新的。”

那个板着面孔的死小孩又在碎碎念着什么,但是曹文清和张福不打算理他了。

曹文清因为刚刚那颇有自信的报道,和她那种落落大方的仪态,早就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不管是带队的老师,还是周围的同学都有人在注意她。

黄江忍不住对另一个带队老师说道:“这个女孩很大方,不像其他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有些内向,在外人面前放不开自己。我一看就挺喜欢这孩子的,等会儿带他们去实训场所,试一试这姑娘。”

另一个带队老师点点头:“好,这姑娘落落大方的,长得也不错。你看那些小男生看她的眼神……”

黄江回头看了看,然后笑了:“少年慕艾,自古如此。不过这姑娘怕是属凤凰的。” “怎么说?” “不见梧桐木则不栖。”

黄江和这老师聊的还真的没错,周围又不少男生偷偷的打量曹文清。

这让和曹文清走在一起的张福觉得特别变扭,莫名的觉得特怪异。他想着要不要和曹文清拉开距离,但是这里自己就认识一个曹文清,两人也算是朋友了。

自己这么做肯定不好。

于是张福忍不住对曹文清低声道:“曹文清,有好多人偷偷看你。” “看呗。” “啊?” “眼睛长别人脸上,你还能把人眼珠子扣了啊?” “这……有道理。” “他们为什么这样盯着你看啊。” “因为我好看呗。”

曹文清说所有的话都是一种理所应当的语气。

这倒是让张福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接话。

曹文清笑了:“人要谦虚,但是不要说虚伪的话。我爸教我的,虚伪的话说久了,自己也信了。我长得是还好看呀,所以别人喜欢看我也是正常的。” “就像是我也喜欢开的好看的花儿,我也喜欢看长得漂亮的姐姐,我也喜欢看长得好看的哥哥。”

张福听着曹文清的话,他半懂不懂的点点头。

他很想问,曹文清这脑子里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都是哪里来的。

但是他没有时间问了,因为黄江带着他们已经走到了学校的实训车间。

如果说普通的教学楼给这些学生们的感觉仅仅是觉得教学楼漂亮,修建的很新颖之外就没有多少感觉了。

那么实训车间给他们的震撼就不一样了。

首先来的是五金实训车间。

上百台机床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一种冷酷的金属光泽,它们矗立在那儿寂静无声,却代表着这个时代最高规格的生产力。

十几岁的年纪正是求知欲旺盛的年纪,这些少男少女们好奇的看着这些机械。

而这些机械显然是经常使用的,它们有使用的痕迹,同时也被保养的非常干净。

这里有车床、有铣床、有镗床、有磨床……基本上属于一个机械厂内的所有机械,这里都全有。

而且在机械的一侧,还有备料区和成品区。备料区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原材料,成品区里则放着已经生产好的产品。 “在中专,如果你们是学和机械生产相关的专业……你们不仅仅是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机床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你们也要学习车间内的安全规章和管理制度。” “包括原物料、产品,生产动线规划、工艺流程设计等等。”黄江为这群少年们做着介绍。 “一名合格的技术人才需要做的不仅仅是能做出合格的技术产品。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怎么做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以及明白为什么需要这么做。” “就像是我们五金实训,现在在帮国家生产抗美援朝坦克上的一些替换零件……”

这所中专里有这么多机器,国家自然不会浪费,会让它们平时动起来生产产品。

这也是学校能拿到补贴的一个重要原因。

抗美援朝中一些保密性很低武器零件也是下发了一部分到了这里进行生产。

听到黄江的介绍,其他孩子都凑了过去……因为大家都对抗美援朝和武器装备感兴

趣。黄江刚好给这些孩子们讲故事。

而曹文清的目光却不在这些普通的车床和零件上,她把目光放到了车间的一个角落里,那里有一台不一样的机器。

它也是一台车床,但是它就像是医院里的重症病人一样。

有无数根管线插在它的身上,而这些管线都链接向了旁边一个大型控制台。

它显得那么特别,就这么待在这,似平和周围的车床格格不入。曹文清不自觉的走向它,她轻轻的抚摸了一下这台机器的控制台。

上面有一块金属牌上篆刻的一行铭文:星光1型数控车床验证机。黄江这边和这群少年人讲着故事,逗得不少孩子哈哈大笑。

也有很多人对机械行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抬起头来却不见自己之前很看好的那个女孩,他四处打量……

只见那个女孩在角落仔细的观察着那台数控车床的验证机。

黄江忍不住走了过去:“曹文清,你在看什么找什么呢?” “我在找这台车床的【数控】在哪呢?”

曹文清下意识的回答道,然后她猛地转过头:“啊,老师……”

黄江颇感兴趣的看着她:“那你找到了什么?”

曹文清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刚刚好像脱队了……所以她没有回答黄江的问题,而是有些局促不安的玩弄自己的手指。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