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北京工人张祥的儿子张福第一次收到父亲给的零用钱。他拿着五毛钱在市场里东逛逛西看看。
香港,作为香港现在最大地下势力的领头人,雷月星正在亲自包着红纸包,他要给手下的兄弟发钱。
有助手过来向他询问:“老大,太古公司的人找你。”
“那个卖糖的?”
“嗯。”
“不见不见,都是生意的事情。等过完春节再说啦!”雷月星不为所动的继续包红包。
天大地大过年最大,当春节的脚步临近,中国在这一刻被按下了暂停键。
第五百三十一章 复杂的人
1952年的春节到了,兔要走了,新的龙年将要到来。
中国人对龙的偏爱非常明显。北京各处都出现了大量的中国龙的装饰。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只是喜气祥和的普通一年。
但是对很多在中国生活的外国人来说,他们已经亲自感觉到了中国在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
海明威在中国浪了一年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中国政府很愿意出钱招待这位世界级大作家。
因为作为理想主义的作家,海明威的很多文章是对中国有利的。
他在中国的这一年里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了。有关于中国赤脚医生体系的,有关于农村变化的,还有关于志愿军的,还有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如此等等。
这些文章不少都在欧美发表了。因为海明威的影响力在这里,胡佛曾经评价:海明威的一支笔抵得上五枚原子弹!
而事实也是如此,作为现在在西方世界最顶级的作家,海明威的影响力毋庸置疑。不说那些英语国家了,就连在苏联都有很多翻译版的海明威著作。
海明威在中国到处浪的一年里,也和很多在中国的苏联技术专家做了接触。其中很多人都是他的粉丝,看到他后主动要他的签名合影之类的。所以海明威在历史上中被胡佛用FBI给整死也是理所应当的。美国无法容忍这个被民众赞为“二十世纪美国男性代表”的人物用他的文章来抨击美国及其盟友的社会制度。
就像是这一年海明威写的很多东西都让西方国家非常恼火。如果海明威现在敢回美国的话,只要他一落地,胡佛就会以叛国罪逮捕他。
不过现在老海显然还没有回去美国的打算。因为在中国,他现在玩的可开心了。
就像是现在满北京的龙装饰,他就非常的感兴趣。拿着相机一直拍来着。
因为中国新年他是第一次体验,这让他感觉到非常的新鲜。
北京城内已经有手艺人开始扎好了龙形的彩灯,故宫内也张灯结彩。经过1951年的修缮,故宫太和殿以及前面的广场等大多数地方都被修好了。
现在国家的各个单位还没有分的很详细。如故宫这种文保单位也是划归在李锐所属的文化部门下面。
对于这些古建筑,李锐还是很上心的。
因为他可是知道在原时空中,故宫内出现的多次内鬼自盗事件。当时社会上的企业都有钱给员工发各种奖金物资什么的。
故宫这个清汤寡水的部门什么都没有,穷酸穷酸的。当时的故宫负责人想出了一个非常损的事情。他把故宫内三百套清朝流传下来的完整盔甲和兵器,以及一些做工精美的清弓一起拿去到地下黑市卖了。
然后给故宫的工作人员们发奖金,最后每人发了三十块的年终奖。故宫的负责人到也没多吃多占,他自己也就是拿了几十块的奖金。
这事儿横竖都是有问题的,监守自盗自然是最大的问题。但是让守着故宫这么大个宝藏的工作人员收入过于微薄也是个问题。
这事开了个很坏的头,因为盗卖盔甲没有第一时间被发现。导致后面有人有样学样,故宫内多件珍宝不翼而飞。
那些珍宝的价值完全不是盔甲和弓箭可以比的。故宫最后具体的失窃数量也是没有公布。
有一部分被寻回了,还有一部分直接消失在了茫茫人海。
李锐当了文化部门的领导了,自然不能让这种屁事在发生。所以对故宫的管理也越发严格,同时也把在故宫工作人员的待遇提一提。
建国时很多人觉得管故宫就是看仓库,简单没难度,把不少故宫做工人员的工资标准定的太低了。
李锐还是把这些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定到至少和外面大工厂的工人一个标准。有修复技艺的工匠们也被招揽起来,开始修复故宫。
修复后的故宫开放给全国人民参观,这也是故宫的一笔收入。如果以后这笔收入能维持一部分故宫的养护费用,那么就值了。
所以当春节来临的时候,故宫太和殿前的大广场上摆出了很多彩灯展览。这个彩灯展览将会一直持续到元宵节。
海明威和翻译小刘和许多北京市民一样,掏了三毛钱买票入场。看着太和殿广场上流光溢彩的龙灯和各种宫灯,很多北京市民都发出了阵阵称奇的生意。
张祥带着一家七口人买票来故宫看灯。雪后初晴的北京,故宫的彩灯虽然还没有在夜色下亮起,但是灯上的彩纸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爸,爸,我要看灯!”张祥最小的儿子张财因为太矮了,看不清被人流挡住的龙形宫灯。
张祥哈哈一笑,把他举起来扛在肩上。
张财笑嘻嘻的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双手扶着张祥的脑袋,远远的眺望着那漂亮的龙形宫灯。
海明威远远的看见了这一幕,他用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张照片。
一对中国夫妻带着他们的孩子来故宫看灯展,父亲扛着孩子,母亲牵着另一个小孩。其他三名较大的孩子围着父母嬉笑。
“爸,这就是从前皇帝住的地方吗?”张财坐在张祥的肩膀上问到。
张祥道:“是的,这里从前就是明清两朝皇帝住的地方。”
“真大啊!”大儿子张福赞叹了一声:“这大四合院。比咱家住的那个四合院还要大好多倍呢。”
张祥听着儿子这么说,他忍不住笑道:“傻儿子,这不叫四合院。这叫宫殿,瞧着远处的那个宫殿吗。那是皇帝上朝的地方。那里就是皇上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了。”
二儿子张寿啧啧道:“爸、哥,你们说当皇帝是不是很过瘾。天下所有人都要听他的,卤煮想吃几碗就吃几碗,烤鸭想吃鸭腿吃鸭腿,想吃鸭翅吃鸭翅。”
周围不少人被张寿这童言无忌的说法给逗乐了。
有人说到:“小子啊,这皇上可不吃卤煮那种东西,皇上吃的玩意儿叫苏造肉。可比咱老百姓的卤煮好吃多了。”
“这样吗?”张寿挠挠头。
“嘿,小子啊。皇上的日子那是咱们小老百姓能想到的吗?那皇上过的都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啊。”旁边又有人说道。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附和。
唯有一名在旁边看宫灯的清瘦中年人嗤之以鼻。
“皇上的日子有什么好的。”他说话的声音略有些鸭公嗓的味道,说起皇帝生活的时候,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轻蔑:“皇上每天吃的玩意儿和猪食差不多,哪有卤煮火烧好吃。”
他这话一说,周围的北京老百姓都忍不住看向了他。
“老兄,你这话说的太离谱了。皇上哪能吃猪食,不怕一怒之下把那些厨子和太监推出去斩了?”张祥都忍不住这么说。
而那个清瘦的中年人则道:“呵,这大内皇宫,还当真不是什么地方。皇帝随时都可能传膳,皇宫里的厨子那是一大早就把菜做好了放在温水盆里温着。皇帝要吃了就端过去。”
“皇帝不能吃辣,不能吃咸,不能吃太鲜不能吃太甜。时令强的食物不能吃,刺激强的食物不能吃,太烫的食物不能吃,太冷的食物不能吃。”
“皇宫太医说,猛火快炒火气火旺,皇帝连猛火灶都不能吃。只能吃些温吞水的温灶菜。你们说这皇帝吃的玩意儿有啥意思?”清瘦中年人这一番话说出来,周围的老百姓这么一想好像还真是。
温吞菜吃着有啥意思,现在北京老百姓的生活比建国前好多了。只要有手有脚愿意工作的,基本都能赚钱养家糊口。好好算计还能存下钱来。要是过的大方点,偶尔带家里人去二荤铺吃个小炒菜也是可以的。
这个清瘦中年所说的要是真的,那还真的是没滋没味啊。
不过当然有人不信,想要和那个中年男人辩论一下。
“要你这说的,皇上吃的还不如有钱财主好呢。”
“那是,皇上是不如土财主。土财主不光吃的好,村里看上哪个姑娘漂亮了,还能随时娶过来。皇上连老婆都不能选。”
“不对,老兄你这话说的就不对啊。皇上要是这样,那还当个什么劲啊。”
“是啊,皇上就不是人当的。狗才当皇帝呢!呸!”清瘦中年人说到这里恶狠狠的对着太和殿的方向吐了一口口水。
周围的北京老百姓并不相信他所说。别看新中国成立了,但是很多老百姓还有皇帝崇拜呢。
尤其在封建文人阶级和遗老遗少中,这种皇帝崇拜不在少数。
所以周围有人想要找清瘦中年男人好好理论理论。
但是中年人身边两个彪形大汉站了出来,挡住了其他人,并且对中年男人说到:“差不多了,你故地重游也够了。咱们该走了。”
中年男人点点头,回过头看一眼太和殿,眼光中有不舍、依恋、憎恨、懊悔。
随后在两个大汉的簇拥下离开故宫。
……
在文化部的会议室里,李锐亲眼看见了历史书上的那个男人。他当真是一个很复杂的人,就如同他身上的气质一样。有一些傲气,有一些卑微,有一些猥琐,有一些畏惧,又有些自得。
他当真是个很复杂的人。
“爱新觉罗?溥仪。”李锐喊着男人的名字道:“我提的要求你想好了吗?”
第五百三十二章 末代皇帝
清瘦的男人正是满清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绝对是一个复杂的人。他不能以单纯的普通人的好坏去评价。
因为皇帝就不是一个人。
皇位就像是一种代代传承的诅咒。无论你在登上皇位前多像一个人,一旦登上皇位穿上龙袍,你就会变成一种怪物。而三岁登基的溥仪甚至从来没有当过人,他似乎一生下来就是怪物了。
论坏,他当然是很坏。满清灭亡后,日本人攻打东北侵占中国,日本人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于是日本人告诉他去东北,让他当伪满洲国的皇帝。
几乎没有考虑,溥仪就屁颠屁颠的跑去了东北。哪怕是当个傀儡,他都甘之如饴,因为他自己说,他生来就是当皇帝的。不当皇帝他都不知道能干什么。只要能当皇帝,他干什么都可以。
而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所谓受尽屈辱算是保守的说法了。
当年日本为了顺利侵占中国,最开始日本裕仁天皇先是和溥仪搞什么兄弟之国。日本是兄,满洲国是弟。然后又搞什么父子之国。
要溥仪认裕仁为爹。并且裕仁还给溥仪发诏书,诏书大意就是:儿子你乖乖听话,不听话老子弄死你!
于是溥仪好好的乖乖听话了,因为关东军就在睡塌之侧。他要是敢异动,那就是日本刀劈过来。
等成了父子之盟后,日本那边弄了裕仁天皇御赐的日本刀过来。根据溥仪自己的说法:这玩意儿粗制滥造的还不如琉璃厂十个大洋随便弄来的刀剑。
而之后东京审判的时候,裕仁把所有日本人干的事情全都抖出来,一点都不剩。甚至说希望咬死裕仁。因为溥仪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他就希望拉着裕仁老鬼子一起死。
可惜的是裕仁被美国佬放过了。没能咬死裕仁,是溥仪的人生遗憾之一。因为他是最希望裕仁死的人,毕竟很多中国人对裕仁的仇恨是以第三方传递的方式获得的。
而溥仪可是被裕仁亲自羞辱的。
东京审判之后,溥仪被关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开启了他的劳动改造生涯。
也正如他所说的,皇帝吃的玩意儿真不是人吃的。在战犯管理所里,因为参加体力劳动,而且管理所提供的都是新鲜现做的饭菜。
这两年来,溥仪甚至还长胖了十斤。力气也大了许多,从前走路稍微远一点就会喘,现在能挑着两桶水走一两公里去给苗圃浇水栽种。
历史上之中,溥仪是在1959年特赦的第一批战犯。因为溥仪是真正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末代皇帝。
从那个非皇帝不当的怪物,被改造成了一个普通人,并且极度厌恶自己的前半生。这不是对他的洗白,而是证明了共产主义是能把怪物变回人的。
而在这个时空中,溥仪的改造速度和顺利程度也比历史上要快不少。因为新中国正在迸发的力量比历史上强大太多了。
对从前的封建批判也比历史上更深刻。
现在的溥仪到不能说比历史上1959年那完全清楚自己前半生错误,并且认真改造成为新中国公民的溥仪强。
但他现在至少是开始唾弃自己从前当皇帝的事情了。并且已经开始向往能和一个普通中国公民一样生活。
所以当李锐以文化部长的名义把他从抚顺接来北京的时候,他是很高兴的。
而李锐之所以想要把他接过来,其实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现在《赡养人类》已经拍摄完成了。已经要开始进入到宣发阶段。而苏联的扎导是个难得的宝贵人才,他在中国拍摄的这段时间里,指导了中国团队很多专业知识。
填补了很多中国方面的短板,李锐希望这种好导演能多留一会儿,多合拍两部电影。这样中国的电影人可以跟在他身边多学习学习。
毕竟跟着大导演学习,会比教授们在课堂上干巴巴的讲课更加生动也更加易懂。
所以李锐想起了一个非常好的题材:《末代皇帝》。
不要让欧美的导演来拍这个《末代皇帝》了。虽然说历史上中《末代皇帝》得奖无数,但是李锐看着恶心。
尤其是最后的结尾,尊龙饰演的溥仪踏入金銮殿,在垂暮之年再次坐上龙椅回顾自己皇帝生涯的那种不舍。简直就是对新中国改造溥仪的成果进行了一场赤裸裸的践踏。
欧美价值观拍摄的《末代皇帝》也充满了西方自由主义的叙事观。
所以李锐需要溥仪把他的前半生写出来。同时他还需要溥仪对那些遗老遗少们进行批判。
因为李锐并不完全相信溥仪的改造,人是复杂的。李锐不敢肯定溥仪是不是真的完全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还是因为他太他识时务,故意隐藏起来。
李锐相信溥仪是厌恶皇帝位置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对皇帝位置没有一点留念?不清楚,所以李锐要帮他把这个东西彻底弄清楚。
所以他要溥仪自己与满清和遗老遗少割裂,割裂到不死不休的那种。
“李部长。”溥仪急忙站了起来:“您怎么亲自来了。”
李锐似笑非笑的看着溥仪:“难道我不来,还要派个人来吗?”
“溥仪,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你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据说表现是不错的。我呢,希望你更进步一点。”李锐笑着说。
所谓的更进步一点,就是要溥仪彻底和抱残守缺的遗老遗少们翻脸,并且是当着全国老百姓的面翻脸。要他以广播的方式对满遗问题进行全面的否定。并且对封建主义和很多封建问题进行全盘的否定和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