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440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秀场还是菜场》——法新社。

《向观众谄媚的一场演出——记中国秀》——镜报。

《令人浑身不适的恶俗表演》——泰晤士报。

《昏昏欲睡且毫无主题的大杂烩》——西班牙人。

《中国对时尚的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活。

几乎是同一时间,欧洲主流媒体口诛笔伐,铺天盖地的声讨席卷而来。他们开始从各种角度来分析中国这场秀的失败。

“和马戏团的杂技一样”失败。

“没有令人深刻的时尚主题”失败。

“演员连身高都无法统一”失败。

“没有和米兰时装周一样走秀”失败。

反正他们列举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想要证明中国在这方面的失败。

还真别说,不是所有人都对中国感兴趣,也更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看这样的秀。更多的欧美老百姓是没有那么关注中国,更对中国的时装秀和新年不感兴趣的。

所以媒体上连篇累牍的报道,让很多非一线的欧美老百姓选择相信主流媒体的报道。因为在这个年代,大家还是有些“新闻崇拜”的。

大家相信权威的报道,相信他们是不会带错队伍的。

不过在历史上后世有一句话叫做“黑红也是红”。虽然用在这里并不是那么恰当,但却又莫名的合适。

因为在这些抹黑报道的连篇累牍之下,很多对中国根本不关心的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了什么叫做中国春节,原来中国有不一样的传统服装等等。

这就是李锐组织人去欧洲敲鼓的原因,因为这面鼓你不槌,它不响。你槌它,即便是一时之间被人捂住耳朵,但是早晚会让所有人听到的。

而作为社会主义阵营媒体的东德和苏联等国的媒体,自然是站在中国这一边帮着发声。

冷战时期东西对立,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中国能借力打力的最好时刻。

当然,针对这场秀的口水战不会那么容易结束。

这场口水战之后甚至蔓延到了国内,并且引发了一个非常大的争论。那就是李若梅和王玉珠从前在上海当花魁的出身被人挖出来了。

并且有人在报纸文章上大放厥词,人为这种出身不好的人代表中国出去。甚至在舞台上女扮男装反串志愿军是对志愿军的亵渎等等。

之后引发了一场国内最大规模的骂战,甚至引的李锐不得不亲自下场为李若梅和王玉珠站台。并且公开宣传对旧社会妓女改造运动这个把鬼变成人的运动的伟大,以及其代表应当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典范等等。

最后又是一场普通人看不见的明争暗斗和再一次对顽固派封建知识分子的清洗。李锐都清洗累了,他在那一刻才明白为什么光靠搞清洗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因为蛀虫会藏起来,你以为房子已经干净了。但是它们总会在出人预料的时候钻出来恶心你。你就算是把房子拆了,它们都不一定会死。

所以要解决它们,只能让它们失去活着的养分。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了。

现在的东柏林的李若梅和王玉珠还并不知道,在之后几个月里她们将要经历和等的风浪。

现在的李若梅和王玉珠已经成为了柏林的顶流了。

尤其是李若梅,她在舞台上的扮相已经是风靡万千少女了。

东柏林电视台专门邀请她做了一个采访。

而当主持人在现场看着穿着男装的李若梅去一趟后台换装,出来就变成一名倾国倾城的美人时,他已经不可置信的不断用双手在脸上揉搓。

他反复确认李若梅的性别。李若梅也反复告诉他,自己是女生。

然后搞笑的一幕出现了,演播厅里很多女生看到李若梅是女生后,她们那种痛失所爱,感觉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再爱了的表情也被摄影机敏锐的捕捉到了。

并且在全东德播出了。这也算是一种公开处刑了吧。

而西方媒体不遗余力的疯狂攻击中国和中国的秀,并且西柏林购物节花了大价钱请来了很多明星,准备在一月二十七号中国新年着一天和中国打对台戏。

现在的舆论攻势已经从骂战延伸到了真金白银的战争之中。

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知道了柏林发生的一切。

他很满意现在发生的一切,他支持中国人搞对外宣传,其实就是想要借助中国人的手,帮自己一起抗衡北约。

如今中国人做的很棒,在朝鲜半岛他们又打了几个胜仗,虽然距离最终胜利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形式确实很好了。

而在西欧的舆论攻势又帮苏联解决了许多麻烦。让苏联可以集中精力在军事、科技、教育、工业发展。苏联也没钱,不然斯大林这么爱看电影的人怎么会容忍苏联一年只拍摄四部电影的计划。

苏联那点钱要花在刀刃上。

所以斯大林就纳了闷了,图们江入海口会谈怎么这么久了,赫鲁晓夫一点信都没传过来。

是个蛋现在也该孵出来了。

他不得不用相对严厉的措辞发电报质问赫鲁晓夫。

【为什么图们江的谈判还没结束?】

【为什为么我们的电脑小型化指导、近炸引信技术指导、火控技术指导还没谈过来?】

【为什么我现在还没见到核弹小型化、武器化技术包?”】

【赫鲁晓夫同志,请你告诉我。】

北京的赫鲁晓夫收到这封电报,他的光头上已经是一脑门子的汗了。

第五百三十章 顺利与暂停

赫鲁晓夫确实应该一脑门子的汗。他这人做事有的时候想一出是一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且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他擅自做主,提高了和中国谈判的价格。导致谈判进行的非常不顺利。

或者说就是谈判陷入了死局。

总理一直在和他兜圈子。不肯进入正题,那个李锐部长自从那次请他喝酒之后,他就好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不对,这么说不准确,准确来说是自从那次之后,李锐部长就成为了天字第一号的大病号。不是肠胃炎就是什么什么感染。反正就是没有一天是好的。

自己几次去看他,都是在医院里。看着他那样好像病入膏肓的脸色,赫鲁晓夫也不好意思说什么了。

李锐也是没办法,主席和总理都说了,不要直接与赫鲁晓夫发生冲突。所以他只能是用装病的方式来和赫鲁晓夫拉扯了。

已经病了这么久了,赫鲁晓夫也知道李锐在装病。李锐也知道赫鲁晓夫知道自己在装病。

但是李锐要加装不知道赫鲁晓夫知道自己在装病,赫鲁晓夫也要加装自己不知道李锐在装病。

然后两个人在医院见面几次,那个亲切劲啊。不懂的医生和护士还以为李锐和赫鲁晓夫爹呢,那么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很多孝子都做不到啊!

虽然有些不适,但是李锐还是强忍着和赫鲁晓夫演戏。没办法,这就是政治,不爽不要玩。

而在之后,赫鲁晓夫还亲切的对李锐说道:“李部长,希望你早日康复啊!”

躺在床上面有菜色的李锐说道:“我尽量,我尽量。”

李锐的一个尽量,就让赫鲁晓夫的算盘打得遥遥无期了。

而为了演的更加逼真,以及也算是消除一些赫鲁晓夫的火气。李锐找了个老中医,给自己弄了些拉肚子但是不伤身的药(毒)来吃。

所以李锐的菜色不全是装的。虽然是装病,但是李锐姿态做足了。给足了赫鲁晓夫面子和台阶了。赫鲁晓夫也没办法迁怒李锐了。

但是李锐的这个姿态也是给赫鲁晓夫一个软钉子了。

而与此同时,中国和朝鲜的谈判也在推进。丝毫不受苏联的影响。

毕竟现在的苏联总书记是斯大林不是赫鲁晓夫。斯大林还做不出让红海军堵着中朝门口收保护费的事情。实际上苏联大概也只有后来的勃列日涅夫有可能做得出这种事情来。

所以在北京饭店内,赫鲁晓夫满头是汗的和外交团的代表们开会。

“同志们,现在的情况不太乐观,我们谈判的推进速度太慢了。斯大林同志对我们的行动力很不满。”赫鲁晓夫在会上如此发言。

台下的代表们眼观鼻鼻观心。不少人心里诽议:还不是因为你提议的,要拿捏一下中国和朝鲜,提出一些加价筹码来。

是啊,本来这事如果按照斯大林的方针来走,其实早就已经应该结束了。中国和朝鲜互换国土,中国获得出海口。朝鲜再获得一个免税特许政策。

苏联同意并推动这一方针,以苏联海军保卫海港和航线安全为筹码,换取中国技术包的一定优惠。

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政策。但是因为赫鲁晓夫的过于贪心,三方共赢生生要被他弄成一家通吃。

惹得中国和朝鲜都不快了。

苏联代表团这个时候谁都不说话,不管赫鲁晓夫在会议上怎么说,就是没人搭话。

是啊,这个时候搭话,谁不怕被赫鲁晓夫坑一波啊。到时候把责任推卸过来怎么办?

所以这场会开的极其沉闷,所有人都成了哑巴。

“你们说话啊!怎么都成哑巴了!”赫鲁晓夫气的拍桌子。

眼看局面将要无法控制了,大家都知道赫鲁晓夫气上来了是很难收场的。

不得已,副团长站出来打圆场。

“赫鲁晓夫同志,其实我们的谈判如果说要快,其实很快就可以谈好的。”

“嗯?”

“其实就是按照斯大林同志的方针进行下去,中国人很快就会同意了……”副团长这话说了一半,他就没有说下去了。

因为赫鲁晓夫的脸色黑的发亮。最后他站起身来,嘟囔了几句愤然而去。

苏联代表团的团成员们面面相觑,只觉得赫鲁晓夫这样的不善,接下来的谈判估计也是困难重重。

只不过谁都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发生了,转过天来赫鲁晓夫一改之前黑脸的模样。

他主动约了中国的总理会谈,这是一场私人会谈,只见两人谈完从西花厅里出来的时候,两人都面带笑意,并且总理非常高兴的和赫鲁晓夫握手。并且在当晚,一直病了很久的李锐部长奇迹般的康复了。

参加了当天晚上总理为苏联代表团准备的一场小规模晚宴。大家吃烤鸭吃的很高兴。

而很快,中苏之间的会谈就顺利的进行了下去。并且推进速度极快,除了一些小细节之外,其他基本谈好了。

而赫鲁晓夫提了一些其他的条件,比如说增加给苏联的糖浆供应,以及开设更多的汽水工厂之类的条件也很快得到了中国代表团的同意。

整个谈判一下子顺利的不像话了。

而只有知情的人可以分析出来,看似强硬的赫鲁晓夫其实是害怕了,斯大林在第二天又追加了一封电报过来。要求他尽快把事情谈完,苏联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浪费。

有李锐带来的后世资料,主席和总理都清楚赫鲁晓夫的性格。

外强而中干。真的给他一个巨大的压力,他是顶不住的。

如果斯大林知道他擅自加码而导致谈判无法进行,甚至于破裂。斯大林真的会把他送去西伯利亚挖土豆的。

赫鲁晓夫喜欢西伯利亚的土豆换成糖浆。可是他不喜欢自己在西伯利亚种土豆。

所以中国和苏联的谈判看似在谈判桌上。实际上破局的气眼却是在朝鲜半岛以及西欧。尤其是西欧。

斯大林是个实用主义者,现在的中国对他来说助力极大,他不计较一些小小的得失。更何况是朝鲜和中国交换土地。

斯大林有更大的战略,他要的是全欧洲。东北亚的犄角旮旯,苏联人虽说不愿意放弃,但其实也并没有很在意。

而就在中国和苏联的谈判进行到尾声时。时间也逐步跨入中国新年倒计时了。

对新中国来说,1952年开端便是多个好消息。和苏联以及朝鲜的谈判顺利推进自然不必说。

还有从五零年到五一年开始布局的一些产业,在五二年终于可以产出一些成果了。

而更让人高兴的是在五二年年初,大庆油田终于产出他们的第一桶石油了!

南京和北京的电子管厂通过曙光厂的技术指导,开始大批量稳定的生产电子管。国内电子管的价格进一步拉低。

而电子管的价格走低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有感触的就是国产收音机的价格下降了。

一九五一年底,北京和南京等几个电子管厂开始稳定成批量生产电子管。工业部在经过商后再与厂家协调沟通。

国产电子管开始满足国内收音机厂需求。我们进一步降低从苏联以及其他国家进口电子管的需求。收音机厂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相应的收音机也进行调价。

在1952年新年前三天,一批纯国产收音机投入收场,售价比之前降低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一时之间,新中国各大城市老百姓们抢购收音机成为风潮。

与此同时,在新年前,亚洲汽水厂生产的“果趣”冲泡型果汁饮料产能以及足够。除供应志愿军外,也开始对国内无限量敞开供应购买。

山海关汽水厂两年时间产能扩充几十倍。在节前将一批早已备好的饮料投入市场。

东北第一糖厂响应国家号召,给老百姓过一个甜蜜蜜的年,将大量非战略性(供应志愿军)糖果一口气投入过年前的市场。

1952年对很多新中国老百姓来说,将是一个毕生难忘的春节。不管以后生活的如何富裕,物资如何富足。很多人永远都忘不了这个春节。

因为在这一年的腊月,中国老百姓的餐桌上第一次吃到奶糖。第一次喝到饮料,第一次听到收音机。还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在这一年诞生。

在三边农场的阳早和寒春收到了中国政府给他们这样的国际主义战士的新年礼物。一盒奶糖,一罐奶粉,一摞感谢信。

在中国流浪一年的海明威在次走上北京街头,那红纸贴满城的景象他毕生难忘。

安徽的农村彭家村里,下乡表演的戏剧表演团带来了城里最新的时尚。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