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35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伊利奇已经彻底忘记自己之前是带着审视的态度来看这部电影作品了。

他已经彻底被电影里的音乐与画面折服了。

不光是他,所有来看电影的人已经彻底投入到了这场音乐电影中不能自拔了。

不同于他们常听的苏联民歌或者古典音乐。

来自中国的丝竹音乐曲调既可以婉转柔情,又能化作霹雳惊雷。这是真正的中国音乐,一种他们从未听过的音乐形式。

而电影里的画面剪辑凌厉,配合着字幕与台词,所有人仿佛都时空穿梭回到了那些古老的时代。

自己就站在那些古老帝王将相的身边,看着他们的兴衰起落。已经没有人去思考,中国是怎样拍出这样一部融合了他们整个国家五千年历史的音乐电影了。

所有人都已经陷入其中忘记了思考。三弦切切如落珠,尺八悠悠似低咽。

东西两汉四百年,三分天下终归晋。画面流转,音乐不止。高山河流,大漠戈壁与天涯海角。

有人封狼居胥,有人远走西方。有人七进救主,有人拓土开疆。有人造字惊风雨,有人书香铺满江。

有人记漫天之星斗山川之表里,有人书华夏之变迁历史之风云。有儿郎保家卫国披肝沥胆,有红颜披甲不在红妆。

历史的长河仿佛在这块荧幕中缓缓向前推进,音乐或高昂,或委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夜阑卧听风吹雨……”“黄沙百战穿金甲……”

一首首古诗词通过画中人演绎,生动的展现在众人眼前。

巍巍有唐,万国为邦。

中国是什么?是大江大河,是高山峻岭。是边疆戈壁,是金顶初阳。是飞跃雪山的鹤,是啸聚山林的虎。

是江南锦绣的园林,是北疆辽阔的牧场。伊利奇现在才明白,自己以为自己了解的中国,不过是中国的冰山一角。

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之悠长,需要用一辈子才能探寻。忽然,音乐声音一低。

电影画面一暗。“大清国今日与英吉利帝国、奥匈帝国、沙俄帝国……”

曾经这个古老帝国的一切美好画面在这一刻被撕碎。

在悲壮的音乐中,关天培战死虎门,邓世昌未能撞沉吉野,左宗棠击败法军一样需要赔偿。

昔日盛景全不在,只遗留满目疮痍与遍地乞丐。

旧中国最破败的一面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双眼麻木如同行尸。

画面里的中国人真的和电影里前十分的那些中国人是一个国家的吗?

伊利奇不由得发出这样的疑问。可就于最黑暗低沉破败之际,一个男人跳了出来。

“各国变法未曾闻有无流血牺牲者,今日中国之变法流血牺牲由我谭嗣同始!”星火已经被点燃,音乐逐渐高亢。

反抗与革命的星火已经开始燃烧。

有一个穿着白色中山装满脸血污但依旧难以掩盖他气质形象的男人,他在监牢中对着审问自己的清政府官员说:“大清要我的命,我诛大清的心。”

伊利奇忍不住在私底下挥舞着自己的拳头。

他不喜欢电影里那个留着辫子的朝代,他们似乎把之前一切的美好都破坏完了。

画面接着一转,二胡渐入,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中国依旧是哪个破败的中国。

伊利奇所熟悉的那个中国出现了,破败、蛮荒、几乎看不到文明的前途。

可就在这时一声重鼓敲碎了平静。黑夜中一道光华刺破夜空,蒸汽列车上一个男人挥舞着红旗高声呐喊。

“同胞们,团结起来!”有人踏破了一潭死水,有人身陷囹圄却为众人争得自由。

琵琶声越来越快,越来越猛。如惊雷,如急电,如狂风骤雨。一件大事将要发生。

面对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活着都成奢望的国民时,一群人站了出来。

电影画面出现一种蒙太奇处理。在某一刻时空仿佛交错在了一起。一边是现代,一边是古代。

画面中的是中国现代革命者,而画面虚影中却是中国古代先贤孔子。

“先生,何曰为仁?”“天下大同。”“何为大同?”“天下为公。”当激昂的音乐不断攀上高峰,当画面中看见中国红色的火焰开始燃烧。

在场所有人都开始心情激荡。

“他们要用暴力手段创建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让统治阶级在其下颤抖吧!”

画面上革命运动已经展开,一副波澜的画卷开始新的征程。

整个音乐仿佛换发了新生,那死气沉沉精神不在的感觉一去不还。

当革命者流血牺牲时,蒙太奇时空中的屈原说道:“我把诗写在竹简上,而他们把诗写在历史里!”

当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的战士舍命冲锋时。

蒙太奇时空内的霍去病也带着自己的军队横扫匈奴。

“寇敢持兵杖凌我者,必戮!”当骑兵连发起决死冲锋时,蒙太奇时空中的古代名将赵云也在发起人生中最后一场冲锋。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在这一刻,伊利奇似乎明白了什么是中国。

这就是中国!当音乐来到最高潮,新中国建立,天安门广场上一片红色时。

伊利奇听见自己的背后传来了一阵低沉的呜咽。

坐在自己后面的那些中国人中有人哭了。

第六十章 宣传的力量

孙家栋哭了。他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眼泪就划过了自己的眼角,肆无忌惮的奔流。

也许是看神农舍生忘死,为天下众生尝百草时?

也许是在夏禹治水时?又或者是秦王扫六合,霍去病封狼居胥?也有可能是在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梳冕时?

有可能是看见满地大烟管,饿殍遍地,爱国将领死战御敌却依旧保不住老大帝国的江河日下时。

更有可能是划破黑夜中的那道光,那挥舞红旗的人。电影快到结束了,中国已经是一片红色的海洋。

这个国家获得一次崭新的生命,一扫前朝数百年之腐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起来。

他们在竭尽全力的建设这个曾经无比辉煌但又无比衰弱的国家。

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坚毅与希望。电影里有人在低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最开始还是呢喃低语,而越到后面声音越大。

而且这段声音是用的中苏双语一起呢喃。

在场所有的苏联人也能听得懂。所以有人开始附和,一开始还是小声,可是当电影中的声音越来越大时。

几乎所有人都是用喉咙中压抑许久的声音发出怒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尤金双手紧握,喉咙青筋暴起,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战场上随着政委冲锋高喊“乌拉”的岁月。

影像和声音是最能直击人心的东西,这场音乐电影用好听的音乐和剪辑犀利的镜头,让在场所有人在二十五分钟的时间内阅览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看见这个国家是如何从部落时代一步步发展起来,成为一个文明大国。

又看着这个国家又是如何一步步衰败,最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国家。

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就在把最美好的东西在你眼前撕的粉碎。

这电影就是如此。电影中的中国在古代有多美好,在近代就有多悲惨。

尤金前一刻还在感叹电影中上元宫和长安城的宏伟,下一刻就已经看见1942里遍地饿殍的河南。

上一刻还是戚继光抗倭大捷,下一刻便是中国军人高喊着“中国不会亡”而被日军全面屠杀。

尤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现在自己的心情,他很压抑,他不喜欢这样。他有着人类朴素的善良,希望所有人都能好好的生活,建设自己的国家。

就像是电影里中国人修建的那些漂亮园林和精巧的房屋建筑一样。

那些手工艺人精巧雕刻的木雕,那些画家们在白纸上挥毫泼墨的山水画。

这些才是尤金喜欢的东西,也是他认为全世界所有人都应该喜欢的东西。

而不是鸦片、侵略、骨瘦如柴的婴儿、欲哭无泪的母亲、麻木不仁的民众。

以及该死的战争。所以当他看见骑兵连决死冲锋时,当他看见南京城里被推进万人坑里被坑杀的平民时,在他看见中国的战士背着炸药包舍身炸坦克时。

曾经作为一名战士的热血再一次沸腾起来。

伴随着高昂的音乐,他很得不再次回到战场冲锋陷阵,与这些战士一起并肩杀退日本法西斯。

古代中国的恢弘壮丽令人赞叹,近代中国的贫穷苦难也令人扼腕。

还好在最黑暗的时候总有一团火光照亮天空。

那是尤金毕生的信仰,他相信这也是全苏联人的信仰。

当画面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话语开始呢喃时,尤金已经开始忍不住跟着一起低语。

而当声音越来越大时,一声声低语化为满腔热忱的怒吼。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尤金高喊了三遍。

而电影在最后一个画面中也渐渐落下帷幕。

画面中一个名为李大钊的男子振臂高呼:“一百年后的中国会证明我的观点,共产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

放映厅的灯光渐渐亮了,尤金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了起来。

而和他一样因为怒吼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站起来的观众不在少数。

尤金的妻子眼眶红红的,他的孩子虽然太小还不太能完全看懂电影里那些画面所传达的意识。

但是他们也都很激动,兴奋的手舞足蹈。他们感觉看了一场好电影,但是至于好在哪里?

小朋友是说不来的。也不知道是谁先带的头,有人开始鼓掌。很快所有人都开始猛烈的鼓掌,掌声如潮水一般经久不息,响彻了整个放映厅。

足足五分钟的时间,掌声没有一点平息的样子,口哨声喝彩声经久不衰。

苏联人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很直接。对于他们喜欢的东西,他们从来都是不吝啬赞赏的。

很多人双手都拍红了也没有停止鼓掌。

当散场时,尤金注意到最后几排坐着一群中国人,他们应该是留学生。

看样子都不大,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尤金对着他们高喊一声:“达瓦里希,好好学习,把你们的国家建设成曾经伟大辉煌的模样!”

伴随着尤金的呼喊,很多观众也纷纷发出同样的喊话。

“达瓦里希,加油!”

“努力吧,达瓦里希。我相信一个可以建造长城可以建造紫禁城的文明,以后也可以建造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加油,达瓦里希。努力提高你们汽水厂的产能吧,我今天都没买到!”孙家栋赶紧擦了擦自己的眼泪,生怕自己这幅狼狈的模样被其他人看见不好。

但实际上所有留学生都哭了,白茹更是哭的不能自已。只有孙家栋和几个男学生还好,他们纷纷问好的苏联民众回礼。

“达瓦里希,谢谢你们喜欢我们的电影。”“谢谢各位。”

“汽水厂产能,还是请您找商务部的参赞反应吧……”有的人要来和孙家栋握手,还有人拍了拍他们的肩膀示意他们在苏联好好学习。

很多来苏联留学一年的老留学生第一次感觉到这么多来自苏联普通民众的善意。

白茹更是一边抹眼泪一边低语:“你们知道吗,其实很多苏联人之前可瞧不起我们中国人了。觉得我们国家又穷又笨。今天好了,要让他们也知道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不是白叫的!”

白茹的话有些直白,但却是很多留学生心中的心声。

但实际上以现代化的风格剪辑出的电影宣传,其展现出来的力量远远不止如此。

就在孙家栋等人也准备离开时,伊利奇拦住了他们。“你们好,我是真理报的编辑伊利奇,能对你们做个简单的访问吗?”孙家栋等人面面相觑。

“这……您的问大使馆的同志。”

第六十一章 第一中吹的诞生(上)

理论上现在留苏的学生都是要受大使馆管辖的。

因为现在出来留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国家出钱的公费留学生,他们都属于定点培养的。

比如孙家栋和黄志明是为国家定向培养的飞机发动机学生,白茹是国家定向培养的电子工程学生之类的。

所以孙家栋还是非常谨慎的,没有直接答应接受伊利奇的访问。而是让人找了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大使馆同意,并且派遣陪同人员的情况下,这群留学生才开始接受伊利奇的访问。

伊利奇:“这部电影中展现的古代中国式你们熟悉的中国吗?”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