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黄志明用可乐把牛肉咽下去了,整个人才感觉活过来。他看看可乐,又看看牛肉。
“家栋,你别说这玩意儿还挺好喝。难怪苏联人要买了。你要不要开一瓶?”
“别了。这要赚外汇呢。你这瓶开了就开了吧。我们俩就这瓶尝尝味道吧。”
孙家栋拒绝再开一瓶的提议。
开了饮料的白茹抱着碗在一边有些不好意思,孙家栋的话显得她特别没有觉悟似的。
“白茹,你们那些膨化食品卖的怎么样了?”还好孙家栋扯开话题,没继续谈论。
白茹放松了:“生意可好了。买的人可多了。还好膨化食品轻,不然我这一上午搬上搬下的怕是腰要累断了。”
“莫斯科好多百货商店,还有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还有华沙、基辅等好多大城市的百货商店都想要大批量进货呢。”
“你们是没看见那场面。那些进货员举着这么厚一沓的钞票在我们眼前晃。我长这么大都没见过那么多钱呢!”
白茹想起上午的场面还有些失神。
那些大商场的采购员挥舞着几万卢布的现金要求大量进货,把还在大学里上学的白茹惊呆了。
还好大使馆的参赞及时出面,让那些大宗采购的采购员去和大使馆方面接洽。
不然白茹这群学生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个场面。
三人边吃边聊,把一大碗土豆烧牛肉盖饭吃的干干净净。
孙家栋和黄志明甚至还添了半碗。不是饿,主要是好吃。
牛肉吃到饱这种事他们这辈子也没体验过啊。
吃完饭还要忙活下午的工作。
而白茹指着展览馆旁被大使馆人员隔出来的一个大房间道:“大使馆说免费放电影。一直放到晚上八点,我们下了班去看吗?”
“去啊!”孙家栋和黄志明满口答应。
第五十八章 中国印象
1950年,如果以灯红酒绿的美国芝加哥、高楼林立的纽约、星光熠熠的洛杉矶为比较的话。
全球其他国家和城市的娱乐都可以算得上是极度匮乏。
因为资本主义太懂得如何给人民提供精神海洛因了,不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
精神海洛因一直是资本主义强国掌控世界的秘诀。
不过无止境的精神虚幻与精神满足,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嬉皮士运动在西方主流国家开始抬头。
并且在六十年代达到巅峰,成为了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运动。
而在后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搞垮苏联之后,开始对亚洲开始下手。
去雄性化的文化输出开始在亚洲传播。
以曾经繁盛的日本动漫二次元文化为例。
曾经的日本动漫二次元文化百花齐放。
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一十年代之后就开始迅速褪色。
到了后期日本二次元文化几乎与软色情画上等号。
二次元=大胸翘臀萌妹御姐。李锐作为后世之人每每想到后世中国在世界文化话语权上的缺失就夜不能寐。
如今穿越回1950年,他自然要运用好手上的优势。
宣传和立住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宣传阵地,这点上李锐和毛主席是想到一块去的。
毛主席其实非常重视文化宣传工作。
“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在全面核战争爆发之前。世界战争的主战场是在舆论上,在意识形态上!”
毛主席在一次中央级会议上如此强调。
“我们新中国的宣传工作一定要搞好。不光是对内宣传我党政策。对外也需要宣传我们建立的新中国。”
“北平天桥卖艺人们有句民间谚语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
“我们要练,也要说!要高调的说,要让世界人民知道新中国从前和现在在经历什么!”
中央为了新中国的宣传特别召开的这次会议,其源头还是因为李锐掌握了大量后世可以直接使用的宣传素材。
而且破晓基地现在已经扩充了很多年轻人进来。
李锐特别从其中抽调了三十个人,跟着自己学习剪辑、宣传,还有后世的舆论战。
其中还有一部分人要学习如何剪辑拍摄电影和纪录片。
这群人以后将成为新中国宣传的骨干,以及新中国电影的导演。他们以后就是新中国的喉舌。
新中国战士们的战场在朝鲜、在藏南、在边疆戈壁在海角天涯。
而破晓基地里李锐培养的这群战士,他们以后的战场将在帝国主义的心脏。
现在的莫斯科,不过是他们一场牛刀小试的试验场罢了。
展览中心六点钟就下班了。
这让很多没有买到商品的莫斯科居民感到不满,但是能怎么办呢?人家也要休息。
不过好在中国人在展览中心旁边搞了一个小的放映厅,以几乎免费的价格让大家看一场所谓叫“中国印象”的音乐电影。
这电影好像挺短的,二十五分钟就能播放完一场。所以很多人没买到商品,想着来都来了,至少要看个电影才走吧,不然亏得慌。
这种想法就像是钓鱼老哥去钓鱼,钓了一天都是空军,最后不薅一把水草走都觉得难受。
当然,也有专门来看这场音乐电影的。比如说尤金一家。尤金和他的妻子今天早早的就来展览中心排队了。
他们不光成功的抢购到了四种口味的汽水每样两瓶,还抢购到了四种口味的薯片,以及仙贝、雪饼、虾条等等膨化食品。
这花了尤金不少钱,但是无所谓。因为苏联工人的工资很高,而且因为市面上的消费品数量有限,所以尤金这样的工人有不少存款。
这些钱他平时也花不出去。还不如买这些东西来改善生活。自从第一次喝可乐之后,尤金一家就对中国食品不可救药的迷恋上了。
而抢购完之后,尤金发现展览中心旁临时搭建起来的一个放映厅。
有售票员在售票,卖的是一部《中国印象》的音乐电影。票价很低,一张票只要十戈比,和白送差不多。
在娱乐手段并不发达的1950年,看电影就是极好的娱乐。所以尤金一家人早早的吃完了饭,坐公交来到放映厅。
他们是七点二十的票。大家都有序的检票进场,尤金一家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他的妻子有些担心的说道:“中国人的电影,孩子们听不懂怎么办?”
尤金却挥挥手:“人家说了是音乐电影,那应该没关系。应该是那种唱歌跳舞的电影,听不懂应该也不影响观赏。”
尤金的四个孩子,刚好是两对双胞胎。
一对兄弟,一对姐妹。孩子们对于看电影总是很兴奋的。
而坐在尤金后面的则是一名真理报的记者,他叫伊利奇。
他是被派来拍照写中国食品展的报道的。
他对于中国食品展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感觉不可思议。
因为伊利奇在1949年去过中国,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写过报道。
在他的记忆里新中国就是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那里的人几乎都是文盲。
一半的成年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
这样一个由文盲和农民组成的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苏联在莫斯科受到追捧,伊利奇只觉得不可思议。
贫穷、落后、没有文化、蛮荒以及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落后习俗,这是中国留给伊利奇的所有印象。
说真的,伊利奇觉得中国比一些非洲国家和南美国家强的有限。
而看这个名为《中国印象》的音乐电影,纯粹是伊利奇晚上实在是没事做,他给自己找点乐子罢了。
他是以一种带着优越感的审视态度准备看这部音乐电影的。
就在最后熄灯前的一分钟,伊利奇注意到有一批中国人好像落座在了自己的后方。
整个放映厅大概可以容纳五百人,现在坐了四百多人,算是上座率不错吧。
还是有很多苏联人对中国并没有什么兴趣,灯光渐渐黑了下来,放映厅内说话的声音也低了下来,渐渐消失。
一束光穿透黑暗,映射在正前方的投影幕上。一道彩色的影像出现在大银幕上。
这一次为了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宣传,国家特别搞了一批珍贵的彩色胶卷来录制李锐等人搞出来的宣传电影。
不过李锐觉得自己搞得不应该叫电影,准确来说应该是视频混剪。
“中国人居然舍得用彩色胶卷?”伊利奇咕哝了一声。
波涛滚滚的黄河壶口瀑布出现在荧幕上,伴随着而来的是一阵低沉的号角嗡鸣。
《象王行》的前奏响起。大河奔涌,战鼓响彻天际。逐鹿之边,战火滔天。
鼓角争鸣,逐鹿之战。
中俄双语字幕让所有观众都能知道画面上在播放什么。
激昂的鼓点与嗡鸣伴随着银幕上的部落之战,这场公元前4600年鼎立华夏的逐鹿之战第一次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当伊利奇听见《象王行》的音乐,看见逐鹿之战的画面时,他就已经不可抑制的双手紧握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未来寰宇必将是赤旗的天下!】【同志们,你们必须要记住我们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胜利!还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但是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已经证明了,没有资本家他们也可以活的很好。而资本家还没有证明,没有工人阶级他们还能活着!】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那些闪耀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是这个世界最浪漫的事情。
共产主义,是这个世界最酷最摇滚的一件事。我深爱着那些理想主义者,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也许终有一日万山红遍,群星破开乌云,闪耀世界。
第五十九章 这就是中国
逐鹿之战,华夏定鼎。
4600年前的这场部落之战却奠定了炎黄子孙的血脉。
伴随着《象王行》中那鼓角争鸣的配乐,一副古代中国的画卷在世人眼前徐徐展开。
低沉的战鼓,轰鸣的号角。浴血沙场的拼杀,炎黄部落取得了胜利。古筝响起,曲调高昂。
身披蓑衣的神农尝百草,定天下五谷。琵琶高亢,笛声悠扬,二胡绵长。
天降滂沱大雨,九州浮水。不问鬼神问苍生,不求神佛不靠方舟。大禹振臂,天下治水。
号角再起,夏禹鼎中国第一朝:夏。争鸣再起,夏失其鹿,天下共逐。
公元前1600年,商王朝建立。影像伴随着高昂的音乐快速变幻,商朝帝王走马灯式的变换而过。
武王伐纣,东西二周。春秋战国,列国伐交。当曲调进行到最昂扬时,身穿黑色盔甲的甲胄的秦王嬴政占据了整个画面。
六王毕,四海一。书同文,车同轨。史称:始皇帝。伴随着秦始皇的登基,音乐慢慢收敛,仿佛一切都将在此落下帷幕,中国就此结束诸王混乱的年代,进入大一统。
紧接着画面一暗,音乐停止。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雨之中,程胜、吴广聚拢失时的秦兵与奴隶,他们要为自己争一条活路。
也成为了后世中国人深埋在心中那不屈的种子。
《破阵乐》顺势而起。大鼓如雷,琵琶如电。画面上骑兵纵横交错,秦字旗在楚汉之中风雨飘摇。
“诸位,今日破釜沉舟,誓扫秦兵!”楚霸王破釜沉舟,汉王十面埋伏。
一幅幅历史画面在银幕上不断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