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4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轮到张祥,社员给他挑了只四斤多重的鸡,他没嫌贵直接掏钱了。

这只鸡杀完交到张祥手上的时候他发现这鸡有点瘦,好像没什么肥油啊。

不过只要是正经鸡就行,不肥就不肥吧。张祥喜滋滋的提着一只鸡往家里走。

他就住在和平里这边。

刚走进胡同他就问道一股浓烈的鸡香味。

胡同居委会的刘大姐看着张祥和他手上的鸡笑呵呵的问道:“你也去供销社买鸡了?”

“对,看着便宜就买了。”

“还是你们钢铁工人赚钱,买鸡都是整只整只的买。我们院子都是四个人合在一起买一只鸡。”

“四个人?这买了怎么分啊!”

“嗨,两个腿两个翅膀呗。要腿的多出点钱。要翅膀的少出点钱,鸡头和脖子都给要翅膀的。这样一人也能分差不多一斤鸡肉了。”刘大姐美滋滋的说着。

“我都有几年没吃过鸡肉了。今天炖了碗鸡汤全家喝。”张祥想了想,刚刚社长好像说这鸡不适合炖汤?

不过无所谓了,不适合又不是不能。这年头鸡当然是炖汤最合算,每人都能来一碗。

张祥别过了刘大姐,一直往胡同深处走。

这一路走来发现很多人家都在做鸡肉。

整条胡同都在弥散着一股鸡肉的香味。

其中大多数都是几家合着买一只鸡的。

和他一样一人独买一整只鸡的很少。不少人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眼神,还有父母低声的教育孩子,让孩子好好学习以后成为张叔这样的工人阶级,这样就能买得起整只鸡来吃了。

这让张祥不自觉的挺起胸膛,他骄傲了!

回到自己的大杂院他就发现自家的几个小鬼正趴在墙边悄悄的瞅着隔壁于大娘正在做的红烧鸡流口水呢。

“别趴着墙角流口水,丢不丢人。走,回家让你们娘给你们烧鸡吃!”张祥的五个孩子看着父亲手里提着的大鸡,他们发出了一阵欢呼。

注:红军自从经济崩溃之后就取消了军饷制,采取了津贴制,也就是只给战士们发零花钱。

但同时提高了军队的待遇标准。吃住都由军队负责。在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新四军明面上的军饷标准远低于国军。

但实际上待遇却好很多。一直到解放初期,军饷制度也没有恢复,大家都还是领津贴。

一直到55年才全面恢复军饷制度。

所以建国初期就会出现开国元帅的收入还不如一个大工匠高的情况。

第四十一章 所谓幸福

张祥一家住在和平里一条胡同的大杂院的北房。

等他提着一只鸡回家的时候,他的媳妇正在厨房忙活呢。“来,今儿个咱们家业开开荤!”

啪一四斤重的净堂鸡放在案板上还真的有点分量。

张祥的老婆桂花眼睛一下就亮了。“当家的,你咋买这么大只鸡呢。”

“今儿个供销社的活鸡便宜。才4200一斤,我就直接买了一只。我也不和他们似的抠抠搜搜的。一只鸡还两三家人合着一起买,这一人能分到一口肉吃?”

张祥的语气中有一种骄傲:“我是钢铁厂的大工匠,新政府怎么说的?我们工人阶级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阶级,是创造这个世界的阶级。”

他拍了拍胸脯,一挑大拇哥,脸上那种三分得意七分骄傲的神情神气活现。

桂花拍了一下自己的男人,然后凑到厨房门口朝外看了眼,确定外面没人听到张祥的话后才走回来。

她啐了张祥一口:“你啊,就知道得意吧。做人别太张扬。今天供销社有便宜的鸡我也听说了,人家都是合着一起买的。就你张扬,一买就是一整只。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这个大工匠有钱是吧。”

“嗨,这话不就咱俩说说嘛。我又不傻,逢人和人说我有钱,我脑子烧的啊!别人问我都说我家里人口多。你、我,还有那五个半大小子。这四斤的鸡一人一筷子还能剩什么啊。”

桂花却道:“一人一筷子还不知足啊。早些年咱们家连棒子面粥都喝不上的日子你忘了?”

“这还能忘?忘不了啊,还是共产党进城后好啊!我们有了太平日子过。”

张祥有些得意,有些舒坦。

现在的日子是他这辈子过得最舒坦的一段日子。

工厂里的工资没有拖欠,厂长也不打人骂人了,准时上班定点下班,每个周末还能休息一天。

城里的物价去年还有些波动,今年算是稳定下来了。现在就连鸡肉的价格都下来了,还指望什么呢?

桂花则是在收拾着张祥带来的鸡。

“这鸡的肉咋这么厚呢?”桂花仔细打量着白羽鸡,这鸡和现在国人所吃过的黄羽鸡完全不同。

白羽鸡没有厚厚的皮下脂肪,也没有很厚的皮,甚至就连骨头都比黄羽鸡要细小。

但是这鸡就是很能长肉,出肉率极高。

如果把两只同样重量的黄羽鸡和白羽鸡摆在一起就会有很明显的对比。

白羽鸡的鸡胸肉是鼓鼓胀胀的,上半身的肉都很厚实,囤积脂肪的屁股却很瘦。

而黄羽鸡则相反,黄羽鸡上半身不会有臌胀鸡肉。但是下半身,尤其是后屁股部分会有很厚的一层肥油。

而且整只鸡的皮下脂肪尤其丰厚。

简单来说白羽鸡就像是健身房里练健美控制体质的雕塑肌肉的健美选手。

而黄羽鸡就像是参加大力士比赛,看着很胖但又很有肉的选手。这样的鸡桂花还是第一次见。

张祥开口道:“那供销社的社长说,这中白鸡我们新中国的农学家搞出来的一个新品种的鸡。就是出肉率特别高,养的快。

不然怎么能比菜市场的那些黄鸡便宜这么多。一斤黄鸡的价钱可以买这样一只白鸡的价钱了。”

“嘿,还真新鲜。这新中国成立了,新鲜事还真多。”桂花稀罕道。

“当家的,我们拿这鸡炖鸡汤?”有了一只鸡该怎么吃?

对于中国人来说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大概就是炖汤了。

第一是因为炖汤方便且好喝,第二则是因为炖汤就显得多。人口多吃不到肉不要紧,至少能尝一口有肉味的汤。

胡同里今天买鸡的不少,大家的选择都是炖汤。

但是张祥却摇摇头:“那供销社长说着鸡肉炖汤不好吃。你还是红烧吧,我也好些年没吃过红烧鸡了。”

桂花开口笑道:“行,当家的。听你的。”

“诺,这里还有鸡杂。你用辣椒给我炒咯,炒辣点,今晚我喝点小酒。”“行。”

张祥哼着小曲提着一个空瓶去打酒去了。

顺路还买了一斤盐炒花生。桂花在家里操持着这只鸡。

鸡肠、鸡心、鸡胗、鸡肝这些用辣椒炒的香香的辣辣的。

整鸡则用大刀切成小块。她把那些没什么肉的部位,比如说鸡背、鸡脖、鸡尖和鸡爪挑了出来。

这些部分拿去红烧也没肉。吃不到什么东西。所以她把这些骨头多的部分集中起来,先倒了一点油把这些炒香,在下大蒜一起煸炒。

等到大蒜的香味起来了之后,一勺烧开备好的热水下锅。哗啦啦啦一热油遇见水瞬间发出一阵愉悦的欢腾,鸡的香味和蒜的香味瞬间融入热水之中。

一锅平凡的热水瞬间变成香醇的鸡汤。

桂花用小火熬着鸡汤。铁锅又烧热了,这一次是热油混着鸡块、姜块、土豆块一起翻炒。

滋啦啦的油声和香气弥漫的鸡肉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张家的五个半大小子都伸着头在厨房外看着呢。

最小的小幺已经留下了不争气的口水。

十四岁的大哥也是喉头窜动,猛咽口水。都是发育期的孩子,又没吃过多少好东西,一个个知道今天家里吃鸡都是馋的走不动道了。

桂花不得不把这几个小家伙赶回房去。

要是他们待在厨房,那别等菜上桌,他们能偷吃掉一大半。

等着张祥慢慢悠悠的提着二两散白一斤盐炒花生从外面回来的时候,桂花的饭也做得了。

红烧土豆鸡块,鸡骨萝卜丝汤,还有一小碟专门给张祥预备的辣炒鸡杂。

她还切了一些下饭的咸菜疙瘩。

等到家人都齐了之后,张祥说一声:“开饭吧。”

他家五个半大小子才端起碗筷,一个个的都把筷子伸向红烧鸡块。

“诶诶,我说你呢老三。有没有规矩,我们家吃饭什么规矩。”张祥用筷子打了老三的头。

老三摸摸脑袋:“不许争抢。”

“都不许争抢,你和老五抢什么?都把筷子给我放下,放下咯!”张祥数落着儿子们:“别看着一点好吃的就一点像相没有。从老五先来,一人夹一块。”

在张祥的要求下,五兄弟从盘子里一人夹出一块鸡肉。

“吃吧。所有人都吃完了这口,才能夹下一口,听见没。兄弟要齐心,在饭桌上都人心不齐,以后你们出去了被人欺负了,你们还能齐心吗?!”

桂花笑吟吟的看着自家男人在教育孩子。

张祥作为钢铁厂负责高炉的大工匠,也是念过书的。读了到了高小,但是没毕业。

可是在这胡同里也算是文化人了。至少他读书看报都没问题。

隔壁李奶奶看儿子来信的时候还要请他帮忙呢。

不过老大就面露苦涩了:“爸,我刚刚夹的是一块姜,我能重新夹吗?”

第四十二章 国与家

生姜这东西,就他妈的很神奇!在红烧肉里,它是你以为的大块瘦肉。

在黄焖牛腩里,它是你以为的大块牛肉。

它总能以一种最完美的姿态藏在一道菜里,而且还让你无法发觉。当你发觉的时候,玩玩是这块生姜只剩下一半的时候。

它的另一半已经在你嘴里了。

虽然生姜是那么想要融入一道菜变成人们最喜欢的东西。

但是人们却总是嫌弃它。

就像是现在这样,老大一脸苦涩的夹着一大块生姜的和张祥祈求道:“我能换一块吗?”

张祥用三钱的酒杯喝了一口小酒后眯着眼笑了一声:“刚刚看你夹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块姜,但我没说,你知道为什么吗?”

“爹你坑我!”老大都快哭了。

“嘿。那还不是因为你太贪心了。这块姜看着像一块肉又大块,你就一筷子夹起来了。”

张祥哼了一声:“你的弟弟们都没那么贪心。你这次就吃姜吧。当个教训。”

老大憋着嘴:“哦。”

毕竟十四岁的大孩子了,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耍无赖。

而且老爹说的也对,如果不是自己太贪心,想要来一口最大块的鸡肉,自己也不会夹到姜。

老大只能默默吃姜了。在1950年,葱姜蒜也算是盘子里的菜。除非那些有钱人家,一般人家姜和蒜都是当一种菜吃的,可不会剩下。

桂花蒸了七碗米饭,其中六碗是用五成高粱和五成大米混合一起做的高粱米饭。

只有一碗是纯的大白米饭。纯的这碗大白米饭是给张祥准备的。因为他是家里的壮劳力,一家老少都指着他养活。

他吃的就是家里最好的。就像是他用来下酒的炒鸡杂,虽然孩子们也眼馋是什么味道的,但是没人会伸筷子。

那是老爹下酒用的。兄弟五个有顺序的一人夹一块鸡肉吃,等大家都吃完了再夹下一块。

饭桌上没有了争抢,气氛和谐多了。

“这鸡肉真好吃!”“爸,我们能常吃这鸡肉吗?”

“我明天要去学校和同学说我今天吃鸡肉了!”孩子们总是童言无忌的。

张祥看着孩子们这样承欢膝下,自己偶尔买得起酒,买得起肉。家里人不挨饿。

这就是自己最向往的生活。

不过他看着今天老大在吃了两块肉之后,兴致就不高了。

他有些好奇的问道:“老大,你是怎么回事?往日里就你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今天怎么不说话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