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2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但是实际上一桌仅仅只用了两只鸡多一点的量。

差不多是五斤鸡肉左右。不过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样的菜肴和过年没差别了。

新加入的新人们看着这些肉菜眼睛都直了。

这年头肉食属于奢侈品,不是什么人都能吃到的。很多年一年也就吃几次肉而已。

李锐看得出很多人都在咽口水,但是没有人下筷子。

他不得不站起来敲了敲杯子:“各位,各位。你们愣着干嘛,吃啊!”

“首长,会不会太奢侈啊。”有一个长得很漂亮,梳着两条麻花辫的年轻姑娘举起手弱弱的说道:“这样的伙食供应很贵吧。”

“我们这里虽然有很多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但是我们也能吃苦的。不用特别照顾我们。我知道很多干部的伙食待遇好像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吧。”

李锐看了眼那个女孩问道:“你叫什么?”

“白灵。”女孩道。

“白灵,你不用担心这个。还有老陆你们这群科学家也别拿败家子的眼神看着我。我是败家子吗?”李锐反问一句。

科学家们不自觉的点点头。

李锐尴尬的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胡茬:“我真不是败家子。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

“北平白羽鸡场的第一批肉鸡出栏了!并且开始对我们基地供应。这种鸡生长速度快,粮食消耗少。是缓解我国人口吃肉难的重要农产品。”

“根据白羽鸡场的产量进行估算,他们每天可以为我们的科研人员供应最少三两的鸡肉!”

“大家以后不用担心没有肉吃的事情了!”李锐的话瞬间被一片掌声覆盖。

“而且不光是我们,北平白羽鸡场从今天开始也将向北平市面上投放第一批肉鸡。价格是传统土鸡的三分之一。”

李锐说着话从盘子里捡起一块白斩鸡的鸡腿肉道:“这种鸡很多人说没有鸡味,但是我觉得很好,因为它是肉。”

“这就是我们这个基地第一个惠民的贡献。老陆啊,你们也不用拿那种败家子的眼光看我。

我想要的是我们的人民能尽快的实现,家家户户能吃饱能吃好,所有人天天都有肉吃!”

李锐的话再次引发一片掌声。

只是李锐坐下来的时候,陆光达低声说:“你的想法是很好的。你也提交了一些高产的粮食种子。但是我们国家的化肥产业还不发达。”

“我看过资料了,我们现在国家一亩地的化肥用量不足八斤。太少了。我们国家的耕地都是反复耕种,土地缺少肥力啊。”

听到陆光达所言,李锐也是无言。

对于农业来说除了高产良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化肥了。后世中国是化肥大国。

可是现在中国还缺少足够多的化肥。而且在后世,中国的化肥产业差不多要在七十年代才出现起色。

后世大名鼎鼎的小岗村农业奇迹,可不仅仅是因为大包干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就创造出来的。

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国家的化肥产量上来了。

目前李锐提交的高产种已经在华北平原的几个农场开始试种。

但是化肥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李锐想了想,他想起自己从前去农村外婆家玩耍时见过的一种农村简易化肥生产设备。

他忽然低声说道:“我这里有一套非常便宜的生物化肥生产设备,要不要搞来试一试?”

冯石听到两人的谈话,他也凑了过来:“不贵?”

“不贵。”李锐拿出手机查了查价格:“一套的价格不过两万多。我们可以先买一套回来,然后仿制。”

“这个机器的难度不高,我们国家现在应该可以自己制作。刚好白羽鸡场那边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鸡粪。不制作成有机肥太浪费了。”

“把有机肥制造生产线和白羽鸡场绑定,既可以解决鸡场的鸡粪问题,还可以扩充肥料。过段时间我觉着甚至可以上家猪养殖场。后世的猪仔耗粮少,长得也快。”

“整个生产线可以相辅相成的扩充起来。大规模的化肥设备必须要从苏联那边进口。但是小规模的化肥设备我们可以自己搞起来。”

“将这些产业下沉到乡间去。新中国虽然给每人都分了几亩地。但是仅靠几亩地是养不活一家人的。华北平原农业想要大发展,必须走规模化农场的路子。”

李锐低声说着:“但是想让农民上缴土地是不行的。这是在破坏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只能以租用的方式从农民手上集中土地,给他们一部分租金。让他们去农场工作给他们发薪水,把他们从农民变成半工半农。”

“不光是农场,还有白羽鸡和家猪的养殖场,以及有机肥的生产厂。只有将他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提升他们的购买力,以后城市生产的各种机械才能落到农村去。”

“小门小户的农民是买不起拖拉机这种工具的。但是只要让把农民的土地集中成为农场,这些机器才会有销路。”

李锐的话得到了陆光达和冯石的认可。

“我觉得可以试一下。有机肥的生产线也需要上线。虽然不能完全解决肥料问题,但是却可以缓解。还能为城市里的工厂提供订单,为农村提供就业岗位。这事值得干。”

破晓基地三人组阿紫饭桌上敲定了养殖与有机肥生产线绑定计划。

并且提出将这种养殖与有机肥厂下沉到乡县一级。

对于北平人来说,破晓基地时他们触碰不到的地方。也不清楚这里的人干嘛。

但是今天北平的很多国营供销社却挤破了头。

因为供销社里上了一批很便宜活鸡的消息不胫而走,引来了无数市民的排队购买。

第四十章 胡同里鸡肉飘香

(前面写白羽鸡的时候写了肉粮比接近一比一,这是我的笔误。我查资料的时候把我国新研制的白羽鸡肉粮比1:1.517看成了1:1.157。这里修正一下,白羽鸡的肉粮比是接近1:1.5。)

1950年的中国还并不是使用票证的时代。

那些老一辈记忆中的粮票、布票等票证还未在这个时代出现。

票证时代的到来是一直到1955年才诞生。

如今的中国还是一个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时代。

目前新中国是一个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并存的时代。

国营供销社还不像之后的几十年,成为人民购物的唯一地方。

目前的国营供销社还没有掌握全部的生活物资的采购和售卖。

供销社还需要和很多私人企业进行竞争。

平日和平里供销社虽然说还可以,但是却从来没有向今天这么火爆。

排队的人群从店门口一直长长的排出去好几十米,有数百人在那排队。

供销社的服务员不得不拉起一条线,省的有人插队。

今天和平里供销社之所有有这么多人排队,那是因为大家都听说国营供销社上了一批很便宜的鸡。

价格只有传统土鸡的三分之一。这可是天大的便宜啊,所有人都怕来晚了买不着了。

“所有人只能买一只,不能挑选,社员拿哪只是哪只!”站在板凳上对着排队人群高声呼喊的供销社社长喉咙都快冒烟了。

排队的人太多了,不可能让这些人和在菜市场买菜一样挑挑选选,一只鸡选十分钟。

要是那么选下去的话,供销社能堵的水泄不通,其他的生意不用做了。

供销社社长喝了一口社员送来的茶水,再次站上板凳高声呼喊:“国家新培育的白羽鸡,这种鸡不适合炖汤,适合红烧吃肉。”

站在板凳上的供销社社长反复的再喊这几句话。

还有就是提醒后面的人不要插队,要是插队就取消他们买鸡的资格。

这一次北平郊区的白羽鸡场给全北平提供了三千只活鸡。

和平里供销社负责分销其中的三百只。

供销社长原本以为会很难卖,因为现在市面上的鸡肉价格并不便宜,全北平能吃得起活鸡活鸭的人还是少数的。

目前市面上一斤鸡肉的价钱大约等于十斤粮食的价钱。

这是平民消费不起的高档食物。

毕竟就现在的北平也不是所有人每天都能吃饱饭的。

现在鸡肉卖的贵主要是因为成本问题。

传统中国原生黄羽鸡风味比白羽鸡好很多,但是生长周期慢也是不争的事实。

白羽鸡出栏只需要四十五天,而黄羽鸡就算是科学化养殖最少需要七十天才能出栏。

而且这还是后世经过多代培育优选过的快壮型黄羽鸡。

后世那种为了追求风味而培养的慢肥型黄羽鸡更是要养一百一十天才能出栏。

现如今农村散养的未经优化过的黄羽鸡至少需要养半年才能出栏食用。

养殖时间成本过长,同时黄羽鸡饲料消耗量也比白羽鸡多了将近一倍。

白羽鸡的肉粮比是一比一点五。

后世优化过的黄羽鸡肉粮比是一比二点五。

目前农村没有优化培育过的黄羽鸡肉粮比接近一比三。

所以现在市面上鸡肉的价格可是比猪肉价格更贵。

因为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说,那些从农村收上来的散养黄羽鸡可都是走地土鸡。

这种鸡在后世都是三五十元一斤的。

根本不是白羽鸡这种几块钱一斤的鸡可以比的。

供销社长本来觉得鸡肉不好卖就是觉得鸡肉价格肯定很贵。

一天不知道能不能卖出三十只。自己还要在后院用粮食养着这些鸡,社长想想都觉得麻烦头疼。

本来社长都做好了慢慢卖的打算。

但是白羽鸡养殖场那边却说明天还在送两百只过来。

社长都吓傻了,这么多鸡自己怎么卖啊!光是养活它们,每天要吃多少粮食啊!

怕不是养殖场那边没饲料了,送我这边给鸡儿们解决口粮问题吧!

还好社长很快从上级那里得到了这批白羽鸡的售价。

每斤白羽鸡售价4200元(旧币)。如今店里大米的售价是每斤1500元。

这个价格社长觉得耳朵听错了,再三确定没有弄错后,他立马掏钱自己先买了一只。

供销社的社员们也纷纷掏钱各自买了一只。

无他,太便宜了。目前菜市场的黄羽鸡价格是每斤接近16000元。

以陈赓的津贴一个月也就买十斤黄羽鸡。

社长派人把白羽鸡的价钱写成水牌挂在店门口后不到半个小时,供销社门口就排起长龙。

菜市场16000一斤的黄羽鸡大家吃不起。

但是4200一斤的白羽鸡就有很多人心动了。

一只白羽鸡大约三斤重,价格在一万两千多远,很多工人阶级家庭是一个月吃两次白羽鸡是能负担得起这样的开支的。

张祥便是这样一个工人,他在北平钢铁厂上班。

从前北平钢铁厂是傅作义委托一个商人管理的。

很奇怪的是那时候全国到处缺钢铁,但是这北平钢铁厂却连年亏损。

作为一名工人张祥完全弄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

明明市面上钢铁奇缺,但为什么工厂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呢?张祥原本都打算跑了,但是解放军却进了北平城。

并且收了钢铁厂。钢铁厂到了解放军手上好效益一天比一天好了。

张祥作为厂里负责高炉的大工匠,他现在一个月的工资足足高达四十八万元(旧币)。

工资每个月按时发放,北平城也安稳了下来,物价一天比一天稳定。这让他觉得生活有了指望。

他衷心觉得解放军进城好,比国民党时强太多了。这不,就连鸡肉价格都在解放军进城后都下来了。

之前一万多元一斤的黄羽鸡,张祥可舍不得买。因为别看他收入高,但是家里人口也多。

一个婆娘再加五个半大小子全指着他一个人吃饭。

自己这点钱全填了他们的肚子里去了。

要不是今天看着鸡肉便宜,自己哪里能舍得买啊。张祥前面排队的是两个大姐。

她们在商量着两个人合在一起买一只鸡,回去一人切一半。张祥后面有个大哥问张祥,要不要也合着买一只,这样便宜点。

张祥摇摇头,他还是决定买一整只。家里人口多,半只鸡够干啥的,每人喝口汤?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