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79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这个学生越说越激动,他跳到了高台上大声道:“再有十年,这北京城啊烤鸭店能开满地。这全聚德最少要开三四个分店。为什么?因为能吃得起烤鸭的同志们多了啊。到时候哥们聚餐都能花得起钱去全聚德点一只烤鸭子搓一顿。那样的生活才叫美。今天咱们在南门菜市场门口吃肉夹馍,以后大家都能去国营西安饭店吃得起肉夹馍、羊肉泡。”

  “诸位看着吧,那才是真正的好日子。那才是社会主义创造的财富。是人人都能有好日子的财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巧立名目只给资本家少爷小姐、老爷太太们准备的高级餐厅、名贵奢侈品。不是为了人为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外在财富。就像是从前北京、上海的洋行。穷哥们掏钱进去买货,人家也是狗眼看人低,不把穷哥们当人。”

  “到时候啊,咱们也没什么穷哥们富老爷,互道一声同志,都能买得起一只烤鸭子解馋。这日子难道不比大家伙花了钱,还要被资本主义的公司集团歧视强嘛!”

  冯石和纳兰英听到这些话,两人笑得前仰后合,然后不断地鼓掌。

  周围的北京市民也是如此。

  大家伙听不懂太多太深奥的道理。但是涮肉和烤鸭还是能听懂的。

  东来顺在解放前就是和贫民老百姓无缘的地方。全聚德更是狗眼看人低,人家鸭屁股留着喂狗都不会给门口的乞丐,只会把人轰的远远的。要是那天心情好,丢几个鸭屁股出来,那还要谢谢大爷赏赐。

  人呐,不是所有人都想要高高在上成为人上人。但是所有人都不都想要低低在下当人下人。人能差不多平等,那就是大多数的所求了。

  而讨论在这里也差不多结束,因为都两个小时了。大家该干嘛干嘛。虽然今天是休息日,但是家里家外还有不少事忙活呢。

  而新华书店的这个讨论台却还没撤。有好奇的市民问:“这不撤啊?”

  “不撤了。以后啊,这种大讨论,一个月搞一次。大家畅所欲言。”新华书店的店长呵呵笑道。

  冯石开心的对纳兰英道:“走,咱们逛逛商场,咱们再去吃顿好的。今天心情好,气都顺了。胃口都好了!”

第二百七十一章 变化

  对于冯石来说,听到这样的大讨论,当真是比三伏天来一碗冰镇绿豆汤还要爽利。

  因为像他这样老一辈的革命者,最害怕的就是革命事业后继无人。或者是后继者太无能,空有红心却无报国手段。

  最后一颗红心专干乱事。那才是最可怕的地方。甚至于会成为敌人手里的枪,把自己人都给灭掉。

  而今天听到这些大学生和群众们的大讨论,冯石感受到了现在社会上开始慢慢出现的迷茫和迷思。有的人的脑筋陷入到了一种死胡同。他们错误的把一部分发达国家的富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联系了起来,认为这是一条绝对的道路。具有排他性,非其不可。

  还好,新一批生长在红旗下,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年轻知识分子们比他想的还要厉害。这群年轻人已经开始在他们这个年纪开始了思辨。

  将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答案,也许这个答案不是那么的准确,但却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按照这个道路走下去,大有可为。

  “难怪说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这些思想啊,你是拦不住也没法拦。最重要的就是这样,给思想找一条可行的路。让迷茫的人走上去。只要这条路越走越开阔,人就越走越敞亮。这心底里啊,就会有一股子气。有这股子气,那干什么都不怕了。”

  冯石走在王府井大街上,对着媳妇纳兰英笑道。

  纳兰英也点头回应:“你啊,现在放心了吧。当初你在病床上病重的吓人,还跟我交代后事。那时候你每天都是在嘀咕,要是你这样的老革命走了,以后的年轻人还能不能继续革命下去。那时候劝你想开一点,你都是放心不下啊。现在想开了吧。”

  纳兰英挽着冯石的手臂,冯石拍了拍媳妇的手道:“是啊,想开了。当时我就想,我老了,快死了。我们下一辈有李锐这样的好同志。但是李锐通知会不会孤木难支?而且他也四十多岁了,他最多在精力旺盛的干上二十来年。之后呢?”

  “总是要有年轻人的。今天就看到了这样的年轻人。二十年后,他们正是年富力强的四十来岁。可当新中国的中流砥柱了。”

  纳兰英没有说什么,冯石开心就好。都这个年纪了,纳兰英已经不想什么了。只想着最后开开心心踏踏实实的过好往后余生。有几个能长命百岁的啊,自己和冯石都六十多了。

  能再多活个十来年就不错了。

  不过纳兰英还是对冯石道:“那你就更要好好的活着,那大学生不是说十来年后,全聚德是工人同志都能消费得起的地方了吗?那咱们十年后再去全聚德吃烤鸭子,看看是不是工人同志们也能在全聚德聚餐了。”

  这话说得冯石哈哈大笑:“对,不光是要看工人同志们在全聚德聚餐。我要活的更久一点,我要看到我们以后的农民兄弟也能有钱来北京玩,能吃得起涮肉和烤鸭子。”

  今天的逛街,冯石逛的很高兴,很开心。王府井的商店货品更多了,比从前更丰富。并且王府井开了全中国第一家儿童商场。专营各种儿童少年的物品。从文具到衣服鞋袜、体育用品和玩具都有。

  再加上全国的工价都往上调了,老百姓手上能节约出来的钱也多了。这让很多人就舍得花钱买些东西了。

  冯石只有一个感慨:“现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到是好多了。就是要把这些东西也慢慢的发展到其他的中小城市。也要让农村一步步的更加的好起来。要更快的跑步进入二十世纪。”

  纳兰英拍了拍他的背:“一步步来吧,一口气吃不成一个大胖子。说到吃啊,咱们去红星饭店吃个午饭吧。”她到是想起了早上那个小哥的推荐。

  还真别说,现在的红星饭店到是比他们之前去的几次感觉好多了。

  之前红星饭店的服务员们服务意识一般,不好不坏,就是一般般。不说让人讨厌,但是也说不上优秀。所以红星饭店明明在一个好地段,但是这么多年了也没拿到过一个先进单位的荣誉。

  这次去,冯石和纳兰英明显感觉到了变化。服务员要热情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红星饭店的口味终于上来了。

  之前就一个爆肚好吃,现在点了两个热菜,味道也是不错。尤其是那个小哥推荐的宫保鸡丁确实不错。

  酸甜辣香(京味版 宫保鸡丁就这味)相得益彰。炒的辣椒炒肉也终于有那股子香辣呛鼻的味道了。不像是之前,辣椒炒肉炒的不香也不辣。

  师傅是真的好好的学过了,这辣椒炒肉要么是去湖南饭店学了,要么是去江西饭店学的。

  而现在红星饭店里来吃饭的人也多了。冯石还记得早个十年的时候,能来红星饭店吃饭的,基本上是干部,要么就是家里有些底子的大户。

  普通小老百姓是舍不得下馆子吃饭的。

  现在他分明能看见有一些工人同志们在周末的时候选择来这餐厅聚餐。

  一盘葱花煎蛋卖八毛钱,能有六个鸡蛋。辣椒炒肉也是八毛钱,辣椒多些肉少些,但是下饭。

  正经的大菜就贵了,比如说现在店里有卖红烧排骨,一份要两块五毛钱。不过能有满满一盆排骨。

  兄弟几个,一人出个一块到一块五,能吃的满嘴油光了。

  现在的冯石是吃不下多少东西了,胃口一般。但是看着饭店里热闹的生意,男女老幼的食客都有。

  看着他们斛光交错,大快朵颐。冯石就觉得胃口都好了许多。

  今天比平时多吃了一小碗饭,还把宫保鸡丁给吃光了。冯石打着饱嗝儿:“实在是吃不下了,今天这吃的是真的舒服了。”

  纳兰英半是责怪半是担心的道:“刚刚都叫你少吃点了。”

  结账的时候,会计也是收银的小哥认出了冯石和纳兰英,他当即热情的说道:“老叔老婶,咱们红星饭店现在是好吃了吧。”

  “是好吃了,吃饭的人也多了。”冯石掏钱结账。

  “嘿,以后还能更多呢。老叔老婶慢婶走啊。”

  冯石和纳兰英漫步在北京的街头,慢慢的转悠,只希望时光也能放慢一些脚步。

第二百七十二章 老家伙与新东西

  1964年十二月一日。

  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张祥来说,这个日子有些不普通。

  他站在家里的镜子前,照了又照。

  北京的天气冷了,他今天穿上了自己最高级的一套衣服。一套毛呢料子的中山装和同样毛呢料子的裤子。

  灰色的毛呢料子厚重有质感,有自然的垂坠感。放到放后世也是很多人做大衣和西装的选择。

  用来做中山装就显得非常板正精神,内里在穿上藏青色的毛衣,最里面在穿上一薄一厚两件保暖内衣。这样穿着,比穿大棉袄精神多了,人不累赘,没那么冷。又显得有精神。

  张祥把自己的党徽章别再了胸口。把自己的头发打理的一丝不苟。确定没有任何问题。

  桂花从里屋出来,看着自己丈夫今天这严肃的模样,她默默的从里屋大衣柜里拿出了一套曹文清去年给他买的大衣。

  “儿媳妇给买的大衣,去年买的你都没舍得穿过。今天穿上吧。”桂花把大衣递过来:“省的冷。你这大棉袄也不穿,到时候外面一吹风,冻死你。”

  虽是埋怨的话,但亦能听出里面的心疼。

  张祥笑了笑,他道:“好,儿媳妇的心意也不能浪费。我是舍不得穿,这件毛呢大衣要差不多一百块一件呢。都快是她一个月的工资了。”

  “你呀,也别为小福小曹担心这点钱了。他们现在不缺这些。小曹去苏联讲学一趟,苏联人送她貂皮袄子都好几件。她也没敢收,最后推辞不得才收了一件。苏联那边讲学,还有去其他国家讲学,到其他单位做培训,她都有补助。赚可是你的好几倍。”桂花絮絮叨叨的给张祥把衣服披上。

  这是一件深棕色的毛呢大衣,用料厚实,防风性能很好,而且挺阔有型。配上张祥穿的灰色毛呢中山装倒是很配。

  “今天是最后一次去厂里了。精神点。”桂花把张祥的皮鞋拿来,皮鞋也是擦得锃亮。

  “最后一天,最后一次了。”张祥穿上皮鞋,感慨一声。随后慢慢的踏上那条他走了几十年的上班路。

  从最早的民国混战时期,再到日本人占领北平的日占时期。然后日本人被打跑了但是依旧难熬的解放战争时期。

  再到新中国时期。

  张祥也从一个炼铁作坊的小学徒,慢慢的成长为一个钢铁厂的青年工人,技术骨干,再到现在大家尊敬的大师傅。拿过两次北京市劳动模范,一次先进个人。

  张祥走在下着小雪的街上,回想着自己的这一辈子。没有行差踏错,也没有干什么缺德的事情,娶了个老婆拉扯大五个孩子。兢兢业业的炼了一辈子钢。

  好像是没什么值得后悔的事情。

  “张师傅,今儿个又是参加厂里的大会,又评上先进个人了?”一声招呼把张祥从想象中拉回现实。

  常买包子的店铺那里,包子店老伴笑呵呵的招呼他:“今儿个要不要来俩包子?”

  张祥走过去道:“什么先进个人啊,我是船到桥头车到站了。嗨,今天我就算是正式彻底的退休了。不过包子还是要吃的,给我来俩白菜肉包子。”

  做包子的老板给张祥拿了俩包子包好,他还乐呵呵的道:“张师傅,什么船到桥头车到站啊。你的技术我们附近谁不知道啊。你以后肯定能返聘的。”

  “借你吉言了。”张祥付了钱,有些敷衍的说道。

  这上班的路在最近十几年变化很大。因为有很多从前的矮房子都被拆掉,建成了更高一些的楼房。这些四五层的楼房看着比从前的平房气派多了。

  街面上的饮食也是丰富多了。能愿意花钱吃早餐的人也多了。张祥没由来的想着这些乱糟糟的事情。

  唯独没有想着以后返聘的事情。

  他边走边吃着包子摇头道:“真以为炼钢是包包子吗?”

  今天张祥穿的很正式,比很多厂领导都向厂领导。因为今天不仅仅是张祥退休,连带着张祥那个一起工作了十五年的高炉也要退休了。

  今天是张祥的退休日,也是高炉的退休日。厂领导索性搞一个仪式。因为张祥的那个高炉是首都钢铁厂的功臣。

  张祥作为组长,带领团队曾经进行了几次细节工艺和工作流程上的改进。将高炉年产量从十八万吨,突破到了年产量二十万吨。

  那也已经是极限了。

  张祥走进工厂,相熟的工人们都和张祥打着招呼。

  厂里的领导也刚好看到张祥,副厂长老雷招呼这张祥:“老张,你来了刚好刚好。过来,我还说找你呢。怕你晚了。”

  张祥尽可能让自己平静一点道:“今天这么大的事儿,我怎么可能晚到呢。怎么拆除工作就要开始了?”

  “嗨,你没来怎么会开始呢。新的炼钢车间要好了。新的炼钢炉设备也要到了。市里的领导要来。厂长说了,你也一起去吧。你为厂里工作了一辈子,现在临退休了,怕你放心不下。带你参观一下先的炼钢车间和新的设备。”

  老雷上下打量了一下张祥,然后哈哈笑道:“今天你穿的这身挺好,像个领导。今天还有大合影呢,工业部的大领导都要来。走走走。”

  张祥被老雷拽着走了,说实话张祥对于什么领导来参观并不感兴趣。虽然说又是北京市的大领导,又是工业部的大领导。但是在张祥眼里都没什么。

  他的心思只放在了新的炼钢车间上。

  一个全新的巨大车间耸立在大地之上,比自己那条产线上更大的炼钢高炉矗立在那,令人望而生畏。

  当负责讲解的技术员将其技术参数一说出来的时候,张祥都有些失神。

  “这是我们今年刚刚确定投产的大型低吹法炼钢炉。比传统顶吹法进氧量更大更好控制。前两年已经在鞍钢实现了年产十五万吨级的实验。目前包括鞍钢、首钢、武钢、宝钢在内的多家钢铁企业已经要开始大规模推广这种炼钢炉。目前我们这种底吹式炼钢炉最大年产量可以突破至一百万吨。而接下来两年将会进一步突破,年产量达到三百万吨的高炉也触手可及了。”

  张祥远远的望着那个高炉,眼神崇敬的如同看向信仰。

第二百七十三章 生产将继续

  对于张祥来说,这年产近百万吨的高炉就像是世间最美的绝色女子一样。虽然说在外人看来,高炉这东西傻大黑粗的。

  但是在张祥的眼中却是能到绝色美女的姿态。那高耸的结构,那壮实的线条,那无声却又如山崩一般的咆哮。

  当一炉一炉的钢水在里面练成的时候,张祥已经可以想象到那在黑夜中都能划破黑暗的火红闪亮。

  那样的景色可是太美了。所以张祥情不自禁的向前靠着,想要抚摸这全新的高炉,全新的设备。

  “诶,那是谁。干嘛靠那么近。”工业部来的领导正在听着技术员的汇报,结果看见张祥走出队伍,一个劲的向高炉靠近。他忍不住开口问到。

  “哦,那是我们厂里的技术骨干。张祥师傅。他就是拿原来的老高炉做了技术改进,把原来年产量十八万吨的高炉改进成年产量二十万吨。这拿到了北京市的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表彰。”

  副厂长老雷急忙解释道,怕领导把张祥当成捣乱的。

  “今天是张祥师傅退休的日子。也是他工作了那么多年的高炉产线预定开始拆除的日子。所以今天邀请他一起来看看咱们厂里的新高炉。”

  听到这话,工业部的领导点点头道:“张师傅,我听说过他。当年我好像还参加了他的表彰会。当时我是记录的书记。啊,对对对,我想起了他。当时总理还亲自给他颁发了劳动奖章。”

  工业部的领导想到了从前的往事,那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自己三十出头,现在已经是不惑之年了。十年人事几番新。当年风华正茂的技术骨干,一转眼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了。

  有跟随过来的工作人员要去拉张祥,因为这个高炉现在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高炉。工业部和北京市委都下了命令,要小心敌特分子的破坏。

  不过领导摆摆手,示意那些工作人员不要那么小心了。张祥同志是信得过的,他现在想要看看最新的高炉的心情可以理解。

  而在这最新的高炉车间里,还有几个年轻的技术人员认识张祥。其中就有两个是张祥带出来的徒弟。一个白正气,一个洪先进。

  他们俩看到了张祥之后,立马走了过来道:“师傅!”

  张祥看着这两个徒弟,他脸上挂着笑:“你们当时被调走,说是要筹备新的高炉车间,厂里还对你们车间的参数保密。你们俩也没和我说,原来是来了这啊。”

  白正气和洪先进对视一眼,都是嘿嘿的不好意思笑着。

  白正气开口道:“师傅,不是我们不想说。是领导和我们打了招呼,咱们真的不能说。连老婆孩子都不能说。就怕这高炉筹建的时候有敌特分子搞破坏。”

  这白正气是嘴笨,这话说的好像张祥是敌特分子一样。张祥果然抓着话头道:“你师傅我也是敌特份子?”

  张祥这话更多是一种调侃的意味。但是却让白正气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他支支吾吾的好一会儿。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