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网咖回1950年 第1113章

作者:一斤小鳄梨

  和全中国其他的地方相比,尤其是和安徽的很多类似的农村相比,这才是这真正脱贫致富的典范。

  安徽一直都不算是一个多么富裕的地方。

  彭家村更是穷的出奇的地方。

  也真的是基层要有厉害的带头人,不然这地方想要脱贫是真的难。

  其他和彭家镇类似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学习彭家镇的经验。

  但是效果却没有这么好。

  别说什么政府政策不给的问题。实际上彭家镇也就是县里市里给点资源,远够不上需要省里倾斜资源和政策的地步。

  不仅仅是安徽,其他很多类似的村镇都有和彭家镇类似的条件,当地的县市政府也愿意倾斜资源和政策。

  但是其他地方很难搞出和彭家镇一样的高度。说到底还是基层干部的能力真的有差距。

  一开始各地政府还想着搞出一个一模一样的脱贫致富典范。后来发现,算了,能有彭家镇八成甚至是七成就算是不错了。

  落实工作到基层,真的是要了人老命。

  就像是现在把,作为镇委书记的彭学武刚刚把一群想要找关系的亲戚朋友给拒绝了。

  为啥呢?

  因为彭家镇新开了一个产业,彭学武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又是请人又是培养村镇里的小学生和中学生。

  又从村镇的财政结余里精打细算,又跑到县里市里不断的要钱。他终于是在镇上搞起来了一个电线厂。

  这真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

  中国搞工业化从清末洋务运动开始算起,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从来没有听说过农村乡镇能搞出什么工业化的玩意儿来。

  打几口盐卤井,全村一起练盐卖盐,这已经是中国乡村工业化的极限了。

  现在到好,彭学武不声不响之间已经在镇上搞出了一个真正现代化工业的产物:电线。

  这东西可不是搞预制板、瓦片、红砖那样的东西。随便来几个老师傅带这学徒就能一起做。

  电线这玩意儿,需要的工艺更复杂,涉及的产业步骤更多。

  不要说一个乡镇了,很多的城市都搞不出来。

  彭学武是够大胆的。因为彭家镇的上两级的单位就是淮南市。淮南有淮南钢铁厂,前三年钢铁厂技术和产能提升。

  开始炼制的金属材料也多了。不再是简单的粗钢生产,也开始炼铜、铝以及其他合金。

  彭学武瞅准机会,这才解决了电线厂最难搞定的电线芯材料的问题。

  而解决线芯材料问题还是第一步。之后还有线芯材料编制,线材外部包漆等工艺。

  当时都没有人看好彭学武,觉得他失心疯了。一个农民还想搞这种高技术含量的玩意儿?

  谁能想到呢,他真的搞起来了。

  经过三个月的试运行,并且成功稳定的生产出五百公里长的合格电线之后,这个被彭学武命名为华光电缆厂的厂子终于正式开业了。

  市里的副市长来了,参加剪裁。县里的梅县长也来了。他是满面红光,因为彭学武的很多事情都是和他商量来的。

  这件事能成,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梅县长还年轻,功利心也不是那么重。所以相比于功劳,他其实更看重的是华光电缆厂的出现能给镇上给县里带来什么变化。

  在简单的剪彩仪式,还有走马观花的参观流程之后。梅县长脸色有些亢奋的找到彭学武。

  “老彭,可以啊!当时你找到我说要搞电线厂,我都以为你在耍我呢。这么几年下来,你这也是搞起来了啊!”梅县长的嘴角比54自动步枪的后坐力还难压。

  彭学武双手叉腰,看着这个占地六十亩的电缆厂,他摇摇头:“这才刚刚开始呢。县长你看,这里还有很多地方都是空的呢。厂房还没建起来。设备也没进去。”

  “现在制造电线的设备是上海电缆厂淘汰下来的。有的设备都是民国时期的了。实在是算不上先进。不过也算是勉强搞起了四条生产线。”

  “等到全力生产的时候,华光电缆一个月能生产一千五百公里的产能。”说到这里,彭学武半是安慰半是不满足:“可惜啊,要是我们县里能有额度直接买日本的设备,或者是买国内顶尖的电线生产线设备就好了。”

  梅县长失笑的摇头:“你还想什么呢?你要建电线厂,淮南市里都有多少人觉得不行。你能建好,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嗨!能成,还是因为计划经济委员会的李主任之前在新华社发的头版头条啊。”

  彭学武提到了这句,这是李锐制定的经济政策之一。

  考虑到现在中国的情况,一口气进入共产主义是不现实的。国家大包大揽一切经济行为也是不现实的。

  所以李锐一直提出了国内经济发展的三部分。

  国企经济为主,主要涉及大宗商品、民生商品等。集体企业(乡镇)为辅,在国有企业覆盖不到的角落,由集体企业填补上空白。但是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并不是规定死的固化阶级。

  如果国企做的不好,乡镇集体企业可以直接干掉国有企业。

  而在这两部分之外,还有私人的小微经济。如各种小卖店、小饭店等等等等。这些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岗位。同时也是能解决很多国企和集体企业解决不了的小微民生问题。

  所以现在的中国经济很活泼。

  “你这集体企业干起来了,给那些国企都有很大的压力啊。”梅县长开玩笑道。

  彭学武摇摇头:“我可不是给他们上压力的。但是搞企业搞发展嘛。能者上,不能者下。他们该不会想要搞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那一套,排座次就定死?哈哈哈哈!”

  彭学武的笑声中有他的不羁和豪情。

  梅县长也能听出这个老搭档笑声中的豪情壮志。他也笑了:“好,好你要是能者,你就上。要是那天你的华光电缆厂能成为中外驰名的电线品牌。那才是我们的光荣。”

  “到时候也让我挺起胸膛和其他朋友介绍,介绍你这个杰出的镇委书记!不过,相比于你的出名,你村里的那个葛丹怕是要先你出名了呢。”

第一百四十章 民间交流

  说道葛丹,这下子彭学武还真的是有些头疼了。

  梅县长明显看出了彭学武的头疼,但是有些捉弄他的意思,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葛丹那小子呢?在哪呢?拉出来我来见见啊。”

  彭学武拍了拍自己紧绷的脑门:“那小子还没回来呢,被我派出去干活了。”

  “他给我惹出这么麻烦的事情,还不要给我干点事情?”彭学武道。

  梅县长笑了笑,反正下午没什么工作,就和彭学武在镇上走走聊聊。

  市里来的副市长在露了个面,发表了一些讲话之后就回去了。彭学武也乐的他早点走,他和这副市长不熟,两人见面也没什么聊的。

  和梅县长就不一样了,都是老熟人了。可以好好的聊聊天。

  “这一堆村子合并,最后成为这彭家镇,当年看起来很冒险。但是最后的成果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啊。”

  梅县长站在彭家镇的大街上,脸上带着笑容。

  彭家镇发展的很快,因为彭家村从前就有生产瓦片、预制板、红砖之类的东西。

  几个村寨合并之后,作为镇委书记的彭学武把其他村子的小砖瓦作坊一起合并。

  形成了一个乡镇级别的中型规模砖瓦厂。比从前的小作坊产能强太多了,而且成本还降低了。

  连带着对整个镇进行了新的规划和建设。

  市里拨下来的资金被用来当作基础建设的启动资金,修建了道路、拉了电线、尽可能地铺设水管或修建水塔等。

  现在新修建起来的彭家镇,看起来比很多乡镇要来的整齐的多。

  一条双向双车道的主路贯穿小镇。在主路边上是一溜整齐的二层小楼。

  乡镇主要的经济中心就在这,这里汇聚了农技站,种子站,化肥站之外。还有日杂用品店,鞋服店,副食品店等等。

  也因为现在乡镇出现了一批完全不在务农,仅仅是作为工业生产的工人的出现。所以在镇上还有农产品店和各种小吃店。

  如果碰到了下班的时刻,那么还会有村里的农民拿自己房前屋后种的瓜果蔬菜前来售卖。

  到了那个时候,街上会更加的热闹。

  现在还没下班,但是街上已经够热闹了。现在出了彭家镇,其他更远一些地方的村民也会过来这里购物才买。

  因为来这里比去县城更近。

  “你们这发展的好啊!”梅县长指着在大路边上的小学道:“老彭你可以啊,现在小学也盖起来了,还挺大啊。”

  如果是一般人,现在就要开始往自己身上邀功了。

  但是彭学武不是一般人,他面对梅县长的夸奖,他却苦恼道:“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农民现金收入太少。”

  “你们彭家镇的农民收入不低了吧。你们又是开养猪场,又是养兔子,还搞了养鸡场。你们镇上的农民收入应该是全市最高的了。”

  “咱们镇子周围的农民收入高。但是周围的村子村民收入低啊。农民没有现金收入,他们手上就没有票子。手上没有票子,他们来我这镇上就是图一个瞎热闹。”

  彭学武叹口气:“上次我亲眼看见的,外乡的一对夫妻带着几个孩子来我们镇上看热闹。几个孩子瞅着街边的油炸饼,那口水哗哗流啊。但是当家的钱包一看就很瘪,根本拿不出钱来。只能带着孩子走了。”

  梅县长诧异的打量了彭学武一眼:“你现在老彭是菩萨心肠了?”

  “嗨!”彭学武挠挠头:“这最近看的学习资料,还有一些收音机里的故事,我也是学会了一个新词:木秀于林。”

  “咱们彭家镇现在开始有钱了。难保不会被周边的乡镇嫉妒。到时候人家能行?不患贫,患不均啊。再说了,都是乡亲的。我们能有白馍吃,还能看着他们吃糠喝稀?”

  梅县长看了彭学武一眼,他一边走在乡镇的街道上,一边说道:“你们彭家镇这些年送出去苏联打工的人多了。现在工业发展起来,感觉到了老动力不足吧?”

  彭学武嘿嘿一笑:“有这点小心思吧。这些年出去打工的人是多了。他们也带回来很多资金,资金投入市场上流通,我们的经济就运转了起来。但是为此而出现了劳动不足的情况也是客观事实。”

  彭学武没有避开这个话题,他直说道:“想要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工业生产,我们需要更多的劳动力,而且还需要接受过更好的教育。所以我希望县长你在这方面搭个桥。”

  现在各个乡镇之间的劳动关系转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不是农闲了打短工,彭学武想要的是长期的工人。

  这就会涉及到其他村镇的发展问题了。这需要一个更高的领导在上面居中调和。

  这就需要梅县长的力量了。

  对于带动全县富裕,梅县长自然是有兴趣的。如果其他几个乡镇能和彭家镇一起努力,过上更好的生活。那自然是最好的。

  不过梅县长有自己的忧虑。

  “你还要考虑一点,那就是你们彭家镇出去的务工的人员早晚是要回来的。”

  所谓听话听音,彭学武也是有一定敏感性的。梅县长这些年做的不错,下一次考评就该升迁了。要么去市里做主要领导人之一,要么去省里分管一个部门。

  梅县长知道的事情肯定是比自己多的。所以彭学武问道:“梅县长,您这意思是去苏联务工的事儿不长久了?”

  “不好说。”梅县长背着手皱起了眉头:“现在赫鲁晓夫同志负责中苏贸易问题。现在倒是还好。但是眼看着赫鲁晓夫同志和莫洛托夫同志也就这几年了。下一任会怎样?没人知道。”

  “中央之前开会,内部传达的精神是自助自强,自力根生。中央都不敢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下一任苏联领导人身上。我们这些基层官员就更不应该有这样的幻想了。”

  听到这话,彭学武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还是李主任在年中的经济会谈上说的精神,要全方位拉动国民内需和深入解决扶贫问题。”

  “嗯。”梅县长已经把整条乡镇大街走了一圈,在街尾他发现了一家卖煎蛋饼的小摊,他买了一了个,付了七分钱。

  “所以,你先看看情况。不要急着扩张。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有,葛丹的那个对象可能马上要从苏联过来了。你那边安排的怎么样了?可能北京都会拍记者过来拍摄采访,可不能给我们安徽丢份啊。尤其是乡下那些喜欢嚼舌根的男男女女,他们这个时候别给我们添乱子啊。”

  “中央希望加强中苏民间交流和友好,你这就是第一道卡了。”

  彭学武听闻,拍胸脯道:“放心吧,早就准备好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苏联爱情故事

  梅县长和彭学武之所以要为葛丹的事情感到挠头。

  那是因为葛丹这小子真的是太过于有主意了。

  彭学武遥记得那年带着他和大有前往县里的供销社卖东西。

  那时候他和葛丹还有许大有一起拖着车去县里供销社卖兔毛等。

  大家在县城门口吃早点。自己和许大有就吃干粮,最多来碗豆浆当水解渴。但是葛丹没有多少钱,却要吃油条。

  当时许大有就骂葛丹,说他浪费钱。但是葛丹那时候就盯着一个淮南钢铁厂来县里办事的工人,瞅着人家吃了两根油条,他就在那咽口水。

  还一个劲的说,自己以后也要过上吃两根油条的日子。

  还记得自己刚回来当支书的时候,还要卫他这个小混子偷别人家的鸡吃而解决后事。当时自己都觉得葛丹能安稳的种田就好了。

  结果当初组织人出国务工的时候,葛丹是第一个报名的。

  他当时就问两句:给的钱多不?能当工人不?

  得到了准确的答复,他第一个签下自己ide名字,第一个打包好东西准备去苏联。

  他对故土没有那么多的不舍,只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他走的很干脆,不过毕竟他认彭学武当叔。(葛丹父母双亡,只有一个大爷照顾他。大爷死后把葛丹托付给了彭学武,彭学武也就是他家唯一的长辈了。)

  所以这些年来,赚了钱也会邮寄一些回来让彭学武帮他存着。而且村里搞新房建造的时候,他也拿钱出来了。

  还是和他一起去苏联打工的许大有亲自帮他建的。建的还挺上心。

  一个两层半的小楼,楼上下都通了水电,还有下水道接通化粪池。也算是用上了现代化卫生间了。

上一篇:光阴之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