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实际上在医院里也有一些被针对的感觉,比如说护士给他检查的时候,他就觉得那些护士下手很重。
不过他觉得那可能是新手护士?那么下手重一点好像也很正常。所以也就没什么可说的。只能是私底下抱怨几句罢了。
不过出了医院之后,苏大昌觉得有些奇怪。因为感觉周围的一些邻居,尤其是一些住在工厂附近的工友,怎么感觉是看着自己就走呢?
今天是星期六下午,苏大昌溜达着出院。因为他其实压根就没什么事情,所以也不需要他老婆来接他。就是医院睡够了,自己就办了出院了。
医院自然是巴不得这个家伙赶快走。免得占据床位了。
毕竟床位始终是有些紧张的,医院又不可能无限扩张。
所以这种没啥事的人,能早走就早走。
苏大昌溜达溜达的就朝着自己家里走。他住的地方算是独山县的新房子比较多的地方。(1950年后建设的房子都算新房了)
沿着路边也有不少小吃的摊子。有的是卖煎香藤粑,有的是煎土豆的。这个煎土豆和后世的狼牙土豆很像,不过就是没有波浪形,只是普通的土豆条煎一煎,然后撒点辣椒面之类的。
当然,这些小吃都是很便宜的吃食。
这午饭之后,晚饭之前的用来下午垫肚子的小吃之中,比较高级的还要说是煎包煎饼。这东西是前两年外面来支援独山县建设的技术人员带来的小吃。
独山一直都算不上富裕,这种水煎包水煎饼之类的小吃是要用白面包着馅一起做的。这中小吃搞起来对从前的独山县来说可是有点奢侈。
也就是这些年整个国家的国力都强了,国势辐射道独山这小县城里,也就具象化成了县里路边摊能有做这些相对较好的小吃(更需要细粮的小吃),以及县城里竖起的广播站和百货商店里更多的商品。
这苏大昌溜达着准备在路边的煎饼摊上吃些煎饼喝口饮料来垫吧一下肚子。
刚好他看见了厂里的同事老朱。老朱正在煎饼摊上吃咸菜煎饼呢。苏大昌看见他就喊了一句:“老朱,吃煎饼呢。等会儿上我那玩会儿扑克啊。”
老朱坐在小马扎上好好的吃着咸菜煎饼呢,听到苏大昌的声音之后抬头看了眼,发现来人是苏大昌之后,他剩下的煎饼都没咬,直接一口塞进嘴巴里,三两下就吞进肚子里去了。
“不了,不了。我还有事,还有事。你来吃煎饼吧,你慢慢吃,我先走了。”
老朱没等苏大昌反应过来呢,直接结账走人了。
那速度可快了,比别人初六送穷神来的都积极。
苏大昌骂骂咧咧:“吃错药了?老板来两个肉煎包!”
得了一百五十元的竹杠,怎么着不得吃好点。咸菜煎饼那玩意儿哪有肉煎包好吃。
苏大昌吃完肉煎包,喝了瓶橘子汁,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见到了好几个相熟的工友。
“老李,今天星期六,去玩会儿扑克不?哦,有事啊。”
“小王,去家里玩牌啊。哦,你上补习班啊。”
“老覃,下象棋呗,我也手痒了。哦,你和王叔他们约好了啊……”
一路回到家,苏大昌都还在念叨呢:“今天是怎么回事。怎么连一个打牌的人都找不到。那些家伙,怎么见到我就和见到了瘟神一样?”
苏大昌说完就觉得不吉利,连忙呸呸呸:“他们才是瘟神呢。”
回到家里,就看着他媳妇正骂骂咧咧的从隔壁街回来。
“你干嘛去了?知道我今天回来,还不知道准备做饭啊。”苏大昌站在门口,威武的就像是个老爷。
他媳妇则是骂骂咧咧的说道:“还不是苏月那个臭丫头。她现在被那个什么妇联的人给安排到别家去住。”
“做饭,不得她回来做啊。”
苏大昌牙花子疼,这媳妇真是懒的没边了。当然,要是让苏大昌自己搞家务活做饭什么的,他也是不愿意做的。毕竟工厂的活他都是能躲懒就躲懒。家里的活儿他就更加的不愿意做了。了
不过身上有些钱,所以苏大昌也就懒得和这婆娘计较。了不起今天晚上下馆子就是了。
“行了,最近家里和厂子里是出了什么事情吗?怎么感觉人都绕着我们俩走呢?”苏大昌阻止了自己老婆的絮絮叨叨碎碎念。
不过他老婆双手插兜懒散的说道:“我上哪知道去。我又不识字,又看不懂厂里的告示。”
“你啊,你啊。叫你去扫盲班学几个字,你就是死活不学啊。”苏大昌有点生气。
不过他这才刚生气,那女人直接还嘴道:“说的你好像认识几个字一样。你读书吗?你看报吗?要不是厂里小组每个星期有固定的读报纸新闻的安排,你懂个屁啊。跟老娘拽起来,真以为自己是夫子啊。一天到晚不是睡觉就是耍牌下棋钓鱼。你懂个屁啊。”
苏大昌被婆娘说的龇牙咧嘴,但是没法反驳,因为这说的都是实情啊。
“我要是不能耐,你吃个屁穿个屁。屁都不懂的妇道人家。”他道:“苏月那丫头我明天跟你一起去接回来。这怎么安排她的终身大事,我还能有错了?要是那什么妇联的还在那说七说八的,就直接把人给带回来。”
苏大昌又道:“今天晚上请那个赵老四出来吃个饭。把俩家的事情给说定了。”
所谓的赵老四,就是苏大昌给苏月找的婆家。
在这独山县,确实没什么好的产业。
腌酸菜厂和锑矿算是不错的产业了。而且锑矿的福利待遇是可以的,工资也高。比在盐酸菜厂有前途多了。
赵老四就一个崽,只要赵老四能让儿子顶班,那就是一个极好的饭碗啊。
而苏大昌并不知晓,他所看重的赵老四和他家的儿子,现在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检查呢。
第九十二章 自己动手
苏大昌还想着去找赵四父子呢。那边赵四父子正在遭受各自的压力呢。
苏大昌和他的媳妇是不读书不看报,但是他们不读书不看报,并不代表外面的事情就不发生。
不说别的吧,就说这锑矿顶班的事情好了。
张祥他们在北京写了举报信之后闹的事情可是很大。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种顶班制度是很容易破坏现有的工人阶级的利益的。
这种事情不查怎么可行呢?
所以整个贵州,现在首当其冲的就是独山县的锑矿了。省里面直接来人了。因为省里已经知道,现在最好还是自己先动手把问题尽可能的解决。
要是等到中央的人下来,那问题可就更大了。
所以省厅直接派人下来调查这边的顶替制度。
锑矿的几个领导已经被控制住了。作为风口浪尖的赵四和他的儿子,自然也被请去喝茶。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可是顶不住省厅里来的人进行了盘问的。人家给的压力可是很大。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不是说说的。
所以赵四竹筒倒豆子一般把所有的事情和里面的猫腻都说清楚了。
“独山县这边没有太多好的就业岗位。除了腌酸菜厂和锑矿厂之外很多单位给工人定的工资标准也就20来块钱。也就勉强混个温饱。”
“但这锑矿的工作一般都用50来块钱一个月。要是能下矿或者是技术工,一个月七八十都有。这就是独山顶好的工作了。所以大家的眼睛都盯在这里。希望自己能在这里有个工作岗位。”
“后来就是有位副矿长想要安排自家的几个侄子后辈紧矿场工作。但是矿场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的开支出来。那时候那副矿长就提出让这几个后辈他们快要退休的父母从锑矿退休。把他们空余的位置流出来,再把这些人招进去。”
“这个事情做过之后,矿上其他的工人闹了一下。锑矿的领导怕事情闹大。于是就把这个顶班制度,直接堂而皇之的搞起来了。所有的工人都能在那儿搞顶班。也因为每个人都能顶班,所以也就没有人闹腾了。”
省厅来的调查小组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情报。
像赵四,他要是从锑矿退下去的话。就是办理一个因病退休。到时候退休就是少算几年工龄。但是他的退休金还是可以拿得到的。
而他的儿子进去之后再得一个工作岗位。一家人挣的钱还要更多一些。
这就是在薅国家的羊毛。
因为赵四的儿子。根本不符合现在矿上的招工需求。
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了。对于工人的职业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矿山这种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对工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
而锑矿开始搞顶班,其他的产业难道就不会吗?
腌酸菜厂就没顶班?
百货商店就没顶班?
粮站就没顶班?
如此这般,其他产业都有样学样,那不就是形成了新的阶级了?怎么?独山县要形成工人阶级贵族?
而且这还是一个独山县,鬼知道下面其他的县城和地方会不会有类似的情况?
越是这种相对较贫穷的地方,越是有可能会出现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
而一旦出现这样的集中情况,那么会造成阶级的固化。
“简直就是胡闹啊!”省里来的调查组组长侯勇骂了一句。
“难怪听说独山这边的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都没办法有什么好工作呢。”
“这些好点的岗位都被他们给父传子的方法给搞掉了啊。”
侯勇骂骂咧咧的,不仅是因为这些地方搞的事情给他的工作增加的麻烦。和对中央问责下来的责任。
更是因为他们这样搞,贵州怎么发展的起来?这省组的侯勇怎么说也是希望贵州变好。和你们这帮见识浅薄的人一起,怎么能搞得好贵州?
组织上都已经开始对云贵川的扶贫计划了。真不希望因为这些蠢材的原因,导致了其他无辜的千百万人手连累。要是扶贫计划落不了地,那才是真的千古罪人了。
当然了,独山县的县委领导和工业局的领导要说对这些事情完全不知情,侯勇是不相信的。
他们肯定是晓得的。但是他们没有上报没有阻止,把这搞成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情。他们也连带的有责任。
所以侯勇也没有松懈,再把独山县的整个产业情况基本摸清楚之后。
他直接带人去了县委大院,找到了当地的县长和县委书记。、
说是要了解情况。
原本县长和县委书记还想要搞些其他的说法,想要给自己甩锅的。
或硬气,或服软,或淡淡的威胁。
侯勇则是淡定的坐在这两位面前:“你们说的我都清楚,独山县困难。是困难,贵州山区哪个不困难?”
“但是我还是奉劝你们,你们最好还是和我乖乖交代了吧。落在我的手上,至少还是省里的同志处理你们。”
“就算是处理你们,你们也不会太难堪。省里也可以向上面交代。但是你们真的打算抵抗到底的话,那么我也就不瞒你们了。”
“这事儿闹得很大,大到惊动了计划经济委员会和中央纪检部门。等到中央的人下来,两位可就没有机会坐在这么舒服的布沙发上和我这样说话了。”
侯勇说罢,眼神直视两人。县长和县委书记都心里咯噔了一声。
当即就开口问道:“等等,中央都知道了?”
“你以为呢?”
“中央下来的是……”
“呵呵,就是你们最怕的那位。他要主持整个贵州的大局,其他的地方地不会去。但是我可以肯定,这沸沸扬扬闹起来的独山县,他是一定会来的。”
侯勇看着两人:“你们总不会真的想要落到那位康生的手里吧。”
侯勇话音一落,这俩人就和爽打的茄子一样。瞬间就蔫吧了。
不是只有贪污受贿的官员才叫犯罪。
这种渎职包庇的官员,其危害一点都不比贪污受贿小。
听到康生的名字,这俩县里的头头脑脑也失去了继续抗争的勇气和希望了。
侯勇拿着两人报告的材料,他心里叹气:希望这些东西能让康生组长满意吧……
第九十三章 愚昧的与先进的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苏大昌是不知道的。
因为他就是个腌酸菜厂的职工罢了。这些国家大事距离他很远。
而且就如他媳妇说的一样,他自己并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就连收音机也只是掐着点听笑话和音乐类的节目。新闻类节目?那玩意儿是看不了一点的,多无聊啊,谁喜欢听那玩意儿啊。
苏大昌就像是这个时代中那些愚昧落后的代表。
他们因为国家的发展而得到了好处,甚至是远超他们本身能力、见识的好处。用老话说就是德不配位。用时髦的话说就是风口上的猪。
他得了时代发展的红利,把他一个解放前在腌酸菜作坊里打杂的小工收编成了国家工人。
十几年的时间,小工成了大工,一个月拿着五十块的工资,总还觉得自己挺聪明挺有本事的。
就像是现在呢,他就觉得自己特别聪明的要干一件事。
那就是去妇联那边把苏月给接回来。
虽然说昨天晚上去找赵四吃饭,结果没能找到赵四父子,但是苏大昌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只觉得是这俩人可能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