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斤小鳄梨
而在他的支持下,一份特辑《新中学生》也发往全国。
第八十七章 发挥余热
北京。
张祥是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厂里给他的假还没全消呢,本来还有几天的假期。
但是他却是没办法在继续享受假期了。
毕竟他在贵州遇见的事情对他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他找老雷去销假,这雷副厂长还端着保温杯在看文件呢。
“现在的这些新高炉的数据啊,我是越来越看不懂了。这配的东西也是越来越先进了。这大部头的工艺书,我已经啃不动了。”
从前以技术能力在厂里立足的雷副厂长现在也不得不服老了。他摘下眼镜,看着来找他张祥道:“老张啊,你这不还有几天假期吗。你去看你家老三那个小兔崽子怎么样了。那小兔崽子,从前你带来厂里玩的时候还偷我饭盒里的肉丸子吃呢。一眨眼十来年了,现在都是解放军空军飞行员了。”
“还是你家小子行啊。小时候调皮来事,我一双儿女都太老实了。只能找个班上,简单的过这一辈子。”
互相说着孩子小时候的糗事,这算是老一辈独特的交流方式。还好,这个年代还没便捷的民用录像拍照设备,不然小时候的黑历史都是高清的。
聊了一会儿各自的孩子之后,张祥才把他来找老雷的真意道来。
“老雷啊。你说啊,咱们国营企业单位确实好啊。咱们钢铁厂的待遇这么好,你说要是老一辈的退休了,让儿女来顶班,是不是极好的?”
老雷正在喝着保温杯里的浓茶,听到张祥这话,他眼神诧异:“老张,你说这话什么意思。你可不要想什么犯错误的事情啊。顶班?怎么,你想搞家天下啊!国家可是三令五申的警告了。而且也有实际的处罚标准啊!”
“我那对儿女,小女儿不会读书,初中毕业也考不上高中读不了中专,也就只能去百货大楼去上班去了。我儿子倒是好些,中专学了个农技,现在在天津的农林部门上班。我一个副厂长我都没想着把我的儿子女儿弄来钢铁厂里搞个轻松的活来干。把他们都搞成干部?!你知不知道这是犯错误的?”
北京钢铁厂的待遇是没得说。在一众工厂之中,钢铁厂本来就是属于比较好的那种。工资虽然都是按照级别发放。但是钢铁厂的补贴和绩效高啊。毕竟现在中国急需各种钢铁。而且钢铁厂的工作也确实是辛苦一些。
如果真的是能老子退休孩子顶班,这很多钢铁工人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顶班呢。
所以这种口子一开始就不能开,尤其是北京这里监管的力度比外地更加的严格。
张祥听到老雷这么说,他一把拍开老雷指向自己的手指道:“老雷,你说啥呢。我家四个儿子都有工作了。最小的张财也都读大专了。他以后就是正经的来钢铁厂应聘,也是能进的,是吧。”
老雷一想,也是。自己刚刚算是应激了一下。毕竟自己这个副厂长也算是厂里的个大干部了。自己也一直在学习文件,这些底线上的东西,他一直都提着一个警钟呢。
老雷放下心来,但是他转念又是一想:不对啊,老张这人平时还是很沉稳的。没事根本不会和我说这些东西。不对,他这是话里有话啊。难道是咱们厂里有人想要搞这事儿?
一想到这里,老雷就有些坐不住了。张祥这人也五十来岁了,从清末民初活到现在的人,还是工厂的大师傅,这种人都是人精。
所以老雷直接问道:“老张,你和我说实话,是不是咱们厂里有哪个老家伙在想着搞父传子的事情?你说出来,看我整不死这种老家伙!”
老雷说话还挺气愤的,桌子被他拍的震天响,两个眉毛倒竖眼睛瞪圆。那是啊,自己一个副厂长都没给自己的子女开特权,谁他妈这么有胆子,在这钢铁厂搞这事儿,真以为自己雷大炮的外号是白叫的?
张祥嘿嘿笑了两声:“这还真不是咱们厂。我啊,是听说了在贵州啊,有的厂子已经开始搞这种事情了。”
“就独山县那个锑矿,人家就在搞父传子呢。”
老雷听到这里,他觉得不对劲:“不对劲啊,你张祥怎么开始传这个碎嘴子啊。人家贵州有没有,你怎么知道的。而且就算是知道了,这又关你什么事儿啊。”
张祥道:“这事儿我还真的是知道。我为什么说,我这不是气愤嘛。咱们在北京循规守据的,他们在贵州搞的这么开,你说咱们算什么。”
“不对。”老雷审视着张祥:“张祥,你和我说这些,你到底是想干嘛。”
老雷虽然外号雷大炮,说明他这人容人易冲动易怒,但是这不代表他蠢啊。都当多年的领导干部了,要是蠢货早就被撸下去了。
张祥也不藏着掖着:“我不服气呗。咱们都不搞这套,其他人凭什么搞这套?我想写举报信,不仅我想要自己写,还想要让咱们同事一起写。”
张祥说出了自己的真是目的了。
还真别说,老雷也挺气愤的。因为他们在北京这里循规守据的,你们在贵州天高皇帝远的搞土司自制是吧。
因为说到底,贵州部分厂里搞的这一套,就侵犯到了这些循规蹈矩的工人们的利益了。
大家都遵守,你不遵守,你不就是在践踏他人利益吗。
“我是要退休了,所以我才更气愤。我还要和那些退休的老哥们说,咱们辛苦了一辈子,桃子难道让其他人给摘了?老雷,你说句话,你支不支持。”张祥问道。
这还真把老雷给问住了。他是北京钢铁厂的副厂长,级别还是有点的。毕竟北京钢铁厂也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单位了。
他不能轻易表态。不过雷大炮心中也确实是不满,所以他道:“这事儿,我不方便表态。但是如果是真的,组织上出了调查结果。那我肯定支持你。到时候外面要有什么风刀雨剑的,咱老雷别的不敢说,你老张还是能保住的。我还就不信了,咱们遵守国法,还能被那些不收国法的给欺了!”
这些年,李锐掌管国家文教传媒的力量开始慢慢显现出了一角。
至少,如张祥和他的工友们至少知道要团结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任由一部分人践踏规矩。因为今天他们在贵州践踏法律,若是那天他们的践踏踩到了自己的头上呢?
毕竟李锐的文宣教育里,对防微杜渐可是从来都没有放松过。
而对于张祥来说,他从贵州回来的路上他就好好的思考过了。
他仅仅是为了苏月的事情而生气吗?不,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女孩,而是整个独山的风气,如果放大一点说,那就是对现在还残留的封建思想而生气。
就像是张福把他送上火车回来时,张福对他所说的:爹,我是来贵州搞扶贫产业的。但是你这事儿我算是明白了,搞扶贫看起来不仅仅是经济扶贫,更重要的还有精神扶贫啊。
张祥想明白了,咱们也不需要搞别的虚的,咱们就发动咱们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那些退休的老哥们刚好都闲着,现在也是该出来溜溜了,发扬发扬咱们新中国钢铁工人的余热了!
第八十八章 好消息
张祥想要那帮子老兄弟们发扬一下无产阶级钢铁工人的余热,还真别说,他们是真的发啊。
毕竟这些老伙计们也都是遵从了国家的法律,没搞什么父子相继这一套。
工厂不允许,国家不允许,社会风气上面也因为李锐多年坚持不懈的宣传,所以也是极度反对这一点。
甚至李锐前两年针对刘、纪两人的时候,还专门写过一片讽刺文章《红色江山万万年?》。
就是针对那些想要坐江山的人写的。中国自古以来是上行下效的,上面连官员都抓的这么狠,下面的自然也不会轻松。
普通工人还是按部就班的遵照法规来吧。本时空之中,中国的工作岗位没有元时空那么紧缺,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用工荒。无非是工作没那么好罢了,大家倒也犯不上为了这事儿把自己给弄进去。
但是自古以来,人都是不患寡患不均。钢铁厂工人的子女找的工作可未必有在钢铁厂上班的父母好。
这两厢一对比,这些老伙计们当然是一个个的生气的很。
当然会有人觉得张祥多管闲事,贵州的事情关我们北京的工人啥事。你那啥独山县的事情,咱们听都没听过。
张祥却言之凿凿的对那些人说道:“你说的好,屎盆子不扣在你头上,你是不知道臭。等真扣在你头上的时候你都被淋了一身了。你还不趁着被扣头上之前动手?”
这是话糙理不糙。而且这事儿真的是关乎工人阶级的利益啊。所以张祥在几番劝说之后,不少人就真的决定和张祥搞一搞。
尤其是一些退休的党员干部们,他们更是看不惯这事儿。他们觉得,至少要向上面举报一下,让组织上去调查。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绝对不能姑息。
这一帮子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的老头老太们真的打算搞点什么事情的时候,那还真的能搞出不小的动静。
他们是直接写联名信去了,一封信直接写到了纪委去了。
还真别说,一个张祥,一个蒋建国。两个人从不同的方向都搅动了一番风云。
那小小的独山县,原本在北京这都没几个人知道的地方,现在却成为了几个大员案头上的文件名了。
纪委的康生手上拿着两份文件,嘴角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有些渗人。
而这种笑容却是让人不舒服。因为康生自己也很不舒服呢。
“那个中学生的杂志说的那个苏月,还有这些工人们写的举报信。啧啧。”康生啧啧了两声,里面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这些年搞中央巡查,说实在的康生都有些杀腻了。
康生这人很复杂,不能简单的说他是好是坏。但是要说他是个酷吏,是一把锋利的剑,这个评价能准个六七成吧。主要要看这把剑是在谁手上,谁在使他。
要说康生有多弑杀多喜欢整人?倒也未必。更多的是一种工作需要。中央需要他去整治贪官污吏,那么他就去做了。因为他敢得罪人,搞人也敢真的搞。
不过贵州这边的事情,康生听说李锐那边正在制定对云贵川地区的产业规划。
所以他打算先去问问李锐那边的意见。康生很清楚,现在国家要以发展经济为主。自己不能随意破坏计划经济委员会订下的发展政策。
计划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内。
四十出头的李锐还看不出一丝老态,因为他始终相信一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从主席的经历就能看出来,早年间和主席一起革命的人之中不是没有能和年轻时期主席相比的大才。但是一个两个都中途夭折,有的人就是生了病就去世了。如果他们能一直成长下去,未必不能成为国之梁柱。
但是死的早,什么革命都进行不下去。
所以李锐现在越发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了。早睡早起戒烟戒酒,适度运动,甚至连口味都变了。从前最爱吃的油炸和烧烤食品都很少吃了。
现在的李锐要说他三十二三也是有很多人信的。如果不是鬓角有一些白发,真的是看不出年纪。
而鬓角的白发则是他这种用脑过度的人不可避免的。
看到康生的来访,李锐意外也不意外。
“为了贵州的事情来的?”李锐一下就猜到了康生的来意。
康生哈哈一笑:“什么都瞒不过你李主任啊。难怪大家都说这中国的事情,你李主任能知道一半。”
李锐给康生泡了一杯茶:“喝茶。闹得这么沸沸扬扬能不知道吗。”
“《新中学生》杂志在全中国每个月发行接近百万份呢。全国各地的中学生都能看得到。他们最新的特刊《救救孩子》那可是在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很大的大反响啊。”
李锐指了指自己身后的中国地图上东北地区:“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乃至于学生群体们想要对身边的同龄人开始互助救助的行为。我觉得这很好啊。我们年轻的同志们也有了自己的觉悟。”
“而贵州那边,我们原本就是制定了产业扶贫计划。但是他么哪里如果真的存在所谓的顶班制度,那么没什么说的,该杀杀该抓抓。我们计划经济委员会会快速调整政策的。我们又不是一群不会动的机器人。”
康生抬眼看向李锐:“不会有问题?”
“不会。”李锐笑着:“原本我们就打算对西南地区进行一场大的改革。不过刚好趁着这个势头做了。老康,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嗯?”
“华南、华中、华北,东北的大联网体系,基本覆盖完成了。”李锐的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第八十九章 并网
在几个月前,当李锐了解到整个网络系统的物理条件终于铺设完成时,他当时都不知道该如何言语。
对于李锐来说,大联网终于有了雏形了。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人都像是被抽干了精气神的虚脱了,随后便是难以抑制的亢奋。就像是被人扎了一针肾上腺素一样。
因为其他人也许不知道这代表这什么,或许是知道一部分,但是知道的并不那么完全。
但是李锐知道,华北、华中、华南、东北四大地区联网成功,这代表着中国的改革推动、政府管理、工业生产将要彻底进入一个新纪元。
之前还只是省内,或者是单对单、点对点的信息传播。这些都是不够的。作为中央部门,尤其是计划经济委员会部门,需要更大的资料收集,才能完成对各地的分配。
甚至,以后中央可以在部分领域对地方进行垂直管辖。减少行政成本。
李锐记得自己还在元时空的时候,曾经看过一个名叫战锤40K的科幻游戏设定。其中就有拟态现实的行政掣肘设定,从帝国中央到下面的星球,一个政令可以跑二十个地球年。等政令到了,当地的黄花菜都凉了。
这虽然是科幻作品,但是却又无比的现实。全球各地的哪一个国家政体不存在着政府臃肿,管理人员庞杂的问题呢?苏联很臃肿,美国也很臃肿,两国各有一大堆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是真实存在并且消耗资源的部门。
新中国越发展,以后的政府体系也会越来越大。
所以越早能联网,对中国的好处也就越大。
而在这之中,自然少不了诸多技术员们的付出。
真正的尝试并网,比一般人想象的困难的多。
……
1964年二月,北京基站。
格鲁什科夫,季托夫,两个苏联老哥现在真的已经看不出是苏联的科学家了。
因为一个老哥头发已经差不多掉完了,另一个则是憔悴的好像被人吸干了一样。
因为这些年,为了实现他们OGAS的理想。他们在中国是这真的下了无数的辛苦功夫啊。
他们真的理解了那些中国同事们所说的:出了生死,都是擦伤。这句话的含金量了。
因为这一路上,他们真的就差不多是体验到了。
而且他们在中国也接受到了大量的教育。他们原本设想的OGAS系统,在中国搞的时候才发现了各种困难。
学术室里的思考始终是要面对现实的难题。
而中国在这个时候站出了一帮年轻优秀的技术员工程师,他们对网络的理解一点都不比格鲁什科夫和季托夫差。
他们帮着一起改造了整个项目,而且当真的开始尝试联网,哪怕仅仅只是一个省内的几个市区的联网,它的难度都比季托夫和格鲁什科夫预想的高。
因为最难的地方就是这个事情对电脑的要求很高。还有调制器解码器、端口、线材、路由器等等。
每一项都是一个关卡。
但是这些都被中国人一个个的攻克了。他们的执行力和想要推行全国联网的决心比格鲁什科夫和季托夫还要大。
为此他们付出了许多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