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死而我不死,灵气枯竭我长青 第358章

作者:台风校长

欲证得真,先证得假。

故他舍真而求假,一步跨天堑,渡高墙。

于此同时。

地低深处废墟地。

造化之韵生生不息,朵朵青莲探芽头,有人沉睡十余载,眼睛一睁一闭,便是步入炼虚之境。

第548章 一子,一女争权

李长笑睁眼,地上妙莲生,天地反哺,倒塌的万宝书院,散发阵阵光晕,这片久无人迹的底下空间,灵气渐起渐浓。

一切皆有复苏之势,旧地阵法缓缓盘旋运转,远处灵草吞吐灵气,越发光鲜。李长笑睁开双眼,睫毛颤动,那体表积压的厚厚灰层,因这细微动弹而抖落了几分。

待他完全起身时,全身灰尘如流沙般滑落,四周扬起了灰尘。历经多年修行,终在此时此刻,证得那炼虚之境。

他内视自身,梦境空间扩大三两倍不止,内蕴之灵气,已绝不算稀薄,约与远古时期相当,再看那各种法宝,吞吐灵气间,散发呼吸般的各色光晕。

天地得其反哺,凭空生出灵气,此乃无主灵气,亦是纯粹灵气,若有修士在此,定然感到兴奋。足以恢复大半已损耗去的灵气。

此刻,李长笑手一翻,一枚半透明宝珠,浮现在掌心处,灵气蜂蛹朝其所汇,玉罗刹那日渐稀薄的魂体,却也渐凝渐实。

只是即便如此,又能如何?

……

且说自剑客突破后,出了二元宗旧址,爬到了上方小镇,气喘吁吁的呼了口气,将那当作“凿山器”,且沾满了黄泥的长剑一丢,趴在地上便是大口呼吸。

许是地质运动,又许是地域缩减,那围绕二元宗旧址的水路,水全流干了,不知去了何处,李长笑游着下来,最终爬着上来。说累嘛…他这炼虚之体,又怎会累呢?他以假入道,便是连天劫都未曾引来,当然,或许是大道已死,再无天劫可言,这件事,李长笑自个也言不清,更难下定论。

只是得见青天,青天尤在,一切尤在,他便真的想,趴在地面上休息休息,如今已是夜间,那一轮明月高悬天空,明晃晃,诱人揽下,放在怀中盘玩。

李长笑不由得心想,以前的修士,星星都摘得,为何从未听说,有人把明月揽下呢?李长笑躺地上,摩挲着下巴,认真思索这个问题,想了半宿,没个定论,便干脆收敛思绪,不想了。

他爬起身来,拍拍身上污泥,因从那满是泥泞的底下长道,一路攀爬上来,白衣早已不白,黄泥、黑泥全沾衣上,嵌入线缝之中。李长笑找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河,纵身一跳,激起一片大水花。感受水中冷意,今时应是秋季,河水微凉但不刺骨,泡久了反倒升起一股暖意。

洗漱一番,又坐在河边搓洗衣物,卖力搓洗一刻多钟,才总算洗净,至于火上烘烤,只等衣服干洁,便可入了城去,寻一家酒楼好好享受一番。

月光照拂小河,潺潺而流者,不知是水还是月光。李长笑衣服烘干,穿束在身,朝二元宗上方的小镇行去,夜色下,小镇城门口处,有三两士兵把守。李长笑光明正大入城,却不受丝毫阻拦,那守城士兵明明也看到了李长笑,却仍旧没有丝毫作为。

李长笑如今隐藏踪迹,无需化真化假,不过一念而已,他想被人看到,便被人看到,想不被人看到,便不被人看到,无需使用任何手段,亦无需刻意而为。

正如此刻。

入了城来,李长笑会心一笑,见那城中尚且安定,没因为自己沉睡前,那风大雨大的大势卷席,而变得飘摇不定。

如今是夜半时分,大多铺子关门,唯有一家客栈,门前尚且留有一盏灯。

“嘎吱”一声,李长笑推门而入,在靠边一处坐下,他伸手进口袋,东找找西找找,总算套出十余枚铜板,其中有三枚方形铜板,乃是王绝所赠,分别为龙、虎、豹三钱,他自不会拿这三钱交易,于是小心翼翼的,将那三钱从细碎铜币中挑出,又装回口袋里,余下的铜币一股脑拍在桌子上,让店小二过来报菜。

正打着盹的店小二被惊醒,拿着菜单跑来,往桌面上一瞧,嘿…寻思有多大能耐呢,原来是个穷酸且好面的王八羔子。

就这七八枚,快要发霉的铜板,还敲得那么用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金条呢……店小二暗里翻一白眼,虽心中不屑,本职工作却不可少,老老实实报了价。

“客官,您这点钱,只够买些腌黄瓜,顶天再多一份素菜。”店小二言道。

李长笑将铜钱一枚枚交到他手上,就按店小二所言,要了份腌黄瓜与大白素菜。店小二多看了两眼,从未见过这般怪人,大半夜的,不住店、不喝酒、不吃肉,竟只是吃黄瓜。

很快,一份腌过的黄瓜,外加一份热气腾腾的素菜,便都上齐了。李长笑啃着黄瓜,吃着素菜,那素菜味道平平,腌黄瓜倒真不错,酸甜口的,很脆,吃进口中咀嚼,会发出咔咔的脆响,十分开胃。

可惜李长笑钱财不足,不然定要再点上一份饭食,就着这两道小菜填肚,打盹的小二打了个哈欠,斜睨瞥向李长笑,心想这客人虽穷酸一些,但总归算安分,没做出个砸桌子,砸凳子的事迹。比那草莽江湖客好多了。

正想着,那客栈大门,便被推门而入,一下子涌进四五号人,那夜半客栈的大堂,顷刻便热闹了起来。

店小二前去招待,送上茶水,点好菜食,便识相的走回柜台,不做打搅。那四五号人分两桌而坐,等菜途中,却也不闲着,互相聊起了一路所闻。

李长笑黄瓜吃到一半,便也竖起耳朵,偷听他们谈话。

起初倒全当趣事,听过便忘了。也不多在意,然听到一事后,他却来了几分精神。

原来这一伙人,乃是走商客,与那新兴天机道,有一二关联,会贩卖一些特殊矿材。他等一行人中,有一人前段时间,路过凌天州时,曾在那大州中,做过几年米酒铺子的活计。

后来脱离凌天州,转而当起了贩矿客,是因为凌天州如今时局动荡。皇帝垂垂老矣,便是再能活,也不过这五六年,七八年了。有一子、一女争权争得厉害。

第549章 见故人,见朋友,见仇人

那一伙贩矿的走商客见识极多,所聊极广,便是店家小二,也睁开了眼睛,侧耳偷听他等交谈。

有山野间鬼怪横行的奇诡怪事,有人人相交时的机关算计,有路途凶险,也有去到那风月场所,一夜逍遥的肆意快活。

店小二如此一叹,有的人便是这般精彩。而他受困于客栈柜台,出过最远之地,不过城北的某条酒香巷子,做过最大的事,不过去哪巷子里买些酒喝。却听得那精妙绝伦的外界,虽危机四伏,但这伙走商客不也还活着?那般经历,般那精彩,实在羡慕。

店小二不知怎的,斜睨一眼那剑客,见他也在偷听,那剑客身前的素菜早已吃惊,还余下半根黄瓜,似不舍得吃完,剑客显然放缓了速度。感受到他的目光,还放下那正啃得津津有味的黄瓜,转过头来朝此一笑,笑意温和,如梦而已,又似春风扑面。

倒真俊,便是这般穷酸剑客,多在城中逛逛,定然也有不少待嫁闺中的大家闺秀青睐……店小二可生不起优越感,这人穷归穷,但却不算平凡。

那深夜夜食,在走商客的畅聊中结束,李长笑休息一阵,便离开客栈,蹲在门口的昏暗灯晕下,脚下影子收聚于囹圄之地。

他朝南看了看,又朝北看了看,不知如今形势如何,扶摇天下太大,虽同处南四域,却离那南海之地甚远。单看这座立于二元宗遗迹之上的平凡小镇,一派平和,那二族之战火显然未曾波及到此,地地寻常百姓,甚至不知发生过何事。

如此一来,刚刚闭关许久,舍真求假,得入假仙的李长笑,便更不知如此形势如何,从那伙走商客口中,能略察一二,却也仅是一二。

犹豫不决,踌躇不定,并非李长笑性格,他伸了个懒腰,便一步迈出,走入漫漫长夜,街道两侧寂寥,月光也平添清冷,拂过的微风,吹起地上的沙粒,有几粒飘进了眼中,好不容易才揉出来。

……

李长笑蹲在河边,折了一根树枝,一本正经的数着求变年数,这东西还真不好问人,寻常凡人寿数不过百,哪知这些东西。若是去问修士、变法之士,别人定然觉得你是傻子、怪人,也不好开口。故反复斟酌,李长笑倒觉得,还是自己推算更为靠谱。

不难却也不易,李长笑游历些年,不计年数,走到那便是那,是秋是冬也全不在意,更是作息不稳,有时数数日不醒,有时睡数十日不醒。虽有积累灵气,为破境做准备这一正当理由,但那行事作风,实在懒散。

曾就有与他打过数日交道的一凡间学者,指着李长笑得鼻子,骂他孺子不可教也,是个侧头侧尾的懒虫。因那学者背地里,也并非什么好人,故李长笑转头给他打了一顿。

更别言全心全意破境的那十几载了,更不知是何年月,时间于他而言,不过是吹身侧而过的柔和清风,来时无感,去时无念。

故这般算时,真不算易,却也更不算难,他这炼虚之辈,纵观整座天下,已经算是神通广大之辈。虽如今的李长笑,尚且不适应“神通广大”这份殊荣,仍是觉得自己唯一增长的,不过是打架更厉害,逃跑更厉害。算不上是“神通广大”,但就以事实而论,那神通广大的头衔,落在他的头上,没有任何异议。

既“神通广大”算个年数,自不过抬手、翻手而已,决定以二元宗内,看过的卜算之法,加之福祸运转之律,一口气算出求变年数。

有炫技的嫌疑,可惜身旁并无观众。那一通施法下来,竟见那周身,全无丝毫灵气波动,若有修士见到,定会咋舌。卜算之法属术法行列,不仅需灵气,还看命数,看天时,看地历,若天时地利皆不合,强行卜算所耗灵气更多。

却见那白衣,随手摆弄,全不顾天时,更不理会地利,就这般如同莽夫挥砍斧头,凿出一条出路一般,强卜硬算,还无灵气波动。

若有人得见,怕是会误以为是变法新路,从此落得个妄念加身,从此半身不得好眠的下场。然而这哪是什么新路,只是李长笑自己的僻静小道。他这炼虚…与以往不同,故细微处有较多差异。

求变……五百三十八年…秋…十月八…

李长笑得出结论,扶摇天下如此之大,即便是地域缩减,也仍旧大无边际,北四域、南四域风格诡异,又地理、风土、人情,各不相同。

各国各朝,各地域的历法,自然不可能一样,例如此刻,李长笑算出今时,正值秋凉之际,然四周平民百姓,皆穿粗布麻衣,热得叫苦不迭。

以此刻所在之国的历法而论,此事正是刚过春尾,正是夏季炎炎时。

正是因此,李长笑所卜算的时历,是以凌天皇朝为准的。那南四域的青域,青域中的凌天州,曾经无上辉煌的仙朝,如今介于仙凡,却仍是庞然大物的朝廷,此刻正处于秋风萧瑟之季。

哪里的人儿…怎样了?

李长笑一抚手,用作卜算的树枝凭空消散,口中念叨着“求变五百三十八年”,似乎距离万仙峰会也就那两年间了。

从此刻北上。

走走停停,似乎一切正好?

若说如今形势如何如何,朝那万仙峰去一次,定然了解得透彻。

李长笑双手枕着后脑勺,朝后如此一靠。

那便走吧。

去凌天皇朝,去万仙峰,见故人,见朋友,见仇人。

第550章 路遇少年郎

求变五百百三十八年,十一月。

李长笑北上一途,已行数月有余。这扶摇天下的北上、南下两路,李长笑不知走过多少回,然如今再走,依旧不觉乏闷。

路有千万条,总能行到那僻静奇趣小道中,看得那乍现之风光,一路上饮着酒,吃着果,与红尘中人打交道,与山野清风神交。

行至一湖水边。

李长笑在岸边挖上一个小坑,在坑里蓄满了水,入湖中抓两条小鱼丢进去,日日投喂美味的鱼食,直到那鱼儿沉溺其中,乐在其中时,他又一挥手,将鱼儿放回了湖中。

随后在岸边苦等三日。

见那鱼儿带着鱼群,竟有折返归来,找寻那“桃花源”般的小水坑,最后“铩羽而归”时,李长笑捧腹而笑。

走走停停,时常逗弄逗弄身边之物。

有趣又无趣。

十二月。

这一日,李长笑行到一座小村落,因时间推移,加之一路北上,秋意渐浓渐深,路上行人大多加袄加棉。

那小村落前些时日,有一老头死了,按村中俗规,需摆设三日宴席,李长笑厚着脸皮,去蹭了一顿,吃到一半,对坐的妇人问他是村里那家的人,姓什么,名什么,他具是答不上来,只能胡诌一通,随后快速把饭菜扫尽,自个吃得欢快了后,拍拍屁股走人,不给他人发难的机会。

求变五百三十九年。

李长笑路遇一少年公子,那公子一身行头,当真是让人好生羡慕,头戴束发金宝冠,腰别玉笛香囊剑饰,走起路来,腰间的玉器铛铛作响,清脆悦耳,自是人群属目。

少年也要北上,是某国大将军之后,为不引圣上猜忌,便步入仕途,加之他本人对那求仙问道之事,更感兴趣,便四处探访,想寻一条成仙大道,脱离了那茫茫红尘。游身天地。

华贵少年与李长笑相遇,是他所乘之马车,突然停下,颇有涵养的少年并未生气,只是下马查看,见到一路边熟睡的酒鬼,便命随身的两位仆从,将那酒鬼喊醒,再施舍些许银两。

话说那少年出身高贵,那贴身二奴仆,也远非常人。一男,一女,男子身穿束身武服,所用布料为丝绸布锦之类,透气美观,样貌更是俊朗,剑眉星目,薄唇挺鼻。再看那女子,身穿一身黄衣裳,体态婀娜,长发散散,粗看是个柔弱娇美女子,细看其每一步,每一眼,都暗含戒备,蓄势待发。是位很厉害的武者。

这一男一女二奴仆,自非寻常奴仆,连华贵少年都需礼让三分,且说二人将李长笑喊醒时,天色已经暗下,索性便原地生火,就在此地歇息一天。

李长笑睡眼朦胧,打量着三位,一番交谈下来,才得知三者姓名。华贵的翩翩少年,名叫李奇,女子奴仆唤作吴秋,男子奴仆唤作越白。

此行北上,是为寻成仙大道。李长笑告诉李奇,若想成仙,不如趁早放弃,苦求于虚无之物,到头来不过荒废半生。

李长笑掂了掂李奇手中的银两,份量挺重,脸上多一丝笑意,往常睡觉,那银两不被偷去,便沾沾自喜,暗自庆幸了。这次运气不错,睡醒还能有钱拿,又能省去那一路慢行,用在赚取银两上的一二功夫了。

李奇闻言一笑,摇摇手指头,少年用简短的话语,表达了那剔透玲珑的心思,“此仙非彼仙,此仙非彼仙。”

故作老成的做派,引得吴秋掩嘴轻笑。越白也是无奈,李长笑则是投来感兴趣的目光,想听听少年能有何见解,所求之仙又是何仙。

李奇说,他所求的,乃是成仙大道,而非长生大道,他出身尊贵,或多或少知道一二,只是触及不到那一层面。

自不会再傻傻求长生,求长寿倒是还有路,活个一二百岁不在话下,天资好些,运气好些,说不定可有三百岁。不过既是为长寿之路,他又何许北上?

故他所求的成仙大道,乃是红尘游仙…

长篇大论下来,李长笑算是听明白了,这看起来颇有涵养的李奇,实则啊,是北上寻欢呢。什么红尘仙,不过是作乐罢了。只是说的好听,若换另一个人来,能把他哄得一愣一愣的,真以为这少年志向高远,有成圣之志。

实则是不得入仕,寄情山水,以此求解脱罢了,李长笑能很轻易的,看透世人层层伪装、包裹起来的真正所求所想之物。

他何必拆穿?与少年对酒而饮,祝愿他真能寻到那成仙大道。

听闻李长笑也要北上,李奇发出邀请,他告诉李长笑,若一路沿途北上,再往北走十余里,便是群山密布之地。路险是其一,更是山中多精怪,多异兽,防不胜防。

若是与自己同行,朝那西边去,大约行十余日便可见一巷口,从巷口坐上大舟,横渡一片海洋,便可直达凌天州的敕天皇朝。

那路中艰辛,可能省去不少,且以他李奇这等身份,所乘的舟船,规格必是最高,即是李长笑也能跟着享受一二,岂不是妙哉?

李长笑同意了,有便宜不占是大蠢货,不过嘴角仍是噙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顺口问了一句,这少年是看自己顺眼,还是心底善良,觉得自己睡在路边可怜,才如此帮扶自己。

李奇回答,与那些没关系,仅是因为两人长得像,普天之下,长得这么像的,就算没血缘关系,也是亲兄弟。

请兄弟享福,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一旁的吴秋掩嘴轻笑,打趣一句,“公子,主人是觉得你太俊,想和你交朋友呢。”

“他这人,是敌是友,第一眼就决定了。”

……

第551章 久游终归

半途结识李奇,却也能算作一件妙事。那靠海大城何其繁华,渡海大舟所耗之人力物力,皆庞大到不可估量。

也就李奇这般不缺钱银的公子哥,有资格享受这般待遇,山有山路,水有水路,穷人走山,富人走水,各有其道。

李长笑机缘巧合,也走了一会富人道,花费好些功夫,成功上了舟来,托李奇的福份,弄得个地级房间,好奇的四处观望。心中感到震惊。

有道是十年一大变。

那通向凌天皇朝的大舟,内里雕梁画栋,珠光宝气,全不似代步工具,更似一尊高耸建筑。所选木材,皆是上上之选,便是连修士来了,也觉得如此大舟,实在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