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死而我不死,灵气枯竭我长青 第157章

作者:台风校长

无人能料到,也无迹可寻。

说是巧合也罢,说是必然也罢,李长笑弄不懂,便不再理会。

这时。

精瘦老道士已经看出些许端倪。

他沉声说道:“天下当真奇妙。”

“这燕家村坐落群山之中,四周的山脉,形成围困之势,地势相连,无出无入。”

“此地死魂一类,或消散天地间,或受困于群山中,不得出,常年累积。故到了月圆之夜,月光照射进来,将那弥留此地的鬼魂,给一一显现了出来。”

“且看我超度亡魂!!”

言罢。

一只魂魄朝他飞来。

精瘦老道士脚踩正阳罡步,步步生风,手中作法,再是用那铜剑向前一刺。

魂魄尽散。

这些天地游魂,被困于此地,实际上并无太大危害,最多便是附进人体,让人发烧头疼,几日便能好转。

只是此物积累得多了,使得阴气积郁,长此以往,却也不太好。

且说一连斩去几道游魂。

竟是发现一头凶悍厉鬼。

青面獠牙,半身白骨显露。

老道士与此厉鬼大战数个回合,手段尽施,早后取出一八卦宝盘,印在厉鬼身上,才将此消灭殆尽。

众人一路灭鬼。

却是发现,那鬼怪好似,皆从一处飞来,于是前去源头肃清。

最后,来到一户人家的水井前。

艺高人胆大,精瘦老道在水井前,开坛作法,竟是主动引鬼上身,那井中鬼怪,纷纷涌入他的体内,最后,他服下一颗黑色药丸。

那入体的鬼物,纷纷被消化,化做缕缕清气,从他毛孔外溢。

李长笑双眼微眯。

这老道士在凡间的道行不浅啊。

若他没看错,凡间灭鬼路数,大多开坛设法,请开光法器,多年来一直未变,因为这灭鬼路数,不需依靠灵气,自古便一直存在,故老道也会一二,但并不精通,也并非他的看家本领。

他真正的看家本领,是那正阳罡步,这步法恐来自“变法”,脚踩此步可吸魂入体,以体内阳气灭之,再以阴补阳,阴阳共济。

这套步子涉及魂魄,阴阳,甚至还有祭法等多方面学识流派的杂糅,这还只是李长笑看得出来的,看不出的方面,肯定还有更多。

且……

目前而言,李长笑的所闻所见中,恐怕这精瘦老道士的身上,才是最能体现变法效用的。

此法真能延寿,老道士年已六十余,却宛若壮年,气血还算充裕,若无意外发生,不遇大病,至少能活到八九十。

便是太平盛世,能活八九十的人也不多。

与这正阳罡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想来这老道士曾经,也是有过一番奇遇,习得此步。

将鬼魂尽数灭尽后,众人的目光汇聚在了水井之中,老道士一跃而下,落地之后,惊呼了出声来。

却见那水井底下,满是骸骨,可作尸山。

众人纷纷跃下,所见之处,遍地骸骨,老道士所言果然为真,那先前一直一语不发的燕十六,终于开口说道:“此乃燕家村井墓。”

众人闻言,见是燕家村习俗,便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心中感到奇怪,这水葬、土葬、火葬都听过,可这井葬倒是第一次见。

燕十六也搞不懂,毕竟他也不过十五六十的年龄,阅历不算丰富。

精瘦老道士眉头微皱,左右环顾。

李长笑问道:“可是看出毛病来?”

精瘦老道士欲言又止,随后沉默不答。

……

又是除去一魔,燕十六各自给了一百两的银子。

除魔令到此,已经完成大半,对于那最后一“魔”,燕十六面色有些怪异。

燕家村一直流传有:“三害二鬼一诅咒”的说法。

如今三害二鬼均已经被除,凶险自然凶险,却都是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最后的这个“诅咒”,才是真正可以称之为“诡异”的存在。

说起这点,燕十六鸡皮疙瘩,便是不由自主的泛了起来。

原来,在燕家村,一直有一个禁忌诅咒流传:“食亲”也称为“食父”。

这乃是燕家村的禁忌话题,是禁止讨论的存在,燕十六年幼时,曾偶然听过两嘴,但当时尚且年幼,很快便忘在了脑后,直到后来,他因为奇遇,习得这“地上飞”的轻功,喜好飞檐走壁,偷看西街边的寡妇洗澡,窥探夫妻房事,听私房夜话,才渐渐对那诅咒,有了些了解。

燕十六神色凝重,“所谓食父诅咒,字面意思,便是活活吞食自己的父亲。”

闻言,李长笑刹那微眯,旋即缓缓松开,心中了然,直到此刻,才算是接触到,燕家村真正的秘密了。

“简直荒唐。”蔡薇出声道。

燕十六说道:“别急,听我细细道来。这食父诅咒,是只在燕家村血脉流传的诅咒,诅咒高发期,是二十五至三十年岁左右。”

“诸位若是能帮我,破解这诅咒,在下定然感激不尽。”

燕十六郑重拱手。

“小兄弟,诅咒之事,玄乎,若是这诅咒,不过是市井流传的妄语,我等白白废了力气,届时该当如何?”拍刀客说道。

燕十六一愣,这时老道士说道:“无妨,便是妄语,我也留下帮你查查,除魔除魔,自然该一除到底,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李长笑笑着说道:“世间之大,无奇不有,诸位皆是是掌握超脱凡俗力量之人,应该清楚,燕兄弟口中的诅咒,其实是有可能存在的,不过这诅咒若是真存在,肯定有不少凶险,诸位还是要慎重考虑去留。”

闻言。

众人这才定下心神,至于李长笑的后半句话,众人自动忽略了。

只是听闻这诅咒存在后,对这燕家村的认知,也不由得蒙上了一层阴影。

燕十六大喜,他嘱托几人,若是探查诅咒之事,一定要隐秘,不然可能会引起,村中人的不喜。

夜里。

大伙各自睡去。

李长笑睡在门口,因为那里清凉、宽敞。

梦境空间中,一株梦树闪着荧光,佛家、盘龙宗、风雪尊者等术法典籍,有序的摆放在左侧,有几本书被经常翻阅,已经出现了褶皱,右侧的方位,则是放置着十个酒坛,每个酒坛都装着一种神髓。

这不大的空间中,还有他因之镜、九龙宝鼎,除开这些与修行有关的事物外,角落处,还有堆放着竹箱,风车等凡俗之物。

虽然多,但摆放得井然有序。

李长笑来到九龙宝鼎身前。

若他没记错的话,鼎乃重器。

而具有九龙刻纹的宝鼎鼎,定然是镇国之重器,非皇族不可有。

第203章 燕赐生,诅咒应验

燕家村东口处,一条平常的小巷子里,有一家三口人。

二老年岁已大,身形早已佝偻,膝下有二女一儿,老大老二都是女儿,早在十年前,便已经嫁做人妇,老三是家中唯一的儿子,名叫“燕赐生”,名气起的颇为文艺。按年头算下来,老三也已经不小,二十五六有余了。

要说这一家人,对那小儿子,可谓是宠爱至极。

燕赐生出生当天,燕赐生的父亲“燕来福”,便奔走相告,他终于生了个儿子,是个大胖小子。

并给他取名“赐生”,寓意上天赐下来的生命,可见其疼爱到了何处。

赐生出月那天,燕来福张灯结彩,摆设宴席。

这燕家村与世隔绝,自然请不来县里的大厨,但遇到喜事,总要有所表示,故每到这时,村里人就各自派出一位帮手,过去帮忙筹备宴席一事。

村里村外,抬头不见低头见,平时虽少不了三瓜两枣的利益相争,但到需要帮忙时,总会互相帮衬的。

宴席轰轰烈烈,举办了好几天,能请的都请了,家里养的鸡鸭羊,几乎都杀了,甚至为了宴席,燕来福还带上十几个小伙子,去山上抓了几头野猪、大蟒。

野猪用来堆烤,大蟒扒去皮,切成一块块,加上葱姜蒜,用来煲老汤。

算是酒桌上的两道硬菜,除此之外,山野的蘑菇,野菜,鸡鸭,鱼,水果,都有之。

总之燕家村的酒席,与外界不同,食材来自大自然,吃得也几乎都是野味,但那份心却有些相似。

此外,这场宴席,也有保佑孩子,平平安安长大的寓意在。

摆完宴席,燕赐生出月,随着时间慢慢长大,渐渐长成了清秀的小伙子,燕家村附近,有不小的田舍,每年春季夏季,都有不少的农活要干,一般像他这么大的小伙子,也要下地帮忙干活了。

然而燕来福不肯,这心心念念才盼来的宝贝儿子,要是干活干出了个好歹,那可得找谁说理去。

就连燕来福的媳妇,都骂他不像个男人,简直就像是一个儿奴,她倒是希望,儿子能下地锻炼锻炼,毕竟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自己两口子也渐渐老了,总不能陪着儿子一辈子。

只是燕赐生越是长大,便越是调皮,在父亲的溺爱下,渐渐生出了骄横之气,有一次,他在路边捡到一根木棍,让与他嬉闹的伙伴,喊他老大。

小伙伴自然不肯,同龄人中有一个蔫坏的胖小子,说:“你要是能把家里麦子都砍倒,我就算你厉害,叫你老大。”

闻言。

燕赐生一人一剑,冲进了麦田中,胡乱挥舞手中木棍,一杆杆麦子倒下,许是累了,打算停下欣赏战果以及同伴们崇拜的眼神,却见那小胖子,将自家老子喊了过来。

燕来福是一个老好人,平时很少生气,但见到儿子如此糟蹋粮食,却是怒了,拎着他的耳朵,走回了家中,便是棍棒伺候。

只是燕赐生明显感受到,老爹还是心软的,纵使是生气,手中的力道,也不是很大,终究没忍住下真手。

当天夜里,燕母看着他,摇头叹息,说:“你爹不肯让你下田干活,你也不能总是闲着,改天娘抓两只鸡,一筐鸡蛋,带你去西口的先生那。”

“你去上私塾。”

燕赐生也知道自己错了,不敢反驳,不过心中却是百般不愿意,在他看来,上学完全便是虚度光阴,没有任何一点用。

燕母却觉得,上学能明事理,晓是非,虽燕家村不同外界,与功名无缘,但学识在心,总会派上用场的。

于是,燕赐生便开始读书生涯,这段时光,对他来说是昏暗的,先生的戒尺,同窗的不待见,让他很快便生出了逃课的念头。

那一筐的鸡蛋和几只能下蛋的老母鸡,换来的课程,就这样被他荒废,燕母得知此事后,气得肺都炸了,罚他跪在门口,不许进门。

本是气话,这好不容易生下的孩子,那肯让他真跪多久啊,可燕赐生自个也怄气了,就在门口跪下,一言不发。

当晚下了大雨,燕父先心软,让赐生进屋,赐生不肯,依旧长跪,燕母也说了软话,让他以后不想去私塾便不去,现在先快快进屋。

燕赐生依旧不肯,雨越下越大,燕父无奈,顶着暴雨,将他强拉进了屋中,烧了热水暖身,燕母也是泪眼婆娑,给燕赐生道歉。

“娘这次也是气昏了头。”

……

后半夜。

许是在外淋了大雨,燕赐生突发高烧,燕父没有丝毫犹豫,穿上蓑衣冲去了雨里,请来了村里的郎中,郎中把脉后,眉头紧锁,告诉燕来福,这病倒是小病,关键是…有一味治病的主药,在今日刚刚用完。

燕父闻言,问询了是何药后,便一个人冲进了雨里,半个时辰后,满身泥泞的推开房门,去到山里采回了此药。

服下药汤后,燕赐生很快好转,经过此事,赐生也是有些开窍,性子收敛了许多。

此后。

一路风雨无阻。

虽没什么大成就。

却平平庸庸长大了,燕父燕母越发佝偻,算下来年岁其实已经不小,燕赐天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一家三口安安稳稳的过着。

他早便到了讨媳妇的年纪,只是年轻时,看上了招子楼的一个秀美姑娘,但人家看不上他,便也一直这么耗着,可把燕母愁死了。

不过,最近一年,燕赐生也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大小伙子了,也该到结婚生子的年龄了,便是收了心思,开始打听村里,还有哪家姑娘长得不错,未婚未嫁。

正是风风火火筹备,物色各家姑娘之际。

燕父感到欣慰,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终于又有能力,成为这一家之主了,整日笑得合不拢嘴。

人生,不就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