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第87章

作者:天蚕马铃薯啊

  “百室,这内阁是何物?”

  “若是这内阁的权柄滔天,最终不过是个改了名字的丞相,换汤不换药!”

  叶凡急忙解释。

  “这内阁相当于陛下之智囊,挑选熟稔政务之官员组建内阁,那个官员的品级无需太高且没有决定之权!”

  “但可以将政务分急缓程度票拟好建议,由陛下圣裁!”

  “六部的职责可由六部尚书负责,提出建议之后,由内阁票拟商议,查漏补缺,最终再交由陛下决定,既可以解决政务策略不完善的问题,也可以避免下面的人欺上瞒下!”.

第三章 老朱很感慨!李善长,忠臣呐!

  第三章老朱很感慨!李善长,忠臣呐!

  朱元璋顿时呼吸急促。

  这倒是个好主意,内阁有票拟之权,却没有决定之前.

  最终权力依然在自己身上,而有这些人帮自己分担政务,也节省了许多时间。

  朝中这么多大臣的意见汇总到一起,总归比一个人的意见要好得多。

  只要自己的后代不是废物,就能够采取合适的举措,可比丞相制度好得多。

  此时朱元璋,越想越满意,若是如此,这丞相确实没有这么重要。

  “百室,你若是累了,就回去休息几天,就算是有内阁制度,咱这大明也离不开你,若是没有你,咱这大明可没那么容易建立起来!”

  “你放心回府休息,该给的东西咱一点儿都不会缺!”

  “有咱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百室!”

  李善长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打消了朱元璋的忌惮,虽然自己提出了这内阁制度,但是想要将其完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是自己逼迫太甚,反而会适得其反。

  大不了从明天开始称病在家,总不能还不让人生病了吧。

  “既如此,那臣告退!”

  等到李善长离开后,从后殿内走出来一人。

  朱元璋紧盯着李善长的背影。

  “妹子,你说这李善长想要归隐,究竟有几分真心?”

  来人正是马皇后。

  马皇后有些埋怨地说道。

  “重八,李先生辅佐你这么多年,难道你还怀疑他不成?”

  “别以为我在后宫之中对于这些事情不知道,你让刘伯温组建御史台,又让天德成为中书右相,不就是为了借助浙东学派和天德军方的影响力打压韩国公的权力吗?”

  “我一妇道人家都能看懂的,韩国公乃百官之首,会看不通?”

  “重八,恐怕你冷了李先生的心了!”

  朱元璋低着头,长叹了一口气。

  “你说得有道理,当年辅佐我的几个读书人,叶夫子死得早,宋老先生擅长治学,却不擅长治国,刘伯温性子太傲,但不喜欢!”

  “也就李先生本事大能力强,但是他的权力越大,咱越害怕!”

  “看来李先生是不想让咱为难,所以才主动请辞,本以为李先生贪慕权力,如今看来,是咱想多了!”

  “李先生,厚道的忠臣啊!”

  这是一个面容俊朗的年轻人走了进来,正是大明权力最大的太子朱标。

  “儿臣拜见父皇,拜见母后!”

  朱元璋看着自家的好大儿满意地点了点头。

  “标儿,那些政务可曾处理完?”

  朱元璋早就开始培养朱标处理政务的能力,所以每次各地送来的奏折,他都会从中挑选两三成送到太子朱标的手里。

  太子朱标听到这话有些尴尬。

  “请父皇恕罪,而曾经日去拜访宋老夫子,随后又去了趟礼部,如今那些奏折批阅了七七八八,还差上一些,今晚儿臣定然将其完成,定不教父皇失望!”

  朱元璋看着面容瘦削的太子朱标,比起之前瘦了不少,脸色也苍白了不少,心中有些不忍心。

  太子朱标作为自己的唯一继承人,朱元璋对他的培养极为严格,同样每天也教给他许多的事务。

  如今看到太子朱标这个样子,他心中实在有些不忍心。

  “标儿,你觉得咱废黜丞相制度如何?”

  此话一出,太子朱标如同经受了晴天霹雳。

  废除丞相制度?

  这……

  如今许多的政务都是丞相处理的,紧接着就是父皇处理其中重要的,就极少一部分落到了他的手里面。

  若是废除了丞相制度就等于将这些证物全部都压在他们父子两人身上。

  这不是要命吗?太子朱标急忙说道。

  “父皇,此事万万不可,韩国公忠心为国,虽有些不当之处,但是瑕不掩瑜!”

  “如今无大错,却要废除丞相,恐韩国公心中不服,朝野上下,定然质疑一片,到时江山社稷不稳,我大明危矣!”

  “不知是何人,竟敢给父皇上谏如此谗言,此子当斩?”

  朱元璋深深地看了太子朱标一眼说道。

  “提出废丞相制度的就是李善长本人!”

  太子朱标:“……”

  额,嗯,那没事了。

  不是,李善长本身就是丞相,如今却还要废除丞相制度。

  自己要废掉自己,是个狠人。

  可是这么做没有道理,李善长虽有能力,但却有一个众人皆知的毛病,那就是嫉妒心重,而且贪权。

  现在却要将自己手中的权力扔出去,这实在有些费解。

  朱元璋看着太子朱标疑惑的样子,心中极为畅快。

  这小子什么事都学自己,明明年龄不大,看着却像是一副身经世事的样子,如今总算是有他吃瘪的时候了。

  “怎么样,可看得出李善长究竟想要如何?”

  太子朱标摇摇头。

  “父皇圣明,儿臣确实不知韩国公此举究竟为何?还请父皇点拨?”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

  “你不知道,以为咱知道?”

  “咱要是知道,还要你作甚?”

  太子朱标顿时满脸黑线,合着自己父皇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这算什么?

  坑儿子呢?

  第二天朝会之上,文武官员接连来到奉天殿上。

  胡惟庸刚刚来到大殿之上,就一群人凑了过来连连恭喜。

  胡惟庸也是一阵春风得意,前不久刚刚办成了赈灾事宜,如今的他也被一路提拔到了中书省平章政事,再加上自家老师乃是中枢左向韩国公李善长,而自己也挤进了淮西勋贵的圈子,在朝堂之上也算得上是稳了。

  未来政途可见一马平川,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果然自己才刚刚在这一个位置,这么多人就来恭贺。

  “哈哈哈,诸位大人莫要客气,一切都是亏了陛下圣明,以及老师的教导!”

  “我等可要跟随在老师身后,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一众官员纷纷点了点头,胡惟庸之所以能够晋升如此之快,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善长的弟子。

  跟在李善长后面绝对有肉吃。

  胡惟庸见这么多的官员都跟在自己后面心中极为得意,看着最前面那一个空出来的位置,一阵眼热。

  自家老师年龄大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告老还乡,到时候这个位置舍我其谁?.

第四章 夭寿了!李善长称病撂挑子了

  第四章夭寿了!李善长称病撂挑子了

  胡惟庸一脸挑衅地看着一旁的刘伯温。

  刘伯温眉头微皱,随后转过头去,眼不见心不烦。

  这段时间淮西勋贵和他们浙东学子可没少产生冲突,这是淮西勋贵势力庞大,这让他吃了不小的亏,这两天自家门口可是有不少人前来诉苦,如今眼不见心不烦吧.

  很快朝中的文武官员来得差不多了。

  武将一列站在最前面的则是宋国公冯胜,如今魏国公徐达和曹国公李文忠征战在外,信国公汤和辞官归隐,自然他站在了最前面的位置。

  而文官最前面的位置却依然空着。

  胡惟庸等人眉头紧皱,奇怪,眼看着陛下快要来了,怎么老师还没有到?莫不是路上耽搁了。

  与此同时韩国公府,李善长一脸悠闲地坐在池塘边,一边钓鱼,一边享受着一旁侍女的伺候。

  万恶的地主资本家,这日子不比在朝堂上舒坦?爽啊。

  如今离开了朝堂,李善长只感觉一身轻松,如今可以像汤和一样稳坐钓鱼台,至少善终不成问题。

  仔细想想,死在朱元璋手里的那些家伙,哪个不是上蹿下跳?而李文忠,徐达,汤和,沐英,耿炳文等一点事没有。

  都已经这么高的位置了,还争什么争?总不能还想争一争皇位不成?这时一旁自家儿子李祺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父亲大人,孩儿听说你病重,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此时的李祺满脸怀疑,自家老爷子这满脸享受的样子,实在不像是病重的样子。

  这……

  李善长看到李祺来了,笑着说道。

  “原来是祺儿,不用担心爹没事儿!”

  李祺满脸狐疑。

  “可是孩儿在前堂听到管家说父亲您要陛下递了折子,说是重病在家,这……”

  李善长笑着说道。

  “无妨,那折子是我让递上去的,你老子我打了大半辈子仗了,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吗?”

  “再说了,咱家都已经是国公了,你还想咋滴,要不要老子给你整一个异姓王回来?”

  李祺听到这话吓得满头大汗,开什么玩笑,如今大明一朝哪里有异姓王?纵然像常遇春,也是在他走之后追封了一个开平王。

  魏国公徐达战功赫赫,但是也做到头了,估计去世之后才有可能被追封王爵。

  自己要是真的成了异姓王,那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想到这里,他急忙摇了摇头。

  “父亲,你就不要和孩儿开玩笑了!”

  李善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你也知道为父在开玩笑?”

  “你可知,过犹不及,月满则亏,如今为父贵为韩国公,而你则为驸马都尉,迎娶了临安长公主!”

  “咱们家早已是烈火烹油,繁花着锦,要是再这样下去,对于咱们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