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剑从天降
第1153章 经略埃及
底比斯城,阿蒙神殿。
被尊称为大祭司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身披华丽的豹皮祭袍,他是阿蒙神在人间的最高代言人,阿蒙霍特普。
他闭目沉吟良久,缓缓开口,声音苍老而沙哑:
“罗马人的鹰旗,在亚历山大港倒下了。据说,整整两个军团那样的精锐,都在野战中如同沙堡般溃散……这些东方人,拥有我们无法理解的力量。”
“可是,大祭司!”另一位较为年轻的祭司急切道,“汉人的政策明显偏向那些贱民和奴隶!他们还要削减神庙的供奉和特权!如果顺从他们,阿蒙神的荣光何存?我们千年积累的财富和土地,难道要拱手让人?”
“蠢货!”阿蒙大祭司猛地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而逝,“罗马人统治我们二百余年,可曾真正尊奉过我们的神?他们只是索取,无尽的索取!粮食、黄金、还有我们的尊严!如今,来了更强大的征服者,他们至少带来了‘承诺’!”
他顿了顿,用镶嵌着圣甲虫宝石的权杖轻轻敲击地面:“更何况……你们没听说吗?那个苏曜,东方人的王,他在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圣所,做出了神迹般的宣告。连那些固执的犹太拉比都尊他为‘弥赛亚’。或许……或许他真的承载着某种天命,甚至是……拉(Ra)神来自东方的化身?”最后一句,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充满了神秘的暗示。
密室内的其他祭司们面面相觑,眼中闪过惊疑不定的神色。将一位东方征服者与太阳神拉联系起来,这想法太过惊世骇俗,却也……并非全无可能。在埃及古老的神话中,神明本就有着多种化身和来自异域的传说。
“那……大祭司的意思是?”
“谨慎接触。”门农大祭司缓缓道,“以礼相待汉人使者,收下礼物,表达我们的……善意。但暂不明确表态归顺。我们要观望,看看昔兰尼加的弗拉维乌斯能否卷土重来,看看罗马皇帝塞维鲁的援军何时能到。同时……派人去亚历山大港,仔细看看那位关将军,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类似的观望和犹豫,出现在埃及几乎所有拥有自治传统的希腊化城市和地区。他们既恐惧汉军的兵锋,又不甘失去现有地位,更对罗马是否能够反击存有一丝侥幸。
毕竟,罗马人的强大,在这两百余年间早就成了根深蒂固的共识。即便亚历山大港陷落、军团覆灭的消息传来,许多人仍固执地认为,这不过是暂时的挫折。伟大的罗马,永恒之城,绝不会轻易放弃她最富庶的行省。塞维鲁皇帝的大军,迟早会从海上而来,如同以往无数次那样,将任何挑战者碾碎。
因此,当关羽的使者带着丝绸、瓷器和苏曜那措辞既威严又带着一丝奇特诱惑的诏书抵达底比斯时,阿蒙神庙的祭司们展现出了古老传承的圆滑与谨慎。
他们以最隆重的古埃及礼仪接待了汉使,收下了那些璀璨夺目、价值连城的礼物,并由大祭司阿蒙霍特普亲自出面,在卡纳克神庙宏伟的柱厅内举行了盛大的祈福仪式,祈求尼罗河滋养万物,也含糊地祝愿“远来的贵客诸事顺遂”。
然而,当汉使提出希望底比斯城明确表态归顺,并按照新颁布的《安民告示》调整税赋、登记户籍时,阿蒙霍特普便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尊贵的使者阁下,”老祭司的声音如同尼罗河畔的风化的砂岩,缓慢而沉稳,“底比斯,乃是上下埃及的圣城,阿蒙神的居所。”
“千百年来,我们侍奉神明,遵循古老的玛特(Ma'at)秩序。税赋徭役,关乎神人契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岂能骤变?还需待我等沐浴斋戒,恳请神谕示下,方能决断。”
“至于罗马……他们虽暂退,然其海军仍控大海,其皇帝塞维鲁,雄才大略,必不肯甘休。若底比斯贸然易帜,他日罗马大军重返,圣城恐遭涂炭。还请使者阁下体谅我等苦衷,宽限些时日,容我等……观望局势,细细思量。”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表达了对强大汉军的敬畏和善意,又抬出神明和潜在罗马威胁作为拖延的借口,完美体现了埃及祭司阶层在数千年外族统治下磨练出的生存智慧。
汉使虽心知肚明这是托词,但见对方礼数周全,且底比斯城防并未加强,也无明显敌对迹象,便也不好强行相逼,只得留下“望大祭司早做决断,莫误天时”的话语,返回亚历山大港复命。
关羽听闻回报,丹凤眼微睁,冷哼一声:“观望?想待价而沽,左右逢源?世上岂有这般便宜之事!”
贾诩在一旁轻摇羽扇,微笑说:“将军息怒。埃及祭司,千年狐狸,自是狡猾。彼等欲观风色,我便示之以风雷。”
“文和之意是?”
“埃及之地新定,缴获颇丰,降卒甚众。将军可抽调一部精锐,偕同新附之努米底亚骑兵,大张旗鼓,沿尼罗河南巡,名曰‘宣慰地方,清剿罗马残匪’。”
“我等兵锋不需直指底比斯,可驻于其北一日路程之希里奥波里斯(另一太阳神崇拜中心)。届时,底比斯城内那些心怀侥幸者,自能感受到风向。”
关羽抚髯沉吟,眼中精光一闪:“甚善。另外再加一事,如将我在亚历山大港减免赋税、释放自愿参军之奴籍者之事,令细作于底比斯民间广为传颂。尤要告知那些依附于神庙的佃农与奴隶,若其主迟迟不归王化,彼等便无法享受皇恩。”
贾诩颔首:“攻心为上,将军此计更妙。神庙根基,在于土地与奴役。若底层人心浮动,祭司们便再不能稳坐钓台。”
关羽脸上露出略微得意的神情,丹凤眼微眯,正欲下令,身旁一位较为年轻的随军文官却面露忧色,上前一步拱手道:
“关将军,此策虽妙,然……”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埃及乃新附之地,情势复杂。如此大规模调动兵马,又行此攻心分化之策,牵涉甚广,已非单纯军务,恐涉地方治理乃至与罗马全面开战之决断。依末将之见,恐怕……还是需要先请示陛下圣裁才好。”
此言一出,帐内气氛微微一凝。关羽抚髯的手顿住了,丹凤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随即也陷入了沉思。这文官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他虽受命经略埃及,但苏曜授予的主要是征伐之权。如今要对埃及核心地区的千年神庙势力动用军事威慑和内部瓦解的手段,确实已超出了单纯的战场指挥范畴,更关乎未来对整个北非地区的统治策略。擅自行动,万一引发不可测的连锁反应,或与陛下的整体战略有所偏差,他确实担待不起。
张飞在一旁听了,环眼一瞪,正要呵斥那文官多嘴,却被关羽一个眼神制止。
就在帐内略显沉寂之际,一直含笑不语的贾诩却轻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慢悠悠地从宽大的袖袍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绢帛,那绢帛质地非凡,绣有精致的龙纹云海,一看便知非比寻常。
“贾侍郎,这是……”
第1154章 北非大都护
“圣旨到!关云长将军接旨。”
总督府内,中书侍郎贾诩突然神色一肃,高举圣旨,大声说道。
原来,苏曜早就料想到这种情况,派贾诩前来的时候就已经暗中给了他一份圣旨。
这时,眼见贾诩动作,殿内众人,包括关羽在内,立刻齐齐躬身行礼。
“奉天承运天皇诏曰:”
贾诩当即朗声宣读道:“征夷将军关羽,忠贯日月,智勇双全。自随朕西征以来,破安息,定埃及,扬天威于外域,拓疆土于泰西之滨,功勋彪炳,朕心甚慰。”
“今埃及初附,百废待兴,然罗马余孽未清,地方人心浮动,正需重臣坐镇,总揽全局,以固根本。特加封关羽为‘大汉北非都护府大都护’,节制埃及、昔兰尼加及北非诸地一切军政要务,开府建牙,便宜行事!凡所辖之地,民政赋税、吏治教化、征伐抚绥,皆由卿权宜处置,先行后奏,朕无不允!”
“望卿体朕苦心,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广布仁德,速定西洋。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帐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祝贺之声:“恭喜大都护!贺喜大都护!”
关羽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激荡,上前一步,双手恭敬地接过那沉甸甸的圣旨,声音铿锵有力:
“臣关羽,领旨谢恩!陛下信重,关某纵肝脑涂地,亦难报万一!必当竭尽驽钝,安定北非,扬大汉天威!”
数日后,一支约五千人的汉努混合部队便打着“大汉北非都护府巡边宣慰”的旗帜,浩浩荡荡沿尼罗河南下。队伍中汉军甲胄鲜明,纪律森严,努米底亚骑兵呼啸往来,卷起漫天烟尘。沿途城镇无不震动,纷纷重新评估形势。
几乎同时,关于亚历山大港新政的细节,尤其是“减税三成”、“参军五年可脱奴籍”等条款,通过各种隐秘渠道在底比斯城的市井街巷、乡村田野间飞速传播。
起初,人们只是窃窃私语,将信将疑。
但很快,有从三角洲地区来的商贩信誓旦旦地证实了消息,甚至有人拿出了盖有关羽将军印信的告示抄本。
“是真的!汉人将军说话算话!我表兄家在布托镇,今年的税真的只交了往年的七成!”
“阿波罗多罗斯老爷家的那个马夫,跑去参加了汉人的辅兵,立了功,听说已经除了奴籍,还得了赏钱!”
“神庙里的那些老爷们,为什么还不答应?他们是不是想让我们继续受苦?”
无声的骚动开始在底比斯蔓延。神庙的佃农们交租时眼神不再那么温顺,作坊里的奴隶干活时多了几分心不在焉。一种前所未有的期待和焦虑,在尼罗河闷热的空气中酝酿。
阿蒙神庙内,阿蒙霍特普大祭司再也无法安坐。汉军南下驻跸希里奥波里斯的消息如同巨石压在心口,而城内暗流涌动的人心更是让他感到阵阵寒意。他意识到,东方来的征服者,不仅有着可怖的武力,更懂得如何撬动统治的基石。
“大祭司!”年轻的祭司再次闯入,神色惊慌,“不好了!城西的砖匠行会集体请愿,要求神庙仿效亚历山大港,减免他们的赋税!还有……还有一群佃农聚集在神庙外广场,虽然不敢喧哗,但就那么站着,眼神……眼神很不对劲!”
阿蒙霍特普走到窗边,望向远处卡纳克神庙巨大的塔门和广场上隐约可见的人群。夕阳的余晖洒在千年石柱上,却仿佛带着一丝血色。
他沉默良久,终于长长叹了口气,声音充满了疲惫与一丝释然:“去吧,去请汉使再来一趟。”
“就說……阿蒙神已降下神谕。”
“底比斯,愿尊奉东方天皇苏曜陛下,为拉神在人间的最新化身,尼罗河及上下埃及的守护者。”
“我等,愿效忠大汉非洲都护府关将军,并即日推行《安民告示》诸条款。”
说完,他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瘫坐在豹皮座椅上。他知道,一个时代,真的结束了。罗马的鹰或许还会试图飞回,但至少此刻,尼罗河的命运,已经与东方那颗冉冉升起的烈阳,紧密相连。
而远在希里奥波里斯的关羽,接到底比斯臣服的消息后,只是淡淡地对贾诩说:“看来,这底比斯的‘风’,终究是吹向我们了。”
“传令,巡边部队,明日转向孟菲斯。埃及腹地,该彻底沐浴皇恩了。”
与此同时,昔兰尼加首府,昔兰尼。
在汉军双管齐下,招抚埃及的时候,惊魂未定的弗拉维乌斯总督终于也此站稳了脚跟。
他迅速整合了从亚历山大港逃出的残兵败将,以及昔兰尼加本地的守军(约两个不满编的辅助军团),勉强凑出了近万人的部队。同时,他派出的快船也已抵达意大利,将埃及惨败的详细战报呈给了塞维鲁皇帝。
“废物!一群废物!”
意大利,罗马。
塞维鲁皇帝在港口颤抖着看完战报,当即将其狠狠摔在地上:“两个军团!加上辅助部队和舰队!守不住一个埃及!竟然连亚历山大港都丢了!弗拉维乌斯真该自杀以谢罗马!”
皇帝咆哮声在海风中回荡,吓得周围的随从和官员们噤若寒蝉,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皇帝的怒火。
埃及丢失的意义太过重大,那可是帝国三分之一的粮食来源!失去了埃及的粮仓,罗马城本身都可能陷入饥荒和动荡!
在这些人中,唯有他最亲密的战友禁卫军长官普罗汀纳斯出口劝谏:
“陛下息怒,当务之急乃是尽快寻找对策。”
“弗拉维乌斯确实无能,但他在信中也提到,汉军并非真如传言般是恶魔化身。他们的武器虽然可怕,但并非无法理解。那种会爆炸的‘雷霆’,似乎需要特定的器械发射或投掷,射程有时甚至不如我们的重型弩炮。他们的重骑兵冲锋虽然恐怖,但也要依赖地形和时机,还有他们的辅助部队的保护。”
“甚至,就连他们的‘水鬼’,也只是精通水性的士兵,而非怪物。”
“你说的对。”
塞维鲁皇帝深吸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次的对手不一样。”
“他们不再是我们过去对付的那些无知蛮族,而是一个体系化的、拥有成熟战术与先进器械的强大文明,他们甚至在纪律和训练上也不逊于我们。”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甚至还非常精通于利用那些被征服民族的对罗马的怨恨,组合各种手段来打击瓦解我们。”
“这是一个巨大的危机!一旦处理不好,整个帝国都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但这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技术,利用他们的压力团结所有人——让罗马再次伟大!”
第1155章 罗马,孤注一掷
开元五年,九月秋,罗马城。
惨败的消息无法隐瞒,很快,又一场紧急会议就在元老院召开。
与往日喧嚣嘈杂的辩论不同,今日的元老院笼罩在一片沉重压抑的寂静之中。埃及行省沦陷、又两个精锐军团覆灭,且帝国粮仓易主的消息,如同来自东方的寒流,冻结了所有元老的高谈阔论和派系争吵。
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们动员才刚刚开始,那些来自远东的征服者竟然就已经如此神速的摧毁了他们在东方的统治。
“埃及.叙利亚,这可都是帝国在东方的精华,是我们花了几百年时间,历经无数战争才夺取并巩固的疆土!”
一位白胡子老元老颤巍巍地站起身,充满绝望的大喊:
“安息人灭亡了,海峡军团和昔兰尼加等军团覆灭了,帝国在东方统治被连根拔起,这才多久?”
“一年?半年??”
“不!”
“我们上个月才刚刚得知东方人进攻的消息!”
他的话语道出了在场所有人心中的恐惧。汉军的推进速度远超他们的想象,其战争方式更是彻底颠覆了罗马人对军事的认知。
塞维鲁皇帝坐在主位,面色阴沉如水。他没有立刻斥责老元老的失态,因为这种恐慌情绪正在整个元老院,乃至整个罗马城蔓延。他需要引导这种情绪,将其转化为力量。
“恐惧?是的,我们应该感到恐惧!”塞维鲁猛地站起身,声音洪亮而充满力量,瞬间压过了场内的窃窃私语,“但我们恐惧的,不该是失败本身,而是失败带来的后果——罗马的沦陷!文明的终结!我们的妻子儿女被奴役,我们的神庙被推倒,我们的神祇被异邦的魔鬼所取代!”
他环视着台下每一张或苍白、或焦虑的面孔,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元老们!看看我们脚下!这里是罗马!是罗慕路斯和雷穆斯建立的城市!是击败了汉尼拔、碾碎了斯巴达克斯、让高卢人臣服、让帕提亚人胆寒的永恒之城!我们的祖先用鲜血和钢铁奠定了这一切,难道到了我们这一代,就要眼睁睁看着它被来自世界尽头的蛮族摧毁吗?!”
“不!”台下,终于有年轻的元老被激起了血性,振臂高呼。
“绝不!”更多的声音开始附和。
塞维鲁满意地看着气氛的转变,他趁热打铁,用力捶打着面前的讲台:
“东方人是很强大,他们有着诡异的武器和战术。但别忘了,我们是谁?我们是罗马!我们最强大的从来不是某一种武器,而是我们学习、适应并最终超越任何对手的能力!汉尼拔的战象曾让我们损失惨重,但我们最终在扎马击败了他!马其顿的长矛方阵曾所向披靡,但我们用灵活的军团战术将其瓦解!”
“现在,轮到这些东方人了!”塞维鲁的声音达到了顶点,“他们或许能凭借奇技淫巧赢得一两场战斗,但战争的最终胜利,属于更能承受痛苦、更能坚持到底的一方!属于拥有更雄厚底蕴、更强大意志的一方!这个世界,终将属于罗马!”
激昂的演说暂时驱散了元老院中的悲观情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背水一战的决绝。在塞维鲁的强力推动下,元老院迅速通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战时法案:
一、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授予塞维鲁皇帝近乎独裁的权力,统一调度帝国一切资源。
二、开征“东方战争特别税”,向所有行省和自治市摊派,并强制要求富有的元老和骑士阶层“捐献”资金和物资。
三、发布总动员令,征召意大利本土所有退役老兵和适龄公民,紧急补充军团缺额;同时,放宽公民权限制,允许更多行省辅助部队的优秀士兵加入军团,并许诺战后授予土地和公民权作为奖赏。
四、命令西班牙、高卢、不列颠、诺里库姆等所有西方行省,向意大利和伊利里亚方向集结兵力、输送粮草,做好东征的准备工作。
整个罗马帝国,这台战争机器,在遭受重创后,终于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疯狂运转起来。塞维鲁深知,与汉军的战争将是漫长的消耗战,他必须稳住阵脚,利用帝国广阔的纵深和依然雄厚的人力物力,将汉军拖入持久战的泥潭。
而很幸运,虽然他们的叙利亚和埃及总督无能,但两人总算没有给汉军白送舰队,地中海的制海权依然牢牢的掌握在罗马人的手中。
因此,塞维鲁能够从容的调遣兵力,动员了帝国如今二十六个军团中整整十七个军团的力量,除了保护本土的两个军团外,将军团分为非洲与亚洲两个方面军。
非洲方面军由非洲总督阿努利努斯率领,带领来自高卢、西班牙还有迦太基等地的五个精锐军团,以及北非本土的辅助部队,总计近八万大军,尽速驰援昔兰尼加。
他们的任务是稳住北非战线,与弗拉维乌斯残部会师,依托昔兰尼绿山的险要地形和港口优势,构筑坚固防线,阻止关羽军团向西推进,威胁迦太基乃至意大利本土。
另一方面,塞维鲁皇帝则亲自挂帅,统领帝国主力——包括来自意大利、伊利里亚、日耳曼、潘诺尼亚、默西亚等地的十二个军团,以及大量的同盟骑兵和辅助部队,总兵力超过十五万人,号称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开拔。
他们的目标是迎击正从安条克方向压来的汉军中路军,与之前奉命坚守在小亚细亚的莱图斯将军部汇合,利用小亚细亚多山的优势,阻击汉军主力,消耗并且伺机反击,与汉帝苏曜进行战略决战,一举扭转东方战局。
“这一次,绝不能再失败!”塞维鲁站在战车上,望着绵延不绝、盔甲与矛尖在秋日下闪耀着寒光的庞大军团,心中默念。他吸取了此前罗马将领们分散兵力、被动挨打的教训,决心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利用本土作战的补给优势和熟悉的地形,与汉军打一场硬碰硬的消耗战。他相信,罗马军团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严明的纪律,终将能磨垮远道而来的东方侵略者。
庞大的罗马军团如同移动的钢铁森林,带着决死的信念,奔向预定的战场。
帝国的命运,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命运,都将在这场即将到来的超级大会战中决定。
上一篇: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
下一篇:我的谍战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