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剑从天降
在这苏曜的汉末三国之旅系列即将进入尾声之际咱们的新书《明末砍王崇祯帝》也已正式上传,欢迎大家试阅提议。
这一次,咱们将继续穿越时空,带着游戏系统,从群雄并起的汉末乱世,跳向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在崇祯帝的自挂歪脖子树的最后时刻登场,砍出一片新的天地!
另外,本书已内投通过,顺利的话周一(明日)即可签约,现在投资幼苗还可白嫖更多点币,大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哈。
第1107章 三韩臣服
“哦?金延在城楼?”
苏曜的目光顺着那些哀嚎贵族们颤抖的手指,如利箭般射向远处的城楼。金延正惊慌失措地试图躲入亲卫身后,那身显眼的华服却暴露了他的位置。
“找到你了。”苏曜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城楼上的金延对上那道目光,只觉如坠冰窟,嘶声尖叫:“放箭!快放箭!杀了他!赏千金!不,万金!”
‘你有万金吗?’
苏曜轻哼一声,身形一闪,竟如鬼魅般从屋顶消失,下一瞬已出现在数十步之外!
他根本无需格里芬俯冲,仅凭自身那超凡的武力与速度,便在屋顶、塔楼间几个起落,快得只留下一道赤色残影,直扑城楼!
“保护大王!”金延的亲卫队长还算忠诚,拔刀怒吼着带人迎上。
“螳臂当车。”苏曜甚至没有动用金杵,只是随手夺过一杆刺来的长矛,手腕一抖,那长矛便化作一道黑色闪电!
“噗噗噗——!”
长矛竟以恐怖的力量连续贯穿三名亲卫的胸膛,去势不减,最终“铎”的一声,将那名亲卫队长死死钉在了城楼的木柱上!鲜血顺着矛杆汩汩流下。
这一幕,彻底摧毁了城楼守军最后的抵抗意志。他们发出“哇!”的一声大喊,丢下武器四散奔逃,将面无人色、瘫软在地的金延彻底暴露出来。
苏曜缓步上前,如同闲庭信步,踩过满地的兵器与血泊,居高临下地看着抖如筛糠的金延。
“辰王?就这点胆色,也敢抗拒天威?”苏曜的声音里隐隐带着丝嘲弄。
“饶…饶命…神王饶命…”金延涕泪横流,语无伦次地磕头,“我愿降!马韩愿降!所有财富、土地、人口…都是您的…只求饶我一命啊!”
他话未说完,便见苏曜已化作一道残影。
苏曜俯身冲来,竟一把抓住金延的发髻,将他整个人提了起来瞬间跃下城墙。
然后,就在风驰电掣之间,格里芬如疾风般飞来,稳稳的接住苏曜带着他高高冲向天际。
“看清楚了!”苏曜的声音如同滚雷,传遍四方,“这就是违逆者的下场!”
话音未落,苏曜手臂一挥,竟将金延直接从高空中扔了下去!
“不——!!!”
众目睽睽之下,金延凄厉的惨叫划破长空。曾经不可一世的“辰王”,就这样如同破烂的玩偶般摔在公山城城门前坚硬的地面上,血肉模糊,当场死透。
整个战场随即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无论是城内的守军,还是城外的联军,所有人都被这霸道酷烈、却又如同天神审判般的一幕震撼得失去了语言能力。
片刻之后,肖古王第一个反应过来,狂热地跪倒在地,声嘶力竭地高呼:“神王威武!逆酋伏诛!大汉万年!”
如同点燃了引线,城外的联军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而城内的守军和贵族们,则是各个面如土色,手软脚软,再不敢有丝毫反抗之心。
“哐当——”
不知是谁先扔下了武器,紧接着,如同连锁反应,城头上响起一片兵器落地的声音。沉重的城门在守军颤抖的操作下,吱呀呀地缓缓打开。
城外,以肖古为首的联军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太史慈率领的汉军精锐玄甲骑率先而动,如同黑色的铁流,沉默而有序地涌入公山城,迅速接管城防、武库、粮仓等要害之地。投诚的百济、弁韩等仆从军紧随其后,看着昔日需要仰视的马韩王城如此轻易地洞开,眼中充满了对苏曜的敬畏与狂热。
肖古王连滚带爬地来到苏曜面前,五体投地,声音因激动而尖锐:“神王天威!逆酋授首,公山城已下,马韩诸部再无人敢违抗神王意志!”他身后的其他部落首领也纷纷跪倒,争相表忠,生怕慢了一步。
苏曜微微颔首,目光却越过肖古,看向城内:“金延族裔,负隅顽抗者,尽诛。其余人等,依律处置。马韩之地,即刻起,纳入海东州治下。户籍、田亩、兵甲,一一清点造册,不得有误。”
“谨遵神王谕令!”肖古王大声应道,立刻指派手下心腹和一同投诚的马韩贵族配合汉军行动。他知道,这是表现的机会,也是确立百济和新附各部在新秩序中地位的关键时刻。
清剿残余抵抗和接收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金延的惨死彻底摧毁了所有抵抗意志,偶有几处金延死忠试图反抗,很快便被汉军和仆从军以雷霆手段碾碎。不到一日,公山城乃至整个马韩地区的抵抗便基本平息。
三日后,公山城王庭广场。
一场规模更大的会盟在此举行。这一次,不仅仅是之前响应号召的三十余部,所有马韩、弁韩、辰韩的大小部落首领,凡是还能赶到的,几乎全部到齐。甚至远在半岛东南部的辰韩六部、弁韩十二部的代表也快马加鞭赶来。
他们中的许多人,一路上听闻了公山城被“神王”一日攻破、辰王金延被从天上扔下来摔成肉泥的恐怖传闻,此刻亲眼看到广场高台上那负手而立、身旁匍匐着金色圣兽的赤袍青年,以及他身边凤仪威严的女帝和异域风情的侧妃,最后一丝侥幸心理也烟消云散。
高台下,黑压压地跪满了数百名部落首领和代表,场面比在慰礼城外时浩大了数倍不止。人人屏息凝神,敬畏的目光聚焦在苏曜身上。
苏曜俯瞰着脚下臣服的海洋,缓缓开口,声音通过内力传遍全场:
“金延逆天而行,已受天诛。马韩之地,今归汉土。”
“朕,谨代表大汉皇帝与唐王苏曜,改马韩国为海东州忠汉郡,治所慰礼城赐汉城名。原马韩诸部,皆为大汉子民,享汉法保护,亦需守汉法约束。”
万年女帝上前一步,依偎在苏曜身侧,声音清越而威严,宣布了对此地的正式行政规划。
台下响起一片压抑的欢呼和叩谢之声。
苏曜继续道:“三韩之地,本为一体。今马韩已定,弁韩、辰韩诸部,可愿归附?”
“愿意!我等愿意!”
“弁韩愿永世臣服大汉,臣服神王陛下!”
“辰韩六部愿归附!求神王陛下庇佑!”
第1108章 新的神话
“神王威武!我等愿意归顺!”
苏曜话音一落,台下的弁韩、辰韩代表们便争先恐后地回应,生怕给神王大人留下一丝迟疑的印象。
毕竟,在见识了马韩辰王负隅顽抗的下场后,谁还敢说半个不字?
小命不想要了不成?
“很好。”苏曜满意地点点头,“即日起,并弁韩、辰韩之地为归义郡,同属海东州管辖。各部落首领,依其实力人口,授以相应汉官职衔,仍领本部,但需遵海东州刺史、将军号令,按时纳赋,遣子入洛学习。”
这道命令,意味着苏曜并未采取彻底铲除当地贵族势力的政策,而是选择了羁縻与同化并行的策略。授予汉官职位,既安抚了这些部落首领,又将他们纳入了大汉的官僚体系;要求遣子入洛,则是为了培养亲汉的下一代领袖。
果然,此言一出,台下许多原本惴惴不安的部落首领顿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感激涕零的神色,叩谢得更加卖力了:“谢神王陛下恩典!谢皇帝陛下恩典!我等必恪尽职守,永效大汉!”
苏曜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目光变得锐利:“然,汉法如山,若有阳奉阴违,欺压百姓,或心存异志,骚扰我汉民的——”他顿了顿,声音冰寒,“金延之下场,便是前车之鉴。”
“臣等不敢!万万不敢!”台下又是一片保证之声。
接下来,便是繁琐的归附仪式。各部首领依次上前,献上象征臣服的土地户籍册簿(弁韩和辰韩有许多秦朝遗民,文明水平较高)和部落信物,由田畴代表海东州刺史府接收登记,并当场颁发由万年女帝和苏曜共同用印的任命文书。肖古王因“首倡归义,征讨有功”,被正式册封为海东州忠汉中郎将,领关内侯爵位,可谓风光无限,引得其他首领羡慕不已。
仪式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方才结束。当最后一位首领退下后,苏曜看向田畴:
“子泰,海东州初立,三郡新附,百废待兴,亦潜流涌动。稳定地方、推行汉化、编户齐民、督造港口、训练水师,监督诸番,诸事繁杂,皆需你二人同心协力。”
“臣定不负陛下、唐王重托!”田畴单膝跪地,抱拳领命,神色肃然。
做完这一切后,苏曜便带着二女骑乘格里芬翩翩飞走,一路向南。
见此情景,在场三韩诸部无不伏地叩拜,直至那道金色身影彻底消失在天际,才敢缓缓起身。
在之后的日子里,渐渐的,这些三韩部落们都诞生了一个共同的信仰,他们祭祀崇拜的神祇不约而同的有了同一个形象,那即是身披赤色龙纹袍、手托雷光金杵、胯下骑着金色狮鹫的天神。
起初,是百济国的族老们,将苏曜降临时的景象画在兽皮上,悬挂在部落的祭祀帐篷里。每逢初一十五,便带着族人焚香叩拜,祈求“神王”保佑风调雨顺、部落平安。他们还记得,是这位“神王”带来了会耕种的汉农、会打铁的工匠,让原本只能靠渔猎和粗陋种植为生的族人,吃上了白米饭,用上了锋利的铁农具;是这位“神王”平定了好勇斗狠的马韩,让边境再无劫掠之苦,连孩童都能在田间安心玩耍。
没过多久,这股信仰便传遍了归义郡的辰韩与弁韩部落。辰韩的秦遗民们,本就带着对中原的归属感,见苏曜既能“飞天遁地”显神威,又能推行汉法安民生,便自发将其与上古传说中的“神农”“大禹”相比,称其为“救世之主”。他们用竹简记录下苏曜平定三韩的事迹,教给族中子弟,还在村落的路口立下石碑,刻上“汉唐风骨,泽被海东”八个大字,让后人永远铭记这份恩情。
最令人动容的,是那些曾被马韩掳走、后被苏曜解救的汉民。他们在三韩之地受尽苦难,是苏曜的到来让他们重获自由,还能分得土地、与亲人团聚。这些汉民自发组织起来,在仁川港附近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庙宇,庙中供奉的,正是按苏曜模样塑造的木雕神像——神像身披玄铁鳞甲,左手握着象征土地的耒耜,右手托着象征雷霆的金杵,胯下的狮鹫昂首挺立,目光锐利。
甚至,每逢“神巡日”来临(三韩部落将苏曜乘格里芬巡查各地的日子定为“神巡日”),庙前便挤满了祈福的人,有汉民,有三韩土著,甚至还有从倭岛渡海而来的商人,他们捧着自家种的粮食、织的布匹,虔诚地跪在神像前,诉说着生活的变化与感恩。
这股信仰的力量,甚至影响到了海东州的官吏。田畴某次巡查归义郡时,看到一群孩童围着一幅苏曜的兽皮画像,唱着自编的歌谣:“赤袍神,骑金鹫,降雷光,平恶寇。分我田,授我耜,汉家天,照海东。”
田畴驻足聆听,眼中满是感慨,当即下令,将这幅歌谣收录进《海东州风物志》,还让人将苏曜推行的农桑、汉化政策,编成通俗易懂的口诀,让部落长老们教给族人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的苏曜自然还体会不到他此行带来的文化冲击。他在迅雷般平定了朝鲜半岛后,立刻就将目光转向了更加东方的倭国。
就在数日前,他派去占领对马岛的水师先遣队终于带来了关于他那失踪使节的情报。
“陛下,殿下,事情已经基本查清楚了。”
对马岛简陋的码头上,太史慈对苏曜与万年作汇报:
原来,先遣舰队一赶到对马岛,立刻就在岛内进行搜寻。
他们找了三韩部落中的翻译来与对马岛上的当地部族沟通,但他们却众口一词的说除了三个月前见到汉使东行后再未见过任何汉使船队的踪迹。
但这一切自然瞒不过机灵的汉家斥候,他们很快就在对马岛的海岸边发现了一艘疑似海难的汉船残骸,而且根据风化情况,这个残骸出现的时间远远要接近他们抵达的日子。
于是,先遣队的军侯便立刻带兵上门,质问当地酋长,然后在一通“友好辩论”后,从当地部落居住的洞穴中搜出了一位失踪的使节团成员——副使蒋钦。
第1109章 送去投胎
“蒋钦?”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苏曜愣了一下。
此人他是知道的,汉末东吴名将,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在孙权讨伐关羽的时候也有出场。
他还以为此人应该是跟孙策下了南洋,一听太史慈解释,才知道,原来许是他介入的太早,蒋钦甚至都没来得及去投靠孙策,袁术与孙策就双双败亡。
于是乎,初出茅庐的蒋钦就这样失去了自己历史上的机缘。
但俗话说得好,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虽然没有跟随孙策,但蒋钦出仕后正逢关羽总督江淮,招兵买马,准备入蜀作战。
蒋钦在那次战斗中立功升迁,接着就因熟悉水师的缘故,在转任诸郡水师将领,并且最终在朝廷选派出仕倭国的人选中脱颖而出,担任副使负责使团的安全。
这一度让蒋钦欣喜若狂,因为自古以来,汉使都是一份高风险高回报的差事。君不见大名鼎鼎的博望侯张骞,便是以使者之功封侯,名垂青史。蒋钦本以为,此行若能顺利宣威海外,归来后封赏定然不菲,甚至有望光耀门楣。
谁曾想,壮志未酬,却险些命丧异域荒岛!
“所以是怎么回事?”苏曜皱眉问,“难道是对马岛的野人搞怪?”
“不”太史慈顿了顿,补充说,“也不能说全然不是,对马岛的野人,还有海峡对岸的倭人,都不是什么好鸟。”
紧接着,太史慈便详细解释。
不得不说,这次出使的使团那可真是命运多舛。
其实期初他们的任务完成的还不错,在倭国使者的引路下,他们面见了那个据说常年不见外人的倭国女王卑弥呼,而且还顺利的授予了其金印,并且带回了倭国进贡的礼物。
本来,一切到这里都是皆大欢喜,大家只要原路返回,不出意外就能全部升官领赏,光耀门楣了。
但不出意外的是,意外就在此时来了。
也不知是眼红卑弥呼获得的许多赏赐,还是自身野心作祟,不愿承认卑弥呼的倭国国王之位。总之,一位之前尚且与卑弥呼还算和平的势力发起了进攻,截杀了返程的使团。
太史慈的声音压得更低,目光扫过码头边戒备的卫兵,详细道出蒋钦与使团的遭遇:
“蒋钦说,使团自邪马台国返程时,本是一路顺遂。那卑弥呼女王为表诚意,不仅送上了倭岛的珍珠贡品,还有三十个男女奴隶和数艘倭船护送。怎料他们刚行至这对马海峡就突然遭遇了伏击!”
“哦?袭击者是何人?莫非这个年代就有了倭寇不成?”
太史慈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愤怒,继续道:“伏击者并非寻常海寇,而是打着‘狗奴国’旗号的大批战船,他们显然早有预谋!利用海峡复杂的水流和岛屿地形,突然杀出,将我方船队冲散。”
“狗奴国?”苏曜眼神一凝,对这个名字有那么些印象。
他虽未亲临倭岛,却也从先前的情报中得知,倭国诸岛并非一统,邪马台国虽强,但岛内还有许多可以与其抗衡的势力,甚至卑弥呼本人也是倭国内乱许久后,由岛中各诸侯推举上位。
“正是!”太史慈点头,“这狗奴国位在邪马台国以南,是岛上唯一不服女王统治的势力,正在对马岛的对岸。”
“他们猝然出手,蒋钦拼死抵抗,但奈何敌众我寡,又身处客地。最终正使为保护国书印信,当场战死。蒋钦率队突围,欲归国报信,但座船却被焚毁,只抢了块船板,漂流了数日,才侥幸被对马岛的渔民捞起。”
说到这里,太史慈的语气就变得冰冷刺骨起来:“这对马岛的野人也真不是个东西!起初还畏惧我大汉天威,对蒋钦稍有照料。但在得知他仅以身免,急于归国报信后,竟然起了非分之念,将蒋钦囚禁,在此.在此配种。真是岂有此理!”
“啊?”
这一下,不但苏曜听愣了,就连万年都惊讶地掩住了口。莎菲娅在听明白后也是瞪大了琥珀色的眼睛,难以置信地望着太史慈。
“你说…配种?”苏曜重复了一遍,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太史慈脸色铁青,咬牙切齿:“这对马岛的土人部落,见蒋钦身材高大健壮,不同于岛上矮小的男子,竟……竟将其视为优良的种马,强行囚禁于洞穴之中,逼迫他与部落中的女子交合,以期改良他们部落的血脉!蒋钦抵死不从,便遭毒打虐待。咱们找到他时,副使身上只裹着破布,被关在洞穴最深处,身边还还围着十几个壮硕矮黑的部落女子”
“岂有此理!”
万年女帝闻言,凤目圆睁,浑身颤抖:“我大汉使节,代表的是天朝上国的威仪!这群岛夷竟敢如此放肆,简直是对我们的羞辱!”
莎菲娅也攥紧了拳头,琥珀色的眸子里满是难以置信——在贵霜与安息,即便战败的贵族,也绝不会遭受这般屈辱,更遑论是他国使节。这种践踏尊严的行为,早已超出了战争的范畴,沦为野蛮的暴行。
苏曜缓缓抬起手,金杵在他掌心嗡鸣,银蓝色的雷光顺着杵身蜿蜒,映得他眼底一片冰寒。
上一篇: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
下一篇:我的谍战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