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风水师 第446章

作者:道之光

  它们可能修行了很多年,比我们的记忆更久一些。

  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老爷爷和老奶奶。

  80岁的老爷爷比我们见过的事情多一些,他们的意见有可能会考虑的更全面一些,但也不一定他们就是全对的。

  100岁的老爷爷同理。

  150岁的老爷爷也不能保证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吧?

  500岁的老爷爷就能保证自己说的都是对的吗?

  1000岁的呢?

  这就是前一章的友友说的,“迷信外物,放弃自己,让自己最终被他人所控制。”

  不要迷信任何人,尤其是有法力的“人”。

  人家随便展示一下扔个鱼饵,上钩的人都会趋之若鹜,付出惨痛的代价。

  迷信仙都算是迷,何况是人呢?

  “谁也不能保证谁永远不会成为E先生。”

  这也是我很少给大家推荐师父的原因。

  因为就算他们对我好,也不能保证他们就不会骗你们。

  或者说,就算他们现在一心向善,也不代表他们以后不会起贪念。

  我们没有办法去保证任何人。

  “只有相信自己,不迷信,才有可能走稳自己的路。”

  重点内容给大家再唠叨一遍,“不要请先生东看西看的”。

  “修行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不管骗子怎么骗,有个基本事实不会改变,那就是你现实中过得好不好,有没有过得更好。”

  (“大爱的”刘老师嘴里吐出来的也都是象牙,他也是还在继续传播他的“大爱文化”,跟E先生一样。)

  不要以为被骗的人都是傻子,给你搞一顿电闪雷鸣,我不信有几个人会不“迷信”。

  最后把那位友友的经历再截图一遍,给大家一个深刻地警醒。

  哪怕一周瘦了40斤,这都“还算幸运的”,大家能想象出来不幸是啥样的吗?

  “打着慈善旗号四处做超度法事……”

  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刚有感应的人,在正邪不辨的时候不要随便给人做超度。

  如果给你感应的是魔,那么你做的那些超度,就是在帮魔抓婴灵做它们的养料(或者被炼化)。

  人家缘主本来是要忏悔,想把堕胎婴灵送到好地方才去超度,结果你给人抓了送给魔鬼了,你这算是干了个啥事儿?

  (《修仙》第7章里讲过这种情况,认魔做爹,“正心正念”地帮“亲爹”四处传播“大爱文化”。)

  所有有使命的人、有感应的人、能跟仙家联系上的人,一定一定先把人修好,反复内省自己有没有贪?

  贪图功德也是贪。

  一定一定反复的自省。

  先别管什么光啊影的,把心修正了再说其他事儿。

  一旦心没立好,那么你“正心正念”做的事情越多,造的业就越重。

  这也是为什么上一章的友友说,“他遭受的苦难我们也爱莫能助……”

  如果在帮着魔不断地“超度”婴灵,这种业力怎么帮?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一旦出偏,产生的业力也会非常大。

  不要相信别“人”说了什么,也不要相信“神奇的法术”,只以事实为依据,【看看自己有没有过得更好】。

  这个更好,是指内心的祥和与喜乐,而不是指变得多么有钱。

  当然,也不能把债务越背越多。(不执着于有钱,也不排斥金钱的意思。)

  如果是在跟魔打交道,一定会付出代价的。

  要是日子越过越苦、身体越来越差,最好多多反省一下,自己做的到底是不是正的。

  这也是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好人”没好报,这个所谓的“好人”,真的做的是利益众生的好事吗?

  还是打着“大爱”的旗号,做着满足自己贪念的事儿?

  戒贪,尤其注意不要贪图神通和功德。

第898章 【篇外:互动】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件好玩儿的事情。

  前面的章节里请友友们帮忙在本书的开头给新粉提个醒,看完书后再调整,别东一头西一头的扰乱自己的心。

  “不然会出事”???

  要不是带着“铁杆粉”的招牌,看起来都像是来砸场子的,哈哈哈哈。

  这话说的也太吓人了,我看一遍笑一遍,笑得我都要流眼泪了。

  胆子小的粉丝,基本都能劝退了,哈哈哈哈。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会说话,这么一比,好像我还行……

  ( ? ? ?)

  咱对比一下会表达的人是怎么说话的。

  这位友友既赞美了我,又展示了自己是个识货的人,这多美好。

  是不是有区别?哈哈哈哈哈!

  好的表达,是阳光的、正向的。

  比如,“二刷的人倒回来给大家提个醒,书看一半时别着急上网去买摆件,等整本书看完之后再做决定效果会更好!”

  把重点落在“更好”上面,这样说会不会阳光一点?

  当然,我也是个嘴笨的,只是粗糙地给大家举个例子,意思是咱表达的时候尽量说正面的内容。

  尤其是会了一点儿东西之后,说话尤其需要谨慎。

  比如,一个考30分的人向你请教:他努力学习能不能考上清华。

  与其直白地回复“做梦吧你”,不如乐观地鼓励他“努力一分就有一分的收获。”

  或者说给对方一个更好的建议:“不一定人人都要考清华呀,也许你往XX方向努力会更容易发挥你的天分呢?”

  我们的表达,尽可能给人以希望。

  也有人认为,给人建议的话还是直白一些更好。

  这个要看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

  新书里面会写到,跟修行高的人可以直话直说,但你跟普通人说“不然会出事”这么重的词,他不一定受得住。

  大家多留言互动,会更容易提升到自己。

  不一定会被我看到,被其他友友们回复也是一样的。

  我看到评论区里,友友之间有时也会呛起来。

  如果自己能跟别人吵起来,这对自己来说其实是件好事儿。

  因为我们找到了自己需要修行的那个点。

  我们平时是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的,如果不起情绪,我们很多时候修都不知道从哪里去修。

  一旦生气就好办了,我们就找到那个点了。

  假设有人说某人长得丑,如果对方生气了,那就说明他是真的丑。

  再假设说有人嘲笑某个人穷,如果那个人感觉自己的心灵受到伤害了,那他可能是真的穷。

  严格来说,他是从内心里认为自己穷(或者丑),不一定是客观上的穷,而是一种心理上的认知。

  放在自己身上的话,如果别人的某句话让我们生气了,那我们就要欣喜地意识到:哦,原来我在意自己的形象;哦,原来我内心是匮乏的;哦,原来我内心深处是一个敏感的人等等。

  大家勇敢大胆地表达,才有机会挖掘到更多自己需要修行的地方。

  感谢这位友友的热心互动和案例贡献。

  ( o?o)?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位友友的自修案例。

  我们不起情绪,不是因为对方很完美。

  对方好不好那是对方的事。

  我们的心会不会被别人的言行带着大起大落,这才是我们要修的地方。

第899章 【篇外:心境】

  接下来解释几个比较重要的点。

  上一章末尾说到我们的心不要被别人的言行带着大起大落,这个“别人”既指的是真实的人,也包括“无形人”。

  觉醒的时代大家的感知会越来越强,但感知归感知,不要被影响了心境。

  能让自己过得更好就好。

  关于光啊影啊的,看到就看到了,过段时间要是看不到了也别在意。

  不强求,不在意,否则很容易出偏。

  一定要守好自己的心,顺其自然。

  关于deepseek的问题。

  如果自己懂,借助大数据分析比咱自己分析会更细致。

  有时不精准的答案,我们还可以做调整。

  下面这位友友的反馈就很客观。

  第878章截图

  很多理论各门各派的冲突太多,AI总结不出来也正常,得自己做纠正调整。

  但如果自己一点都不懂的话,那就别太在意搜出来的结果,参考性不大。

  关于不同的理论冲突,体现在生活的各方各面,这两章重点说一下。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先说一下正阳水。

  第140章说过,“端午节的午时”晒水,为正阳水。

  但端午节是五月五日还是午月午日呢?

  这就有了不同的说法。

  据说端午最早是指午月的第一个午日,又称重午,后改为五月五日。

  不过能查到的文献都记录的是“五月五日”。

  午时本身就是阳气比较重的时候,特殊的月和日只是叠加了效果。

  还有一种说法是“丙午日”。

  第140章截图

  丙午日的阳气远盛于其他的午日。

  因为地支午的五行属火,遇到天干丙,丙为太阳之火,天干地支叠加的火,被称为天地一炉,相当于是正中午最刺眼的烈日。

  这种组合称之为阳刃,不惧鬼邪。

  所以古代很多辟邪之物特意选用丙午日锻造,比如丙午镜、丙午剑等等。

  但干支是六十次才循环一圈,并不是每个五月都有丙午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