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卷度人经 第850章

作者:刀慢

  确认了这一点后,余琛方才翻开那本《天尊详解》,细细翻阅起来。

  据这本天尊详解所说。

  天尊境,或者说如今的修行之道,乃是三界时代之后,由某位存在杂糅天地人三家修行之道,创出的一天通天之道。

  多是如今的人道在修行。

  而那些太古种族,曾经为天界神祇,自有属于他们的修行之路。

  还有八大世家,为曾经三界之下的人界神祇后裔,也不修行这通天之道。

  ——同时,书里还提了一句,如今的东荒,便是曾经的天地人三界的人界的一部分。

  所以同为神祇,八大世家可以长存于这一方天地,而那太古种族却只能在天地重开,灵炁充沛的黄金时代,方才能够适应。

  便是因为他们乃是当初的天界神祇后裔,其魂魄,身躯,修行之法都遵循当初的天界规则。而天界坍塌破碎以后,他们无法长时间存在于世上,方才大部分时光,都在沉睡当中。

  余琛继续向下看去。

  终于看到了这通天之道的第八阶梯,天尊之境的详细情报。

  书中这般描述。

  天尊之境前,重在“修”,无论是炼体,炼炁,亦或是画符,布阵,御兽……千万条路,都旨在一个修字儿。

  从通天境开始,炼炁士方才能修炼领悟天地之力,但本身依旧是修身。

  而天尊境,便是由前七境的“修”,过渡到“悟”。

  从通天境到天尊境的跨越,躯壳和元神自然会经历飞升一般的跃迁,不多赘述。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便是“悟道”。

  将前七境的一切积累和沉淀,特别是通天境对天地之力,规则大道的感悟汇聚起来,摈弃杂粕,取其精华,练就属于炼炁士自身的“道”。

  这种“道”,可以说地火水风,可以是刀枪剑戟,可以是花草树木,亦可以是日月星辰……

  而将这种“道”按照某种法门施展出来以后,便会突破炼炁士自身,影响周遭若干的天地。

  最后,这被“道”所影响的天地,便是为……场域。

  比如一个修行火属经典的炼炁士,对“火”的领悟登堂入室,当他将他的所有感悟释放出来以后,可能会在周遭化作一片炽烈炼狱,熊熊火海。在这火海炼狱当中,他便是绝对的主人。

  甚至可以再抽象一些。

  就像那摩柯圣寺的上一任大智天菩萨,将佛门“清规戒律”当成了自己的“道”。

  他将他的的一生所求,化作了他的道,化作了十戒佛国,化作了十戒天刀。

  这就是“场域”。

  而在那《天尊详解》中,将“感悟之道”施展出来的法门,称为“大衍”。

  在那些晦涩难明的解释中,余琛逐渐明悟过来——所谓“大衍”,便是让自身的“道”突破肉身,突破神魂,无穷无尽长在衍展出去,最终化作稳定的“场域”。

  放下书典,余琛的眉头,缓缓皱起。

  这书里说得通透,几乎将天尊境的奥秘揉碎了,掰开了,细细讲述。

  可余琛却迷茫了。

  他的“道”,是什么?

  一直以来,摸爬滚打,余琛拥有的手段众多。

  掌握五雷,让他精通雷法;五行大遁,让他深谙五行;诛仙阵图,让他执掌杀道;画地为牢,让他涉猎虚空之道;临幕轮回,让他通晓轮回之道……

  可以说,如今只要他想,他能将其中任意一道,通过“大衍”之法,凝成场域。

  但他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那些只是手段,只是神通,而并非他所贯彻的“道”。

  他陷入沉思。

  屋外,天黑了又亮,雪下了又停,日月轮转,光阴变迁……

  但余琛却好似雕塑那般,保持一个姿势,一动不动。

  终于,数天以后。

  他突然睁眼,那双目之中,无比茫然。

  他站起身来,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走出房屋,走下天葬渊去。

  与其闭门造车,不如去看一看,去走一走,或许能有所领悟。

第804章 风雪破庙,一朝悟道

  余琛下山时,石头和李元清都不在。

  所以他一个人从山上走下来,没有惊动任何人。

  时辰是早上,大雪纷飞,茫茫上京,银装素裹。

  但尽管严寒,却也热闹。

  菜农拉着板车,车上装着萝卜,土豆,山药和萝卜;包子铺的夫妻俩忙着将连夜包好的包子码进蒸笼,烧火煮开,热气腾腾;天色尚早,还有那夜香夫拉着最后一车五谷轮回物驶过;偶尔也能看到上京御的官兵斜挎刀兵,穿行而过……

  余琛踩在雪地里,将人间百态尽数看在眼里。

  依旧迷茫。

  他便继续走。

  看到手艺人出摊画糖人儿,看到杂耍的胸口碎大石,看到说书先生哈着白气儿在天桥下摆上桌椅……

  一幕幕好似走马灯,闪烁余琛的眼前。

  他还是不懂。

  什么是道。

  便继续走。

  从内城走到外城,从外城走到城外,从清晨走到晌午,从晌午走到黄昏……

  并没有计划的路线,便是走到哪儿,算哪儿。

  除了城后,余琛走到一座山村旁,看见壮硕汉子背负弓箭,拖着一头狍子在回家;看见钓鱼的老翁在冰面凿开了洞,屏息凝神;看到放牛人赶着牛群从山上下来……

  人间百态,尽是入眼。

  他的心头,好似隐隐抓到了什么。

  但好似他离真正明悟之间,又隔着一层纱帐,看不真切,也看不透澈。

  这般蒙昧状态之下,他拦住了那个打猎下山的魁梧汉子,似梦似醒,开口问道:“何为道?”

  那魁梧汉子一愣,傻乎乎一笑,说他只是凡夫俗子,也没读过书,不懂什么“道”。

  但想了想,他又说,他打了数十年的猎,用来卖钱供养家中妻儿孩子,如果余琛想要学拉弓射箭,狩猎捕兽,他倒是能教一教。

  余琛听罢,突然感觉那遮住他的双眼的一层雾纱,变得薄了一些。

  那雾纱背后的“真相”,好似触手可及。

  但,还不够。

  于是,告别汉子,继续向前。

  不知不觉,已是夜深,行至一处破落的山神庙宇。

  见其中火光熊熊,噼里啪啦。

  他不知不觉走了进去。

  就见一个老道人,正盘膝坐在火堆旁,火上烤着几块肉。

  那火炽烈,高温却不扩散,并非凡火;那肉灵光闪烁,香味扑鼻,也不是俗物。

  而那老道人身穿黑色道袍,袍子厚重,庄严肃穆,胸口处还绣着一柄长剑的徽记,一看就珍贵无比。

  老道人看起来六十来岁左右,鹤发童颜,双目深邃,一看就并非凡人。

  但与此同时,老道人浑身上下风尘仆仆,脸色灰败,气息虚弱,精疲力竭,显然是长途奔波。

  他出现的那一刻,老道人神色一凝,眼睛一眯。

  待发现余琛似乎只是一个无意闯入者,而非他想象中的某些人后,方才稍微松了口气。

  不过这些余琛并没有注意,他只是痴呆一般坐下来,坐在火堆旁。望着噼里啪啦,熊熊燃烧的大火,双目怔然。

  老道人也望着他,皱眉,目露奇异之色。

  按理来说,老道人自知自个儿此时此刻并不安全,应当警惕一切陌生才对。

  但不知为何,看到这年轻人,他却感觉一阵莫名的信任,好似对方绝不会害他一般。

  “这位小友?”那老道人眉头一皱,开口唤道。

  但余琛好似什么都没有听见那样,充耳不闻,只是呢喃:“什么是道……什么是道……究竟什么是道……”

  问说着说着,他突然看向那老道人:“道友,可否告知,何为道?”

  老道人一愣,旋即意识到,对方似乎正是在悟道之中?

  说这炼炁士修行之路,多有迷茫,每逢此时,便多回读书走路,看红尘俗世,看人生百态,以求顿悟。

  ——老道人这般想着,便更加确认了,此人应当不是那些家伙派来的“追兵”。

  倘若真是追兵,恐怕发现自个儿的一刹那就已攻杀而来,没必要这般装疯卖傻。

  而正当他思索之间,却突见这年轻人迷迷糊糊之间,径直拿起火上的一块烤肉,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又是在自言自语,“何为道……何为道……”

  老道人看着他,只好似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当初的他即将突破,也是这般迷茫,游历大山名川,却依旧没有任何头绪,最后还是行至一座凡人道观,碰见一个修心而不修行的凡人道长,对方一番言语,方才让自个儿一朝顿悟。

  “彼时彼刻,正如彼时彼刻。”老道人感受着浑身伤势,精疲力竭,苦笑一声:“罢了,老夫如今灯枯油尽,也不知能否抵到上京,临走之前,便也结一桩善缘。”

  于是,老道人顺着余琛的话茬儿,接了一嘴:“膝足之下,便是道了。”

  余琛瞪圆了眼。

  “膝足之下……便为道?”他喃喃重复,双眼之中,好似明悟了什么那样,却又不能完全明悟,又问:“此言何解?”

  正当这时,破庙之外,那钓了一天鱼的老翁提着灯火从庙宇外走过,且行且歌,“一根竿儿一条线,一口鱼篓守一天,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老道人便借题发挥,道:“——这便是道。”

  余琛怔住,浑身僵硬。

  老道人又道:“他身为凡人,于世俗看来,已是花甲之年,本应颐养天年,但却扛着鱼竿提着篓枯坐冰面,一守便是一天,他心向垂钓之事,欢欣于渔乐,并愿为之全赴所有,此为道。

  那菜地老农,寒来暑往,面朝黄土背朝天,耕耘不辍,只为了那桌上有肉,全家吃饱,此为道。

  道观真人朝吐云霞,暮浴月华,清心寡欲,修身练心,此为道。

  寺庙和尚早晚功课,念经诵佛,遵从戒律,普度众生,此为道。

  上京铁卫,穿梭万里,斩妖除魔,镇奸杀恶,虽死不悔,此为道。

  域外战场,无数热血孩儿,舍身赴死,铸起血肉长墙……此亦为道。”

  顿了顿,他直直盯着余琛,深吸一口气:“——小友,芸芸众生一路走来,足之所踏,心之所向,肩背所承,即为道。”

  那一刻,随着老道人的话,一句一句说出来,一个一个音节,落在余琛耳边,便好似雷霆一般轰然炸响!

  轰隆隆!

  如醍醐灌顶!

  “一路走来,足之所踏,心之所向,肩背所承……便是道?”

  他喃喃自语。

  眼前那一抹纱雾,烟消云散。

  那纱雾背后的一切瞬间清晰透彻,无比明白的呈现在余琛的眼前。

  心之所向,肩背所承,便为道。

  什么五行大遁,掌握五雷,画地为牢,诛仙剑阵,轮回六道……都是手段,而非余琛的“道”。

  他的道,其实一直都在,在他脚下。

  从得到度人经开始,余琛离开那简陋的清风陵,踏上了属于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