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258章

作者:泡泡的猫

  “你这厮的酒水有蒙汗药么?”

  “哥哥说的甚么话,小弟靠着哥哥们活命,岂敢下药。”

  李吉先喝了两碗,又抓了一把肉吃了。

  见李吉自己吃了,四个士兵这才开心倒酒吃肉。

  里面的两个士兵刚才听到李吉给了银子,说道:

  “你与他们银子,却不与我们,莫非看轻了我们?”

  “小弟不周到,哥哥莫怪。”

  李吉又从怀里摸出两锭银子,递给两人。

  四个士兵都收了银子,各自欢喜。

  喝了几碗酒,都有些醉态,李吉开始问道:

  “听闻静塞军司那边好大的阵仗,蛤蟆寨还有几个人?”

  “都走了,剩下不到十人守着寨子。”

  “我两人来换岗的,喝完便回去了。”

  李吉殷勤劝酒,很快把四个人都灌醉了。

  此时已经天黑了。

  李吉出了哨卡,回到河谷,武松正在等消息。

  “蛤蟆寨的兵马抽走了,寨子里不过十人。”

  “哨卡有四个,都醉了,我等可以过河了。”

  武松点头,下令全军出发,过了蛤蟆寨的哨卡,沿着归德川河谷继续往北走。

第250章 穿越戈壁,西夏拖延

  枢密使香都带着蔡绦一行人过西平府、再过保静,便到了都城兴庆府。

  秦桧揭开车帘,看向外面街道。

  只见街上都是妇人,偶尔见到古稀老人、孩童。

  青壮男子只有西域来的商人,也有大宋打扮的商旅。

  西夏本地的青壮男子,一个也未曾见到。

  秦桧心中忍不住暗暗惊叹:

  武松这厮好生厉害,居然将西夏打成这个模样。

  车队缓缓进入兴庆城,走过街道,刚好路过孙二娘的馒头铺子。

  里面有几个贩卖药材的客商,坐在里头吃馒头。

  其中之一便是戴宗。

  此时的戴宗一副行商打扮,带了几个伙计。

  得知蔡京派遣使团出使西夏后,武松派戴宗乔装打扮,进入西夏,找到孙二娘、张青,让他们做好准备。

  见使团过去,孙二娘端着一盘羊肉放在桌上。

  “使团回来了。”

  “嗯,你们且准备好,有消息我便来。”

  戴宗吃完羊肉、馒头,付了银子,带着伙计住进不远处的客店。

  香都一行人到了宫门口,蔡绦并未马上面见李乾顺,而是先在驿馆住下。

  好酒好肉美姬送进去,香都独自进了皇宫,见到了李乾顺。

  抵达之前,香都先一步送了信回来。

  李乾顺已经知道大宋同意和谈停战。

  不过,对于割让银州、夏州的事情,李乾顺舍不得。

  西夏地方狭窄干旱,人口本就不多。

  银州、夏州算是富庶之地,割让以后,人口锐减。

  再者,银州、夏州有河流分布,是粮食重要产区。

  没有了银州、夏州,粮食也不够吃。

  听了李乾顺的话,香都笑道:

  “兀卒宽心,我归来时,路过西寿保泰军司,见了武松。”

  “那厮坠马重伤,只怕命不久矣 。”

  “我等只需拖延,留使者在驿馆里,只等武松病死,或者离开。”

  “到那时候,再命大军进攻,收复西寿保泰军司。”

  “待赢了宋国,银州、夏州都无需割让。”

  李乾顺大喜道:

  “枢密使一人足当百万大军!你立了一大功!”

  “待击破武松,我许你封侯!”

  香都大喜,拜道:

  “微臣谢兀卒恩典。”

  李乾顺吩咐道:

  “你且去驿馆,稳住宋国使团,慢慢拖延。”

  “微臣领旨。”

  香都退出皇宫,亲自到驿馆好吃好喝陪侍。

  终于和谈的事情,香都推说李乾顺身体偶染风寒,待身体好了,再行商议。

  王厚的脸还没有好,蔡绦也不急,便这么等着。

  武松带着五千骑兵离开蛤蟆寨,沿着归德川河谷一路往北走。

  到了尽头时,全军再往西走。

  周围都是光秃秃的干旱之地,北风吹来,飞沙走石,天地一片昏蒙。

  扈三娘戴着帷帽遮挡,武松也用围巾把口鼻遮住。

  跟随的骑兵全部裹着围巾,只留眼睛看着外面。

  此处属于盐州,距离静塞军司不远,年轻的男丁全部征调走了,路过的村镇只有妇女老弱。

  武松派出斥候探路,避开村镇,走偏僻的路径。

  李吉曾经从这里走过一趟,所以路上很太平 ,没有遇见甚么官兵。

  连续走了三天后,武松的水囊见底了,其他士兵带的水也喝完了。

  盐州一带是盐碱戈壁滩,非常缺乏水源。

  武松问李吉,哪里有水源。

  李吉说须往东走,靠近古长城边上有水。

  武松带着骑兵往东走了三十多里,望见远处古长城。

  斥候回来禀报 ,说有条小河,但是断流了。

  武松策马抵达时,发现果然断流了。

  李吉焦躁道:

  “我那年来时,河里有水。”

  “你那时候是夏季,此时秋冬时节,早已断流了。”

  五千骑兵,人马加在一起一万多张嘴,必须有水源,否则会渴死。

  “往西北方,那里有村镇,有水源。”

  李吉又说出了自己知道的另一个水源地。

  武松下令全军往西北方向进发。

  李吉走在最前面带路。

  又走了一天,抵达李吉所说的村镇。

  河里依旧干涸,没有水源。

  人马两天没有喝水,只吃了干粮,嘴巴已经干裂了。

  李吉踩在河床,两只手用力刨开沙土,喃喃道:

  “怎会没有水...”

  白石子抱怨道:

  “西夏干旱,夏季有水的河,到了秋冬就是沟子。”

  李成龙环顾四周,担忧道:

  “若是三天没有水,人马都支撑不住。”

  扈三娘怒道:

  “你这厮,让你带路,你却给我们带进死路。”

  众人埋怨,李吉想死的心都有了。

  刘二提议进村子找水井,先补充水源再说。

  武松不想暴露行踪,不愿意进村子。

  抬头看着乌沉沉的天,武松说道:

  “看样子要下雪了,等下了雪,就有水了。”

  “不进村子,继续赶路。”

  武松下令,众人上马,李吉带路,继续往兴庆府方向进发。

  走到天黑时分,天上没有月亮,看不清楚路。

  武松下令扎营,所有人拿出干粮干嚼,战马也干嚼豆子。

  大家都很渴,嗓子都要冒烟了。

  干粮吃在嘴里,没有唾液,感觉咽下去拉嗓子。

  扈三娘吃不下,索性不吃了。

  李吉羞愧地低头不说话。

  这次突袭,靠的就是他走过这条路,知道哪来有水源,结果他的指引都不靠谱。

  行军一天,大军困乏,沉沉睡着。

  到了快天亮时,天上突然飘下大雪。

  李吉第一个醒来,激动地喊道:

  “下雪了,有水了,有水了!”

  杨志醒来,赶紧把身上的雪扫在一起,吃进嘴里。

  扈三娘也醒了,赶忙吃了几口雪,润润喉咙。

  武松睁开眼睛,喜道:

  “天助我也!”

  所有骑兵都醒了,吃雪解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