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229章

作者:泡泡的猫

  神机军师朱武劝道:

  “哥哥如今已经落了草,何必再想那做官的事情?”

  跳涧虎陈达也说道:

  “哥哥便只在此间做个寨主,却不快活。”

  白花蛇杨春也劝道:

  “我们寨子虽小,却也足够我们兄弟四人快活。”

  “到了阵前,不免受人节制,如何能快活?”

  史进把两封信递给朱武,说道:

  “三位兄弟说得不错,但我是个清白好汉。”

  “先前本要寻师父王进,奈何没缘分,不曾寻得。”

  “如今我师父在那里做教头,还有我结拜的兄弟鲁达,已经做了步军都钤辖,也邀我过去。”

  “最好的便是那宣抚副使、状元武松,他是状元出身,与我兄弟鲁达情深义厚。”

  “便是当朝的郓王,与我兄弟鲁达也是交好的。”

  “我师兄也请诸位过去,这宣抚副使武松的信,也是给几位兄弟的。”

  陈达、杨春不识字,朱武识文断字、学过兵法军阵,他看了信后,惊讶道:

  “我们不过是山野草寇,武状元居然知晓我等姓名?”

  “必然是我兄长鲁达举荐,三位兄弟莫要猜疑,随我去渭州府,也好讨个出身,求个功名。”

  朱武三人本来不愿意去,因为不想屈居人下。

  但是史进说军中主将和鲁智深相厚,那就不一样了。

  到了军中,少说也能当个军官,好似在这里一辈子做草寇。

  “既如此,我等随哥哥去。”

  当下,朱武下令收拾山寨,又选了几十个精壮的喽啰跟随。

  到了战场,肯定是要用人的。

  收拾妥当,山寨的金银分了,朱武想留下些许人守着山寨,史进让朱武一把火烧了。

  既然要投军,就该根底干净。

  朱武觉得有道理,点了一把火,烧了山寨。

  四个头领带着几十号人,急匆匆往渭州府赶去。

  一个军士骑着马进了县城,到了武家府邸门口。

  正好见到一台轿子落下,身边跟着衙役,都头李满锅带刀护卫。

  轿子落地,走出一个白净面皮的男子。

  都头李满锅说道:

  “知县相公,这里便是武大人的府邸。”

  “哦,武修撰不在,府内都是女眷,不便进去。”

  “旁边是武大人兄长的宅邸。”

  “便去寻武修撰的兄长说话。”

  这个白静男子是新任的知县,唤作钱禄。

  原来的知县张知白回了开封府做通判。

  新官到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拜会武松。

  不过武松不在,潘金莲一众女眷在家里,不便见客。

  所以对外招呼都是武大郎代劳。

  钱禄和李满锅往武大郎家里走,军士却敲响了大门。

  女仆开了门,军士说自己是武松派来送信的。

  女仆高兴接了信,送到潘金莲手里。

  此时潘金莲正在和孟玉楼、庞春梅、李瓶儿一众人乘凉。

  吴月娘带着儿子坐在旁边,听说武松有信回来,众人都是大喜。

  急忙拆了信,潘金莲看完,喜道:

  “官人在渭州打了胜仗。”

  李瓶儿抢了信,看过后,喜道:

  “先前官人说要去打仗,我夜里总怕官人出事。”

  “如今看来,是我多虑了。”

  吴月娘看了,惊喜道:

  “官人文武双全,好生厉害。”

  庞春梅笑道:

  “官人床上、战场都厉害。”

  潘金莲微微叹息道:

  “你们都有了孩子,唯独我的肚子不争气。”

  庞春梅已经怀上了,肚子很大了。

  李瓶儿、李娇儿、吴月娘早就生了。

  就连孟玉楼也怀了,只剩一个潘金莲。

  “姐姐要不去渭州寻夫吧,到了军营里头,姐姐便是唯一的。”

  李瓶儿取笑,潘金莲笑骂道:

  “骚蹄子,当初我不松口,你想上官人的床!”

  “妹妹记得姐姐的大度,所以为姐姐出谋划策。”

  “军中岂能有女子,我虽没有读过书,也是懂事理的。”

  嬉闹一阵,潘金莲命李姝把信送给武大郎看。

  武松和武大郎兄弟两个关系最好、感情也最深。

  每次武松的家书到了,都要给武大郎过目。

  李姝拿着信去了,潘金莲又让婢女重重赏了送信的军士,让他且等一等,潘金莲有回信要他带过去。

  李姝拿着信到了隔壁,正好武大郎与知县钱禄说话。

  此时的武大郎虽然依旧矮小,但是穿上了丝绸衣服,戴了员外帽、丝鞋净袜,已有了贵气。

  李姝没有直接进去,而是把信送到了黄秀秀手里。

  此时的黄秀秀也不再去肉铺杀猪宰羊,只聘了人做事。

  自己穿金戴银做夫人,好不贵气。

  黄秀秀如今见人就说,嫁给武大郎是几辈子的福分。

  “大夫人。”

  “李姝来了,甚么事情?”

  “我家官人来信了,金莲姐姐看过了,让我送给大老爷。”

  “好,我给他拿去。”

  黄秀秀接了信,走进客厅,先对知县钱禄行个礼,钱禄慌忙起身回礼。

  “官人,二郎来信了。”

  武大郎接了信,眯着眼睛瞅了瞅,转头笑呵呵看向钱禄,说道:

  “我不识字,劳烦知县相公看看。”

  钱禄慌忙接了,看过后,说道:

  “哎呀,武大人擢升为龙图阁待制了,又在渭州打了好大的胜仗!”

  “哎呀呀...正四品龙图阁待制,又有军功...哎呀,武待制日后必定出将入相,位列三公!”

  钱禄被震惊到了。

  武大郎不太懂什么龙图阁待制,不过从钱禄的震惊可以看出,武松又升官了。

  黄秀秀惊喜道:

  “二郎就是厉害,又升官了。”

  武大郎笑道:

  “我就说二郎心思放在读书上更好,果然又升了官。”

  “官人,金莲妹子要回信,你可有甚么话说?”

  “没有,我如今酒肉不缺,好得很..”

  钱禄在旁边笑呵呵说道:

  “能否向武待制提一句小弟?”

  武大郎笑呵呵道:

  “这个无妨,就说新来了个知县,对我很照顾。”

  “多谢大哥!”

  钱禄起身,对着武大郎郑重拜了一拜。

  黄秀秀已经习惯了,路过的官员都要来拜见武大郎,小小一个知县算什么。

  黄秀秀拿着信去找潘金莲。

  妯娌商量好,潘金莲说,孟玉楼执笔,写了一封回信。

  潘金莲心里思念武松,解下身上的肚兜,装在盒子里,让军士一同带回去。

  军士拿了东西,也不休息,立即回渭州府。

第221章 西夏换帅,胡瑗来信

  怀德军营寨内。

  武松到了西夏俘虏的营地,身后跟着白石子、李成龙、刘二三个军使。

  三人都穿着大宋的红色军服,走在俘虏营里,格外不一样。

  六盘山一战,杀敌两万多,俘虏三万多,剩下的逃回去了。

  七万翔庆军,经过六盘山大战,只逃回去一万多。

  那些逃散的败兵,有的去了西寿保泰军司,有的去了静塞军司,还有的回了西平府。

  施恩带着人走过来,现在俘虏多了,须有专人看管。

  施恩正好擅长做这些,所以俘虏营全部由他监管。

  “哥哥,如今俘虏已有五万多,养在这里着实耗费粮米。”

  “你挑选出五千精壮留在这里,剩下的送往渭州府屯田。”

  施恩答应,当下开始挑选。

  出了俘虏营,白石子三人回去,武松进了议事厅。

  赵楷、张吉、何运贞三人正在看地图商议。

  见武松来了,赵楷招手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