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泡泡的猫
西门庆是阳谷县的破落户,靠着做生药铺发了财。
邻居花子虚是宫里老太监花公公的侄子,也是他的养子。
有了钱以后,就想着做官。
西门庆就想通过花子虚结识花公公,也拜花公公做干爹。
正好,花子虚很久没见花公公。
于是,去年底,两人结伴往汴梁去。
到了汴梁后,不巧花公公感染风寒,两脚一蹬,死了!
白跑一趟汴梁,两人只得往回赶。
前几日回到恩州府,就在青楼歇宿。
刚好看见州解试放榜,考生不服吵闹。
“他们在闹什么?”
花子虚靠在窗户旁,西门庆找了一个妓女,问道:
“底下在闹甚么?”
妓女回道:“州解试放榜了,何公子没有考中第一,所以闹呢。”
“哪个何公子?”
西门庆好奇,妓女回道:“河东路转运使何正复的公子。”
“噫?转运使的儿子居然没有考中第一?”
西门庆很好奇,这么大的官二代,居然落榜了?
花子虚问道:“那第一是谁?”
“是个叫武松的,清河县人。”
“你认得那个武松?”
妓女摇头道:“却是不认得,考试后,其他人都来了,却不见那个武松过来。”
西门庆心中琢磨道:
“能把转运使的儿子压下去,这武松必定是个人物。”
“若能结交这个武松,或许能靠他做个官儿。”
“只是没有人引荐,如何得见这个武松?”
西门庆心中烦闷。
武松回到客房,潘金莲激动地问道:
“官人,中了吗?”
武松笑了笑,坐下来说道:
“中了,我是第一名解元!”
“第一名,那官人现在就是举人了?”
这些时候跟着武松,潘金莲懂了很多科举的知识。
“对,我现在有功名在身,而且是解元。”
“等回到清河县,我和知县平起平坐了。”
潘金莲激动得两眼发光。
果然跟着武松是对的。
两个月前,她只是张大户家里的使女。
现在她是举人老爷的小妾。
“那如果主人婆...就是张大户的婆娘,见到我,是不是要行礼?”
“他婆娘见了你要行礼,那个张大户见了你也得跪下磕头!”
潘金莲激动得抱住武松,不知道怎么奖励武松才好。
“官人要奴家做什么?怎么才能让官人高兴?官人你说。”
潘金莲正要伺候武松,门外响起敲锣打鼓的声音。
“恭喜武老爷高中解元!”
确定武松考中第一后,客店的掌柜来报喜了。
打开房门,客店掌柜笑呵呵行礼恭贺:
“恭喜武老爷高中,这是小的一点心意,请笑纳。”
一盘白花花的银子送上来,武松笑道:
“多谢了。”
潘金莲接了银子,心中有些诧异。
在这里住店,怎么客栈掌柜还给钱?
这其实是一个惯例,州解试第一名住在这里,对于客栈来说是好事。
可以增加客栈的名气,以后住店的人就多了,特别是考生,住在这里图个吉利。
同时,武松考了解元,那么省试一定也能考中。
这样的潜力股,早早送钱巴结,送完了武松不要。
刚刚收完银子,门外又来了一队衙役,高喊道:
“恭喜武松老爷中举,州解试第一名,高中解元!”
武松马上下楼,衙役笑呵呵恭贺:
“恭喜武老爷中解元!”
武松笑呵呵应付了几句,拿出刚才掌柜给的银子,赏给报喜的人。
衙役拿出一封请帖:
“武老爷,知州请您赴宴。”
武松接了请帖,笑道:“代为转告,武松一定赴宴。”
衙役拿了银子离开,客栈的考生羡慕不已。
客店掌柜见武松没钱,马上又送了一盘银子到房间。
回到客房,潘金莲问道:“知州要请官人吃酒?”
“对,这是惯例,中了解元,知州都会请吃酒。”
“知州,那是好大的官儿了。”
武松笑了笑,对于潘金莲这样的人来说,知州是遥不可及的大官儿。
当然,对于原本的武松来说,也是大官儿。
想想水浒传里,宋江只是县里一个小小的押司而已,相当编外人员合同工。
鲁智深也不过是个提辖官,相当于派出所长。
武松中了举人,和知州一起吃饭喝酒,那是正厅级的领导。
所以说,跟着梁山贼寇混社会没有前途,科举才是康庄大道。
回到客房换了一身直裰,潘金莲留在客店,武松往知州衙门走去。
第13章 自学成才,震惊三人
拿着请帖,武松从客店出门,很快走到知州衙门。
衙役见到请帖,恭恭敬敬请武松直入后衙。
知州王怀、国子监博士胡瑗、副考官宋城三人都在。
“学生武松,拜见诸位大人。”
武松行礼拜见。
此时的武松还没有官身,只有举人身份,而且刚刚中举,所以要自称学生。
见到武松,胡瑗颇为诧异。
本以为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没想到是个魁梧巨汉。
知州王怀笑呵呵指了指旁边的位置。
“谢大人赐座。”
武松在副考官宋城旁边坐下。
胡瑗再次打量武松,问道:
“那存天理、灭人欲,是你的见解?”
“你的老师是谁?”
武松长得很魁梧,不像个小孩子,但也是个年轻人。
试卷上提出的理论太过精妙,胡瑗不相信,这是武松自己的见解。
背后肯定有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存天理、灭人欲是这个老师教的。
“诸位贤者,都是我的老师。”
武松淡淡回了一句。
胡瑗、宋城两人同时露出惊讶之色。
这意思是,武松是自学的,没有专门的老师。
“嘶...你都是自学?”
胡瑗不可置信地问道。
武松回道:“是。”
宋城愕然,连忙追问:“你自学了谁的书?”
武松回道:“孔孟之学、诸子百家、汉唐诸贤、魏晋之说,无不通达!”
“最喜本朝二程洛学,融汇通达之后,提出天理、人欲之说。”
胡瑗、宋城同时震惊。
知州王怀咽了咽口水。
武松这个年纪,居然就把这么多书读完了,而且读通了?
王怀问道:“没有老师指点吗?”
武松笑呵呵回道:“惭愧,不怕知州相公笑话,武松家境贫寒,清河县文风暗弱,没有名师。”
三人再次震惊。
胡瑗问道:“那你是如何融会贯通,得出天理人欲之说的?”
武松开始侃侃而谈,从先秦诸子百家开始,一直说到北宋二程。
所谓北宋二程,就是程颢、程颐。
他们两个是北宋理学大家,后世和朱熹并称:程朱理学。
武松滔滔不绝,胡瑗三人听得如痴如醉。
一口气说到掌灯时分,胡瑗忍不住惊叹道:
“恩州府居然出了你这样的大才!”
“以你的才学,足以到国子监当博士!”
宋城也忍不住在赞叹道:“今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上一篇:乱世荒年:我每日一卦粮肉满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