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靠科举无敌! 第114章

作者:泡泡的猫

  赵楷点头道:“好,只是我不懂,还需你指点。”

  “你寻好场地、球员,我当教头,自会教授你们。”

  “好,我来便是。”

  赵楷拿着图纸,开心地走了。

  望着赵楷离去,何运贞问道:

  “哥哥,你和郓王怎变得如此熟络?”

  “因为哥哥我厉害。”

  何运贞竖起大拇指,佩服道:

  “哥哥是真英雄,小弟佩服。”

  “你今日要去开封府赴任,时候不早了。”

  何运贞才想起来,匆匆往开封府去了。

  燕青已经准备好了马车,问卢俊义是否出发。

  武松劝卢俊义再留一天,反正已经下午了。

  卢俊义觉得也是,不差这一天脚程,又留了一日。

  到了第二天早上,武松早早准备了酒饭。

  卢俊义和燕青饱餐一顿,手下的伙计也吃个浑饱,这才赶着马车出发。

  武松一路送出城外十里亭。

  “师弟,远了,请回。”

  武松说道:“何妨再送几步。”

  两人骑马并辔而行,路上说些闲话。

  不觉又过了几里路。

  卢俊义拉住武松的辔头,说道:

  “师弟不必远送,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武松看向前方,只见一个酒家,说道:

  “容我再行几步,兀那官道上有个小酒店,我们吃三锺作别。”

  来到酒店里,卢俊义上首坐了,武松横头坐定,燕青下席坐了。

  便叫酒保打酒来,且买些酒肉果子下酒。

  喝了几杯酒,武松低头不说话。

  卢俊义见武松好像有话憋着,问道:

  “师弟有话自说,你我亲兄弟,有甚么不方便的?”

  武松笑了笑,说道:

  “是有些话说,只怕说出来师兄介意。”

  “你我便是亲兄弟,有甚么介意。”

  “如此我便说了,师兄回去后,仔细李固那厮。”

  “李固是我心腹管家,他怎的有事?”

  李固是卢俊义的大管家,掌管庄子的所有财务买卖。

  按照水浒的剧情,李固陷害卢俊义,和卢俊义的老婆贾氏勾搭成奸。

  不过,这是卢俊义被强行请上梁山后。

  如今武松已经提醒过了,不让卢俊义去梁山。

  那么,李固会不会再和贾氏勾搭,便不好说。

  所以,武松犹豫,要不要提这个醒。

  “我昨夜心血来潮,卜了一卦,师兄身边有小人暗害。”

  “此人定不能是小乙,那么便是李固了。”

  “只是这卦象还有变数,我不确定,是以迟疑,不知要不要与师兄说。”

  卢俊义马上说道:“师弟的卦象是极准的,我记在心里,小心李固那厮。”

  “如此,我便放心了。”

  酒吃完,武松拿出一包金银递给燕青,吩咐道:

  “我师兄不缺金银,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一路上小心伺候师兄,莫要懈怠了。”

  燕青接了银子,说道:“师叔何须吩咐,我跟着主人多年了。”

  卢俊义上马,武松目送商队北去。

  武松站在门口,等到卢俊义望不见了,这才上马回汴京。

  到了家里,武松洗漱完毕,回书房写书。

第108章 启蒙书籍,老贼又无耻!

  武松在书房整理好手稿,放进布袋里,提着徒步往传道书舍去。

  此时天气已经变得十分炎热,武松穿着一身纱衣,头戴纱帽。

  古代人出门必须戴帽子,每个阶层都有属于自己的帽子。

  官员有官员的帽子、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帽子、商人有商人的帽子。

  帽子几乎成了身份证。

  古代人不戴帽子出门,就像没穿裤子一样。

  不过,实话实说,大热天盘头戴帽子,真他娘的热啊!

  走过几条街,武松热得不行。

  铺子里有卖凉茶的,武松要了两大碗。

  喝完茶,武松继续往前走,身后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二郎,哪里去?”

  武松转身,却是国子监博士胡瑗。

  “胡博士,您怎的在此?”

  “去了一趟大相国寺,与那僧人说了会儿经书。”

  胡瑗见武松提个布袋,好奇问道:

  “你去作甚?”

  “哦,学生写了几本书,想去书肆刊印。”

  听说武松又写了新书,胡瑗两眼放光,赶忙抢过布袋,嘴里碎碎念:

  “二郎啊,不是我说你,你既然唤我老师,有了新作,怎的不给老师过目,万一有个错漏,岂不是污了你状元的名声。”

  武松心中暗道:

  你不会又想署名吧?

  “来,二郎,不急,我们且到茶肆喝茶。”

  胡瑗提着布袋,乐呵呵进了茶肆坐下。

  “茶博士,看一壶好茶来!”

  伙计见胡瑗的装束,知道是个清贵的读书人,马上泡了一壶好茶,恭恭敬敬倒了两杯。

  胡瑗坐下来,拿出一本手稿,写着《三字经》。

  翻开封面,里面写着: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一口气读完《三字经》,胡瑗问道:

  “你这是小学启蒙?”

  小学启蒙,就是给小孩子开蒙的书籍,相当于小学教材。

  “是,我想着《传习录》过于深奥,写一些开蒙之物。”

  “嗯,好,很好啊,这本书很好,必定广为流传。”

  胡瑗爱不释手,他确定,武松这本书一定火爆,可以流传后世。

  这么好的书,怎么能不蹭一下?

  “只是你这《三字经》还有可以改进之处,我替你改改。”

  “茶博士,拿笔墨来。”

  伙计连忙拿来笔墨伺候。

  胡瑗拿着笔,想改几个字,然后就不要脸地说自己也是作者,要署名权。

  翻了半天,发现这《三字经》很完美,根本不需要他修改。

  笔尖的墨水都干了,胡瑗才说道:

  “二郎啊,你这字有些潦草,我替你改一个字。”

  重写了一个字后,胡瑗厚着脸皮说道:

  “那这本《三字经》便是你我合著了。”

  说着,胡瑗不要脸地在封面写下自己的名字。

  “这几本我也看看。”

  胡瑗没有半点不好意思,又把《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声律启蒙》翻出来,也象征性地改了几个字,然后提名。

  放下毛笔,胡瑗作出一副很累很辛苦的姿态:

  “二郎啊,给你的书修改,不容易啊。”

  “你拿去刊印,记得我替你改了,须署我的名字。”

  武松站起身,恭敬地行礼作揖:

  “辛苦老师修改,学生感激不尽。”

  “不需这许多客套,记住,署我的名字。”

  说罢,胡瑗清高地离开茶肆。

  武松把书收起来,心中暗道:

  国子监的人这么不要脸吗?

  白嫖我的劳动成果,还如此冠冕堂皇。

  武松提着布袋就要走,伙计追上来,笑呵呵说道:

  “公子,您的茶钱没有付。”

  武松愣了一下...

  白嫖了劳动成果,还白喝了一壶茶?

  “多少银子?”

  武松拿出一锭银子给了伙计,提着布包离开。

  到了传道书舍,李庸听说武松来了,高兴地跑出来迎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