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满洲里电鳗
饭桌上,三女默契地没有提任何关于政务的事情。
只是聊着些府里的趣事,或是腹中孩儿的动静。
方瑾瑜与吴念薇如今已经显怀,眉眼间满是初为人母的喜悦与期待。
陈卿舒则安静许多。
但看向赵锋的眼神,充满了依赖与柔情。
一顿饭,吃得轻松而惬意。
饭后,宫人撤下碗筷,奉上香茗。
赵锋却没有在此多做停留。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三女。
“卿舒,瑾瑜,念薇,你们随我来书房一趟。”
三女闻言,皆是一怔。
她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
但还是顺从地站起身,跟着赵锋走向了书房。
夜深人静,书房内灯火通明。
赵锋却毫无睡意。
他没有坐在书案后,而是站在书房中央。
在他面前,立着一块新搬来的巨大黑板。
黑板的最上方,用白色的粉笔,苍劲有力地写着七个爵位。
文臣三等,自上而下,分别是:上大夫、博士、都君。
武将四等,自上而下,分别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公乘。
而在黑板旁的一张长案上。
则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堆用竹简制成的牌子。
每一个牌子上。
都刻着一个追随他至今的文武官员的名字。
夏侯昱、李伯智、凌仓、张豹、赵大牛、赵富贵、盛之焕、诸葛晦……
密密麻麻,几十人。
每一个名字。
都代表着一份浴血拼杀的功劳,一份呕心沥血的谋划。
陈卿舒、方瑾瑜、吴念薇三女走进书房。
看到这番景象,都明白了什么,神情不自觉地变得严肃起来。
赵锋看着黑板上的名字,眉头紧紧锁起。
看似是论功行赏。
实则是封王之后,最重要的一次权力再分配。
这比打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役,还要艰难百倍。
如何平衡最早跟随自己的赵家村旧部。
与后来投效的九江、广陵等新晋势力?
如何安抚那些战功赫赫却骄横难驯的莽撞武将?
如何提拔重用那些才华横溢却根基尚浅的新晋贤才?
如何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脱缰,不乱套?
这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足以让他殚精竭虑。
他缓缓转过身,看着面前的三位妻子。
“今日叫你们来,是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赵锋的声音很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郑重。
“卿舒,你是我正妻,未来的楚王后。凡事需有主母的格局与眼光,为我稳固后宅,也要能看清大势。”
“瑾瑜,你出身大儒之家,饱读诗书,聪慧明理。我希望你能从‘法’与‘理’的角度,为我剖析利弊。”
“念薇,你曾是大乾公主,自幼耳濡目染皇家权术。对于分封制衡,安抚人心,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的门道。”
赵锋的目光在三女脸上一一扫过。
“稍后,我每拿出一人,你们各自发表意见。可以说任何想法,不必顾忌。”
“但,最终的决定,由我来做。”
第117章 怀义侯!(5更!)
“是,夫君。”
三女齐齐躬身应诺,神情肃穆。
陈卿舒默默地走到书案边。
拿起墨锭,开始为赵锋细细研墨。
空气中弥漫开淡淡的墨香,也让这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些许。
方瑾瑜和吴念薇则一左一右,站在赵锋身侧。
目光投向那面黑板。
以及那堆象征着权力和未来的竹简牌子,若有所思。
赵锋深吸一口气,从长案上拿起第一个竹简牌子。
他将牌子举到烛光下,让三女都能看清上面的名字。
这个名字一出,三女的表情都微微变了变。
赵锋初入义军时,钱冲乃是掌管五百人的半侯。
因为赵锋的虎皮,钱冲破格提拔他为屯长。
后面赵锋先登,理应连升三级!
但钱冲看出赵锋不凡,更知陈广心胸狭窄。
所以硬是压下功劳。
只让赵锋当了百夫长,避免了陈广的猜忌!
再后来,钱冲卸甲归田后,被九江乔氏所抓。
赵锋五百骑夜闯寿春救下他,义薄云天名动天下!
现在的钱冲,为赵锋打理开遍各郡的私产【骑兵火锅】。
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其鲜明的人物。
把他放在第一个,足见赵锋的考量之深。
“你们说说看。”
赵锋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陈卿舒停下研墨的手。
沉吟片刻,率先开口道:“夫君,钱冲将军有知遇之恩,更有雪中送炭之情。这份情义,千金不换。”
她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带着主母的端庄。
“妾以为,钱将军当赏,且当重赏。但其功劳,并非沙场斩将,而是识人于微末,护持于危难。如今他已卸甲,为夫君打理私产,不愿再涉军伍。若强封军爵,反倒不美。”
她走到黑板前,指着武将爵位最末的“公乘”。
“依妾之见,可封为公乘,授田百亩,免全家徭役。此爵位,既彰显了其从龙之功,又不涉军政,与其如今的身份相符。以此为先例,可让天下人知晓,夫君不仅看重军功,更看重情义。”
方瑾瑜听完,却轻轻摇了摇头。
她向前一步,清脆的声音在书房中响起。
“王后所言,是‘情’。但瑾瑜以为,开国分封,当以‘法’为先。”
她走到黑板前,目光锐利地扫过那四等武将爵位。
“武将之爵,论的是斩将夺旗,开疆拓土之功。钱将军之功,在于识人与护持,此乃慧眼识珠之功,非浴血奋战之功。若以军功爵封之,难免会让凌仓、张豹等一众沙场宿将,心中不平。”
她顿了顿,语气愈发清晰。
“赏,是必然要赏的。但赏赐的方式,却需斟酌。”
“不如在文臣爵位中,为其寻一席位。譬如都君,食一县之税,富足安逸,亦是莫大恩宠。”
“如此,功是功,情是情,法理分明,方能让制度长久。”
两女说完,都看向了吴念薇。
这位前朝公主只是安静地听着。
直到此刻,才露出一抹浅笑。
“王后与姐姐说的,是‘理’。但夫君如今要做的,是‘势’。”
她的声音不大,却有一种洞察人心的力量。
吴念薇没有走向黑板,而是看着赵锋的眼睛。
“夫君,妾问你,当初五百骑夜闯寿春,救的仅仅是钱冲一人吗?”
不等赵锋回答,她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
“不,您救的,是天下人心中那个“义”字。您让所有人都看到,跟随赵锋,哪怕只是曾经的一点香火情,也能换来舍命相报。”
“钱冲,早已不是他自己,他是您亲手竖起来的一面旗帜,一个活生生的榜样!”
“所以,对他的封赏,不能只看“情”,也不能只看“法”。要看“势”!要看这分封之后,能在天下掀起多大的波澜!”
“妾以为,当重赏!彻侯或许过了,但关内侯,名正言顺!”
吴念薇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再赐下一个“义”字封号,就叫“怀义侯”!不必有实封之地,但名号要响亮!要让天下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夫君寸功不忘,滴恩泉报!如此,何愁天下贤才不望风来投?”
一番话说完,书房内陷入了寂静。
陈卿舒眼中露出思索之色,显然被吴念薇的政治眼光所触动。
方瑾瑜则是秀眉微蹙,她本能地觉得这不符合她心中的“法理”。
但又不得不承认,这番话在政治上的高明之处。
赵锋看着眼前的三位妻子,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满足感。
一个稳重顾全大局,一个聪慧坚守原则,一个睿智洞悉人心。
他哈哈一笑,打破了沉默。
“你们说的,都对。”
赵锋走到长案前。
拿起那块刻着“钱冲”二字的竹简,在手中轻轻抛了抛。
“卿舒看到了稳,瑾瑜看到了法,念薇看到了势。三者合一,方为真正的王道。”
他走到黑板前,目光在文武爵位之间扫视。
最终,他拿起粉笔。
在“关内侯”下面,写下了“钱冲”二字。
三女都愣住了。
食邑三百户!
上一篇: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