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第226章

作者:满洲里电鳗

  女子的声音带着一种怪异的腔调,生硬的官话里,夹杂着许多南蛮俚语,“银子,我们拿走了。说好的,事情,我们扛了。”

  那被称作刘管事的黑衣人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地说道:“色提将军合作愉快。我家主人们说了,这五十万两白银,只是定金。日后,只要你们听话,好处,少不了你们的。”

  被称作色提的女子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森白的牙齿,“你们出钱,我们出人。这买卖,划算!”

  她一挥手,身后的南蛮子们便如同蚂蚁搬家一般。

  扛起一箱箱沉重的白银,怪叫着钻入了密林深处,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刘管事冷冷地看了一眼满地的狼藉,也对手下打了个手势。

  数十名黑衣人悄无声息地退去。

  官道上,再次恢复了死寂。

  只留下三百具被扒得精光的尸体,和一地的狼藉。

  一处戒备森严的私宅内。

  温暖的厅堂中,炭火烧得正旺。

  广陵郡除了崔氏之外,势力最大的六大家族——刘氏、华氏、戴氏、盛氏、钱氏、孙氏的家主,此刻正齐聚一堂。

  他们的面前,摆着上好的美酒佳肴。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得意。

  “哈哈哈!成了!成了!”

  华氏家主一拍大腿,满脸红光,“我刚刚收到消息,崔平那三百人,一个都没活下来!五十万两白银,全被那群南蛮子抢走了!”

  “干得漂亮!”

  盛氏家主举起酒杯,“刘兄,你这招‘驱虎吞狼’,实在是高!借南蛮子的手,断了崔家的财路,还让他们自己背锅,任谁也查不到我们头上来!”

  坐在主位上的,正是刘氏家主,刘坤。

  他年过半百,留着一撮山羊胡,一双小眼睛里闪烁着算计的精光。

  刘坤端起酒杯,慢悠悠地呷了一口,笑道:“各位,这只是第一步。崔观海那只老狐狸,断了一次财路,只会让他更加警惕。我们真正的目的,可不是抢他这点银子。”

  众人闻言,全都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刘坤。

  刘坤放下酒杯,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

  “我们的目标,是崔家手里的琉璃和香皂!是那只能下金蛋的鸡!”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已经准备好了一封信,过完年后便会派人送往九江,送到那个反贼赵锋的手上。”

  戴氏家主不解地问道,“给那泥腿子写信干什么?”

  “当然是去‘告密’和‘示好’了!”

  刘坤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们就在信里告诉他,他那五十万两银子,是被闽中南蛮给抢了!我们广陵六家,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并且愿意‘帮助’他,一起对付南蛮,夺回银子!”

  众人眼睛一亮。

  刘坤笑得更加得意:“这还不够!信的最后,我们还要点他一句。告诉他,崔家经此一劫,元气大伤,已经没能力在广陵替他卖货了。而我们六家,盘踞广陵百年,根深蒂固,人脉广阔。若是他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保证,能让他赚得比跟着崔家多十倍!”

  “他一个泥腿子反贼,最缺的是什么?是钱!是销路!”

  “我们这是在威胁他,也是在给他画一张大饼!一边是损失惨重、自身难保的崔家,一边是实力雄厚、主动示好的我们六家。你们说,他会怎么选?”

  一番话,说得众人心悦诚服,抚掌大笑。

  “高!实在是高!”

  “那赵锋不过一介草寇,侥幸得势罢了,哪懂得我们世家之间的门道?还不是被刘兄你玩弄于股掌之间!”

  “没错!等他答应了合作,那琉璃香皂的方子和渠道,还不是任由我们拿捏?到时候,把他一脚踢开,整个广陵,乃至整个江南的生意,就都是我们六家的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仿佛已经看到了崔家倒台,金山银山流入自家府库的美好未来。

  在他们眼中。

  那个远在九江,让朝廷都头疼不已的反贼赵锋。

  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意利用、随意抛弃的工具罢了。

  刘坤听着众人的吹捧,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书案前。

  亲自研墨,铺开一张上好的宣纸。

  “诸位,我这就写信。”

  他提起笔,笔尖饱蘸浓墨。

  “我倒要看看,这位名震天下的九江王。收到我们这份‘大礼’后,会是何等的‘感激涕零’!”

  “不过我们也算是仁至义尽了,至少没有立刻送信,而是让他过一个好年!”

第87章 忽如一夜春风来!(10更!)

  时节已入深冬,天地间一片苍茫。

  鹅毛般的大雪,已经连续下了三日。

  将整个淮南大地,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

  官道之上,一支绵延数里的庞大军队。

  正顶着风雪,艰难前行。

  士卒们的眉毛、胡须上都挂满了冰霜。

  呼出的白气,瞬间便被凛冽的寒风吹散。

  队伍的最前方。

  赵锋身披一袭黑色大氅,骑在乌骓马之上,沉默地望着前方白茫茫一片的世界。

  在彻底解决了寿春城的军政民务,留下了心腹将领与一应文官之后。

  他便率领着大军主力,踏上了返回大本营历阳的归途。

  他需要赶在年前,回到历阳。

  一来,是与将士们一同过个安稳年,鼓舞士气。

  二来,则是要总结今年得失。

  并为来年的发展做出最周全的准备。

  这一路上,他并未急着赶路。

  每到一处城池,都会驻扎休整,安抚地方,检阅军备。

  便是他们归途中的最后一站。

  再往前走上一日,便可抵达历阳。

  “全军原地休整!埋锅造饭!”

  随着传令兵的呼喊,长长的行军队伍终于停了下来。

  士卒们熟练地寻了背风之处,开始清理积雪,支起行军锅,燃起篝火。

  很快,冰冷的雪地之上。

  便升起了一处处温暖的营火,烤肉的香气与士卒们的笑谈声,驱散了些许严寒。

  赵锋勒马停在一处高坡上,并未下马。

  他的目光,越过下方忙碌的军士,投向了远处被大雪压弯了枝头的树林。

  千万棵树木,仿佛在一夜之间,披上了银白的甲胄。

  琼枝玉叶,晶莹剔透。

  在灰蒙蒙的天色下,反射着清冷的光。

  那壮阔而肃杀的景致。

  让赵锋胸中,一股难言的豪情油然而生。

  他想起了前世那个盛唐,想起了那些边塞诗人。

  想起了那一句,足以描绘眼前此景的千古绝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他下意识地将这句诗轻声念了出来。

  却清晰地传入了身后几名亲卫的耳中。

  便有刚刚从寿春随他一同返回的秀才,黄枭。

  此刻的黄枭,正冻得嘴唇发紫,搓着手。

  想着待会儿能不能分到一碗热汤。

  当赵锋那句诗传入他耳中的瞬间。

  黄枭整个人,如遭雷击!

  他猛地抬起头。

  那双因为寒冷而显得有些黯淡的眼睛里,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精光!

  “主……主公?!”

  黄枭的声音都在颤抖。

  他几乎是连滚带爬地从马上下来,踉跄着跑到赵锋的马前,激动得满脸通红。

  “主公!方才那句……那句诗,可是主公所作?!”

  赵锋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看着黄枭那副见了鬼似的表情,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抄袭狗特有的暗爽。

  当初将黄枭从寿春带走,而非留他在故地,正是赵锋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黄枭此人,熟悉寿春,在当地亦有盘根错杂的关系。

  将他留在那里,固然能快速稳定地方。

  但也等同于给了他坐大的机会。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将他带在身边,置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用其才,而抑其势,方是帝王心术。

  这黄枭除了精于算计,在文学上的品味倒也不差。

  是个真秀才!

  赵锋面色平静,微微颔首,淡淡道:“不过是见此雪景,有感而发罢了。怎么,你觉得不妥?”

  “不!不不不!不是不妥!是太妥了!是……是神来之笔啊!!”

  黄枭激动得语无伦次,他指着远处的雪林,唾沫横飞地解说道:“主公!您看!这漫天大雪,寻常人只会说其‘白’,说其‘大’!便是有些文采的,最多也只能用‘柳絮’、‘盐末’来形容,早已落了俗套!”

  “可主公您……您竟能想到用‘春风’、用‘梨花’来比喻这冬日雪景!将这凛冽寒冬,写出了盛春之意!将这肃杀之景,描绘出勃勃生机!此等想象,此等气魄,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好诗!好诗啊!”

  黄枭反复吟诵着,竟是痴了,眼中隐隐有泪光闪动,“此句一出,天下所有咏雪之诗,皆成糟粕!主公之文采,真乃天授也!”

  周围的亲卫们虽然听得一知半解,但见一向自视甚高的黄秀才,竟对主公推崇到如此地步。

  他们望向赵锋的眼神中,也不由得更多了几分敬畏与崇拜。

  听着这发自肺腑的吹捧。

  赵锋心中那点“借用”古人的愧疚感,也被巨大的满足感所取代。

  他只是摆了摆手,用一种风轻云淡的语气道:“侥幸而已。”

  深藏,功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