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满洲里电鳗
赵锋高坐主位,身前是一副巨大的沙盘。
上面精细地标注着九江郡十三城的地理位置与山川河流。
下方,张豹、李虎、凌仓等校尉以上的将官,济济一堂。
一个个盔明甲亮,腰杆挺得笔直,眼神灼灼地看着主位上的赵锋。
所有人都知道,大战,即将开始。
赵锋的目光扫过众人。
帐内的喧嚣瞬间消失,落针可闻。
他没有急着布置战术,而是先点了两个人的名字。
“刘承,钱正。”
“末将在!”
两名身材挺拔、面容坚毅的校尉出列,抱拳应道。
这两人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老兵。
在攻打衡山郡时,皆立有大功。
不仅武勇过人,且胆识非凡。
赵锋看着他们,声音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明日一早,你二人为我使节,各带一队亲兵,从阜陵开始,依次前往九江未下的十三城。”
“此去,无需多言,只需传我一句话。”
帐内所有将官都屏住了呼吸,竖起了耳朵。
赵锋的目光落在沙盘上,仿佛在看一群待宰的羔羊,缓缓说道:“九江王赵锋率军亲至,开城投降,可饶尔等性命。若敢妄动……”
他顿了顿,抬起眼。
一字一句地吐出最后四个字。
“动,屠尽矣!”
这四个字,比那四石神弓的分量还要重,狠狠地砸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不留任何余地的最后通牒!
张豹那双牛眼瞬间瞪得溜圆,兴奋地浑身都在发抖。
李虎更是咧着大嘴,胃袋猛颤,笑得像个三百斤的孩子。
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太守县令们吓得屁滚尿流的模样。
这才是他们的主公!
什么阴谋诡计,什么合纵连横。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统统都是土鸡瓦狗!
大军压境,一言定生死!
看着众将那激动不已的神情。
赵锋神色不变,继续下令。
“明日,若阜陵开城,大军便即刻接管。若不开城……”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轻轻一点,“后日,破城!”
众将齐声应诺,战意冲天。
紧接着,赵锋的手指开始在沙盘上移动,划分出两条清晰的进军路线。
“阜陵之后,大军将分作两路。”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张豹、李虎!”
“末将在!”
两人齐齐跨出一步。
“你二人,领玄甲军三千,虎贲军一万,为北路军。沿途攻打橐皋、浚遒、合肥、成德四县,最后与我合兵于寿春城下!”
“主公放心!”
张豹拍着胸甲,声如闷雷,“俺保证把李虎这小子看住了,绝不让他乱来!”
李虎不服气地瞪了他一眼,却没敢在这时候顶嘴。
赵锋的目光转向凌仓。
“凌仓,你领虎豹骑五千,随我亲率五千虎贲军,为南路军。转道攻打建阳、东城、阴陵、钟离、当涂、曲阳六县。”
一南一北,两路并进。
如同一把巨大的钳子,要将整个九江郡拦腰夹断!
这宏大的战略图景,让帐内所有将官都感到一阵热血沸腾。
“我给你们定下几条军规。”
赵锋的声音陡然变得严厉起来,“第一,行军途中,斥候需前出五十里,时刻与主力保持联系,每日至少三次汇报位置,不得有误!”
“第二,攻城之后,严禁劫掠百姓,骚扰妇孺!我军的刀,只对准世家豪族和负隅顽抗的官军!谁敢伸手,军法从事!”
他特意瞥了李虎一眼,李虎脖子一缩,连忙点头如捣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赵锋的目光落在张豹和李虎身上,“北路军兵力雄厚,任务艰巨。我准许你们,在途中,选择一个抵抗最为激烈的城池,向抵抗的官军、世家示威!”
“灭其族,焚其城,用他们的血,为我九江王之名立威!”
“我要让其余所有城池都知道,投降,是他们唯一的活路!”
这道命令,充满了血腥与残酷。
却让张豹和李虎的眼中,同时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这是主公赐予他们的无上权柄!
“主公,俺们明白了!”
张豹咧开大嘴,露出一口白牙,笑容显得有些狰狞。
赵锋点了点头,最后伸出两根手指。
“两个月!也就是五十天后,入冬之前,我要南北两路大军,在寿春城外,完成集结!”
“能不能做到?”
没有丝毫犹豫,所有将领,包括张豹和李虎在内。
齐刷刷地单膝跪地,右手握拳,重重捶打在左胸的铠甲之上。
第11章 所谓世家!(11更!)
当晚,阜陵城。
县府衙门内灯火通明,气氛却比外面的夜色还要冰冷凝重。
县丞沈佩玉一张脸白得像纸,额头的冷汗浸湿了发髻。
他端着茶杯的手一直在抖,茶水洒了大半,却浑然不觉。
“反贼赵锋大军兵临城下,不日便要攻城!”
“诸位,都说说吧……这,这可如何是好?”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
堂下,文武官员分列两旁,神色各异。
武将那边,为首的都尉孙康猛地一拍桌案,震得茶杯乱跳。
“怕什么!他赵锋不过一反贼,还能真把我们都杀了不成?”
孙康是个粗壮汉子,一脸横肉,“我阜陵城高墙厚,尚有守军三千,粮草足够支用半年!他远道而来,能奈我何!”
“孙都尉说得对!”
另一名武将附和道,“我等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岂能被一反贼三言两语就吓破了胆?传出去,我等的脸面何存!”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慷慨激昂。
仿佛已经看到了击退敌军,加官进爵的场面。
沈佩玉听得心惊肉跳,却又不敢反驳这些手握兵权的武夫。
他的目光,只能求助似的投向另一侧的文官。
然而,以城中大族王、李、张三家为首的几位主簿、县尉。
此刻却个个眼观鼻,鼻观心,老神在在地站着,一言不发。
只是在无人注意的角落,几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这场所谓的议事。
最终在武将们的叫嚣和文官们的沉默中,不了了之。
孙康等人骂骂咧咧地走了。
扬言明日一早就要登上城楼,给反贼一点颜色看看!
沈佩玉z则是瘫坐在椅子上,如丧考妣。
半个时辰后。
王家的一处别院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里没有衙门的紧张,只有氤氲的茶香和压抑的低语。
阜陵城内有头有脸的几大世家代表,全都到齐了。
为首的,正是白天在堂上沉默不语的王家家主王洵。
“诸位,今日衙门里的情形,想必都看清楚了。”
王洵抿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开口,打破了沉默。
“哼,孙康那莽夫,匹夫之勇,不足为谋。”
李家的代表冷笑一声,“他想死,我们可不想给他陪葬。”
“话是这么说,可赵锋兵临城下,我等该如何自处?”
张家的家主皱着眉,忧心忡忡,“是战是降,总得有个章程。”
此话一出,屋内再次陷入沉默。
战,没人敢。
赵锋屠灭历阳世家、拿捏衡山世家的手段,早已传遍了九江。
降,又不甘心。
他们都是百年望族,向一个泥腿子出身的反贼低头,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就在这时,王洵放下茶杯,从袖中取出了一封用蜜蜡封口的信。
“这是我八百里加急,从我王家主脉那里得来的回信。”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了那封信上。
王洵拆开信,只看了一眼,便将其递给众人传阅。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有些自相矛盾。
家主的意思是:“无论抵抗,还是投降,都断然不可得罪赵锋此人。”
张家家主看得一头雾水,“这叫什么话?又要抵抗,又不能得罪,这不是为难人吗?”
李家代表发出一声意味深长的冷笑,“张兄,你还没看明白吗?”
上一篇: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