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87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他极度震惊的说道:

  “这怎么可能?皇太极为什么会给王承胤写信?”

  “他可是朕亲自任命的宣府总兵啊!”

  “该死的!”

  “他为什么要私通建奴?”

  “为什么要背叛朕?”

  “为什么要背叛大明?”

  一连三个为什么,充满了不解、失望、难以置信、愤怒等等一系列的复杂情绪。

  朱慈烺依旧什么也没说,只是示意崇祯继续看下去。

  崇祯随即颤抖的放下了手中的书信,然后拿起了最后的受贿账本。

  一瞬间,崇祯的眼睛就充血了!

  片刻之后,崇祯缓缓放下了手中的账本。

  毫不夸张的说,这上面有一半的人,崇祯都有印象!

  有些人甚至是他亲自任命的!

  但就是这些人,居然全部背叛了他、背叛了整个大明!

  这让崇祯一时间完全接受不了!

  他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自己明明那么信任这些人,给了他们足够的地位和恩宠,为什么他们还要背叛他、背叛大明?

  或许是因为太愤怒,崇祯现在连气都生不起来了。

  此时此刻,他觉得自己就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第98章 崇祯:什么?你要朕御驾亲征?

  片刻之后,崇祯满眼复杂地看向了朱慈烺:

  “说说吧,你想怎么办?”

  朱慈烺喝了一杯酒,缓缓说道:

  “这些官员和将领中,有一半应该是被迫或者无辜的,所以就不杀他们了,至于另一半,儿臣要全部杀掉。”

  崇祯听到这话,狠狠地说道:

  “什么一半不一半的,全部杀掉不就好了?宁可错杀一人,也不放过一个!”

  说这话的时候,崇祯的眼神中尽是杀意,很明显他是真的被气到了。

  如果真是一般的贪污受贿,他忍忍也就过去了。

  但这次涉及到的可是私通建奴!

  一想到这些家伙一直再和八大皇商联合起来给建奴输送粮草、铁器、茶叶、食盐甚至是情报。

  崇祯就气的不行!

  朱慈烺没有理会崇祯的话,而是继续说道:

  “无论如何,宣府总兵王承胤和宣府巡抚郭之琮都不能留了,儿臣已经和薛国观还有李邦华商量好了。”

  “让史可法担任宣府巡抚,让秦良玉担任宣府总兵。”

  崇祯听到这两个名字,随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他对这两人都有印象,是难得的忠臣良将。

  特别是秦良玉!

  之前秦良玉奉旨勤王的时候,他还曾为秦良玉写了几首诗,尽是赞美之词。

  在他看来,秦良玉比那些勋贵们可要忠心多了。

  想到这里,崇祯只能无奈地说道:

  “你做得不错。”

  就目前朱慈烺的所作所为,他就算想挑毛病也挑不出来。

  朱慈烺继续说道: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不能解决宣府那边的问题,因为还需要一位镇得住所有人的大人物去宣府走一趟,确保宣府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出什么乱子。”

  “这个人的身份必须足够高贵,而且一言九鼎!说出去的话要能让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崇祯听到这话,有些诧异地看了朱慈烺一眼,疑惑地问道:

  “等等,你要去宣府?”

  朱慈烺一时间只觉得无语。

  拜托!

  我明明说的是你好吗?这怎么就扯到我身上了?

  随即,朱慈烺开口道:

  “这个人不是儿臣,而是父皇你!”

  我?

  崇祯更加疑惑了,但下一秒,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满脸惊恐地说道:

  “等等……逆子,你是想要朕御驾亲征?”

  “不行!不行!这件事情这绝对不行!”

  崇祯一下子站了起来,满脸都是抗拒。

  因为御驾亲征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陌生了,他从未有过这样的念头。

  朱慈烺看着崇祯的反应,一时间只觉得心中好笑。

  崇祯这是在北京呆的时间太长了,连北京都不敢出去了!

  随即,他又解释道:

  “父皇你想多了,只是让你过去震慑一下那些人罢了,这跟御驾亲征有什么关系?”

  “再说了,宣府可是咱们大明自家的地盘,怎么可能打起来?”

  “说实话,要不是儿臣太年少,儿臣自个就去了!”

  “可惜,年幼的太子是不足以服众的。”

  崇祯听到这话,整个人突然又冷静了下来。

  因为他发现朱慈烺说的没错,宣府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如果真要追究的话,整个宣府的官兵都会被牵扯进去。

  那些人可不是好对付的,到时候万一狗急跳墙,蛊惑所有的士兵造反,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大规模的叛变。

  而宣府一旦叛变,大明的京城可就危险了,毕竟宣府距离大明京城也就四百来里的路程。

  想明白了这一点,崇祯重新坐回桌上,然后又喝了一杯酒,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片刻之后,他看向朱慈烺说道:

  “逆子!你想要朕跟你去一趟宣府也不是不行,但是你难道就没有考虑到一件事情吗?”

  “你需要朕跟着你一起去震慑所有人,那你就不能再给朕下药了。”

  “毕竟一个病殃殃的皇帝可是没什么震慑力的。”

  “可你要是不下药的话,难道你就不怕朕把你造反的事情告诉其他人吗?”

  崇祯说着,目光锐利的看向了朱慈烺。

  朱慈烺笑了笑说道:

  “父皇请放心,儿臣当然考虑过这种事情,而且也做好了相应的后手。”

  崇祯听到这话,只觉得心里不妙,追问道:

  “什么后手?”

  朱慈烺眉毛一挑,语气颇为坚定的说道:

  “只要父皇你敢把这件事情告诉其他人,那么儿臣就会在第一时间裹挟着你逃往辽东。”

  “然后直接跟建奴决一死战!”

  “到时候要么你我父子二人击败建奴,复我大明山河,要么你我父子二人死在建奴手里,成就一段美名。”

  “这样也算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了!”

  “反正无论如何,儿臣都是不可能让你再当皇帝的,因为你只会让大明走向灭亡。”

  崇祯听到这话,脸色顿时涨成了猪肝色。

  这逆子还真是不给他留一点活路啊!

  他要是敢拆穿这逆子造反的事情,这逆子就要直接带他去辽东送死!

  好好好!

  他还是真拿这个逆子没办法了!

  无奈之下,崇祯只能妥协了。

  他恨很地说道:

  “罢了,就依你吧!何时出发?”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

  “有些事情还需要处理一下,就后天吧,到时候儿臣来接你。”

  崇祯这次没有再拒绝。

  而且不知为何,当知道要去宣府的时候,他的心里居然还有那么一点点小激动。

  或许是因为他长这么大,从来也没有出过北京城吧?

  他的内心深处,或许也渴望着离开这个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番商议之下,朱慈烺又让崇祯写了两道圣旨,随后揣着圣旨离开了坤宁宫。

  一道圣旨立刻发往宣府,一道圣旨自己留着。

  离开坤宁宫后,朱慈烺并没有着急回去东宫,而是来到了东暖阁,然后让王承恩把崇祯元年到现在的关于蒙古的奏折全部拿了过来。

  一番细致的翻阅后,朱慈烺终于对蒙古的局势有了清晰的了解。

  早在一六三五年,也就是崇祯八年的时候,建奴对蒙古发动了最后的攻势。

  彻底击败了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蒙古可汗林丹汗,实现了对蒙古的占有!

  或许你会疑惑,为何在建奴已经统一蒙古的情况下,张家口的贸易仍在继续?

  这岂不是在为建奴提供粮草吗?

  实则不然!

  尽管拥有黄金家族血统的察哈尔部已名存实亡,但建奴并未真正掌控蒙古。

  那些不愿臣服于建奴的蒙古人,要么加入了明军的行列,成为了边军,要么继续在大草原上抵抗着建奴。

  张家口的贸易点,事实上是为了他们而设的!

  因为要是没有张家口的话,这些蒙古人就获取不到粮食、茶叶和食盐,走投无路之下,就只能去劫掠大明、或者去投靠建奴了。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朝廷还是保留了张家口。

  而这也就给了八大皇商可乘之机,他们借口将粮食卖给蒙古人,转而卖给了建奴。

  宣府的总兵和巡抚肯定也知道这件事情,但因为收了好处,所以一直也只当看不见。

  朱慈烺依稀记得,现今的蒙古大汗应是林丹汗之子孛儿只斤·额尔孔果洛额哲,简称额哲。

  在历史上,他臣服了建奴。

  但他的弟弟孛儿只斤·阿布鼐(同音:奈)却与他截然不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