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68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进来吧!”

  紧接着,便有几个锦衣卫推门而入。

  李邦华指着牢房里的官员说道:

  “打开牢门,把他们全部都放了。”

  为首的锦衣卫千户听到这话,有些为难地说道:

  “尚书大人,这……这不好办啊!这些人都是西厂提督方公公让人抓的,这要是放的话,怎么着也该跟方公公打个招呼吧?”

  李邦华冷笑一声:

  “怎么?难道要本官回去取尚方宝剑,然后砍下你们的脑袋,西厂才愿意放人吗?”

  锦衣卫千户听到这话,顿时吓了一跳。

  “不不不,下官遵命就是,尚书大人莫要生气。”

  说完这话,他赶忙招呼身边的锦衣卫打开了牢门。

  看到这一幕,这些兵部的官员心中又是一阵感动。

  李邦华居然为了他们直接硬刚西厂,这在以前是他们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不多时,所有被关押在牢房的兵部官员都被释放了出来。

  李邦华看着他们说道:

  “今日就不用去兵部报到了,先休息一下,明日再去兵部。”

  其中一人听到这话,赶忙说道:

  “尚书大人如此待下官,下官们怎敢耽误兵部的事情?容下官回去洗漱一下,换身衣服,立刻前往兵部办事。”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

  “下官也是如此,下官必不负尚书大人恩德。”

  一众官员冲着李邦华拱了拱手,随后在锦衣卫的带领下离开了诏狱。

  离开之时,个个都对李邦华充满了感激之情。

  等到所有人离开之后,李邦华的嘴角终于浮现出了一丝笑意。

  因为他知道,至此他算是彻底收服了兵部的这些官员。

  就这样,这第二把火在朱慈烺的精心安排下,烧得一点也不比之前的第一把火弱。

  大约一刻钟之后,身处于东宫的朱慈烺就知道了西厂厂狱发生的事情。

  对于李邦华的决定,朱慈烺自然是表示支持的。

  毕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整顿京营。

  杀不杀那些兵部的官员其实并不重要,一切全由李邦华做主。

  当然,刺杀这件事情也必须要有个交代。

  不过这并不算什么难事。

  之前五城兵马司在京城里抓获了不少的江洋大盗,这些人随便抓一个出来就可以顶罪了,也算是用他们罪恶的一生为国家做点贡献吧。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就算是解决了。

  当天下午,朱慈烺又召见了李国帧、王先通还有英国公世子张世泽。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三个的处境稍微好了一些,最起码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白天都不敢出门了。

  因为伴随着张四知等人的死亡,勋贵们知道现在的崇祯已经不是以前的崇祯了,慢慢的也就不敢再折腾了。

  朱慈烺看着眼前的三人道:

  “你们应该也都知道李邦华出任兵部尚书的事情了吧?”

  三人闻言纷纷点头。

  他们虽然都不用上朝,但朝中的事情也瞒不过他们,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了。

  更何况官员调动都会出现在大明日报上,他们基本上每天都会看。

  朱慈烺继续说道:

  “你们都不是外人,所以多余的废话本宫也就不说了。”

  “接下来你们要做的就是全力配合李邦华整顿京营还有五军都督府。”

  “不过五军都督府先放着,先从京营开始吧!”

  “襄城伯,记得一定要配合李邦华的一切行动。”

  朱慈烺说着,看向了李国帧。

  李国帧听到这话,赶忙躬身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全力配合。”

  紧接着,朱慈烺又看向了张世泽。

  “你最近是不是挺闲的?”

  张世泽听到这话,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因为他确实是挺闲的。

  他现在在五军都督府那边担任了一个闲职,偶尔过去转悠一圈就行了。

  朱慈烺笑道:

  “你也别继续闲着了,明天去找李邦华,跟他学学该怎么整顿京营,毕竟他年纪大了,也干不了多久,搞不好你得接他的班。”

  张世泽听到这话,瞬间有些诧异。

  “太子殿下,臣是勋贵,不能做兵部尚书啊。”

  朱慈烺有些无语。

  “谁说要你做兵部尚书了?本宫只是让你跟着李邦华学习一下他整顿京营的理念和方法而已。”

  张世泽尴尬一笑,原来是自己想多了。

  但很快,他又拱手道:

  “臣知道了,臣明日就去拜访李邦华!”

  朱慈烺又看向王先通道:

  “只要京营的整顿一开始,五军都督府那边也快了,你也得准备一下。”

  “殿下放心,臣早就准备好了!”

  王先通赶忙拱手道。

  朱慈烺又看着眼前三人,语气颇为诚恳的说道:

  “诸位,这大明的未来就靠你我君臣了!”

  三人听到这话,心中也是一阵感动,纷纷躬身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不会让殿下失望的。”

  随即又说了几句客套话,朱慈烺便让他们退下了。

  当天晚上,正当朱慈烺准备休息的时候,马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太子爷,水师总兵黄蜚黄大人来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瞬间就不困了!

第81章 袁崇焕都死十年了,还能祸害大明朝?

  黄蜚,南昌人,原本姓涂,是原东江镇总兵黄龙的外甥。

  黄蜚年少时,跟随舅舅黄龙在辽东对抗建奴。

  明末毛文龙被袁崇焕矫诏杀害后,又经历刘兴治叛乱,黄龙被认命为新东江镇总兵。

  崇祯六年,黄龙与后金军在旅顺口激战中兵败身亡。

  因黄龙无子,黄蜚得以承袭职位,后来从守备升到都督同知、援剿东北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简单来说,黄蜚是兵力仅次于郑芝龙的大明水师将领,而且常年混迹在山东和辽东之间,对这里的海域了如指掌。

  并且他还是一位极为忠心的将领,在原本的历史上最终以身殉国!

  回过神来,朱慈烺终于开口道:

  “带他去东宫暖阁。”

  随后,朱慈烺也起身前往了暖阁。

  没过多久,一个身形彪悍的中年大汉便匆匆而至,赫然便是黄蜚!

  黄蜚一见朱慈烺,连忙拱手行礼,恭敬地喊道:

  “臣水师总兵黄蜚,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微笑着点了点头,语气温和地说道:

  “黄总兵,本宫等你可是等得好苦啊!”

  黄蜚闻言,心中不免有些错愕,毕竟他与这位太子殿下并不相熟。

  结果没想到太子殿下刚一见面就如此亲切,一时间竟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朱慈烺见状,随即又安慰道:

  “黄总兵不必惶恐,本宫之所以要见你,实则是有要事相商。”

  黄蜚一听这话,神情瞬间变的有些严肃了起来,连忙拱手道:

  “请太子殿下吩咐,但凡臣能做到之事,绝不推辞。”

  朱慈烺微微颔首,随后对身旁的马宝招了招手。

  马宝心领神会,连忙招呼另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两人合力将一件形似屏风的东西抬到了朱慈烺面前。

  黄蜚定睛一看,这才发现这并非什么屏风,而是一张详细的地图。

  一张描绘了大明与辽东地形和海域的地图。

  与此同时,黄蜚也终于明白了朱慈烺召见自己的用意了!

  不用说,这肯定为了辽东的战事。

  果然,下一秒他就听到朱慈烺问道:

  “黄总兵,你目前麾下有多少水师?”

  黄蜚闻言,连忙回答道:

  “回太子殿下,臣麾下现有六万水师。”

  朱慈烺继续追问:

  “那战船呢?”

  黄蜚答道:

  “有230艘巡船,130艘战船,以及驻扎在山东一带的53艘大船和150艘运粮漕船,此外还有一些护洋巡江的警戒执法船和传令船。”

  “总计约700艘!”

  听到这个数字,朱慈烺不禁有些失望。

  要知道在明成祖时期,大明的战船足足有3800多艘,结果现在连个零头都不到。

  不过紧接着,他随即又问道:

  “你之前一直在辽东抵抗建奴,对这片海域应该了如指掌吧?”

  说着,朱慈烺来到了地图前,然后指了指天津和大连中间的那片海域。

  黄蜚点头道:

  “臣在这片海上航行了十几年,自是了如指掌。”

  朱慈烺又指着地图上天津和锦州两地,问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