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08章

作者:请叫我小九哥

  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李定国一瞬间有些沉默。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感,有对战争的无奈,有对百姓的怜悯。

  他也知道“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如果内乱不解决的话,朝廷是无法专心对抗建奴的。

  毕竟建奴在北方虎视眈眈,时刻想着入侵中原,若大明内部纷争不断,又如何能够全力对抗抵建奴呢?

  所以内乱必须要尽快彻底解决!

  只是代价有些残酷,不死个几万、十几万人的话,这场内乱怕是没那么容易平息。

  想到这里,李定国又是颇为感慨的叹了口气。

  朱慈烺看到这一幕,眉毛一挑,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问道:

  “怎么?心疼了?忘不了自己以前是农民军,所以不想朝廷对农民军下手?”

  李定国摇了摇头,随后缓缓说道:

  “臣在辽东呆了两个月,深知建奴对中原的野心和危害,所以臣清楚朝廷必须要尽快解决农民军,才能专心对付建奴。”

  “但是太子殿下莫要忘了,虽说李自成的农民军至今还有三十万兵力,但是那三十万中至少有二十万以上都是普通的百姓。”

  “他们原本都是安分守己的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凡而又朴实的生活。”

  “只是因为各种天灾人祸和沉重的赋税这才被迫造反,他们不该死的!”

  “太子殿下难道真的忍心杀了他们吗?”

  朱慈烺沉默了,他当然知道李定国说的没错,事实上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想发动一场这样的战争。

  毕竟到最后死的都是大明的子民。

  但是没办法啊!

  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大明内乱就永无止境,到时候只会死更多的人,朝廷也跟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对付建奴了。

  搞不好到最后大明还是要亡、建奴还是要入主中原!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大明和农民军的这场战争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想到这里,朱慈烺直视着李定国,一字一顿道:

  “为了大明、为了天下更多的百姓,这些牺牲都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

  李定国没有再说些什么,因为他自己也知道朱慈烺说的没错。

  紧接着,他似乎下定了什么决心,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绝与坚定,随后猛地站起身来对着朱慈烺抱拳道:

  “太子殿下,臣有一个不情之请,望您能答应!”

  朱慈烺端起茶杯又喝了口茶,这才说道:

  “说来听听。”

  李定国深吸一口气,这才说道:

  “恳请殿下让臣去劝降李自成和张献忠吧!若是能劝降他们的话,那么这场战争也就没有必要再打下去了。”

  “汉人和汉人不应该互相残杀,就算要杀,杀的应该也是建奴。”

  朱慈烺听到这话,不由得笑了起来,笑容中带着一丝无奈。

  随后他说道:

  “李定国,你应该知道这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朝廷和农民军之间已经是不死不休了,就凭你想劝降他们,你觉得可能吗?”

  “就算现在这个时候李自成要投降,但是他手下的那些兄弟们愿意吗?当一个人的位置被架得很高的时候,做什么决定就已经由不了他了。”

  “他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死,还有手下众多兄弟的命运,所以这种事情以后不要再说了!”

  面对朱慈烺的拒绝,李定国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说道:

  “就算李自成不投降,但张献忠或许会投降的,而且臣认识很多张献忠的部下,臣有把握可以劝降他们!”

  “到时候投降的多了,朝廷的军队和百姓就会少死一些人,这难道不好吗?”

  不得不说,李定国的这番话确实是让朱慈烺有些动摇了。

  如果李定国这能劝降张献忠的部下投降朝廷,那对朝廷而言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而且会大大动李自成的军心!

  权衡了一下利弊之后,朱慈烺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行了,既然你想试试的话,那么本宫就破例让你试试吧。”

  “等过完了年之后,你就去四川吧,如果能劝降他们的话自然是好事,但要是劝降不了,那么就只能兵戎相见了。”

  眼见朱慈烺答应,李定国当下便松了口气,随后赶忙拱手道:

  “臣一定竭尽全力,不负太子殿下的期望。”

  顿了顿,李定国突然再次开口问道:

  “敢问太子殿下,若李自成与张献忠当真愿俯首称臣,归降朝廷,朝廷又当如何处置?”

  朱慈烺闻言多少有些无语,因为这压根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首先李自成与张献忠皆是反复无常之徒,此前他们数次归降朝廷,却又数次复叛,朝廷对他们早已是失望透顶,又怎会轻易再接纳他们的投降?

  至于之前下旨册封李自成的事情,明眼人都看的出来是为了控制局势的,压根没人当真。

  再者,这二人心狠手辣,肆意屠戮大明宗室子弟,所到之处朱家血脉几近断绝。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竟在凤阳掘了老朱家的祖坟!

  不过当然,这并非是朱元璋的陵墓,而是朱元璋父母的陵墓,也就是朱慈烺的老祖宗。

  即便朱慈烺内心深处对李自成和张献忠并无那般刻骨铭心的仇恨,可如今他身为大明太子,身负皇室尊严,自然与这二人注定势不两立。

  就算他真的有心接纳他们的投降,文武百官定会群起反对,这世间的礼法纲常,也绝不容许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发生。

  想到此处,朱慈烺并未立刻作答,而是微微抬眼,目光平静地看向李定国道:

  “你要听实话,还是假话?”

  李定国微微一愣,似是没想到朱慈烺会如此回应,但很快便恢复镇定,然后问道:

  “敢问太子殿下,假话如何?真话又如何?”

  朱慈烺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浅笑,缓缓说道:

  “若说假话,那便是只要他们肯归降朝廷,朝廷自会论功行赏,封爵赐地,保他们荣华富贵,安享余生。”

  “那真话呢?”

  李定国再次开口。

  朱慈烺神色一暗,道:

  “无论他们投降与否,都必死无疑!”

  “当然,对于张献忠本宫或许还会网开一面,留他一条活路,让他在方寸之地中度过余生,直至老死。”

  “但李自成,必须死!”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慈烺其实很同情李自成和张献忠,也知道他们的造反都是被迫的。

  但是他穿越成了大明太子,这就导致他天生是和他们对立的。

  因此站在他的角度来说,李自成无论如何都是必须要死的!

  因为他不死,农民起义就没法彻底结束,只有他的死亡才能让这场内乱彻底终结。

  至于张献忠.

  看在他在历史上最终死在抵抗建奴的战争中,朱慈烺勉强可以留他一命!

  听完了朱慈烺的话之外,李定国微微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了。

  事已至此,多说无异!

  正事聊完之后,朱慈烺也就打算赶人了。

  随后他继续道:

  “你难得来趟京城,本宫在京城已经给你安排了一座宅子,等会有人带你过去。”

  “先好好过个年,其他的事情等到过完年之后再说吧。”

  李定国听到这话,却没有太过在意此事。

  还以为是这位太子爷财大气粗,随手赏赐的一座宅子罢了。

  当下便谢道:

  “臣谢过太子殿下。”

  朱慈烺不再说话,只是随意的挥了挥手。

  下一秒,便有一个小太监走上前来,对李定国道:

  “李将军,奴婢送您离开!”

  李定国知道朱慈烺这是在赶人,当下对着朱慈烺抱拳行了一礼,然后就在小太监的带领下离开了。

  看着李定国离开的身影,朱慈烺莞尔一笑。

  因为李定国马上要见到他为李定国准备的礼物了。

第357章 李定国:我欠朱慈烺的,怕是这辈子都还不清了!

  另一边,李定国刚出东宫,便敏锐地察觉到气氛有些异样。

  只见一群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人早已整齐地等候在那里,看那装扮,定是锦衣卫无疑。

  而在他们身旁,一顶装饰华丽的轿子静静伫立在那里。

  为首的锦衣卫瞧见李定国出现,当下便快步上前,躬身行礼道:

  “奉太子殿下之令,送将军回家。”

  说罢,他微微侧身,同时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李定国上轿。

  李定国听到这话,心中瞬间泛起一阵苦涩,因为在这繁华却又陌生的京城,自己哪里有什么家啊!

  在他心中,家从来都不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宅子,而是要有妻子陪伴,如此就算是一个茅草屋,那也算是他的家了。

  想到这里,他缓缓摇了摇头,眼神中带着一丝落寞说道:

  “这轿子,我坐不惯,还是走着去吧。”

  他说的是实话,这轿子他是真的坐不习惯!

  那锦衣卫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思索片刻后说道:

  “这怕是不行,因为此处距离您的住处颇远,若是一步步走过去,怕是得半个多时辰。”

  “不如骑马如何?这样也能快些到达。”

  李定国听到这话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紧接着,那锦衣卫对着旁边的手下挥了挥手,不多时,几匹毛色油亮、膘肥体壮的骏马便被牵了过来。

  这些马儿精神抖擞,马蹄不时地在地上刨动,发出“嗒嗒”的声响,仿佛在催促着人们尽快出发。

  随后几人翻身上马,随着锦衣卫一声令下,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一行人朝着西南方向疾驰而去。

  此时正值傍晚时分,天色虽然还未完全暗下来,但那柔和的余晖已经渐渐被暮色所取代。

  街道两旁,已经有百姓家中陆续开始生火做饭了。

  袅袅炊烟从各家的屋顶上袅袅升起,在空中交织成一片淡淡的烟雾。

  骑马走在大街上,阵阵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烟火气息。

  这股香气让李定国心中颇为感慨,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过去。

  他仿佛看到了曾经妻子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随即不由得暗暗想着,要是此刻妻子也在这里的话,怕是也该为他精心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了。

  只可惜,这到底还是不可能的事情。

推荐阅读!